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术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李永康 蓝鹏 何培武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行翼点入路开颅治疗,观察组行额外侧锁孔入路开颅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及认知功能改善程度,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60.16±75.27)mL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206.78±28.07)min及住院时间(7.34±1.8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8、7.405、7.404,P均<0.05);观察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脑直回切除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出现术后新增颅内出血、短暂性缺血、感染、神经症状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别接受额外侧锁孔入路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但额外侧锁孔入路术的效果更理想,在改善神经及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优势,且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额外侧锁孔入路 翼点入路夹闭术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微导管塑形在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范志祥 崔艳峰 +4 位作者 徐浩 高志康 张庆真 应廷嵩 吴子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经脑动脉造影确诊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术者术中正常造影后凭借手术经验直接塑形微导管。观察组则通过处...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经脑动脉造影确诊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术者术中正常造影后凭借手术经验直接塑形微导管。观察组则通过处理后的3D-DSA造影数据,制作前交通动脉瘤模型,在术前辅助微导管塑形。比较两组微导管首次塑形成功率、微导管末次塑形后进入指引导管至到达理想释放弹簧圈位置的时间、术后即时评分情况、术后至出院的恢复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阴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微导管首次塑形成功率75%(15/20),微导管末次塑形后通过指引导管至到达理想释放弹簧圈位置时间(49.35±9.49)s,术后即时评分4分(4,4),术后至出院的恢复时间(3.25±1.02)天。对照组患者术中微导管首次塑形成功率40%(8/20),微导管末次塑形后通过指引导管至到达理想释放弹簧圈位置时间(79.85±17.47)s,术后即时评分3分(3,4),术后至出院的恢复时间(4.15±1.2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阴性率为9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阴性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微导管塑形方式,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使术中微导管首次塑形成功率提高、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显著提高塑形微导管的精确度与稳定性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3D打印技术 微导管塑形 介入性 放射学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血管和动脉瘤形态学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蒋中 晁晓峰 +2 位作者 张桐 汤宏杰 冯力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破裂的血管和动脉瘤形态学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1例ACoA患者,按其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n=149)和未破裂组(n=6...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ACoA)破裂的血管和动脉瘤形态学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1例ACoA患者,按其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n=149)和未破裂组(n=6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量大脑前动脉分叉角度、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和优势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始段、大脑前动脉A1始段和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末端的直径及A1/ICA夹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大脑前动脉A1始段、MCA始段、ICA末端的直径和A1/ICA角与ACoA破裂的关系。结果年龄、高血压、高宽比(aspect ratio,AR)、瘤体不规则、A1段变异、A2/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m)角、入射角是影响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A1/ICA角与ACoA破裂呈正相关,而MCA始段直径与ACoA破裂呈负相关。结论除了年龄、高血压、AR、瘤体不规则是ACoA破裂的危险因素外,A1段变异、A2/Acom角、入射角等血管形态学对ACoA破裂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此外,当A1段发生变异,优势侧A1/ICA角越大,MCA始段直径越小,ACoA越容易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破裂 形态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显微镜下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封暴 余意 +4 位作者 夏浩 吴俊逸 于佩名 任寅 朱玉辐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7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显微镜下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显微镜下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40例患者中,有13例(9.3%)患者术后出现了迟发性脑梗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Hunt-Hess等级评分、改良Fisher分级、术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术中应用罂粟碱、术中行脑室穿刺引流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Fisher分级和术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为发生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改良Fisher分级和术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被确认为显微镜下行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迟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开颅夹闭手术 术后迟发性脑梗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27-0030,共4页
论证指向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群体推进介入栓塞术治疗处置的作用效能。方法 2021年2月-2023年4月,将84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两组,各42例,参照组开颅夹闭术处置,研究组介入栓塞术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 论证指向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群体推进介入栓塞术治疗处置的作用效能。方法 2021年2月-2023年4月,将84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两组,各42例,参照组开颅夹闭术处置,研究组介入栓塞术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治疗,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 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临床效能 测算对比
原文传递
安宫牛黄丸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的效果
6
作者 刘俊玲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6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安宫牛黄丸对于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院内就诊的48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患者,随机法分组,观察组24例选择安宫牛黄丸治疗,参照组24例选择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安宫牛黄丸对于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院内就诊的48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患者,随机法分组,观察组24例选择安宫牛黄丸治疗,参照组24例选择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3d后、5d后、14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患者实行安宫牛黄丸治疗能够提高退热疗效,缩短退热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 高热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陈阳 蔡菁 +3 位作者 宗艺 张朋杰 李健 刘于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对比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对比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预后良好率及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23.27±4.50)ml少于对照组的(120.65±24.76)ml,手术时间(1.98±1.03)h、术后卧床时间(4.89±0.74)d、住院时间(14.25±1.98)d短于对照组的(3.45±1.20)h、(5.94±0.95)d、(17.34±2.6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46±1.21)、(3.85±1.16)、(3.37±0.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52±1.67)、(6.94±1.41)、(6.15±1.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本组手术前降低,且实验组血清CRP(5.89±1.06)mg/L、PCT(0.46±0.15)ng/L、TNF-α(10.83±2.07)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7.02±1.27)mg/L、(0.69±0.23)ng/L、(13.49±2.4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均较本组手术前降低,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本组手术前升高,且实验组NIHSS评分(17.90±1.34)分、mRS评分(1.73±0.45)分低于对照组的(19.74±1.53)、(2.45±0.62)分,KPS评分(67.13±3.48)分、Barthel指数(82.96±7.15)分高于对照组的(63.52±2.34)、(74.85±6.5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评分均较本组手术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相比于开颅夹闭术,介入栓塞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感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促使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改善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 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特征与破裂后出血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鹏飞 范文辉 +2 位作者 方锐 梁奕 周玉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AcomA)形态学特征与破裂后出血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AcomA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行头部CT及CTA检查,评估AcomA破裂后出血体积及动脉瘤形态参数,包括动...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AcomA)形态学特征与破裂后出血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AcomA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行头部CT及CTA检查,评估AcomA破裂后出血体积及动脉瘤形态参数,包括动脉瘤最大径线、动脉瘤高度、宽度、瘤颈宽度、尺寸比(size ratio,SR)、纵横比(aspect ratio,AR)、入射角度、动脉瘤角、载瘤动脉直径,长宽比。以出血体积为因变量,对上述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再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显著指标有年龄,高血压,动脉瘤宽度,入射角度以及AR(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出血体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P=0.001)和AR(P=0.018)。结论较大年龄及较大AR值可引起AcomA破裂后更大的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前交通动脉瘤 动脉瘤形态 破裂 出血体积
下载PDF
Neuroform Atlas支架与Lvis支架辅助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辰 孙佳 +2 位作者 杨文娟 裴昶 蒋永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Lvis支架辅助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ACoAA)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方法选取宜兴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4例破裂ACoA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47例/组。实验组患者行Neurof...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Lvis支架辅助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ACoAA)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方法选取宜兴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4例破裂ACoA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47例/组。实验组患者行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对照组患者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术前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ACoAA,术后第3个月及第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时及3个月后栓塞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较术前瘤体垂直高度/瘤颈宽度(AR)、最大瘤体瘤深/近端载瘤动脉直径(SR)值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术后即时、术后3个月实验组RaymondⅠ级闭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Lvis支架辅助治疗破裂ACoAA临床疗效相比,Neuroform Atlas支架在术后及随访中均表现出更高的完全栓塞率,提示其能发挥更好的栓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form Atlas支架 Lvis支架 前交通动脉瘤
下载PDF
手术夹闭方式与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江伟 张乐 刘希光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期164-167,共4页
目的研究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中不同的手术夹闭方式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11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3~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com... 目的研究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中不同的手术夹闭方式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11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3~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分为两组,即预后良好组(GCS评分为4~5分,n=93)和预后不良组(GCS评分为1~3分,n=2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前交通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GCS评分低、Hunt-Hess分级Ⅲ~Ⅳ级、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术后脑梗死、术后脑血管痉挛、术后脑积水和单线夹闭(动脉瘤夹夹片在一条虚拟线上)与预后不良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Ⅲ级、术后脑梗死和术后脑积水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0.899、10.300、2.483、14.360,P<0.05)。多线夹闭(动脉瘤夹夹片在两条及以上虚拟线上)与预后不良呈负相关(OR=0.089,P<0.05)。结论Hunt-Hess分级≥Ⅲ级、术后脑梗死和术后脑积水是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线夹闭是预后良好的一个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显微手术 夹闭方式 预后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栋华 曹友林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9期1181-1182,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和介入组各40例。开颅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介入组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和介入组各40例。开颅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介入组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及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术后1周,介入组MTT、MDA及NIHSS评分均低于开颅组,CBF、CBV、SOD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治疗相比,介入栓塞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缓解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术 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 脑血流灌注 氧化应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12
作者 汤文翔 赵洋洋 杨少春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91-96,共6页
前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一旦破裂,往往症状剧烈,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影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兴起,前交通动脉瘤起始、发展、破裂过程中相关形态学特征及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逐渐被揭示。研究表明,前... 前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一旦破裂,往往症状剧烈,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影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兴起,前交通动脉瘤起始、发展、破裂过程中相关形态学特征及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逐渐被揭示。研究表明,前交通动脉瘤的最大径、纵横比、大小比等特征有助于预测破裂风险,大脑前动脉一侧A1段发育不良以及A1段、A2段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对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和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探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为前交通动脉瘤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以及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形态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4D—CTA成像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分险的相关性
13
作者 徐艺铭 朱红丽 +1 位作者 周欣颜 梁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4D—CTA成像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放射科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出现破裂)分为破裂组、未破裂组(每组各50例)并对未破裂组(50例)... 目的探讨利用4D—CTA成像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放射科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出现破裂)分为破裂组、未破裂组(每组各50例)并对未破裂组(50例)1~12月保守治疗下并随访观察,测量100例动脉瘤的瘤颈宽(Wn)、瘤高(H)、载瘤动脉平均直径(DA)、瘤长(L)、瘤颈比(AR)、动脉瘤的瘤高与载瘤动脉直径之比(SR)、动脉瘤体积/动脉瘤底面积(VOR)等相关数值以及动脉瘤搏动点的寻找,分析数值与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结果破裂组1的Wn、AR、L和SR均大于非破裂组1(P<0.05);破裂组2的Wn、AR、L和SR均大于非破裂组2(P<0.05);4D-CTA中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的CT值以及脑实质CT值和噪声均高于3DCTA(P<0.05)。结论应用4D-CTA成像量化分析前交通动脉瘤,不仅可以对前交通动脉瘤预测破裂风险,还可以得到较3D成像更好的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4D-CTA成像对临床动脉瘤的诊疗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分析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 4D-CTA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影响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自豪 吴志宝 +2 位作者 张文亮 高普 刘亮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94-697,720,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41)和预后不良组(n=19);收集2组患者性别、... 目的:探讨影响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41)和预后不良组(n=19);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发病至手术时间、动脉瘤直径、动脉瘤走向、术前动脉瘤破裂、术前Hunt-Hess分级、术后脑梗死、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组间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2组患者动脉瘤直径、术前动脉瘤破裂与否、术前Hunt-Hess分级及术后脑血管痉挛与否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动脉瘤直径>1.5 cm、术前动脉瘤破裂、Hunt-Hess分级Ⅳ~Ⅴ级、术后脑血管痉挛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动脉瘤直径>1.5 cm、术前动脉瘤破裂、术前Hunt-Hess分级Ⅳ~Ⅴ级及术后脑血管痉挛是影响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HUNT-HESS分级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在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5
作者 邹长林 於新军 +2 位作者 谢步清 李百升 肖胜辉 《医药前沿》 2023年第8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治疗在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经血管内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未破动脉瘤2例,破裂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采用支... 目的:观察血管内治疗在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7月—2022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经血管内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未破动脉瘤2例,破裂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有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的有15例(其中采用双微导管技术2例,采用导管辅助栓塞1例)。术后Raymond分级Ⅰ级18例,Ⅱ级2例,Ⅲ级0例,死亡2例。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复发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前交通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
下载PDF
翼点入路和眶-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定量解剖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川 杜恒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513-516,共4页
目的对比翼点入路和眶-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显露范围和观察角度,做量化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6例(12侧)成年新鲜灌注尸头模拟手术入路操作,选择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为靶点,测量并统计分析显露范围和观察角度。结果翼点入路... 目的对比翼点入路和眶-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显露范围和观察角度,做量化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6例(12侧)成年新鲜灌注尸头模拟手术入路操作,选择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为靶点,测量并统计分析显露范围和观察角度。结果翼点入路显露范围平均为(1.796±0.079)cm^(2),显露角度平均为(9.586±0.543)°。眶-翼点入路显露范围平均为(2.241±0.062)cm^(2),显露角度平均为(18.152±0.711)°。眶-翼点入路显露面积和显露角度均明显大于翼点入路(P<0.05)。结论对无颅内压增高、无脑肿胀、形态简单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翼点入路是首选入路;但对于复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如瘤体向下、向后突出以及呈分叶型等,眶-翼点入路手术可减少硬膜内牵拉,显露范围和角度更大,术中显微镜倾斜角度小,可减少脑组织的损害。临床上,建议根据术前含骨窗CTA或3D-DSA进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手术解剖 翼点入路 眶-翼点入路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19
17
作者 许奕 刘建民 +4 位作者 洪波 赵文元 黄清海 张鑫 张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总结 2 62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 均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作动脉瘤内栓塞治疗。对双侧A1正常者应用双侧颈动脉置管技术监测栓塞术中载瘤动脉通畅情况 ,对瘤颈累及双侧A2者采用微导管... 目的 总结 2 62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 均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作动脉瘤内栓塞治疗。对双侧A1正常者应用双侧颈动脉置管技术监测栓塞术中载瘤动脉通畅情况 ,对瘤颈累及双侧A2者采用微导管微导丝辅助技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发生术中出血者予弹簧圈继续栓塞 ,发生术中血栓形成者予尿激酶溶栓。 3 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均同次手术治愈。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160例 ,>90 %闭塞 5 6例 ,<90 %闭塞 4 6例。术中因过度栓塞造成载瘤动脉闭塞 10例 ,术后脑梗死 16例。术中发生血栓形成 3例 ,经溶栓后恢复通畅。术后死于肺部并发症 1例 ,植物生存 1例。随访 190例 ,3~ 6个月行DSA/MRA复查 ,动脉瘤复发行 2次栓塞 8例 ,复发经手术治愈 1例 ,其余治疗结果稳定。结论 GDC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好。采用微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介入治疗 血栓形成 动脉置管技术 微导管辅助技术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下载PDF
老年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急性期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占峰 赵兴利 +6 位作者 陈平 董文征 逄锦峰 只兴龙 罗琪 刘德华 苗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252-425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对照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采用介入或手术治疗并分析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手术夹闭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介入栓塞组(P<... 目的探讨老年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对照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采用介入或手术治疗并分析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手术夹闭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介入栓塞组(P<0.05);脑积水、术后偏瘫的发生率高于介入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创伤小,侵入性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利于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的治疗,较手术夹闭组治疗破裂的老年患者前交通动脉瘤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手术夹闭 死亡率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19
作者 谭华桥 李明华 +2 位作者 朱悦琦 李永东 方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2-567,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CoAA)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方法从前瞻性建立的脑动脉瘤数据库中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经CTA、MRA和(或)DSA确诊的ACoAA患者。根据动脉瘤状态,入选患者分成ACoAA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收集动脉瘤破...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CoAA)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方法从前瞻性建立的脑动脉瘤数据库中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经CTA、MRA和(或)DSA确诊的ACoAA患者。根据动脉瘤状态,入选患者分成ACoAA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收集动脉瘤破裂可能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并作单因素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1例ACoAA患者入选研究,其中131例为ACoAA破裂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组患者年龄明显小于未破裂组(P<0.01),<60岁患者和伴有高血压患者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破裂组动脉瘤平均最大直径大于未破裂组(P<0.01),最大直径≥3 mm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破裂组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对称(缺如、发育不良)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和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是ACoAA破裂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和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是ACoAA破裂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未破裂ACoAA是否积极干预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血管变异
下载PDF
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廖巍 林伟标 +2 位作者 林少华 黄汉添 胡子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100-3101,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经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栓塞的8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38例,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经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栓塞的8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38例,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患者痊愈或恢复良好26例,偏瘫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介入栓塞动脉瘤4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中血管痉挛2例,恢复良好38例,偏瘫4例,死亡2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栓塞治疗对于多发性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和术中显露困难的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微外科手术 翼点入路 栓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