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感染信息化的前瞻性监测在降低感染漏报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周金兰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感染信息化的前瞻性监测在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上线前后年度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医院感染情况、感染部位及感染漏报率。结果:上线前2020年1月-2021年11月共计出院25897...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感染信息化的前瞻性监测在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上线前后年度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医院感染情况、感染部位及感染漏报率。结果:上线前2020年1月-2021年11月共计出院25897人,其中153例感染,感染率为0.59%,18例漏报,漏报率为11.76%。18例感染病病例漏报中,“感染病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为占比最高,“害怕扣绩效、医院感染卡和传染病卡混淆”占比最低。上线后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年出院人数15228例、感染人数75例、感染率0.49%,共计2例漏报,漏报率为2.67%。应用感染管理信息化后漏报率显著低于2020年1月-2021年11月(P<0.05)。结论: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复杂多样,应加强对院内人员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基于信息化水平的医院感染病例的前瞻性实时监测,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可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漏报 医院感染信息化 前瞻性实时监测
下载PDF
前瞻性监测对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水平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孙雪芬 冯乐玲 陈洪武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1年宁波市第六医院各科上报的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核实每年的感染率、漏报率、误报率,将2008-2009年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合并为前瞻性监测前组,2010-2011年的医... 目的探讨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08-2011年宁波市第六医院各科上报的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核实每年的感染率、漏报率、误报率,将2008-2009年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合并为前瞻性监测前组,2010-2011年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合并为前瞻性监测后组,比较两组的感染率、漏报率、误报率。结果开展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后,医院感染率略有上升,漏报率、误报率明显下降。结论开展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患者能提高医院感染的监测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监测 医院感染 感染率
下载PDF
手术切口感染的前瞻性监测及干预 被引量:16
3
作者 孟广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8B期1545-1546,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对手术切口易感染的病例实行早期监测,落实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方法,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结果:监测手术切口患者13008例,发生感染107例,感染率为0.8%,占同期医院感染总数的15%(107/715)...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方法。方法:对手术切口易感染的病例实行早期监测,落实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方法,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结果:监测手术切口患者13008例,发生感染107例,感染率为0.8%,占同期医院感染总数的15%(107/715)。结论:对手术切口的患者进行重点环节的前瞻性监测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前瞻性监测 干预
下载PDF
临床输注液体中微粒含量的前瞻性监测
4
作者 祝仲珍 王占科 张念悌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9年第5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输注液体 微粒含量 前瞻性监测
下载PDF
加强医院感染病例前瞻性监测控制医院感染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传成 李建梅 +1 位作者 李翠平 魏秀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6期249-250,共2页
目的为真实反映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漏报率,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2006年至2008年期间,管理者将以往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方法-回顾性监测,改为前瞻性监测。制订监测计划,确立监测对象和方式,按计划落实执行。每月、每季反馈和总结。结果漏... 目的为真实反映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漏报率,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2006年至2008年期间,管理者将以往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方法-回顾性监测,改为前瞻性监测。制订监测计划,确立监测对象和方式,按计划落实执行。每月、每季反馈和总结。结果漏报率明显下降,医师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漏报率由2003年、2004年、2005年的14.4%、12.3%、12.2%至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下降到10.9%、2.7%、2.0%。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前瞻性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及时反映医院感染真实发生率的有效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漏报率 前瞻性监测 控制
下载PDF
应用微机前瞻性监测老年人心血管病
6
作者 樊光辉 李树南 +6 位作者 李典富 朱莉莉 杨浩军 曾晓楠 彭莉 邹永谦 王鲁湘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为了前瞻性研究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病的发病、演变、转归,探讨不同处置方式同生活质量、生存时间及其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方法:应用微机技术研究一套包括有十个子系统的应用软件,用该软件对南方地区15个军队干休所、8个军分... 目的:为了前瞻性研究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病的发病、演变、转归,探讨不同处置方式同生活质量、生存时间及其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方法:应用微机技术研究一套包括有十个子系统的应用软件,用该软件对南方地区15个军队干休所、8个军分区、3所院校等26个单位的1898名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进行140个项目的健康指标观察,并进行2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老年人易患五官、循环、呼吸、消化、代射等系统疾病;常见老年病中,高血压病最常见,其次是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慢性胆囊炎;老年人过半数患有2~3种疾病;死亡有明显的时辰规律,晚21时至次日8时是死亡高峰时间;接受防治指导和合理治疗的老年人群心血管病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心血管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把心血管病的预防、保健、医疗纳入微机化管理,进行前瞻性监测将是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血管病 微机 前瞻性监测 防治
下载PDF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前瞻性监测与控制
7
作者 张建兰 《饮食科学》 2019年第24期272-272,共1页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前瞻性监测与控制办法。方法:品管圈活动时间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前瞻性监测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病例150例,统计漏报例数,提出控制方法并严格执行。结果:构建前瞻性医院感染病例堵漏监控模式,品管圈共计2...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前瞻性监测与控制办法。方法:品管圈活动时间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前瞻性监测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病例150例,统计漏报例数,提出控制方法并严格执行。结果:构建前瞻性医院感染病例堵漏监控模式,品管圈共计2轮循环,对比第1轮、第2轮循环医院感染漏报率,明显第2轮更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发生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前实施前瞻性监测与控制,可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病例漏报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前瞻性监测 控制办法
下载PDF
2004-2010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前瞻性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丁晓萍 顾萍 +4 位作者 袁咏梅 张燕萍 许波银 姜燕南 邵苏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353-4355,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特点,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前瞻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反馈临床。结果 2004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266 450例患者,其中8871例次发生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为3.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特点,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前瞻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反馈临床。结果 2004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266 450例患者,其中8871例次发生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为3.3%;共检出病原菌440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18.7%,革兰阴性菌占53.7%,真菌占27.6%;病原菌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1.1%;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共1185株),1185株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中,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检出683株,检出率为57.6%;MDROs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9.0%,其次为菌血症和泌尿道,分别为20.6%和15.1%。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下呼吸道、ICU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逐年增加;因此,MDROs监测工作应注重即时性和有效干预,应重点关注感染者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的连续性,是减少多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前瞻性监测 多药耐药菌 分析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陆燕 张群 殷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80-1682,共3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 ,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ICU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对使用呼吸机、深静脉置管、留置尿管侵入性操作的使用率及相关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 目的探讨前瞻性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 ,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ICU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对使用呼吸机、深静脉置管、留置尿管侵入性操作的使用率及相关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有效干预,2009年四季度与2008年一季度相比手消毒剂、液体皂液消耗量分别上升了21.8 ml/每床日数和43.2 ml/每床日数;各种导管留置总天数由2008年的20 131 d下降至2009年的18 264 d,深静脉置管、留置尿管、人工气道天数分别下降了12.0、1680.51、74.5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分别下降了0.2‰、0.3‰。结论开展ICU前瞻性监测,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缩短导管留置天数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前瞻性监测与分析
原文传递
医院感染病例前瞻性监测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臻 朱小东 +3 位作者 贺海平 王萍 刘雪琴 陈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医院感染病例前瞻性监测,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发生的1025例医院感染病例按监测方法分为A组(医院感染病例完全依靠临床医师主动填报)、B组(常规前瞻性监测)、C组(运用医院感染病...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医院感染病例前瞻性监测,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发生的1025例医院感染病例按监测方法分为A组(医院感染病例完全依靠临床医师主动填报)、B组(常规前瞻性监测)、C组(运用医院感染病例网络预警系统辅助前瞻性监测);比较各组间临床医师对医院感染病例的主动填报率、医院感染的发现率和漏报率。结果A组临床医师医院感染病例的填报率最低,仅为26.21%;B组次之,为67.08%;C组最高,为9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仅能早期发现70.42%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32.92%,而C组医院感染病例发现率达98.22%、漏报率9.25%,与B组相比,C组的医院感染发现率和临床医师填报主动性较高、漏报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借助医院感染网络监测信息系统进行前瞻性监测,可提高医院感染发现率、减少漏报率、提高临床医师填报医院感染的主动性、突出前瞻性监测的"时效性",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前瞻性监测 预警 系统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监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玉领 王丽红 +1 位作者 佘婷婷 何小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4-175,19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神经外科某治疗组2012年3-12月167例手术患者进行追踪观察、随访,收集手术部位感染资料,应用Epidata3.1双重录入数据和校验...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神经外科某治疗组2012年3-12月167例手术患者进行追踪观察、随访,收集手术部位感染资料,应用Epidata3.1双重录入数据和校验,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7例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8例,均为深部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79%;手术切口以Ⅰ类切口为主,162例占9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1岁)、肥胖(BMI≥28kg/m2)、伴有基础疾病、ASA评分与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前瞻性监测
原文传递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前瞻性监测与预防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敏 聂绍发 +1 位作者 刘爱萍 赖晓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第5期24-25,共2页
手术部位感染是术后患者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和手术并发症,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占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14%~16%。手术部位感染不但延长了患者住院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患者的身体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研究通过对... 手术部位感染是术后患者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和手术并发症,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占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14%~16%。手术部位感染不但延长了患者住院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患者的身体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研究通过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前瞻性监测 预防 术后患者 外科手术患者 医院感染 住院患者 手术并发症 医院内感染 前瞻性调查
原文传递
细菌耐药性前瞻性监测及临床干预 被引量:2
13
作者 殷黎 刘朝基 王赛君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谱,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前瞻性监测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细菌及耐药谱,通过HIS系统实时查看病例,通过监测—控制—再监测督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提高标本送检率。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 目的了解医院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谱,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前瞻性监测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细菌及耐药谱,通过HIS系统实时查看病例,通过监测—控制—再监测督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提高标本送检率。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9.52%,主要病原菌对部分抗菌药物有一定耐药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趋于合理。结论开展细菌耐药性前瞻性监测,对抗菌药物应用及时干预,可以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并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前瞻性监测 干预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易感科室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价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阳 陈艳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72-74,共3页
本文探讨我院血液、烧伤等易感科室危险相关因素,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易感科室9944例病人医院感染监测研究表明:1991~1993年总例数感染率为15.14%(688/4544),例次感染率为24.05%(1093/... 本文探讨我院血液、烧伤等易感科室危险相关因素,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易感科室9944例病人医院感染监测研究表明:1991~1993年总例数感染率为15.14%(688/4544),例次感染率为24.05%(1093/4544),1994~1996年总例数感染率为12.28%(63/5400),例次感染率为18.26%(986/5400)。两阶段比较,1994~1996年总例数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明显下降(P<0.01);总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为主(52.43%);感染病原体分布以G-杆菌为主(47.53%);手术、导尿、化疗、危重病人、住院时间长、应用多种抗菌素和糖尿病等是易感科室的危险因素(P<0.01)。易感科室危险因素前瞻性的监测评价,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前瞻性监测
下载PDF
不同类别重症监护病房持续3年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性监测 被引量:37
15
作者 刘思娣 黄勋 +8 位作者 曾翠 龚瑞娥 付陈超 周鹏程 吴红曼 汪要望 汤紫媛 张莹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发病率。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5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6个不同类别ICU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性监测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类别IC...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发病率。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5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6个不同类别ICU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性监测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类别ICU持续3年共监测患者21 485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 77%,例次发病率为7. 33%,持续3年医院感染发病率、例次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经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以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调整日发病率和调整例次日发病率最高。所有不同类别的ICU持续3年中央血管导管、导尿管、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31. 65%、77. 07%、26. 08%;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分别为2. 90‰、2. 08‰、5. 37‰;CLABSI发病率以呼吸ICU最高(4. 85‰),CAUTI发病率以儿科ICU最高(5. 53‰),VAP发病率以神经外科ICU最高(9. 33‰)。居前3位的医院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36. 00%)、血液(17. 52%)、胃肠道(13. 08%),居前3位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7. 74%)、肺炎克雷伯菌(13. 18%)、铜绿假单胞菌(7. 76%)。结论应根据不同类别ICU的医院感染特点,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前瞻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 器械使用率 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
下载PDF
胸外科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前瞻性监测与干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仝字红 钱雪松 +5 位作者 郑颖 刘冰慧 张金粱 刘维伟 田春风 邢江涛 《国际呼吸杂志》 2014年第14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通过集束干预包括加强培训、呼吸机管路的严格消毒、床头抬高30°、洗必泰口腔护理、每天评估是否撤机、加强手卫生等综合措施,监测胸外科手术后医院...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通过集束干预包括加强培训、呼吸机管路的严格消毒、床头抬高30°、洗必泰口腔护理、每天评估是否撤机、加强手卫生等综合措施,监测胸外科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结果通过集束干预措施,手卫生依从率明显提高,床头抬高30°、洗必泰口腔护理每2~6小时1次、每天评估是否撤机干预措施执行情况优于干预前,胸外科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由监测前的25.87%下降至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56,P〈0.05)。结论开展前瞻性监测,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对控制胸外科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有积极意义,降低了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前瞻性监测 医院获得性肺炎 集束干预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桂英 唐艳琴 +2 位作者 杨伟华 文艳梅 曾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出3家医院ICU作为样本进行持续1年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结果监测686例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26.09%,例次感染率33.09%;主要感染部位前5位是下呼... 目的了解本地区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出3家医院ICU作为样本进行持续1年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结果监测686例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26.09%,例次感染率33.09%;主要感染部位前5位是下呼吸道感染65.36%,泌尿道感染11.73%,胃肠道感染7.26%,血管相关性感染6.15%,皮肤感染3.91%;感染病原体前4位是鲍曼氏不动杆菌23.68%,肺炎克雷伯氏菌19.74%,铜绿假单胞菌15.79%,大肠埃希菌15.79%;4位病原体对头孢类抗生素普遍耐药;有创操作的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结论ICU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值高于回顾性调查值,病原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建立人工气道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多设单间病房、合理使用抗菌素是降低ICU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医院感染 前瞻性监测
下载PDF
多中心非干预前瞻性开放的3000例苦碟子注射液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集中监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倩 赵阿娜 付秀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5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吉林地区7家医院对苦碟子注射液上市后的安全性进行再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非干预前瞻性集中监测的方法,观察2012年6月–2014年3月3000例应用苦碟子注射液的患者,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进... 目的:吉林地区7家医院对苦碟子注射液上市后的安全性进行再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非干预前瞻性集中监测的方法,观察2012年6月–2014年3月3000例应用苦碟子注射液的患者,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苦碟子注射液的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40~80岁,与苦碟子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相关;有26.83%的患者为超剂量用药,虽未引起不良反应,仍应予以重视;功能主治符合药品说明书;停药原因比较明确,有1例死亡病例与患者年龄及疾病进程有关;在3000例患者中发生3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结论:应加强苦碟子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监测,避免超剂量用药;初步建立一套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模式,供今后的实践工作予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安全性 评价 前瞻性集中监测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前瞻性监测(英)
19
作者 曹国海 《国际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59-360,共2页
尽管近年监护技术的发展,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仍是住院病人的主要死亡和并发症的原因,估计在美国每年发现DVT26万例,因肺栓塞直接死亡者超过10万人.作者对2643例有DVT危机的神外科病人进行前瞻性监测,均用双侧小腿弹性袜压迫,... 尽管近年监护技术的发展,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仍是住院病人的主要死亡和并发症的原因,估计在美国每年发现DVT26万例,因肺栓塞直接死亡者超过10万人.作者对2643例有DVT危机的神外科病人进行前瞻性监测,均用双侧小腿弹性袜压迫,术前和术后3、7天作静脉多普勒扫描(VDUS),并与静脉造影作对比,其扫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前瞻性监测 肺栓塞 围手术期 静脉造影 预防措施 多普勒扫描 开颅术 敏感性和特异性 监护技术
原文传递
临床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干预策略探讨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素英 周树丽 王玫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的分布及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 前瞻性监测了我院两年内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细菌和耐药谱 ,并采用了相应的干预手段。结果 两年共检出细菌 6 9种 ,10 92株 ,其中G+菌 4 87株 ,占 4 4 .6 % ,G-...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的分布及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 前瞻性监测了我院两年内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细菌和耐药谱 ,并采用了相应的干预手段。结果 两年共检出细菌 6 9种 ,10 92株 ,其中G+菌 4 87株 ,占 4 4 .6 % ,G-菌 4 4 9株 ,占 4 1.1% ,真菌 15 6株 ,占 14 .3% ,主要病原菌对部分抗生素产生多重耐药。结论 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并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 ,可以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监测 病原菌 耐药性 干预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