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刘寅 艾春玲 +4 位作者 李秀玲 王彦红 刘艳华 项颗 孙莉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97例,根据是否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为暴露因素,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分别为123例与74例。观察两组治疗第4、8、12...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97例,根据是否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为暴露因素,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分别为123例与74例。观察两组治疗第4、8、12周的眩晕复发率及相关结局指标。结果:治疗第4、8、12周,眩晕复发率中药组依次为14.9%、18.4%、29.7%,西药组依次为12.3%、32.8%、55.6%,其中第8、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眩晕残障量表评分(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VAS评分改善情况西药组优于中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周DHI、VAS评分改善情况中药组均优于西药组(P<0.05);共收集门诊处方273首,涉及中药76味,使用频率前十位的中药依次为天麻、法半夏、柴胡、茯神、远志、茯苓、酸枣仁、煅龙骨、珍珠母、黄芩。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在改善眩晕症状,控制眩晕复发方面优势明显,但起效速度方面不及西药治疗。临床用药以疏肝解郁、重镇安神为主,安神之法应贯穿治疗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中医辨证治疗 用药规律 队列研究
下载PDF
黄春华从痰饮论治前庭性偏头痛经验介绍
2
作者 陈昕 吴清忠 +4 位作者 肖俊锋 饶凯华 许雪梅 饶旺福 黄春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黄春华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前庭性偏头痛多由脾阳受损、痰饮停于中焦所致,故当以健脾利水、温阳化饮为基本治则。总结黄春华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经验。并附验案1则以飨同道。
关键词 痰饮 前庭性偏头痛 临证经验
下载PDF
手三针联合揿针序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水生 刘亚芬 +2 位作者 项颗 王朝霞 孙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手三针联合揿针序贯治疗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收治的72例前庭性偏头痛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 目的分析手三针联合揿针序贯治疗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收治的72例前庭性偏头痛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和观察组(36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手三针联合揿针序贯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Berg平衡量表(BBS)、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及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以及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SI、DH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患者血清TG、T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三针联合揿针序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相关症状,调节机体脂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手三针 揿针 序贯治疗 临床疗效 脂代谢
下载PDF
针灸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岳昊阳 李宝玲 +2 位作者 李涛 武飒 卫治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742-745,共4页
本研究就针灸干预前庭性偏头痛疾病近年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目前针灸治疗方式多样,主要包括常规针刺、特色针法、电针、火针、温针灸和联合疗法等;选穴多为头部穴位、少阳经穴位、晕听区和经外奇穴。整体来说,各种针灸方法在治疗该病... 本研究就针灸干预前庭性偏头痛疾病近年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目前针灸治疗方式多样,主要包括常规针刺、特色针法、电针、火针、温针灸和联合疗法等;选穴多为头部穴位、少阳经穴位、晕听区和经外奇穴。整体来说,各种针灸方法在治疗该病中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相对于单纯的西药干预更有优势,尤其在改善患者精神心理问题方面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针灸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相关视觉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牛玉格 张道培 张怀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常见的眩晕与偏头痛共存的前庭疾病,视觉诱发的眩晕是VM的典型前庭症状之一。VM相关视觉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多样,受焦虑状态、晕动病、年龄等因素影响。解剖生理方面的联系、凝视不稳定、视觉...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临床常见的眩晕与偏头痛共存的前庭疾病,视觉诱发的眩晕是VM的典型前庭症状之一。VM相关视觉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多样,受焦虑状态、晕动病、年龄等因素影响。解剖生理方面的联系、凝视不稳定、视觉前庭整合缺陷、感觉重塑受损、前庭中枢通路敏化、5-羟色胺和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等神经递质等多个机制可能导致了VM相关视觉性眩晕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视觉 眩晕
下载PDF
慢性前庭性偏头痛临床初识
6
作者 刘俊宏 王理想 +3 位作者 马艳敏 王伟涛 张道培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慢性前庭性偏头痛(CVM)的基本概念。在前庭性偏头痛(VM)和慢性偏头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团队临床诊疗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CVM的基本特征、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相关疾病鉴别进行讨论。本文也尝试提出了CVM的临床分... 本文主要阐述了慢性前庭性偏头痛(CVM)的基本概念。在前庭性偏头痛(VM)和慢性偏头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团队临床诊疗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CVM的基本特征、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相关疾病鉴别进行讨论。本文也尝试提出了CVM的临床分期与诊断标准,旨在提高对CVM的认识,规范诊疗,降低误诊率,进一步丰富发展VM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临床分期 诊断标准 头痛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的位置性眼震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雯 方琪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前庭性偏头痛是常见的中枢性前庭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诊断主要基于病史,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运用视频眼动检查,在前庭性偏头痛的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可观察到不同于外周和其他中枢疾病的特征性位置性眼震。作者分别从前庭性偏... 前庭性偏头痛是常见的中枢性前庭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诊断主要基于病史,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运用视频眼动检查,在前庭性偏头痛的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可观察到不同于外周和其他中枢疾病的特征性位置性眼震。作者分别从前庭性偏头痛位置性眼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以及未来展望进行阐述,以期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阵发位置眩晕 位置眼震
下载PDF
师承冯惠莲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费焱燚 冯惠莲 +1 位作者 张秀君 田元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冯惠莲第一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分成研究组(30例,中医辨证治疗)与对照组(30例,盐... 目的探讨冯惠莲第一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分成研究组(30例,中医辨证治疗)与对照组(30例,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头痛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满意,可切实改善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眩晕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前庭康复训练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林莉娜 李欢欢 +4 位作者 方玲 李梦婷 邓木英 周琪 陈佳丽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2例VM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常...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2例VM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前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分、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DHI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发作次数少于本组干预前,发作时间短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PSQI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VA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O、PGE2、hs-CRP水平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NO、PGE2、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能缓解VM患者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改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提高干预满意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O、PGE2、hs-CR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性偏头痛 情绪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自拟清脑通脉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谭政华 江陟郝 +3 位作者 陈永新 何闻文 彭飞 宗志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清脑通脉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VM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试验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自拟清脑通脉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VM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清脑通脉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1、2、4周后中医证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与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4周后,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血清5-H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χ^(2)=4.706,P=0.030)。结论自拟清脑通脉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VM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眩晕症状,改善血清5-HT、CGRP水平,稳定神经递质释放,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清脑通脉汤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神经递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前庭康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刘燕平 夏荣梅 卢淑霞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评价前庭康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商河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42例由耳内前庭功能障碍引发的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 目的评价前庭康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5月商河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42例由耳内前庭功能障碍引发的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辅助前庭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眩晕症状改善情况和眩晕残障程度。结果观察组偏头痛患者的康复治疗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平均发作(3.14±0.28)次,每次持续(4.08±0.28)min,均小于对照组的(4.25±0.65)次和(5.62±0.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眩晕残障(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量表评分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辅助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偏头痛症状,促进脑活动恢复,降低其眩晕残障程度,改善患者情感及躯体功能,综合疗效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前庭性偏头痛 治疗效果 眩晕程度
下载PDF
耳针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研究
12
作者 杨暖 时赟 吴萌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耳针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针... 目的:观察耳针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针(耳穴取神门、交感、肾、脾、肝、皮质下、额、颞、枕)治疗,每次选穴3~5个,固定3 d,3 d后更换揿针及耳侧,嘱患者每日按压10次,治疗6 d休息1 d。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眩晕次数、持续时间、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24%(37/41);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00%(30/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头痛VAS评分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变慢(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慢(P<0.01)。结论:耳针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能够减轻头晕、头痛症状,加强患者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耳针 盐酸氟桂利嗪 眩晕残障量表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庭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临床观察
13
作者 陈思宇 徐磊 +2 位作者 王慧 李润泽 王宏 《山西中医》 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肝阳上亢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肝阳上亢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 (HIT-6)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评估工具和障碍量表(VM-PATH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HIT-6评分、DHI评分、VM-PATH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前庭性偏头痛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肝阳上亢 天麻钩藤饮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妊娠期顽固性前庭性偏头痛验案
14
作者 张碧茹 林秋虹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6期96-97,共2页
前庭性偏头痛是常见的发作性眩晕伴偏头痛的疾病,患者发病时常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或不稳感。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相关,病机可划分为虚实两大类,多采用中药方剂、耳穴贴压、针刺等治疗。该文介绍基于健脾祛湿、化痰止晕的原... 前庭性偏头痛是常见的发作性眩晕伴偏头痛的疾病,患者发病时常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或不稳感。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相关,病机可划分为虚实两大类,多采用中药方剂、耳穴贴压、针刺等治疗。该文介绍基于健脾祛湿、化痰止晕的原则,应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妊娠期顽固性前庭性偏头痛医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 针刺 痰湿证
下载PDF
前庭康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丽 展群岭 +2 位作者 王微珩 卢柳西 金戈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例V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药物联合前庭康复(...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例V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药物联合前庭康复(VR)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健康调查简表(SF-3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DHI、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HI、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DHI、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治疗改善了V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前庭康复治疗 生活质量 心境状况
下载PDF
眩晕宁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吴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2期37-39,43,共4页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60例,根据双色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予眩晕宁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60例,根据双色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予眩晕宁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1个疗程15 d,2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平衡能力情况及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比较2组偏头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χ^(2)=5.714,P=0.017)。治疗2个疗程后,2组NRS、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2组睁眼有软垫、睁眼无软垫、闭眼有软垫、闭眼无软垫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5.00%(χ^(2)=4.444,P=0.035);随访6个月,观察组偏头痛发作天数及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眩晕宁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同时对提升平衡能力及减少不良反应和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宁片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揭文妙 姚欣 +2 位作者 熊建忠 张肃 邬洁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77-180,184,共5页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对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2例V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脱落12例,最终纳入60例患者,观察组31... 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对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2例V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脱落12例,最终纳入60例患者,观察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Berg平衡量表(BBS)、眩晕障碍量表(DHI)、欧洲五维健康指数量表(EQ-5D)、EQ-5D视觉模拟量表(EQ-VA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BS、EQ-5D评分高于干预前,DHI、EQ-VA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BBS、EQ-5D评分高于对照组,DHI、EQ-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健康教育等有针对性护理措施非常有利于VM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训练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前庭性偏头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轶群 张析哲 +4 位作者 宋健楠 杨延章 苏日娜 张雯雯 陈颖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联合盐酸倍他司汀(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BH)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VM患者104例...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联合盐酸倍他司汀(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BH)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VM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BH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GB联合BH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104例患者中,男37例,女67例,年龄19~86岁,平均56.8岁。治疗后两组NRS评分、DHI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PSQI评分、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1.60±1.04)分比(2.95±1.04)分,(4.70±1.77)分比(10.14±3.07)分,(2.99±5.29)h比(8.39±14.6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49%比8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SGB联合BH治疗成人VM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头痛、眩晕、睡眠障碍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 睡眠质量 超声引导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前庭性偏头痛遗传学机制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滕鑫 荆涛 +1 位作者 刘寅 孙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以发作性前庭症状为主并伴有偏头痛特征的一类眩晕疾病。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前庭性偏头痛与中医体质均存在先天遗传性特点,并证实了部分基因或位点的表达与前庭性偏头痛、中医体质分型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对V...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以发作性前庭症状为主并伴有偏头痛特征的一类眩晕疾病。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前庭性偏头痛与中医体质均存在先天遗传性特点,并证实了部分基因或位点的表达与前庭性偏头痛、中医体质分型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对VM与中医体质分型的遗传学机制进展进行论述,得出VM患者常见中医体质为气虚质、气郁质及痰湿质,推测其可能与VM部分突变位点存在关联,但因目前尚缺少相关证据,仍需大量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遗传学机制 基因 中医体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及整合药理学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核心中药及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雅欣 杜争 +1 位作者 张道培 张怀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95-5004,共10页
基于数据挖掘及整合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TCM)复方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用药规律,探讨核心中药治疗VM的作用机制。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分析中药... 基于数据挖掘及整合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TCM)复方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用药规律,探讨核心中药治疗VM的作用机制。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分析中药复方治疗VM的性味、归经、功效,利用IBM SPSS Model 18.0和IBM SPSS Statistics 21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获得中药复方治疗VM的核心中药。应用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检索核心中药的有效成分及靶点;利用OMIM、Geencard数据库获得VM疾病靶点。利用Venny2.1.0获得二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和HIplot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PPI)及基因本体(GO)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1.5.7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及可视化处理。最终筛选出文献27篇,25个中药复方,78味中药,核心中药为甘草、半夏、川芎、白术、天麻,获得胡萝卜苷、甘草素、天麻醚苷、β-谷甾醇、天麻素等121个活性成分,可作用在STAT3、SRC、MAPK3、PIK3CA等203个与VM相关蛋白靶点上;KEGG富集分析得到MAPK、PI3K-Akt、cAMP信号通路等267条信号通路,涉及炎症反应、能量代谢、信号传导等过程的调控,分子对接验证表明,核心中药的活性成分均与关键靶点蛋白具有较好结合。研究发现,中药复方治疗VM的核心中药为甘草、半夏、川芎、白术、天麻,其重在熄风、化痰、祛瘀、补虚。其核心药物的关键成分可能是通过调控MAPK、PI3K-Akt、cAMP等信号通路发挥协同治疗VM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VM) 数据挖掘 整合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中药(TC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