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熏浴联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1
作者 王斌 刘巧云 杨柳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浴结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中药熏浴结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观察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与中药熏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RO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常规康复可改善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且中药熏浴治疗与常规康复及关节松动技术联合治疗的康复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浴 Maitland关节松动术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Lemaire术式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半月板撕裂的疗效
2
作者 李峥恺 陈生文 +2 位作者 袁小波 肖怡 蒋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2-0047,共6页
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改良Lemaire前外侧肌腱固定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患者的疗效,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本院自2021年09月-2023年09月诊治的1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内、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 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改良Lemaire前外侧肌腱固定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患者的疗效,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本院自2021年09月-2023年09月诊治的1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内、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基础上联合使用改良Lemaire前外侧结构加强术,内外侧半月板缝合或成形术治疗,消除术后残留旋转不稳定性,通过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结合相关文献,阐述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联合前外侧结构加强术的疗效、适应症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和处理意见。结果 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患者未诉自觉膝关节不稳、无力、交锁等症状。结论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与半月板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前交叉韧带断裂则会进一步导致膝关节前后及旋转不稳,致使半月板,尤其是内侧半月板后角承受超过其生理极限负荷,进而继发半月板撕裂,进一步导致膝关节稳定性降低,甚至出现膝关节软骨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改良Lemaire前外侧肌腱固定术,则可以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同时,有效避免术后残留膝关节旋转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半月板撕裂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外侧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不稳
下载PDF
损伤前交叉韧带修复及促进移植物愈合的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晨 杨文骞 +1 位作者 孟志超 王宇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457-1463,共7页
背景:近些年,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日益成熟,但是,临床上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移植物的选择及促进移植物愈合的方法等问题还存在争议。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移植物选择和促进... 背景:近些年,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日益成熟,但是,临床上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移植物的选择及促进移植物愈合的方法等问题还存在争议。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移植物选择和促进移植物愈合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寻找新的治疗方向。方法:从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SinoMed、ScienceDirect、Springer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进行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文献的检索,最终经过筛选纳入相关文献72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手术时机方面:前交叉韧带早期重建与延迟重建相比,早期重建可减缓半月板的损伤、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功能恢复,然而手术时机的不同是否会加速软骨损伤,目前还无定论。②在手术方式方面: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手术方式;前交叉韧带动态内稳定修复术在短期和长期疗效中,都可以带来和传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相似的结局。③在移植物的选择方面:自体腘绳肌肌腱是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首要选择;骨-髌腱-骨移植物和同种异体移植物作为次要选择。④在促进移植物愈合的策略方面:缝合带加强可以增加膝关节稳定性,保证移植物的愈合;干细胞通过抗炎作用、血管生成作用、抑制骨溶解和促进软骨细胞分化促进移植物的腱-骨愈合;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可以维持膝关节稳定、促进本体感觉恢复,为移植物的愈合提供先决条件;富血小板血浆促进移植物愈合的有效性有待商榷;而生物材料、基因治疗及干细胞治疗等促进肌腱愈合的方法还停留在分子和动物研究阶段,未来还需要进行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 移植物 移植物愈合 延迟重建 LARS 股四头肌肌腱 干细胞 基因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内减张技术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对滇南小耳猪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熊波涵 卢晓君 +6 位作者 薛文强 刘津瑞 高娴玲 余鸿 李雅娟 刘昊龙 李彦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221-2226,共6页
背景:内减张技术可通过分担膝关节内部负荷有效减轻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松弛及微动,取得了较好的生物力学结果及临床疗效,但其是否能通过分担应力减轻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软骨退变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减张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滇南... 背景:内减张技术可通过分担膝关节内部负荷有效减轻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松弛及微动,取得了较好的生物力学结果及临床疗效,但其是否能通过分担应力减轻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软骨退变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减张技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滇南小耳猪关节软骨退变的作用。方法:取10头成年雌性滇南小耳猪,左后膝采用自体跟腱移植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普通组),右后膝采用内减张增强系统联合自体跟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减张组)。术后1年,取小耳猪膝关节软骨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番红-固绿染色、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评分及软骨Ⅱ型胶原、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减张组可见轻微骨关节炎病理改变,空骨陷窝数量少,无明显纤维化、细胞层断裂等病理改变;普通组软骨损伤程度较重,空骨陷窝数量增多,靠近骨质部分软骨细胞缺失,甚至形成形态裂隙。番红-固绿染色显示,减张组软骨组织厚度正常,软骨面平整,细胞排列呈整齐呈极性,细胞无肿胀及凋亡;普通组软骨组织厚度明显变薄,细胞排列紊乱,极性丧失,细胞数量减少,有明显软骨裂隙及软骨空泡形成,靠近中央骨质部分细胞缺失明显。减张组软骨组织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评分低于普通组(P<0.05)。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减张组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高于普通组(P<0.05),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低于普通组(P<0.05)。③结果表明,内减张技术可延缓前交叉韧带重建滇南小耳猪关节软骨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动物模型 骨关节炎 内减张技术 关节软骨
下载PDF
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兔损伤前交叉韧带修复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春 张艳玲 +4 位作者 刘娣 王明磊 王铎 刘君伟 武永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23期3621-3626,共6页
背景:温针灸可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前交叉韧带的退变、损伤、断裂可影响膝关节局部稳定性,进而诱发膝骨关节炎的形成,温针灸是否可修复损伤前交叉韧带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兔前交叉韧带形态学及相... 背景:温针灸可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前交叉韧带的退变、损伤、断裂可影响膝关节局部稳定性,进而诱发膝骨关节炎的形成,温针灸是否可修复损伤前交叉韧带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兔前交叉韧带形态学及相关生长因子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变化,明确温针灸修复前交叉韧带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针灸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温针灸组兔采用石膏管型固定法制备膝骨关节炎兔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每日于兔固定架固定15 min;温针灸组选取“鹤顶”“内膝眼”“外膝眼”行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空白组不予干预。治疗结束后MRI观察前交叉韧带影像学改变,并进行MRI分级统计;透射电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变化;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组织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MRI检查: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前交叉韧带增粗、水肿、部分撕裂,分级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韧带增粗略轻,轻度水肿,无撕裂,分级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体观察:模型组前交叉韧带表面光泽变淡,边侧有絮状被膜覆盖,有明显组织坏死;温针灸组韧带表面光泽,韧带呈正常螺旋走形。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模型组前交叉韧带内明显组织坏死,大量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排列松散;温针灸组韧带内有少量组织坏死,偶见新生血管,细胞及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欠规则。④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前交叉韧带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均,分布不均,成纤维细胞较多且形态不规则;温针灸组纤维基本呈纵向排列,纤维粗细、分布不均,少量椭圆形的纤维细胞存在。⑤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温针灸组上述2项指标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⑥结果说明,温针灸可改善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可能通过调控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治疗膝骨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前交叉韧带 超微结构 生长因子
下载PDF
基于足底压力和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智能辅助诊断
6
作者 李玳 王天牧 +5 位作者 张思 秦跃 谢福贵 刘辛军 聂振国 黄红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PressureConvLSTM,用来提取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并进行步态分类。通过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足底压力数据分析,实现智能辅助诊断。结合临床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P...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PressureConvLSTM,用来提取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并进行步态分类。通过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足底压力数据分析,实现智能辅助诊断。结合临床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PressureConvLSTM模型对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辅助诊断,能够达到95%的预测准确度;与卷积神经网络等其他模型相比,准确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诊断 前交叉韧带断裂 足底压力 深度学习 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及运动平衡能力
7
作者 叶云天 陈继鑫 刘爱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27期4421-4428,共8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是严重影响生活及运动表现的损伤之一,作为稳定结构,前交叉韧带对维持运动表现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鉴于其严重的损伤表现,目前临床治疗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由于前交叉韧带损伤会引起机械感受器损失,进而引起本...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是严重影响生活及运动表现的损伤之一,作为稳定结构,前交叉韧带对维持运动表现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鉴于其严重的损伤表现,目前临床治疗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由于前交叉韧带损伤会引起机械感受器损失,进而引起本体感觉降低,为患者运动表现恢复带来极大困扰。目的:总结本体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探讨其背后机制,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更多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23年3月收录的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及运动平衡能力相关的应用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0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位置觉、运动觉等本体感觉功能,提高了关节稳定性、姿势控制及运动能力;②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刺激膝关节周围本体感受器、激活脊髓反射刺激、大脑运动控制强化和认知处理,提升三方面机制,改善本体感觉功能;③本体感觉训练可能通过激活生长相关蛋白43活性、Piezo2机械传导器和NT-3/TrkC信号通路等潜在机制,改善本体感觉功能;④前期以水疗法为主,中后期优先考虑神经肌肉训练、单独力量训练及视觉反馈训练;⑤尚未细分重建移植物、性别,以及缺少以联合多种感觉刺激为思路的设备或本体感觉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训练 应用策略 综述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8
作者 王娟 王玲 +3 位作者 左会武 郑成 王广兰 陈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651-656,共6页
目的:一些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在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轻疼痛及水肿方面具有积极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关于肌内效贴的临床疗效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 目的:一些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在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轻疼痛及水肿方面具有积极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关于肌内效贴的临床疗效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12-06,结局指标包括股四头肌力量、腘绳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6个连续型变量。运用EndNote X9.1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Jadad量表评估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5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其中对照组126例,肌内效贴组126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效贴组患者腘绳肌力量显著增加[SMD=0.68,95%CI(0.12,1.23),P=0.02]、目测类比评分显著降低[MD=-0.56,95%CI(-1.04,-0.08),P=0.02],两组患者间股四头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前证据显示,肌内效贴可能有助于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腘绳肌力量、减轻患者疼痛,然而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股四头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肌肉力量 膝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疼痛评分 META分析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三种不同药物镇痛早期疗效的对比
9
作者 王江静 魏顺依 +1 位作者 敖英芳 杨渝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比较去痛片(复方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片,商品名去痛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商品名:奇曼丁)及盐酸哌替啶(商品名:杜冷丁)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后早期的止疼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 目的:比较去痛片(复方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片,商品名去痛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商品名:奇曼丁)及盐酸哌替啶(商品名:杜冷丁)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后早期的止疼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收治的45例由同一组医师施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使用药物镇痛情况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否合并半月板损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24例,B组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21例。两组又根据患者实际使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各分为3组,其中,A组口服去痛片4例、口服奇曼丁11例、肌肉注射(简称肌注)杜冷丁联合盐酸异丙嗪(商品名:非那根)9例;B组口服去痛片3例、口服奇曼丁10例、肌注杜冷丁联合非那根8例。术后早期,患者诉疼痛并主动要求镇痛时随机给予去痛片、奇曼丁或杜冷丁联合非那根这三种不同的止痛药物缓解疼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三种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的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1 h后通过VAS评分判断结果表明,患者疼痛情况明显缓解,用药前后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应用的三种药物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杜冷丁联合非那根组对于疼痛缓解的程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种药物(P<0.05),用药1 h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杜冷丁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但应用杜冷丁的同时使用非那根可减少副反应。在不良反应方面,仅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组中应用奇曼丁组的患者出现恶心1例,其余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结论:无论是单纯交叉韧带重建,还是合并半月板成型或缝合的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应用去痛片、奇曼丁、杜冷丁联合非那根这三种药物均能有效缓解疼痛,其中杜冷丁对疼痛的缓解幅度最大。应用杜冷丁的同时,合用非那根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半月板损伤 镇痛 镇痛药 阿片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髌骨不稳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秀霖 徐俊杰 +2 位作者 叶梓鹏 陈杰波 赵金忠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14,18,共5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未予处理的髌骨不稳会造成患者ACL重建术后功能障碍。因此,ACL损伤合并髌骨不稳倍受外科医生关注,不少学者围绕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策略及临床转归等方面开展研究。该文针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未予处理的髌骨不稳会造成患者ACL重建术后功能障碍。因此,ACL损伤合并髌骨不稳倍受外科医生关注,不少学者围绕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策略及临床转归等方面开展研究。该文针对ACL损伤合并髌骨不稳的发病机制、解剖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方式、临床转归情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髌骨不稳 前交叉韧带重建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下载PDF
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的早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曾伟清 肖子鹏 +5 位作者 唐刚健 柴晟 钟健 陈炜坚 吕青 车小乔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8-42,共5页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手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联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对单间室膝骨关节炎(unicompartmental knee osteoarthritis, UKOA)合并前交叉韧带缺失(ant...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手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联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对单间室膝骨关节炎(unicompartmental knee osteoarthritis, UKOA)合并前交叉韧带缺失(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deficient, ACLD)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结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桂林市中医医院采用同期UKA联合ACLR治疗的UKOA合并ACLD的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估术前和末次随访的VAS、IKDC、Lysholm评分,并随访观察并发症及翻修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55个月,平均随访(24.58±10.48)个月。所有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67±6.20)d,平均出血量为(43.33±39.44)mL,平均切口长度为(9.25±0.43)cm。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Lysholm评分平均为(67.17±22.96)分、IKDC评分平均为(59.87±8.77)分,分别较术前平均(51.33±14.99)分、(48.95±13.68)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早中期的临床数据显示,同时进行ACLR联合UKA对UKOA合并ACLD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不稳定和内侧间室疼痛,提高患者本体感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应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手术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单间室膝骨关节炎 关节镜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恐动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赵芳 兰宁 +2 位作者 王樱倩 张俊萍 董新寨 《护理研究》 2024年第6期991-997,共7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分析。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入住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科拟行ACLR的25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分析。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入住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科拟行ACLR的25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灾难化量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恐动症Tampa评分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255例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Tampa评分量表得分为(43.25±9.89)分,恐动症发生率为65.9%。伤后手术时机、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及疼痛灾难化为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灾难化与自我感受负担不仅对恐动症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心理弹性对恐动症产生间接影响。结论: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关注ACLR术后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案提高病人心理弹性水平,降低恐动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 恐动症 影响因素 心理弹性 中介效应 护理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肉等长发力率及与功能表现的关系
13
作者 李奇 高明威 +4 位作者 李世浩 褚晓蕾 李亚杰 丁宁 刘敏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34期5536-5543,共8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肉功能的恢复通常评估肌肉的最大力量,最近的研究认为还应考虑神经肌肉功能,比如肌肉等长发力率,即在肌肉等长收缩条件下测量不同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目的:阐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等长发力率的研...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肉功能的恢复通常评估肌肉的最大力量,最近的研究认为还应考虑神经肌肉功能,比如肌肉等长发力率,即在肌肉等长收缩条件下测量不同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目的:阐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等长发力率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分析术后不同时间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发力率的缺陷程度;等长发力率对术后患者功能表现的影响,为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减少患者二次损伤以及降低膝骨关节炎发生率提供重要信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以“前交叉韧带,发力率”为中文检索词,以“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rate of torque development”为英文检索词,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9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大多数研究发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半年内患者双侧肌肉等长发力率存在缺陷,双侧腘绳肌早期等长发力率(即肌肉收缩100 ms时间段内任意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在半年后有显著改善,但双侧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长期缺陷,表明术后股四头肌神经肌肉功能长期受损。(2)有关晚期等长发力率(肌肉收缩100 ms后时间段内任意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的相关研究较少,无法得出确切结论。(3)关于着陆运动(跳跃落地和侧切等)和日常生活活动(走、跑),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比等长峰值力矩相关性更强,运动过程中生物力学的异常改变被认为是患者二次损伤以及创伤性膝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积极改善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可能会降低二次损伤以及创伤性膝骨关节炎的发生率。(4)目前仅有很少的证据表明,全身振动训练能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建议今后在术后早期阶段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而在术后晚期阶段实施爆发力、高阻力训练,这可能会改善患者等长发力率。(5)短时间产生足够的肌肉力量才能有效保护前交叉韧带,而腘绳肌等长发力率与功能表现的关系尚不清楚,这可能会提供有关预防患者二次损伤的信息。(6)作者建议将等长发力率作为指导康复以及恢复运动的评估指标之一,除了关注对称性的改善以及与正常人的差异,还要考虑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力量的比值,合适的比值范围才能保证肌肉快速发力时的平衡,这可能会降低再次损伤的发生,但比值的正常范围尚不清楚。(7)未来研究要考虑移植物类型和膝关节屈曲角度对等长发力率的影响,以尽可能找出患者存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力率 等长收缩 前交叉韧带重建 神经肌肉功能 功能表现 二次损伤 股四头肌 综述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全内技术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分析
14
作者 周鸣 贺健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全内技术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9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ACL重建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传统技术重建ACL术,观察组行关...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全内技术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9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ACL重建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传统技术重建ACL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全内技术半腱肌重建ACL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关节感染、韧带再断裂。术前,两组Lyshol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关节形态量表(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ysholm、IKDC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ysholm分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全内技术半腱肌重建ACL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半肌腱重建 关节镜 全内技术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淋巴引流手法对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
15
作者 孟聪 鲍勇 张伟明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淋巴引流手法对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行ACL...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淋巴引流手法对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行ACL重建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取冰敷治疗,观察组术后采取淋巴引流手法治疗。2组均连续干预4周,观察2组不同时点(术后当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膝关节肿胀度及膝关节皮肤温度;观察2组干预前后的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S)]、致痛物质[P物质、5-羟色胺(5-HT)]及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1、2、4周膝关节肿胀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偏回归系数显示,术后1、2、4周时,β=-2.800、-1.760、-0.890,P均<0.001,表明术后1、2、4周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均较术后当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β=-1.070、-0.880、-0.600,P值分别为0.003、0.003、0.048,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均较对照组降低,即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均较术后当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2、4周时膝关节皮肤温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偏回归系数显示,术后1、2、4周时,β=-0.090、-0.130、-0.520,P均<0.05,表明术后1、2、4周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皮肤温度较术后当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时,β=-0.193、-0.330、-0.187,P均<0.001,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分别较对照组降低0.193、0.330、0.187℃,即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均较术后当天降低;干预后,2组ROM、LKSS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P物质、5-HT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TNF-ɑ、IL-6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淋巴引流手法相较冰敷能更有效改善ACL重建术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度,降低膝关节皮肤温度,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淋巴引流手法 冰敷治疗 膝关节肿胀度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对膝关节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骏良 路坦 +2 位作者 徐彪 姜亚琼 王富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347-1353,共7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容易导致继发性的半月板损伤和骨性关节炎,目前关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所致的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力学研究较少。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对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及关节软骨应力的影响。方法:选择...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容易导致继发性的半月板损伤和骨性关节炎,目前关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所致的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力学研究较少。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对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及关节软骨应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CT和MRI影像资料,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Geomagic及Solidworks软件,经配准融合后建立4种膝关节三维模型,分别为前交叉韧带完整、前交叉韧带后外侧束断裂、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断裂及前交叉韧带缺失模型,最后导入Ansys软件,对膝关节施加4种模式荷载:在股骨顶端施加纵向荷载750 N;在股骨顶端施加纵向荷载750 N及胫骨后方134 N向前推力;在股骨顶端施加纵向荷载750 N及10 Nm内翻力矩,模拟膝内翻;在股骨近端面施加纵向荷载750 N及4 Nm内旋力矩,模拟膝内旋,进行膝关节半月板与软骨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在股骨顶端施加纵向荷载750 N时,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断裂和缺失使半月板总体应力及其峰值明显增大,但其应力分布无明显变化,关节软骨应力无明显变化;在股骨顶端施加纵向荷载750 N及胫骨后方134 N向前推力时,前交叉韧带前内束断裂使胫骨前移增大,半月板后角受挤压应力增大,关节软骨应力无明显变化;模拟膝内翻时,前交叉韧带不同程度损伤较完整时的外侧半月板后角应力减小,内侧半月板应力增大,关节软骨应力稍减小;模拟膝内旋时,前交叉韧带前内束断裂及缺失使股骨软骨和胫骨软骨的等效应力峰值由内侧软骨转向外侧软骨,半月板应力峰值明显增大,此时对膝关节旋转稳定性起主导作用的是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②结果显示,在膝关节处于伸直站立位、内翻及内旋时,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断裂患者继发半月板损伤的风险远大于后外侧束断裂患者,而对关节软骨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半月板 关节软骨
下载PDF
移植物类型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露祎 厉晓杰 +1 位作者 黑泽明 刘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2753-2758,共6页
背景:临床上常采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而不同移植物类型又影响着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康复方案的制定。目的:回顾分析不同移植物类型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力、关节稳定性、功能性活动及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在PubMed、Web of Sc... 背景:临床上常采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而不同移植物类型又影响着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康复方案的制定。目的:回顾分析不同移植物类型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力、关节稳定性、功能性活动及重返运动的影响。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人工韧带,骨-髌腱-骨,股四头肌肌腱,腘绳肌肌腱,腓骨长肌肌腱,康复训练,重返运动”;英文检索词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utografts,allografts,artificial ligaments,bone-patellatendon-bone,quadriceps tendon autograft,hamstring tendon autograft,peroneus longus tendon autograft,rehabilitation,exercise,protocol,return to sport”。结果与结论:选用骨-髌腱-骨移植物的患者应加强股四头肌离心收缩练习,康复后期应关注股四头肌耐力和爆发力的恢复。与骨-髌腱-骨移植物和腘绳肌肌腱移植物相比,选用股四头肌肌腱移植物的患者在5-8个月内符合回归标准的患者明显更少,应制定较长时间的训练计划,训练周期尽量持续到3年以上。选用腘绳肌肌腱移植物应强化多角度下腘绳肌力量训练,尤其是屈膝60°以上的周期至少持续至术后18周。选用腓骨长肌肌腱移植物的患者后续应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以足底肌肉力量为主。选用同种异体移植物应注意移植物经低剂量辐射消毒后其抗张力性降低20%,因此应关注膝关节稳定性训练。选用人工韧带移植物的患者3-6周内可渐进性增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力量训练,重视早期本体感觉练习,对平衡、跳跃及灵活性进行针对性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自体移植物 同种异体移植物 人工韧带 康复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晨 马英凯 +1 位作者 秦勇 吕松岑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可以防止胫骨前后脱位,在旋转过程中为膝关节提供稳定性[1],是膝关节中最脆弱的韧带之一,也是高强度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损伤结构之一。ACL损伤后,由于血供不足,自愈能力较差[2],可诱发膝关...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可以防止胫骨前后脱位,在旋转过程中为膝关节提供稳定性[1],是膝关节中最脆弱的韧带之一,也是高强度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损伤结构之一。ACL损伤后,由于血供不足,自愈能力较差[2],可诱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以及额外的半月板和软骨撕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卷积神经网络 自愈能力 半月板 脱位
下载PDF
不同移植物在前交叉韧带翻修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国立 李亮 +4 位作者 谢坤南 尹向辉 张艳蕊 易凡 戴士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2647-2652,共6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翻修过程中选用的移植物类型被认为是影响翻修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不同移植物材料之间比较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究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前交叉韧带翻修过程中选用的移植物类型被认为是影响翻修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不同移植物材料之间比较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究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首次翻修患者67例,男41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83±7.39)岁,根据翻修手术中移植物不同分3组:自体韧带组(n=24)、同种异体韧带组(n=22)与LARS人工韧带组(n=21)。翻修术后随访36个月以上,评估翻修效果。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3组间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3组患者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KT-1000侧侧差值均低于术前(P<0.05),LARS人工韧带组末次随访的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阳性率高于自体韧带组、同种异体韧带组(P<0.05);③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测结果显示,重建骨隧道无明显扩大,移植物固定物无明显失效表现,骨关节炎无明显加重表现,但部分老年患者出现骨质密度降低;④结果表明,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可提供较好的初始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病例的稳定性趋于降低,甚至重建韧带失效;同种异体韧带与自体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翻修手术 移植物 同种异体韧带 LARS人工韧带 关节镜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双腿垂直跳跃期间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
20
作者 王玲 姜霞 +2 位作者 陈鹏 郑成 徐金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215-2220,共6页
背景:目前常采用术后时间或临床医生主观标准来确定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重返运动时机,但这些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缺陷。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双腿垂直跳跃期间的下肢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方... 背景:目前常采用术后时间或临床医生主观标准来确定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重返运动时机,但这些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缺陷。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双腿垂直跳跃期间的下肢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武汉体育学院招募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运动员与健康运动员各20名,年龄20-24岁,40名受试者进行双腿垂直跳跃试验,采集双腿垂直跳跃起跳阶段、初始着地时刻和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①初始着地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前交叉韧带重建组受试者术侧显示出更高的髋关节屈曲角度及更低的踝关节跖屈角度(P=0.013,P=0.018);②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前交叉韧带重建组受试者术侧表现出更高的髋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外旋角度及踝关节外旋角度(P=0.016,P=0.030,P=0.042),更低的髋关节外展角度及膝关节屈曲角度(P=0.019,P=0.025);③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前交叉韧带重建组受试者术侧显示出更低的膝关节伸展力矩、膝关节内旋力矩及髋关节外展力矩(P=0.036,P=0.016,P=0.004),术侧表现出更高的髋关节伸展力矩及髋关节外旋力矩(P=0.040,P=0.005);④结果说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表现出僵硬的着陆模式,倾向于将术侧膝关节负荷转移至髋关节,并显示出下肢旋转稳定性控制不足,因此检测和纠正异常生物力学特征应该成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双腿垂直跳跃 重返运动 生物力学 运动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