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回归法,利用1981—2010年黑龙江省15个地面气象站夏季降水观测资料、1980—2015年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和NOAA(National Oceanic a...基于主成分回归法,利用1981—2010年黑龙江省15个地面气象站夏季降水观测资料、1980—2015年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和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建立了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统计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主模态的前兆信号。结果表明:影响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主模态异常型前兆信号为前一年11月新地岛和喀拉海以南地区的高度场、前冬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和加利福尼亚附近区域海温的反相变化、南印度洋的异常海温。1981—2010年逐年交叉回报检验和4 a独立样本预测检验均表明,建立的降水预测模型对黑龙江省夏季降水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并在2015年实现业务化,对2015年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的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展开更多
淮河流域旱涝频繁,寻找旱涝前兆信号并建立预报机制意义重大。依据淮河流域1968-2017年的降水、太平洋海温和欧亚大陆范围内的500 h Pa高度场资料,利用改进的Z指数法评定了淮河流域近50年来夏季旱涝的等级,寻找了影响流域降水的海温和...淮河流域旱涝频繁,寻找旱涝前兆信号并建立预报机制意义重大。依据淮河流域1968-2017年的降水、太平洋海温和欧亚大陆范围内的500 h Pa高度场资料,利用改进的Z指数法评定了淮河流域近50年来夏季旱涝的等级,寻找了影响流域降水的海温和大气压高度前兆信号,以其为预测因子,建立了流域夏季旱涝指标值预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旱涝灾情严重,呈现出南涝北旱的特征,旱灾有微弱的下降趋势,涝灾相反;海温前兆信号关键区位于千岛群岛、菲律宾海域到中太平洋地区以及Nino4区,500 h Pa高度场前兆信号关键区域分布于东西伯利亚山地、东欧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以及西亚地区;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的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能够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旱涝指数进行预测,可为流域旱涝监控和预测提供支持。展开更多
气候突变前兆信号对研究气候突变爆发方式、特征、细节过程以及未来气候预测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青天洞具有年纹层特征的石笋δ18O记录显示,在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事件结束期间,季风约在11年内完成转型,但在结束前...气候突变前兆信号对研究气候突变爆发方式、特征、细节过程以及未来气候预测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青天洞具有年纹层特征的石笋δ18O记录显示,在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事件结束期间,季风约在11年内完成转型,但在结束前(11.64 ka BP^11.54 ka BP),季风变化存在2个数十年尺度次级波动,历时约97±7年.该期季风强度颤动与此前YD内部季风变化相比呈现低幅、高频特征,在整个过程中季风强度总体保持上升,且在11.59 ka BP后显示出自相关增强.这些特征与最近洱海湖泊生态系统突变前频繁波动特征类似,说明高频、低幅波动可能反映不同动力系统接近其临界值,可作为突变的前兆信号.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主成分回归法,利用1981—2010年黑龙江省15个地面气象站夏季降水观测资料、1980—2015年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和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建立了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统计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主模态的前兆信号。结果表明:影响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主模态异常型前兆信号为前一年11月新地岛和喀拉海以南地区的高度场、前冬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和加利福尼亚附近区域海温的反相变化、南印度洋的异常海温。1981—2010年逐年交叉回报检验和4 a独立样本预测检验均表明,建立的降水预测模型对黑龙江省夏季降水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并在2015年实现业务化,对2015年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的预测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摘淮河流域旱涝频繁,寻找旱涝前兆信号并建立预报机制意义重大。依据淮河流域1968-2017年的降水、太平洋海温和欧亚大陆范围内的500 h Pa高度场资料,利用改进的Z指数法评定了淮河流域近50年来夏季旱涝的等级,寻找了影响流域降水的海温和大气压高度前兆信号,以其为预测因子,建立了流域夏季旱涝指标值预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旱涝灾情严重,呈现出南涝北旱的特征,旱灾有微弱的下降趋势,涝灾相反;海温前兆信号关键区位于千岛群岛、菲律宾海域到中太平洋地区以及Nino4区,500 h Pa高度场前兆信号关键区域分布于东西伯利亚山地、东欧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以及西亚地区;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的方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能够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旱涝指数进行预测,可为流域旱涝监控和预测提供支持。
文摘气候突变前兆信号对研究气候突变爆发方式、特征、细节过程以及未来气候预测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青天洞具有年纹层特征的石笋δ18O记录显示,在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事件结束期间,季风约在11年内完成转型,但在结束前(11.64 ka BP^11.54 ka BP),季风变化存在2个数十年尺度次级波动,历时约97±7年.该期季风强度颤动与此前YD内部季风变化相比呈现低幅、高频特征,在整个过程中季风强度总体保持上升,且在11.59 ka BP后显示出自相关增强.这些特征与最近洱海湖泊生态系统突变前频繁波动特征类似,说明高频、低幅波动可能反映不同动力系统接近其临界值,可作为突变的前兆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