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6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镜下单纯前入路与后内侧辅助入路治疗Meyers-McKeeverⅡ型后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1
作者 李鹏 郝建学 +3 位作者 李正 刘根玮 杨斐 李辉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目的 通过两种手术入路数据对比,探究全关节镜下单纯前入路和后内侧辅助入路弹性固定在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治疗的56例Meyers-MckeeverⅡ型... 目的 通过两种手术入路数据对比,探究全关节镜下单纯前入路和后内侧辅助入路弹性固定在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治疗的56例Meyers-MckeeverⅡ型后交叉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病例,分别采取全关节镜下单纯前入路(28例,单纯前入路组)和后内侧辅助入路(28例,后内侧辅助入路组),通过带袢钢板弹性固定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数字分级量表(NRS)疼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指标进行统计,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优良性。结果 两组均随访6个月,单纯前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Lysholm评分、NRS疼痛评分及ADL评分优于后内侧辅助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NRS疼痛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关节镜下单纯前入路弹性固定治疗Meyers-McKeeverⅡ型后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痛苦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镜下 前入路 弹性固定 后交叉韧带胫骨侧止点撕脱骨折
下载PDF
Davinci机器人前入路原位右半肝切除术一例
2
作者 李骞 涂志坚 +3 位作者 李传富 李江涛 戴小明 陈国栋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第四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最为常见。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确诊后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因此肝癌的总体预后较差[1]。当前提倡以手术为主的肝癌综合治疗方案,近年来转化治疗以及机器人手术... 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第四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最为常见。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确诊后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因此肝癌的总体预后较差[1]。当前提倡以手术为主的肝癌综合治疗方案,近年来转化治疗以及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快速发展为肝癌的治疗带来新希望。本文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肝右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对转化治疗、肝切除手术路径选择以及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应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前入路 右半肝切除术 转化治疗
下载PDF
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后前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先启 余正友 林四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参考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后前(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后踝骨折患者23例,均参考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 目的 探讨参考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后前(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后踝骨折患者23例,均参考PVSL行闭合复位经皮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得6~20个月的随访。术后所有患者后踝骨折块均得到良好复位,移位均小于2 mm。X射线显示,患者骨折均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为76~100分,平均(89.8±8.2)分;术后踝关节功能优17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为95.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参考PVSL闭合复位经皮PA入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内固定术 后踝内侧垂直联合线 前入路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4
作者 秦征兵 段文博 +1 位作者 陈胜伟 张卓鹏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行THA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AA组(n=52)和PLA组(n=48),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行THA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AA组(n=52)和PLA组(n=48),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血清疼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 2(PGE 2)、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水平,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2组假体情况(前倾角与外展角)、髋关节被动角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AA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周期分别为(9.58±2.60)cm、(128.00±15.30)mL、(295.96±100.47)mL、(4.30±0.65)d,均小于PLA组的(13.30±3.69)cm、(167.80±18.32)mL、(428.00±120.63)mL、(6.48±0.71)d,手术用时为(82.78±10.15)min,长于PLA组的(63.58±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DAA组患者SP、PGE2、5-HT及NO水平分别为(226.48±18.63)ng/mL、(32.88±4.00)pg/mL、(1.96±0.33)μmo/L、(29.10±4.68)μmo/L,低于PLA组的(280.47±21.68)ng/mL、(47.90±5.18)pg/mL、(3.00±0.41)μmo/L、(44.63±5.18)μ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AA组患者Harris总分为(84.30±8.80)分,高于PLA组的(76.68±7.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月后,DAA组患侧髋关节被动角度分别为(6.76±0.85)°、(5.35±0.66)°,小于PLA组的(9.35±1.75)°、(8.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低于PLA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LA入路相比,通过DAA入路行THA术对患者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可加速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的恢复,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前入路腰椎融合手术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5
作者 吴昊天 王振斌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715-1722,共8页
前入路腰椎融合手术是脊柱微创手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入路腰椎融合手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医学的进步也有了更多的演变,这对于需手术治疗的腰椎疾患患者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前入路腰椎融合手术技术,故对该研究进行一综述。
关键词 前入路 腰椎融合 手术技术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6
作者 裴汝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聊城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聊城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THA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因子、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BS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VAS评分及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B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F患者THA采用DAA效果优于PLA,手术切口更小,带来的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首次下床、住院等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轻、炎症因子水平低,功能恢复更快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微创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术后平衡功能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SuperCap入路和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常文举 丁海 +5 位作者 刘奋斗 李想 周新社 裴立家 刘扬 王志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比较SuperCap入路与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早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微创SuperCap入路和DAA入路THA 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uperCa... 目的:比较SuperCap入路与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早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微创SuperCap入路和DAA入路THA 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uperCap入路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5~71(57.96±15.46)岁;DAA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1~76(59.88±13.56)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输血率、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术后肌酸激酶水平,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记录末次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SuperCap入路组随访时间24~30个月,DAA组随访时间24~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输血率、术后1 d髋臼外展角、术后1d髋臼前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和末次随访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Cap入路组术后3 d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直接前入路组(P<0.05)。结论:SuperCap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效果可以媲美DAA入路,且软组织损伤更小,能够实现术后快速康复,同时学习曲线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 SuperCap 直接前入路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向后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
8
作者 张静 尚坤 王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46-247,25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向后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神经内镜辅助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向后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向后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神经内镜辅助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向后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2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复视,3个月内完全恢复。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听力损害、颅内出血。术后随访1个月~6.5年,平均2.5年;1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向后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经岩前入路 显微手术 神经内镜 疗效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王勇 陈建文 +1 位作者 陈海铭 郑文源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23-927,959,共6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前入路组46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X...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前入路组46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X线假体位置信息、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炎症因子水平、骨代谢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后外侧入路组比较,前入路组手术时间增长(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减少(P<0.05);术后1个月骨钙素、髋关节和平衡功能评分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Ⅰ型胶原C端肽水平降低(P<0.05)。前入路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X线假体位置信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均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但直接前入路较后外侧入路手术损伤小,短期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髋关节功能 老年
下载PDF
前入路肝切除术对肝细胞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吕新远 杨启 戴兵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2期2496-2499,共4页
目的 探讨前入路肝切除术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肿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104例HCC患者分为对照组(n=52,传统入路肝切除术)和观察组(n=52,前入路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癌胚... 目的 探讨前入路肝切除术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肿瘤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104例HCC患者分为对照组(n=52,传统入路肝切除术)和观察组(n=52,前入路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浆输注量、红细胞输注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EA、AFP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CEA、AF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两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及NLR均明显高于本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及NL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入路肝切除术对HCC患者肝脏的损伤较小,可减少术中液体输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入路肝切除术 肝细胞肝癌 肿瘤标志物 炎症指标
下载PDF
侧卧位传统手术器械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11
作者 韦瑛 《大医生》 2023年第1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侧卧位传统器械直接前入路(DAA)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合山市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 目的探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侧卧位传统器械直接前入路(DAA)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合山市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后外侧入路(PLA)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在侧卧位DAA下运用传统手术器械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得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分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个月,两组患者屈髋、外展活动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采用侧卧位DAA运用传统手术器械可改善疼痛情况,缩短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长,加速患者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侧卧位 传统手术器械 直接前入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12
作者 李军伟 刘康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51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微创组(n=26,采取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51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微创组(n=26,采取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传统组(n=25,采取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生存质量、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患者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各维度,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缩短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手术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少侵性外科手术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邹士东 陈山成 +3 位作者 胡克正 孙付杰 汪明星 邓亦奇 《系统医学》 2023年第3期94-97,1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以直接前入路及后外侧入路方式施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施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数字奇...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以直接前入路及后外侧入路方式施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施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术式,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术式,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下地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24、10.468、4.776、12.09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5.34±23.17)min长于对照组(79.47±20.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术后1、3 d,观察组血清学指标CK、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28、24.388、12.711、12.880、15.864、23.277,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8、4.876,P<0.05)。结论通过以直接前入路及传统后外侧入路方式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得到一定手术效果,然而应用直接前入路方式所得早期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患者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14
作者 庞晶 韩凤梅 +2 位作者 李杰 李全城 王鹏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542-2545,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2例行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列入研究资料,采用Excel随机函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干预和围手术...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2例行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列入研究资料,采用Excel随机函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干预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四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Harris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褥疮、感染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08%(χ^(2)=4.13,P=0.04);研究组组患者在术后6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方面的比较中,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PSQ各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方面的评分中,研究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优势显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经腓骨前入路在胫骨远端非骨化性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路俊然 陈挺 +2 位作者 张赫 李佳桐 商冠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前入路在胫骨远端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NOF)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采用经腓骨前侧入路治疗胫骨远端NOF 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经腓骨前入路在胫骨远端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NOF)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采用经腓骨前侧入路治疗胫骨远端NOF 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术后使用疼痛评分及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术后患肢功能。结果:19例患者均由同一位医师使用经腓骨前入路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9.2±16.8)min,术中失血量(33.7±25.6)m L,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0.5±0.6)分,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98.4±3.7)分。结论:经腓骨前入路治疗胫骨远端NOF,操作简便、手术时长短、术中失血少,神经损伤风险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骨化性纤维瘤 胫骨远端肿瘤 手术 腓骨前入路 腓浅神经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和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跃瑞 包浩月 席梅荣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探讨直接前入路和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FNF)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01—2021-12郑州市中医院行THA治疗的FNF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直接前入路组(A组)和外侧入路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 目的 探讨直接前入路和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FNF)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01—2021-12郑州市中医院行THA治疗的FNF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直接前入路组(A组)和外侧入路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2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统计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期指标。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髋关节功能和髋关节伸曲活动度。结果 共纳入64例患者,每组32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伸曲活动度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髋关节伸曲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THA术治疗FNF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其中直接前入路THA具有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势。但仍需进行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外侧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短期临床结果对比
17
作者 潘钊 冀家琛 +1 位作者 路玉峰 黄小强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6080-6086,共7页
目的:对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和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患者进行短期临床结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 目的:对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和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患者进行短期临床结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微创DAA和传统PLA手术入路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则应用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分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对比。1) 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对比;2) 对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对比;3) 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 观察组(DAA)患者手术期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都比对照组(PLA)数值小;住院时间因符合要求后术后出院时间基本相同,无特殊临床指导意义。2) 微创DAA组和传统PLA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 术后并发症的统计。DAA组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切口感染2例。对照组(PLA)发生4例并发症,1例深静脉血栓,1例切口感染,2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微创DAA能够减少出血、减轻创伤,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所以符合DAA入路条件的,应用直接前(DAA)入路比后外侧入路(PLA)效果更好,可供临床医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全髋关节置换术 HARRIS评分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D A A)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勇良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6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FNF)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广西容县中西医结合...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FNF)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广西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以“双色球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人工双极头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行直接前入路人工双极头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优良率、Harris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炎性指标因子(IL-8、TNF-α及hs-CRP)。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效果优良率(98.04%)高于对照组(84.3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96%)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P<0.05。治疗前,两组的IL-8、TNF-α、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IL-8、TNF-α、hs-CRP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人工双极头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的优良率,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高龄股骨颈骨折 优良率 HARRIS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侧卧位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长留 李洪波 《医疗装备》 2023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应用侧卧位微创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THA)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88例老年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行侧卧...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应用侧卧位微创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THA)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88例老年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行侧卧位微创DAA术式,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PLA)术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髋关节功能、应激因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与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而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小于对照组,术后1、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6个月BB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去甲肾上腺素(NE)与皮质醇(Cor)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两者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微创DAA THA术治疗老年FNF患者,手术创伤小,机体应激反应小,且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改善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侧卧位微创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后入路与直接前入路全髋置换术后血清肌酸激酶与C-反应蛋白变化
20
作者 胡孔足(摘译)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608-608,共1页
血清肌酸激酶(CK)被认为是手术创伤程度的指标。作者回顾性分析了71例女性全髋置换术患者资料,其中47例采用后入路(PA组),24例采用直接前入路(DAA组)。术后检测血清CK与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发现,术后第1、4、7、10、14天DAA组血... 血清肌酸激酶(CK)被认为是手术创伤程度的指标。作者回顾性分析了71例女性全髋置换术患者资料,其中47例采用后入路(PA组),24例采用直接前入路(DAA组)。术后检测血清CK与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发现,术后第1、4、7、10、14天DAA组血清CK均显著高于PA组。术后第4、7天,DAA组血清CK比正常值分别高了95.2%和45.5%,而PA组血清CK比正常值分别高了46.8%和8.5%。因此,DAA并非真正的微创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肌酸激酶 直接前入路 全髋置换术 血清CK 微创 手术创伤 术后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