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年浙江梅雨降水异常偏少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前兆信号分析
1
作者 马浩 陈伯民 +4 位作者 樊高峰 刘学华 肖晶晶 高大伟 殷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3-954,共22页
2018年浙江梅雨降水异常偏少,梅雨期平均环流特征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偏东偏北,东亚高空急流偏北,浙江以南缺少低空急流的支持,不利于形成持续降水。6月上、中旬水汽输送不足、南北气流... 2018年浙江梅雨降水异常偏少,梅雨期平均环流特征欧亚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偏东偏北,东亚高空急流偏北,浙江以南缺少低空急流的支持,不利于形成持续降水。6月上、中旬水汽输送不足、南北气流辐合较弱、东亚高空急流偏南、南海夏季风偏强、印度季风偏弱是梅雨开始偏晚的重要原因。梅汛期主要形成了三次降水过程(过程Ⅰ、过程Ⅱ和过程Ⅲ)和一次降水间歇过程,过程Ⅰ和过程Ⅱ表现为南北气流辐合型降水,过程Ⅲ为台风降水。系统分析了与不同过程相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及其演变特征,发现由于冷空气活动偏弱、南海夏季风偏强、西南水汽输送偏弱,过程Ⅰ的强度强于过程Ⅱ。在环流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与浙江梅雨有密切关联的海洋、大气和陆面信号,发现对该年梅雨异常偏弱有重要指示意义的前兆信号为冬、春季Ni?o关键区海温指数为正异常且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呈现负异常、冬季西南印度洋海温为正异常、春季喀拉海-巴伦支海海冰偏少、4-5月南半球环状模指数和北极涛动指数分别处于正位相和负位相。基于浙江梅雨序列,依托相关系数和同号率两个指标筛选出从前冬到春季稳定维持或有所增强的气候信号,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多因子综合判别、联合诊断三种方法分别构造可冬季发布和春季发布的梅雨预测模型,发现线性模型整体上能够较好地预测梅雨降水距平,特别是对降水偏少情形指示意义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降水 降水过程 大尺度环流演变 前兆信号 统计预测模型
下载PDF
岩石受压破裂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 被引量:37
2
作者 钱书清 郝锦绮 +1 位作者 周建国 高金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实验观测到了 4类岩性、18块样品在单轴压力下直至破裂发生全过程中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这些不同频率的信号是零散出现的 ,其形态为一组组脉冲 ,宽度为 4ms~16ms ,幅度为 0 1mV~ 1 4mV。实验发现具同一谐振频率的天线收到的信号... 实验观测到了 4类岩性、18块样品在单轴压力下直至破裂发生全过程中的ULF和LF电磁前兆信号。这些不同频率的信号是零散出现的 ,其形态为一组组脉冲 ,宽度为 4ms~16ms ,幅度为 0 1mV~ 1 4mV。实验发现具同一谐振频率的天线收到的信号频次与其相对于裂缝的位置和方位有关。结果还表明 ,电磁前兆信号的频度与岩样强度有关 ,抗压强度高的岩样电磁前兆信号多。微破裂可能产生了偶电层 ,在破裂过程中向外辐射 ,产生了LF频段的磁信号 ,ULF磁信号则主要由压磁效应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ULF频段 LF频段 自电位 信号 电磁前兆信号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前兆信号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春学 马振峰 +3 位作者 王佳津 张顺谦 秦宁生 邓彪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17-1526,共10页
利用1961-2015年四川盆地逐日降水量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青藏高原积雪资料,采用多锥度-奇异值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前兆信号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利用1961-2015年四川盆地逐日降水量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青藏高原积雪资料,采用多锥度-奇异值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前兆信号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盆西型出现频率最高,盆东北型次之,盆南型相对较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年际变化中准3 a周期最为显著,典型循环体现了盆西型区域性暴雨"偏少-调整-偏多"的年际变化过程。年代际变化中准16 a周期最明显,典型循环表现为盆东北型和盆南型的交替演变。通过MTM-SVD协同变化分析,发现在盆西型区域性暴雨的准3 a周期循环中,前冬ENSO事件和前冬青藏高原积雪日数是其显著的异常前兆信号。在年代际的准16 a振荡过程中,前冬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是盆东北型和盆南型区域性暴雨的异常前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区域性暴雨 前兆信号
下载PDF
广州春季降水的变化及其前兆信号 被引量:15
4
作者 谷德军 纪忠萍 +1 位作者 林爱兰 郝立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9-587,共9页
广州春季降水存在以准2年为主的年际变化和以30年为主的年代际变化,目前处于年代际尺度上的少雨时段。Ni?o3区的海温异常是广州春季降水最强的前兆信号,它与广州春季降水的显著正相关在前一年的11月份就已出现,并且一直稳定维持到4月份... 广州春季降水存在以准2年为主的年际变化和以30年为主的年代际变化,目前处于年代际尺度上的少雨时段。Ni?o3区的海温异常是广州春季降水最强的前兆信号,它与广州春季降水的显著正相关在前一年的11月份就已出现,并且一直稳定维持到4月份。前冬Ni?o3区海温异常对广州春季降水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春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低层风场异常实现的。前冬Ni?o3区海温正异常时,春季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西,华南处于副高边缘垂直运动的上升区,菲律宾以东的低层反气旋环流增加了向华南的水汽输送,从而使得广州春季降水偏多;前冬Ni?o3区海温负异常时,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华南地区远离副高、处于垂直运动的下沉区,菲律宾以东低层为气旋环流控制,华南地区盛行偏北气流,不利于水汽的向北输送,从而使得广州春季降水偏少,造成春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春季降水 春旱 前兆信号 副热带高压 低层风场
下载PDF
孟加拉湾旺盛对流作为广西连续暴雨的前兆信号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向红 庞传伟 +2 位作者 梁维亮 黄明策 蒋荣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83-1389,共7页
利用1984—2013年30年的GMS卫星资料、FY卫星资料和小时雨量资料,利用统计、合成和个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孟加拉湾地区强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发生前的演变特征和传播机制,发现孟加拉湾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前2~3 d异常增强,说明孟加拉... 利用1984—2013年30年的GMS卫星资料、FY卫星资料和小时雨量资料,利用统计、合成和个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孟加拉湾地区强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发生前的演变特征和传播机制,发现孟加拉湾对流在广西连续性暴雨前2~3 d异常增强,说明孟加拉湾旺盛对流对广西低涡切变类持续性暴雨具有前兆信号,这一前兆信号对广西暴雨中短期预报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论表明:广西上空对流与孟加拉湾对流有高度相关,从孟加拉湾到广西上空存在强对流向东传播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对流 暴雨 前兆信号 传播通道
下载PDF
登陆华南台风强度的前兆信号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娅敏 王永光 +2 位作者 王娟怀 汪明圣 罗晓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78-1286,共9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登陆华南台风频数减少、强度转弱,这一方面受台风和大尺度环流系统自身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共同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受太平洋年代尺度振荡(PDO)调制。进一步选用年际增量法剔除年代际变化得到,若前冬呈现东部型拉尼...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登陆华南台风频数减少、强度转弱,这一方面受台风和大尺度环流系统自身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共同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受太平洋年代尺度振荡(PDO)调制。进一步选用年际增量法剔除年代际变化得到,若前冬呈现东部型拉尼娜(中部型厄尔尼诺)状态,随后的后汛期120°~130°E越赤道气流偏强(弱),继而是强(弱)辐合带、季风槽偏强偏北(偏弱偏南),有(不)利于台风在华南地区活跃,则对应累计气旋能量指数(ACE)年指数更强(弱),体现了台风、海温、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影响。最后,采用基于年际增量法的主成分回归方法对ACE指数进行建模,结果得到近30年回报相关系数高达0.80,2014和2015年的预报效果与实况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华南 强度 前兆信号 预测建模
下载PDF
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气候特征及前兆信号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若瑜 李瑞 +2 位作者 谭云廷 程炳岩 郭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5-182,共8页
根据1961—2012年重庆地区34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中的高度场格点资料和NOAA的海温逐月资料,分析了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气候背景与前兆信号.结果表明:近52年来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频数呈线性增... 根据1961—2012年重庆地区34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中的高度场格点资料和NOAA的海温逐月资料,分析了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气候背景与前兆信号.结果表明:近52年来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频数呈线性增多趋势.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偏多(偏少)同期环流对应乌拉尔山地区高度场偏低(高),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盛行经向(纬向)环流,赤道东太平洋区域海温偏低(偏高).前期春季、夏季孟加拉湾地区、我国南海地区500hPa高度场、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特别是Nio3.4区的海温异常变化是重庆地区秋季连阴雨出现异常偏多(少)值得关注的前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秋季连阴雨 气候特征 前兆信号
下载PDF
初夏孟加拉湾地区风暴活动与季风爆发早晚的关系及其前兆信号 被引量:4
8
作者 晏红明 王灵 +3 位作者 陈艳 杨坤琳 金燕 刘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孟加拉湾风暴(简称孟湾风暴)和孟加拉湾夏季风(简称孟湾夏季风)是初夏活动于孟加拉湾(简称孟湾)地区的两个重要环流系统,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天气气候和亚洲夏季风的季节进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认识两个环流系统活动异常的特征... 孟加拉湾风暴(简称孟湾风暴)和孟加拉湾夏季风(简称孟湾夏季风)是初夏活动于孟加拉湾(简称孟湾)地区的两个重要环流系统,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天气气候和亚洲夏季风的季节进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认识两个环流系统活动异常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从气候角度出发初步分析了两者活动的相互联系及其影响的前兆信号因子和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孟湾夏季风爆发偏早时孟湾风暴活动时间偏早且活动频数偏多,反之,风暴活动时间偏晚且活动频数偏少。初夏两个系统的异常活动与前期环流变化密切联系,由于孟湾夏季风爆发早晚与大尺度环流的季节转换有关,爆发早晚其前期的环流变化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对流层低层赤道印度洋异常西风(东风)和孟湾异常气旋(反气旋)活动,以及对流层高层东亚持续稳定的异常反气旋(气旋)是孟湾夏季风爆发偏早(偏晚)的重要前兆信号特征,而这些异常环流变化为孟湾风暴的生成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不利)的环流背景条件。进一步分析发现,前期冬季1月赤道太平洋地区西暖东冷的海温异常分布对后期2-4月孟湾区域异常气旋环流的生成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赤道西北太平洋异常暖海温的变化有利于在其西北侧南海南部激发异常气旋环流,而赤道太平洋西暖东冷的海温差异对赤道印度洋异常西风的加强及其南北两侧气旋对的发展西移有重要作用,是影响孟湾区域气旋性环流发生发展的重要外强迫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风暴 孟加拉湾夏季风爆发 前兆信号因子 孟加拉湾气旋性环流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主模态异常型前兆信号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永生 王永光 王莹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3期29-35,共7页
基于主成分回归法,利用1981—2010年黑龙江省15个地面气象站夏季降水观测资料、1980—2015年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和NOAA(National Oceanic a... 基于主成分回归法,利用1981—2010年黑龙江省15个地面气象站夏季降水观测资料、1980—2015年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和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建立了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统计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主模态的前兆信号。结果表明:影响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主模态异常型前兆信号为前一年11月新地岛和喀拉海以南地区的高度场、前冬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和加利福尼亚附近区域海温的反相变化、南印度洋的异常海温。1981—2010年逐年交叉回报检验和4 a独立样本预测检验均表明,建立的降水预测模型对黑龙江省夏季降水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并在2015年实现业务化,对2015年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的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前兆信号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 检验
下载PDF
1961-2019年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变化及前兆信号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玲玲 纪忠萍 麦健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5-1126,共12页
为了提高前汛期降水集中期及雨量的短期气候预测能力,利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9年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日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它在前冬大气环流场和海温场上的前兆信号及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近59年广东前汛期持... 为了提高前汛期降水集中期及雨量的短期气候预测能力,利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9年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日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它在前冬大气环流场和海温场上的前兆信号及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近59年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108次,总日数398日,主要发生在5-6月,达到或者超过10日的长持续性暴雨过程主要出现在6月。持续性暴雨日数具有准2年、准7年及准12年的周期振荡;(2)前冬大气环流影响持续性暴雨日数异常偏多(少)的前兆信号:500 hPa欧洲(45°N-60°N,0°-30°E)脊(槽)偏强、西亚北部和中亚地区(30°N-50°N,50°E-70°E)及其以北的高空槽(脊)偏强,850 hPa南海北部(18°N-22°N,107°E-120°E)南风偏强(弱),它们主要通过调节后期东亚大槽和南海北部南风的强弱影响前汛期持续性暴雨日数;(3)前冬北太平洋中部(15°N-30°N,170°E-160°W)SST是影响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日数的SST关键区。在4~8年和8~18年尺度上它与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日数具有较好的相反变化关系。它通过影响后期大气环流影响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日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持续性暴雨 前兆信号 冬大气环流关键区 冬SST关键区
下载PDF
黄淮地区汛期降水预测的一种前兆信号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德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为探讨黄淮地区汛期降水预测的物理因子,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冬季北太平洋地区上空100hPa高度场与黄淮地区汛期降水场的时空结构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其SVD分解的第一模态有较高的相关,一般1月份40~60°N,160°E^160&... 为探讨黄淮地区汛期降水预测的物理因子,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冬季北太平洋地区上空100hPa高度场与黄淮地区汛期降水场的时空结构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其SVD分解的第一模态有较高的相关,一般1月份40~60°N,160°E^160°W的北太平洋地区上空100hPa高度场偏低(高)时,则黄淮地区汛期降水偏少(偏多),可作为预测黄淮地区汛期降水的一种前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水 前兆信号 奇异值分解
下载PDF
大同5.5级地震前的电磁前兆信号 被引量:11
12
作者 钱书清 陈智勇 +4 位作者 李彦堂 吕智任克新 徐东红 郭勇 姬志勇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6年第1期54-60,共7页
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由地震引起的电磁信号异常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我国相继建立了200多个地震电磁波观测台,并且积累了许多震例资料.同时在国外也发表了一些相关的文章,但大多数文章仅涉及到震前一个台的异常信号... 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由地震引起的电磁信号异常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我国相继建立了200多个地震电磁波观测台,并且积累了许多震例资料.同时在国外也发表了一些相关的文章,但大多数文章仅涉及到震前一个台的异常信号或某个频段上的异常信号。1989年10月18日的山西大同5.5级地震是最近10年来华北地区最大的中强地震,而且是在3个小时内连续发生了3个5级地震,这也是华北地区从80年代建立电磁波观测台网以来遇到的第一个最大的中强地震。我们收集了距震中200—300km范围内,12个台站震前震后共两个月间的不同频段的观测记录,记录显示出信号幅度由小变大,波形表现为波动、大幅度突跳、趋于平静、平静后发震的电磁信号动态变化的全过程。这次地震前出现的电磁辐射信号的特点是:异常时间长、信号大、频段范围宽(0.01Hz—1.65MHz)、异常范围大.因地壳构造的复杂性、介质电性质的非均匀性、不同频率信号传播的多途径性导致了地面上各观测台站所记录到的异常信号出现时间不同步,并且幅度的分布是非线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前兆信号 地震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嫩江流域夏季降水气候特征及前兆信号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永生 王莹 《黑龙江气象》 2016年第1期13-17,共5页
利用1961—2013年嫩江流域31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嫩江流域夏季降水气候特征及前兆信号。结果发现,嫩江流域夏季降水存在着准25 a和5-7 a的周期变化;嫩江暴雨频次... 利用1961—2013年嫩江流域31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嫩江流域夏季降水气候特征及前兆信号。结果发现,嫩江流域夏季降水存在着准25 a和5-7 a的周期变化;嫩江暴雨频次对其夏季降水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前期的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异常对嫩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有重要作用,秋末冬初北半球500 h Pa环流出现NAO正(负)位相,有利于翌年嫩江流域夏季降水偏多(少);夏季发展(衰减)的东部型El Nino事件,有利于翌年嫩江流域夏季降水偏多(少);春季乌拉尔山东部、黑海和里海附近积雪偏多(少)有利于嫩江流域夏季降水偏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流域 夏季降水 前兆信号
下载PDF
2022年马尔康M_(S)6.0地震前可能的电离层前兆信号
14
作者 陈涛 陈界宏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460-462,共3页
1研究背景临震地质构造活动将引起大气层、电离层和磁层带电粒子的产生和运动,以及电磁环境的异常扰动。利用法国DE-METER卫星研究发现,国内外许多强震发生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离层扰动异常,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15天内,且有多参量同... 1研究背景临震地质构造活动将引起大气层、电离层和磁层带电粒子的产生和运动,以及电磁环境的异常扰动。利用法国DE-METER卫星研究发现,国内外许多强震发生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离层扰动异常,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15天内,且有多参量同步出现异常的特征,如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前,震中附近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和氧离子密度出现剧烈变化,且电磁辐射增强;2005年苏门答腊8.6级地震前在赤道区域的多个参量均出现电离层扰动现象;2008年于田M_(S)7.2地震前,震中附近电离层离子温度、离子密度、磁场等出现多参量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前兆信号 电离层 北纬30°
下载PDF
淮河流域夏季旱涝前兆信号及预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符芳兵 薛联青 任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13-20,共8页
淮河流域旱涝频繁,寻找旱涝前兆信号并建立预报机制意义重大。依据淮河流域1968-2017年的降水、太平洋海温和欧亚大陆范围内的500 h Pa高度场资料,利用改进的Z指数法评定了淮河流域近50年来夏季旱涝的等级,寻找了影响流域降水的海温和... 淮河流域旱涝频繁,寻找旱涝前兆信号并建立预报机制意义重大。依据淮河流域1968-2017年的降水、太平洋海温和欧亚大陆范围内的500 h Pa高度场资料,利用改进的Z指数法评定了淮河流域近50年来夏季旱涝的等级,寻找了影响流域降水的海温和大气压高度前兆信号,以其为预测因子,建立了流域夏季旱涝指标值预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旱涝灾情严重,呈现出南涝北旱的特征,旱灾有微弱的下降趋势,涝灾相反;海温前兆信号关键区位于千岛群岛、菲律宾海域到中太平洋地区以及Nino4区,500 h Pa高度场前兆信号关键区域分布于东西伯利亚山地、东欧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以及西亚地区;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的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能够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旱涝指数进行预测,可为流域旱涝监控和预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海温 500hPa高度 夏季旱涝前兆信号 预测模型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的前兆信号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士恩 张新华 王启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1期76-79,共4页
利用山东省内1960-2003年40个观测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降水空间分布、时间尺度的演变特征以及山东夏季降水异常时大气环流、热带对流活动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夏季降水总体呈现由鲁南向鲁北递减... 利用山东省内1960-2003年40个观测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降水空间分布、时间尺度的演变特征以及山东夏季降水异常时大气环流、热带对流活动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夏季降水总体呈现由鲁南向鲁北递减的趋热,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涝年的前期冬季极涡向东扩展,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偏强;旱年前期冬季极涡偏向西半球,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偏弱。涝年热带印度洋、南海至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增强,热带东太平洋地区对流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旱年则相反。涝年前期冬季由于冬季风较强及低纬度地区冷涌活跃,加强了低纬地区的对流活动,增强了Hadely环流,加强了能量及水汽向中、高纬度地区的输运,从而引起山东降水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预测 前兆信号
下载PDF
YD事件突变特征及其前兆信号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沁昕 刘殿兵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4期47-52,共6页
气候突变前兆信号对研究气候突变爆发方式、特征、细节过程以及未来气候预测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青天洞具有年纹层特征的石笋δ18O记录显示,在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事件结束期间,季风约在11年内完成转型,但在结束前... 气候突变前兆信号对研究气候突变爆发方式、特征、细节过程以及未来气候预测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青天洞具有年纹层特征的石笋δ18O记录显示,在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事件结束期间,季风约在11年内完成转型,但在结束前(11.64 ka BP^11.54 ka BP),季风变化存在2个数十年尺度次级波动,历时约97±7年.该期季风强度颤动与此前YD内部季风变化相比呈现低幅、高频特征,在整个过程中季风强度总体保持上升,且在11.59 ka BP后显示出自相关增强.这些特征与最近洱海湖泊生态系统突变前频繁波动特征类似,说明高频、低幅波动可能反映不同动力系统接近其临界值,可作为突变的前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突变 前兆信号 新仙女木事件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冲击地压微震前兆信号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欣欣 于师建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74,共5页
采集某煤矿1300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前后的微震信号,进行时序特征分析,并采用db5作为小波基函数对微震信号进行5层分解,得到各层子频带的频谱特征和能量百分比。分析结果表明:冲击地压发生前,微震次数和能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 采集某煤矿1300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前后的微震信号,进行时序特征分析,并采用db5作为小波基函数对微震信号进行5层分解,得到各层子频带的频谱特征和能量百分比。分析结果表明:冲击地压发生前,微震次数和能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冲击地压发生前1h出现了前兆信号,能量主要分布在62.5~250Hz的中高频段,能量百分比达到55%;冲击地压发生时,波形起伏明显,振幅明显增大,低频信号占主要成分,能量主要集中在0~62.5Hz的低频段,且占总能量的70%左右。得出冲击地压前兆:振幅增加,微震主频明显降低,频带由高频向低频发展,且前震发生的时间越靠近主震,低频信号越多,低频信号所占的能量百分比也越大。因此,可将微震主频急剧降低、振幅明显升高、低频信号能量百分比增加作为冲击地压前兆的主要特征,结合每日微震次数和能量变化趋势进行冲击地压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微震 前兆信号 小波分析 频谱特征 能量百分比
下载PDF
汾河上游径流序列突变点及前兆信号检测
19
作者 秦超瑞 桑宇婷 +1 位作者 赵雪花 祝雪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29,共6页
针对变化环境下径流序列的突变特征,采用多尺度直线拟合法对汾河上游4个水文站(上静游站、汾河水库站、寨上站和兰村站)年径流量序列进行突变点检测,并基于系统的恢复速率及恢复力、方差及自相关系数的演变规律检测突变前兆信号。结果表... 针对变化环境下径流序列的突变特征,采用多尺度直线拟合法对汾河上游4个水文站(上静游站、汾河水库站、寨上站和兰村站)年径流量序列进行突变点检测,并基于系统的恢复速率及恢复力、方差及自相关系数的演变规律检测突变前兆信号。结果表明:上静游站、汾河水库站、寨上站和兰村站年径流量序列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75年、1966年、1966年和1966年,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突变后多年平均径流量较突变前分别减少了22.81%、19.75%、24.68%和31.14%;基于系统的恢复速率和恢复力检测到突变前兆信号分别发生于1973年、1958年、1958年和1958年,基于方差和自相关系数检测到突变前兆信号分别发生于1968年、1960年、1960年和1960年。突变前兆信号均提前于突变年份10 a之内,对突变具有可靠的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序列 突变检测 前兆信号 汾河上游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2001年夏季气候特征及前兆信号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清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14,共4页
20 0 1年夏季 ,内蒙古地区发生了继 1 999、2 0 0 0年连续两年的干旱之后的较为严重的全区性干旱。通过分析 2 0 0 1年内蒙古地区夏季气候特征及预测信息 ,研究内蒙古夏季 ( 1 739~ 2 0 0 0年中西部地区、1 774~ 2 0 0 0年东部地区 )... 20 0 1年夏季 ,内蒙古地区发生了继 1 999、2 0 0 0年连续两年的干旱之后的较为严重的全区性干旱。通过分析 2 0 0 1年内蒙古地区夏季气候特征及预测信息 ,研究内蒙古夏季 ( 1 739~ 2 0 0 0年中西部地区、1 774~ 2 0 0 0年东部地区 )旱涝气候变化规律 ,探讨影响内蒙古地区夏季干旱前期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严重干旱年多发生在LaNina事件峰值年次年 ,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强度前冬弱后冬强 ,自上年 5月至当年 4月呈现出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副高偏弱 ,并持续 3~ 7个月 ,继而转成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弱副高偏强 ,并持续 2~ 6个月 ,可将这些特征作为内蒙古地区夏季严重干旱的前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2001年 夏季 气候特征 干旱预测 前兆信号 大气环流 降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