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Omentin-1、AQP4、VILIP-1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任晓慧 荆丽娜 牛萌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LVS)患者在急诊血管内治疗术后血管再通后血清视椎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通道蛋白-4(AQP4)、网膜素-1(Omentin-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4例我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就诊的ALVS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LVS)患者在急诊血管内治疗术后血管再通后血清视椎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通道蛋白-4(AQP4)、网膜素-1(Omentin-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4例我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就诊的ALVS患者,入院后均行血管内治疗术,根据术后90d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16(75.32%)、预后不良组38例(24.6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1个月Omentin-1、AQP4、VILIP-1的表达水平,Pearson分析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与mRS评分相关性,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VILIP-1、AQP4水平较低(P<0.05),Omentin-1水平较高(P<0.05),术后1个月血清VILIP-1、AQP4水平较低(P<0.05),Omentin-1水平较高(P<0.05),且术后1个月更为显著(P<0.05);术后1个月血清VILIP-1、AQP4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Omentin-1水平与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VILIP-1、AQP4为术后90d预后不良危险因素,Omentin-1为预后不良保护因素(P<0.05);与低危组比较,高危组术后90d不良预后发生率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血清VILIP-1、AQP4、Omentin-1水平为ALVS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血管再通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评估和预测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视椎蛋白样蛋白1 水通道蛋白-4 网膜素-1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王晓丽 秦晋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接组(n=25)和单纯机械取栓组(n=25)。比较血管再通情况、取栓相关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血管再通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3,P>0.05)。两组患者取栓次数和术后再灌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4;χ^(2)=0.095,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入院时改良Rankin(m 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0.415,P>0.05)。单纯机械取栓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选择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疗效相当。单纯机械取栓能够降低术中出血转化发生率,取得理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桥接 单纯机械取栓 疗效
下载PDF
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杨霖 陈婷 童玲玲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实施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取栓次数、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中血管再通成功率(近期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75.00%vs.53.57%)、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与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近期疗效相当,但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可减少取栓次数,且不影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直接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
下载PDF
G-FAST评分对院前急救卒中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诊断价值研究
4
作者 穆彩琴 李书宁 +3 位作者 马青峰 王田慧 赵伟豪 李斗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凝视-面-臂-言语-时间(gaze-face-arm-speech-time,G-FAST)评分对院前急救卒中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 in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aLV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北京急救中心直属5个分... 目的探讨凝视-面-臂-言语-时间(gaze-face-arm-speech-time,G-FAST)评分对院前急救卒中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 in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aLV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北京急救中心直属5个分中心送至宣武医院,且有完整院前G-FAST评分和入院诊断信息的卒中患者,根据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发生LVO分为LVO和非LVO组,采用ROC曲线分析G-FAST评分对院前卒中急救aLVO的诊断价值。结果纳入患者352例,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比69.0%(243/352)。进行大血管评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9例,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61.3%(149/243);发生aLVO患者61例,占大血管病变评估的40.9%(61/149)、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5.1%(61/243)。149例大血管评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男100例,女49例;年龄18~93岁,平均70.5岁。与非aLVO组相比,aLVO组女性较多,G-FAST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ST≥3分患者的aLVO发生率显著高于G-FAST≤2分者(68.9%比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ST评分诊断院前急救卒中aLVO的ROC曲线的AUC为0.675(95%CI:0.589~0.761,P=0.000),G-FAST的cut-off值为2.5分时,灵敏度为72.10%,特异度为58.00%。结论G-FAST评分在院前急救卒中可准确识别急性缺血性患者aLVO,早诊断aLVO将利于急性缺血性患者尽早送至高级别卒中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面-臂-言语-时间评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救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原文传递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复流程度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
5
作者 侯凯文 李沛城 +5 位作者 陈珑 李波 刘一之 袁晨 陈正文 杨绪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 探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术后闭塞血管复流程度与治疗前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 目的 探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术后闭塞血管复流程度与治疗前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 TICI)评估术后闭塞血管的复流程度,将所有成功复流患者分为部分复流组(mTICI=2b级)及完全复流组(m TICI=3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疾病特征、介入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数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后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214例,其中部分复流65例,完全复流14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术前NLR、闭塞血管位置、血栓负荷量、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部分复流患者相比,完全复流患者的NLR更低、闭塞血管更多位于大脑中动脉、血栓负荷量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取栓次数更少以及临床预后更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与低血栓负荷是前循环AIS患者术后完全复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机械取栓术前低NLR和低血栓负荷量的前循环AIS患者,术后更容易达到完全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复流程度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入院时DRAGON评分及CTP低灌注强度比值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汪星 任宏伟 +2 位作者 黄承芳 彭军 孙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2期2361-2365,共5页
目的分析入院时脑卒中预后评分量表(DRAGON)评分及CT灌注成像(CTP)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20例急... 目的分析入院时脑卒中预后评分量表(DRAGON)评分及CT灌注成像(CTP)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治疗90 d后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为3~6分)。预后良好组69例,预后不良组51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静脉溶栓治疗(IVT)、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机械取栓次数、HIR、CT指标、DRAGON评分。结果预后良好组的年龄、收缩压低于预后不良组,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及机械取栓次数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HIR、脑室间隙(IC)体积、低灌注区最大延迟时间比值(rTmaxa)及DRAGON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低灌注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a)、低灌注区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a)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年龄、HIR、IC体积、DRAGON评分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HIR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794~0.926),敏感度为0.843,特异度为0.826;IC体积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CI:0.868~0.947),敏感度为0.863,特异度为0.812;DRAGON评分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0.833~0.935),敏感度为0.745,特异度为0.952;HIR、IC体积、DRAGON评分联合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95%CI:0.899~0.967),敏感度为0.876,特异度为0.804。结论年龄、HIR、IC体积、DRAGON评分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IR、IC体积、入院时DRAGON评分联合检测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预测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预后评分量表 灌注成像 低灌注强度比值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 发病至穿刺时间 脑室间隙的体积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王建懿 商苏杭 +3 位作者 陈晨 于嘉 韩建峰 刘福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7-431,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mTICI分级≥2b)、围手术期并发症、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及90 d良好预后率(mRS评分≤2)。结果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89±12.41)岁,其中男性21例(55.3%),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为100%,血栓逃逸3例(7.9%),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2.6%)。出院时NIHSS评分平均1分(0~1分)较术前NIHSS评分平均4分(4~5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0 d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率89.47%,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比例为91.2%,影像学随访评估病变血管通畅性良好,支架置入患者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临床随访期间无新发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接受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轻型卒中 血管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术前毛细血管指数评分评估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术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明昊 唐建勋 +3 位作者 胡利刚 姚小琼 蔡黄权 唐景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评估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取栓术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机械取栓术的106例急性前循环LV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脑血管造影资料计算CIS,...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评估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取栓术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并接受机械取栓术的106例急性前循环LV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脑血管造影资料计算CIS,其中CIS不良(pCIS)44例(CIS 0~1分,pCIS组),CIS良好(fCIS)62例(CIS 2~3分,fCIS组)。分析患者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发生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结果与fCIS组比较,pCIS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数比例更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更低,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术中采取补救措施的人数比例更大,术后恶性脑水肿发生率以及术后90 d预后不良率和病死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95%CI)=1.214(1.102,1.338)]和pCIS[OR(95%CI)=4.924(1.780,13.620)]是患者机械取栓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CIS[OR(95%CI)=21.670(6.593,71.226)]、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0~2a级[OR(95%CI)=50.334(3.865,655.525)]以及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TIR)>4.5 h[OR(95%CI)=5.557(1.392,22.180)]是患者术后发生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CIS的前循环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佳,恶性脑水肿发生率高,应慎重考虑行机械取栓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 卒中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术 预后
下载PDF
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对Reviv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李金星 黄东明 +3 位作者 王荣 傅小雄 刘冰 陈光生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2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对Reviv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Revive支架取栓治疗的41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清Hcy水... 目的:分析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对Reviv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Revive支架取栓治疗的41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清Hcy水平(血清Hcy≥15μmol/L定义为高Hcy)分为高Hcy组(n=20)和正常Hcy组(n=21)(血清Hcy<15μmol/L定义为正常)。比较两组患者行Revive支架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率、术后24 h 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治疗结局。结果:高Hcy组在术前、术后24 h及出院当天的Hcy水平、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Hcy组(P<0.05);高Hcy组的血管再通(mTICI评级1-2a)的患者占比及颅内出血症状(sICH)发生率均高于正常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组的90 d内预后良好(MRS≤2分)患者占比低于正常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不利于Reviv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闭塞血管再通,术前维持Hcy正常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高同型半胱氨酸 Revive支架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脑卒中
下载PDF
再灌注治疗对低NIHSS评分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戚飞腾 赵翠 +1 位作者 孙琪 谢国民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 分析再灌注治疗对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卒中中心接诊的NIHSS评分<6分的前循环LVO急性缺血性脑卒... 目的 分析再灌注治疗对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卒中中心接诊的NIHSS评分<6分的前循环LVO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起病24 h内行再灌注治疗的82例为观察组(其中立即再灌注亚组61例,延迟再灌注亚组21例),48例未行再灌注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NIHSS评分变化、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预后结果,比较即刻和延迟再灌注治疗对预后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NIHSS评分的前循环LVO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出现到入院时间低于对照组,90 d时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立即再灌注亚组再灌注前NIHSS评分低于延迟再灌注亚组,90 d时预后良好率高于延迟再灌注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灌注和症状出现到入院时间是低NIHSS评分的前循环LVO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即刻再灌注治疗有利于改善低NIHSS评分的前循环LVO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卒中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关联性分析
11
作者 李冠一 张春阳 +3 位作者 李弘 杨斌 石秋艳 杨炘谕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10例,依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10例,依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3分,49例),无效再通组(mRS评分≥3分,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ys C对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前较高的血清Cys C水平(OR=1.007)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936)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该两指标均有预测无效再通的应用价值(AUC=0.922,AUC=0.884;P<0.05),联合两指标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AUC=0.962,P<0.05)。结论血清Cys C水平和NIHSS评分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无效再通有关,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患者预后,识别机械取栓术的优势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无效再通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取栓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赵莹 徐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930-934,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取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1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并行机械取栓。查阅患者病历资料;...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取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1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并行机械取栓。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测定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再通时间、手术时间、闭塞时间、侧肢循环等级和入院时实验室各项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肌酐、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等),并计算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首通效应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取栓效果患者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13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血管再通)52例和预后不良组(血管未再通)61例。两组患者在侧支循环等级、发病至再通时间、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LR、发病至再通时间长、高PLR为影响患者取栓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发病至再通时间、PLR这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 0.531~0.979)、0.707(95%CI 0.445~0.956)、0.717(95%CI 0.473~0.957)、0.861(95%CI 0.744~0.952),联合应用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术前高NLR水平会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取栓效果,并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取栓效果
下载PDF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与6 h内机械取栓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分析
13
作者 顾正华 曹月洲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发病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 目的探讨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发病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评估患者的LVEF,观察LVSD的发生情况,并比较LVSD组和非LVSD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VSD与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关系。结果205例患者中47例(22.9%)出现LVSD。LVSD组患者年龄(72.8±11.6)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0(10.0,20.0)分高于非LVSD组的(67.2±10.2)岁、11.0(6.0,16.0)分,LVEF(37.9±7.5)%、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36.2%低于非LVSD组的(62.8±3.4)%、7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5例患者中,早期神经功能改善130例(63.4%),未改善75例(36.6%)。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组患者年龄、基线NIHSS评分、LVSD、再灌注不良[改良脑梗死溶栓评分(mTICI)0~2a级]发生率分别为(67.3±10.0)岁、11.0(6.0,16.0)分、13.1%、10.8%,均低于早期神经功能未改善组的(70.5±11.8)岁、13.0(8.0,18.0)分、40.0%、3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VSD和再灌注不良是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VSD是发病后6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左室射血分数 6 h内机械取栓 神经功能结局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青云 张卫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9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AIS-LV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直接取栓组(机械取栓)和桥接治...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AIS-LV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直接取栓组(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组(静脉溶栓后再进行机械取栓),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1、2、3个月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结果直接取栓组患者出血转化率显著低于桥接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血管再通率及症状性颅脑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直接取栓组患者更低(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3个月直接取栓组及术后2、3个月桥接治疗组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术后1~3个月直接取栓组显著高于桥接治疗组(均P<0.05)。结论直接取栓和桥接治疗AIS-LVO患者的血管再通均较高,而直接取栓可以降低出血转化的概率,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桥接疗法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英滨 张浩 +2 位作者 王欢 万功山 高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85-99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病例57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记录...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病例57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记录患者血压、血糖、术前是否溶栓、发病到溶栓及动脉取栓时间。术前进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情况评估,记录术后血管再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及麻醉方式。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根据患者术后CT/MRI结果分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组和有症状性颅内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等级及术后血管再通比例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入院NIHSS评分和发病到取栓时间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ASPECTS评分高、侧支循环良好、血管成功再通是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而发病到取栓时间长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有症状性出血组患者年龄、术前溶栓比例以及血管再通比例均高于非症状性出血组(P<0.05)。术前溶栓和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症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基线ASPECTS和NIHSS评分、术前溶栓、抗血小板药物、侧支循环和血管再通情况及发病到取栓时间均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症状性颅内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HCY、PLGF及NIHSS评分、mR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秀平 赵尧辉 +2 位作者 冯玉婧 张志敏 李雪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mR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病人血清HCY、PLGF含量及NIHSS评分、mR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病人临床病理学资料以及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术后即刻血清HCY表达水平(17.35±5.01)μmol/L,术后14 d表达水平(13.79±3.13)μ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即刻表达水平(21.54±4.95)μmol/L和术后14 d表达水平(16.65±4.23)μmol/L(P<0.01);观察组病人PLGF术后14 d表达水平(62.35±7.26)ng/L,低于对照组的(79.28±9.13)ng/L(P<0.01);治疗后,2组病人NIHSS评分、mRS评分均下降(P<0.01),其中对照组病人治疗14 d后NIHSS评分为(17.52±3.37)分,高于观察组的(13.28±3.19)分(P<0.01);对照组病人mRS评分≤2者占比为28.33%,低于观察组的68.33%(P<0.01)。结论: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HCY表达水平、PLGF水平和病人NIHSS、mR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取栓术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NIHSS评分 mRS评分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取栓方式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伟 杨华 +3 位作者 高岩 杨章超 张泰民 马文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0期2496-250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合并房颤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不同取栓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于该院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82例AIS-LVO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方式不同分为单支架组...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合并房颤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不同取栓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于该院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82例AIS-LVO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方式不同分为单支架组(41例)和导管配合组(41例)。单支架组采用单支架取栓治疗,导管配合组采用中间导管配合支架取栓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替罗非班防止血管再闭塞。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情况、出血转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S100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导管配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靶血管开通率(90.24%)、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4.88%)与单支架组(80.49%、78.05%、14.6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平均取栓次数、远端栓塞发生率、出血转化发生率均低于单支架组,开通时间短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治疗后1、3 d血清S100β、Hcy水平均低于单支架组,血清SDF-1水平均高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治疗后1、2周NIHSS评分低于单支架组,ASPECT评分高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治疗后1、3个月SS-QOL、BI评分均高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支架取栓、中间导管配合支架取栓均为治疗AIS-LVO合并房颤患者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开通率,中间导管配合支架取栓能更有效减少术后出血转化发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Solitaire支架 中间导管 出血转化
下载PDF
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欢 李卫 +1 位作者 宋江峰 姚淑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接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症状性颅脑出血和出血转化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4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脑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AIS-LVO效果相当,前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发生,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直接机械取栓 桥接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下载PDF
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再通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松 王驰 +5 位作者 王伟 邱玉发 吕楠 杨鹏飞 肖国栋 舒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78,108,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再通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1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1例)及苏... 目的分析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再通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1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1例)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35例)连续收治的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采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患者的临床资料。END定义为患者入院开通闭塞血管术后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相比术前升高≥4分。根据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有无发生END,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END组(29例)和非END组(98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饮酒史、吸烟史、心房颤动史、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用药史、抗凝药物用药史、他汀类药物用药史、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穿刺时间、术前NIHSS评分、闭塞部位以及取栓次数、各中心手术量(低手术量中心:取栓<20例/年;高手术量中心:取栓≥20例/年),采用单因素分析进行初步筛选,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以分析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家中心共127例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与非END组间取栓次数≥3次(χ^(2)=4.904,P=0.027)、低手术量中心(χ^(2)=23.839,P<0.01)及颈内动脉闭塞(χ^(2)=4.631,P=0.031)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取栓次数≥3次(OR=2.749,95%CI:1.029~7.342)及低手术量中心(OR=8.433,95%CI:3.155~22.537)为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取栓次数≥3次及低手术量中心是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血管再通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管内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术后应用尤瑞克林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张伟 宋兴旺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7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术后应用尤瑞克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取栓术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术后应用尤瑞克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取栓术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尤瑞克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接受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3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8例,预后不良者2例;对照组中预后良好者21例,预后不良者9例,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1例颅内出血,3例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3例发生颅内出血,5例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4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取栓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尤瑞克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并降低短期并发症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取栓术 尤瑞克林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