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即刻改变触地方式对着鞋跑时内侧纵弓在体运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晓乐 苏婉妍 +3 位作者 叶东强 张希妮 张燊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7-783,共7页
目的探究即刻转换触地方式对着鞋跑步时内侧纵弓在体运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采集15名健康男性跑者即刻改变触地方式前后右足在跑步支撑阶段[跑速:(3±0.15)m/s]的荧光图像。根据CT图像重建第1跖骨和跟骨... 目的探究即刻转换触地方式对着鞋跑步时内侧纵弓在体运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采集15名健康男性跑者即刻改变触地方式前后右足在跑步支撑阶段[跑速:(3±0.15)m/s]的荧光图像。根据CT图像重建第1跖骨和跟骨三维骨骼模型及其局部坐标系,并通过3D-2D配准获取内侧纵弓在跑步支撑期的6自由度(six degree of freedom,6 DOF)数据(简化为第1跖骨相对跟骨的运动)。采用一维统计参数映射(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比较即刻改变触地方式前后内侧纵弓的6 DOF运动趋势,并对其特征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相比后跟跑,即刻前掌跑时,在支撑期的15%~21%第1跖骨相对跟骨的外移、支撑期17%~45%第1跖骨的前移和支撑期的18%~39%第1跖骨的背屈均显著增加(P<0.05)。即刻前掌跑时,第1跖骨相对跟骨的前移最大值、背屈最大值、前后平移活动范围及内侧纵弓压缩变化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由习惯后跟跑即刻转换为前掌跑后,内侧纵弓矢状面的形变显著增加,尤其是内侧纵弓的压缩变化量增加约10%,可能有助于其弹性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 6自由度 前掌跑 后跟 内侧纵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