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恐动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赵芳 兰宁 +2 位作者 王樱倩 张俊萍 董新寨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997,共7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分析。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入住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科拟行ACLR的25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路径分析。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入住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科拟行ACLR的25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灾难化量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恐动症Tampa评分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255例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Tampa评分量表得分为(43.25±9.89)分,恐动症发生率为65.9%。伤后手术时机、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及疼痛灾难化为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灾难化与自我感受负担不仅对恐动症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心理弹性对恐动症产生间接影响。结论:ACLR术后病人恐动症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关注ACLR术后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案提高病人心理弹性水平,降低恐动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 恐动症 影响因素 心理弹性 中介效应 护理
下载PDF
中药熏浴联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2
作者 王斌 刘巧云 杨柳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浴结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中药熏浴结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观察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与中药熏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RO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常规康复可改善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且中药熏浴治疗与常规康复及关节松动技术联合治疗的康复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浴 Maitland关节松动术 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农钰红 刘桂瑛 +3 位作者 程建文 王琦 何晓红 陈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6-282,共7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CL重建术的1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3个月的随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ACL重建术患者术...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CL重建术的1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3个月的随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ACL重建术患者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患病发生率为21.46%(238/1109)。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体质量指数、手术模式、术前膝关节滑膜炎、入院血栓风险评分、发生中重度疼痛次数(术后3 d)、关节腔积液情况、止血带使用时长、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情况及有无伤口引流管、有无慢性病、是否遵循康复锻炼计划、术后3个月患肢有无肿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岁及以上年龄段、体质量指数≥24 kg/m2、住院手术、频繁的中重度疼痛、有伤口引流管、止血带使用时长≥100 min、未遵循康复锻炼计划和术后3个月膝关节肿胀是ACL重建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频繁的中重度疼痛、术后有伤口引流管、止血带使用≥100 min、未遵循康复锻炼计划以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肿胀等为ACL重建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慢性疼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下肢力线的影响
4
作者 冯港 连勇 +2 位作者 董友昊 白晓亮 王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0-0114,共5页
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取自体肌腱(半腱肌、股薄肌)对下肢力线的改变情况。我们的假设是,在随访时,术侧的下肢力线没有显著变化。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随机抽取的初次前交叉韧带损... 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取自体肌腱(半腱肌、股薄肌)对下肢力线的改变情况。我们的假设是,在随访时,术侧的下肢力线没有显著变化。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随机抽取的初次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术前站立时膝关节均能伸直,其中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23.77岁。所有患者依据同一手术方法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部手术均由同一名外科医师主刀。拍摄所有研究对象的术前、术后48小时内的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双下肢腿长、机械轴偏差、股骨远端外侧角、胫骨近端内侧角、膝关节站立位股胫角等指标,通过比较以上指标健侧和患侧的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下肢腿长和膝关节力线的改变情况。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有39名临床患者的数据可用,与基线相比,受伤后双下肢纵向生长和下肢力线角度没有显著差异。术后1年后随访双下肢纵向生长和下肢力线角度仍没有太大差异。但存在3名患者的机械轴有明显的临床改变(长度>5 mm或角度>3°的改变)。其中1位患者出现患肢较健侧明显外翻(MAD=5.02 mm];2位患者分别出现LDFA减小超过3°和MPTA增大超过3°的改变。结论 ACLR术后,下肢纵向生长和下肢力线角度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然而,39例患者中有3例(7.7%)在长度或下肢力线对齐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改变,表现为术后患侧的膝外翻角度增大(即胫骨近端内侧角增大的趋势),这可能在修复患者损伤的前交叉韧带的基础上,对改善患者原有的膝内翻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下肢力线 胫骨近端内侧角 保膝治疗膝内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不同时间介入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韩良 姜效韦 +3 位作者 徐付国 陈姣姣 张杨梅 李瑾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不同时间介入康复治疗对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8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术及术后康复的96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54例患者在出院...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不同时间介入康复治疗对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8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术及术后康复的96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54例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返回门诊随访并接受了康复评定,根据ACL重建术后介入康复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早康复组(24例)和晚康复组(30例),早康复组在术后≤4周开始康复治疗;晚康复组在术后>4周开始康复治疗。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并对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随访时的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评定,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关节评分(IKD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早康复组VAS评分高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康复组住院期间VAS评分改善值大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早康复组屈膝角度小于晚康复组,伸膝受限角度大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随访时,两组屈膝角度均大于入院时,伸膝受限角度均小于入院时,早康复组屈膝角度大于晚康复组、伸膝受限角度均小于晚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早康复组屈膝角度改善值、伸膝受限角度改善值大于晚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早康复组IKDC评分低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IKDC评分均高于入院时,早康复组IKDC评分仍低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IKDC评分均高于出院时,早康复组IKDC评分高于晚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早康复组IKDC评分改善值高于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断裂重建术后早、晚介入均能从康复治疗中受益,早介入康复治疗预后更好,花费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 时机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淋巴引流手法对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
6
作者 孟聪 鲍勇 张伟明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淋巴引流手法对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行ACL...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淋巴引流手法对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行ACL重建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取冰敷治疗,观察组术后采取淋巴引流手法治疗。2组均连续干预4周,观察2组不同时点(术后当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膝关节肿胀度及膝关节皮肤温度;观察2组干预前后的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S)]、致痛物质[P物质、5-羟色胺(5-HT)]及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1、2、4周膝关节肿胀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偏回归系数显示,术后1、2、4周时,β=-2.800、-1.760、-0.890,P均<0.001,表明术后1、2、4周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均较术后当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β=-1.070、-0.880、-0.600,P值分别为0.003、0.003、0.048,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均较对照组降低,即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均较术后当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2、4周时膝关节皮肤温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偏回归系数显示,术后1、2、4周时,β=-0.090、-0.130、-0.520,P均<0.05,表明术后1、2、4周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皮肤温度较术后当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时,β=-0.193、-0.330、-0.187,P均<0.001,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分别较对照组降低0.193、0.330、0.187℃,即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均较术后当天降低;干预后,2组ROM、LKSS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P物质、5-HT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TNF-ɑ、IL-6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淋巴引流手法相较冰敷能更有效改善ACL重建术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度,降低膝关节皮肤温度,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淋巴引流手法 冰敷治疗 膝关节肿胀度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鲍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5期189-192,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常规护...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膝关节功能、恐动程度、膝关节活动角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表(KSS)评分中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护理后,研究组KSS评分中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1周,两组恐动症评分表(TSK-11)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1个月,两组TSK-11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P<0.05);研究组TSK-11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护理后3个月,两组膝关节屈曲、内旋、外旋活动角度均大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膝关节屈曲、内旋、外旋活动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4)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膝关节的活动能力,减轻恐动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洪子君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4期0251-0253,共3页
目的:通过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研究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术后膝关节恢复效果的影响,择出较好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推广。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54例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以双色球分组法为标准分... 目的:通过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研究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术后膝关节恢复效果的影响,择出较好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推广。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54例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以双色球分组法为标准分成两组,整合分析两组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及负面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其机体疼痛感及负面情绪均有所缓解,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缩短,较好控制了术中出血量,仅有1例并发症发生,占3.70%;患者对其护理服务表示一致认可,满意度为96.29%,远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方案在临床上的有效实施,可加快患者术后膝关节恢复进程,提升其生活质量与生存水平,患者医疗安全有保障,患者对此项护理方案表示高度认可、满意。建议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快速康复理念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影响价值
下载PDF
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足偏角及足底冲量的影响
9
作者 张媛斐 吴静 张慧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1-73,15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足偏角及足底冲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10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康复方式分为常规组和限制组(n=51)。常规组予康复常规训...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足偏角及足底冲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10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康复方式分为常规组和限制组(n=51)。常规组予康复常规训练,限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干预3 m后,取患者患侧髌骨上极6 cm处股四头肌的横断面核磁片,采用Image 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股四头肌横截面积,采用美国Biodex System4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测定伸膝峰力矩(Peak torque,PT)、屈伸肌比值(Hamstring/quadriceps,H/Q)、相对峰力矩(Peak torque/body weight,PT/BW),采用2m3Dbox足底压力平板测试系统测定健、患侧足偏角与足跟、前足内外侧冲量百分比,统计满意度及下肢肿胀、慢性疼痛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PT、H/Q、PT/BW及足跟内外侧冲量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限制组高于常规组;干预后患者股四头肌横截面积、前足内外侧冲量百分比及健、患侧足偏角均明显降低(P<0.05),且限制组股四头肌横截面积高于常规组,前足内外侧冲量百分比及患侧足偏角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健侧足偏角经比较无差异(P>0.05);限制组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流限制性运动训练可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足偏角,调节股四头肌肌力,改善足底冲量,提高满意度,有良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性运动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股四头肌肌力
下载PDF
血清ESR、CRP水平及关节液WBC计数、IL-6水平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内急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10
作者 李强 范志航 +1 位作者 胡勇 程松苗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关节液白细胞(WBC)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关节内急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25例行关节镜下ACLR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关... 目的:探究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关节液白细胞(WBC)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关节内急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25例行关节镜下ACLR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关节内急性感染分为感染组(n=35)与非感染组(n=609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血清ESR、CRP及关节液WBC计数、IL-6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LR术后关节内急性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SR、CRP水平及关节液WBC计数、IL-6水平对ACL重建术后关节内急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手术时间、抗菌药使用种类≥3种占比、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血清ESR、CRP水平及关节液WBC计数、IL-6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血清ESR、CRP水平、关节液WBC计数、IL-6水平是影响ACLR术后关节内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ESR、CRP水平及关节液WBC计数、IL-6水平单独及联合诊断ACLR术后关节内急性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68.57%、82.86%、77.14%、85.71%、91.43%,特异度分别为68.60%、71.40%、45.69%、60.00%、61.80%,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4、0.835、0.650、0.781,联合诊断价值更高(P<0.05)。结论:术前患者血清ESR、CRP水平及关节液WBC计数、IL-6水平联合检测对ACLR术后关节内急性感染发生的诊断价值较好,可作为临床辅助性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关节内感染 关节液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三种手术时机下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匡萃琳 黄文娟 +5 位作者 胡建华 习丽娟 龙小彬 曾水平 刘映 刘燕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究三种手术时机下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方法:将2020年7月—2022年1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组(n=36,受伤到接受... 目的:探究三种手术时机下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方法:将2020年7月—2022年1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组(n=36,受伤到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中期组(n=32,受伤到接受手术的时间>3周且≤4周)及晚期组(n=28,受伤到接受手术的时间>4周)。三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团队完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比较三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比较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早期组IKDC膝关节主观评价表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中期组、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Lachman试验阳性率和前抽屉试验阳性率均小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尽可能早期实施,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稳定性的提升均有积极作用,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膝关节稳定性
下载PDF
股骨侧I.D.E.A.L定位在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蔚聪 徐家靖 +4 位作者 王天宝 李晓飞 周勇伟 杨骐宁 施铁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18-925,共8页
目的:评估股骨侧I.D.E.A.L定位在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ACLR治疗的12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83例,女39例;年龄23~43(32... 目的:评估股骨侧I.D.E.A.L定位在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ACLR治疗的12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83例,女39例;年龄23~43(32.19±8.55)岁;病程1周~6个月。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传统组和I.D.E.A.L组。传统组64例,男43例,女21例;年龄24~41(31.22±9.46)岁;采用over-the-top股骨侧定位方案;I.D.E.A.L组58例,男40例,女18例;年龄23~43(32.09±9.14)岁;采用I.D.E.A.L股骨侧定位方案。术前患者存在膝关节的疼痛伴功能障碍,膝关节MRI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系统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系统和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利用KT-2000检测膝关节术后的恢复情况,并观察其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122例获随访,时间15~46(25.45±9.22)个月。I.D.E.A.L组患者术后1 d、1周的VAS低于传统组(P<0.05),I.D.E.A.L组患者术后1 d和1周的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术后近期(<1个月)并发症6例,术后远期(≥1个月)并发症19例;I.D.E.A.L组术后近期并发症3例,术后远期并发症7例;I.D.E.A.L组患者并发症均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侧I.D.E.A.L定位可以取得更佳的术后早期效果,降低术后早期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股骨侧定位 膝关节功能 移植物
下载PDF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卞海萍 祁晓 +2 位作者 陈丽萍 李亚 郭建业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4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ACLR的6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的患者纳入观察组...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4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ACLR的6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采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的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常规骨科治疗模式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各30例。对比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NR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AROM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表(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H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次行关节镜ACLR的患者,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在术后早期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康复一体化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术后疼痛 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短期内移植体黏性变化
14
作者 连子瞻 孙彬 +4 位作者 于善江 孔祥飞 严奕辰 杨滨 姚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541,共7页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短时间内移植体黏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只雄性新西兰兔,以跟腱为移植体制作单侧膝关节ACLR动物模型。ACLR术后15 d将实验兔安乐死,取出移植体、健康的...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短时间内移植体黏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只雄性新西兰兔,以跟腱为移植体制作单侧膝关节ACLR动物模型。ACLR术后15 d将实验兔安乐死,取出移植体、健康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跟腱。测量移植体的截面积,分别进行0.1、1 MPa平衡条件的蠕变实验,并计算黏性系数,总结移植体的黏性变化规律,与健康ACL进行对比。结果移植体的截面积在手术后15 d内缓慢上升。ACL与移植体的黏性呈非线性变化。在不同应力下,黏性系数有较大差异。移植体黏性系数随ACLR术后时间呈下降趋势,但在低应力下更明显。结论本文建议,ACLR术后早期康复过程中,应使用助行器,降低步频,并避免踢、踹等对关节冲击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移植体 动物模型 黏性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隧道位置选择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婧怡 高奉 +6 位作者 贺忱 钱驿 果森 赵盈绮 付一峰 李磊 周敬滨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81,共6页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是前交叉韧带撕裂的有效治疗方式。尽管手术治疗发挥了积极效应,但多种因素影响ACLR术后疗效,其中股骨隧道位置定位的差异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综述了...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是前交叉韧带撕裂的有效治疗方式。尽管手术治疗发挥了积极效应,但多种因素影响ACLR术后疗效,其中股骨隧道位置定位的差异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综述了关节镜下ACLR股骨隧道定位技术的演变,包括早期的等长重建、经典的解剖重建以及最新提出的I.D.E.A.L.重建,并探讨了不同重建方式的疗效优劣势。研究认为,无论是等长重建还是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内口定位在前内侧束位置具有更良好的疗效,但解剖重建比等长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移植物成熟度,而I.D.E.A.L.重建的疗效还需要长期临床研究以及机制验证,以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股骨隧道位置 疗效
下载PDF
多点反馈管理预防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医院感染效果观察
16
作者 梁钰英 李冬妹 +3 位作者 黄素珍 吴红玉 邢基斯 钟傲雪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多点反馈管理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多点反馈管理;选取2020年10月1日~12月31日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 目的:探讨多点反馈管理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多点反馈管理;选取2020年10月1日~12月31日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室空气、台面及各种机械设备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两组感控质量,随机抽取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考核实行多点反馈管理前后业务水平。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总发生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空气、物品表明、医护人员卫生手及内固定植入器械等细菌培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人员管理、环境管理、无菌操作及风险防控等感控管理质量及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均提升(P<0.05)。结论:多点反馈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感染防控质量,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降低院内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反馈管理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医院感染 手术室管理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及表面肌电的效果
17
作者 马圣楠 柯竟悦 +5 位作者 董洪铭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沈双 李古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2-889,共8页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和表面肌电的效果,分析动态平衡指标与表面肌电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3月至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和表面肌电的效果,分析动态平衡指标与表面肌电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3月至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6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主观评价表(IKDC)、动态平衡功能和表面肌电评定,并对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与动态平衡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HSS和IKDC评分均显著增加(|Z|>3.526,|t|>63.544,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Z=-2.392,t=2.650,P<0.05);两组步态线长度、单支撑线长度均增加,内外侧位移减小(|t|>2.368,Z=-3.516,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497,Z=-3.091,P<0.05);试验组臀大肌和臀中肌RMS明显增加(t=-5.900,Z=-2.741,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930,Z=-3.260,P<0.01)。干预后所有患者臀大肌、臀中肌RMS与步态线长度、单支撑线长度呈正相关,与内外侧位移呈负相关(|r|>0.502,P<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动态平衡,增强臀大肌和臀中肌的激活程度,且动态平衡与表面肌电具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核心稳定性训练 动态平衡 压力中心 表面肌电
下载PDF
减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8
作者 刘壮 高奉 +6 位作者 朱婷 胥皞 郝悦 赵亚豪 付一峰 杨京伦 周敬滨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8,F0003,共12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减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 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减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 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减重训练对ACLR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4日,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395例患者,减重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结果:1)在IKDC评分上,术后3个月时减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MD=7.96,95%CI(6.04,9.89),P<0.000 01],术后6个月[MD=4.88,95%CI(-1.27,11.02),P=0.12]时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2)在lysholm评分上,术后1个月[MD=7.85,95%CI(6.79,8.91),P=0.02]和术后3个月[MD=7.38,95%CI(6.39,8.38),P<0.000 01]减重组均高于对照组;3)在关节活动度测量上,减重组优于对照组[MD=3.09,95%CI(1.13,5.06),P=0.002];4)在iEMG肌电值测量上,减重组优于对照组[MD=1.40,95%CI(0.68,2.12),P=0.000 1];5)在腱骨结点T2值的测量上,术后3个月[MD=-15.41,95%CI(-18.73,-12.09),P<0.000 01]减重组优于对照组;6)在移植物信号强度测量上,术后1个月[MD=0.85,95%CI(0.69,1.01),P<0.000 01]减重组均优于对照组;7)在膝关节被动位置觉测量上,膝关节在0°~40°[MD=-0.55,95%CI(-0.77,-0.33),P<0.000 01]、40°~80°[MD=-0.59,95%CI(-0.81,-0.38),P<0.000 01]、80°~120°[MD=-0.57,95%CI(-0.78,-0.37),P<0.000 01]区间减重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相比常规的康复训练,减重训练能够更有效的改善ACLR术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主观功能评分等膝关节功能表现,且患者有更好的影像学表现。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临床疗效 系统综述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喜良 王元新 +1 位作者 曹晓强 于远东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大腿周径萎缩指数、股四头肌厚度及伸膝肌力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大腿周径萎缩指数、股四头肌厚度、伸膝肌力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提高股四头肌厚度和肌力,增强患者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肌萎缩 大腿周径 股四头肌厚度 膝关节功能 肌力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下肢肌力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怡 谷媛媛 +1 位作者 曲径直 赵焕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下肢肌力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患者关节稳定性、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下肢肌力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后患者关节稳定性、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联勤保障部队983医院收治的92例关节镜下ACLR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予常规术后下肢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用ESWT,持续5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0周的患侧与健侧胫骨后向前移动距离的差值(以下简称“胫骨前移差”)、膝关节RO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胫骨前移差低于干预前,膝关节ROM、IKDC及BB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胫骨前移差值低于同期对照组,膝关节ROM、IKDC及BBS评分及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T联合下肢肌力训练能显著改善关节镜下ACLR术后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ROM及平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稳定性 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