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油田剖面调整用分散共聚物颗粒体系的研制 被引量:1
1
作者 于萌 铁磊磊 +1 位作者 李翔 刘文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了对海上油田中高含水期非均质油层进行剖面调整,以丙烯酰胺(AM)为主剂,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合成了网状结构的高黏聚合物,经研磨控制技术处理后,制得分散共聚物颗粒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在AM质量分数(5%)和AM/MBA质量比... 为了对海上油田中高含水期非均质油层进行剖面调整,以丙烯酰胺(AM)为主剂,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合成了网状结构的高黏聚合物,经研磨控制技术处理后,制得分散共聚物颗粒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在AM质量分数(5%)和AM/MBA质量比(250∶1)一定的条件下,研磨速率和研磨时间对粒径分布影响较大。封堵运移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分散共聚物颗粒体系具有良好注入性、深部运移能力及封堵性能,在等用量条件下,分散共聚物颗粒的封堵能力显著优于聚合物凝胶。研究表明,研制的分散共聚物颗粒粒径分布宽,纳米至微米级别可控,且可实现在线注入,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抗高温和环保等特点,对海上中高含水期油田剖面调整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在现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共聚物颗粒 配制 性能试验 剖面调整 海上油田
下载PDF
坪北油田特低渗透油藏注采剖面调整
2
作者 朱绍军 习传学 +1 位作者 何志祥 李加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78-79,共2页
在深入认识坪北油田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油田开发动态特征,开展注采剖面综合调整研究,控制住了含水上升快、老井自然递减率大的趋势。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注采系统 注入剖面 剖面调整 注水开发
下载PDF
从潼关上下游河段纵剖面调整看潼关高程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林秀芝 姜乃迁 田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39,共4页
根据冲积性河流自动调整原理 ,初步分析了 196 0年以来潼关上下游河段河道纵比降变化过程 ,剖析了1974年以后 ,特别是 1986年以来 ,潼关上下游河段纵比降调整与来水来沙的响应关系。进而说明近年来潼关高程不断抬升是潼关上下游河道纵... 根据冲积性河流自动调整原理 ,初步分析了 196 0年以来潼关上下游河段河道纵比降变化过程 ,剖析了1974年以后 ,特别是 1986年以来 ,潼关上下游河段纵比降调整与来水来沙的响应关系。进而说明近年来潼关高程不断抬升是潼关上下游河道纵剖面自动调整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潼关高程 剖面调整 水沙条件 冲积河流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纵横剖面调整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春宏 吉祖稳 牛建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7-31,共5页
黄河下游纵横剖面调整规律的研究对下游河道的治理和中上游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1855年以来不同时期黄河下游纵剖面调整过程及1950年以来不同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纵横剖面调整规律,从理... 黄河下游纵横剖面调整规律的研究对下游河道的治理和中上游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1855年以来不同时期黄河下游纵剖面调整过程及1950年以来不同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纵横剖面调整规律,从理论上探讨了纵剖面调整的机理,使我们对这一问题在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纵横剖面调整 河道治理 泥沙运动
下载PDF
不同水沙条件黄河下游纵剖面调整情况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孝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50-52,共3页
不同水沙条件黄河下游纵剖面调整情况分析陈孝田(黄委会水科院郑州450003)黄河下游自孟津至河口为强烈堆积的冲积性平原河流,长800多公里,现河道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孟津铁谢至沁河口原是禹河故道;沁河口至兰考东... 不同水沙条件黄河下游纵剖面调整情况分析陈孝田(黄委会水科院郑州450003)黄河下游自孟津至河口为强烈堆积的冲积性平原河流,长800多公里,现河道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孟津铁谢至沁河口原是禹河故道;沁河口至兰考东坝头河段已有500多年历史;东坝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河道冲刷 剖面调整
下载PDF
水驱油藏生产剖面调整工艺技术研究应用
6
作者 任贵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055-0061,共7页
孤岛油田水驱动用地质储量占总地质储量的51.2%,年产油量占孤岛总产量的26.3%;开发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低三高”的特点,即单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收率。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多层系开采井逐年增多,多层生产层... 孤岛油田水驱动用地质储量占总地质储量的51.2%,年产油量占孤岛总产量的26.3%;开发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低三高”的特点,即单井产量低、采油速度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收率。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多层系开采井逐年增多,多层生产层间干扰大,导致纵向上动用程度不均匀;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套管变形、层间距短等复杂井况井逐年增多,导致措施难度不断加大。针对孤岛水驱油藏多层及厚油层非均质、层间差异明显的油井,通过测试找水、高含水段堵水、潜力段解堵等多种技术结合运用,提高措施有效率,在水驱深挖潜力,实现油田中后期低成本、高质量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剖面调整 高效封堵 测堵疏
下载PDF
聚合物地下交联调整注水剖面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想平 刘翔鹗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年第4期279-284,共6页
建立了一个两维两相五组分聚合物地下交联调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影响此过程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组分在孔隙介质中的运移,聚合物与交联剂的地下交联反应,聚合物和凝胶的流变性、吸附滞留、不可及孔隙体积、降解等特性以及阻... 建立了一个两维两相五组分聚合物地下交联调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影响此过程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组分在孔隙介质中的运移,聚合物与交联剂的地下交联反应,聚合物和凝胶的流变性、吸附滞留、不可及孔隙体积、降解等特性以及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可用于模拟单一的水驱、调剖及这两者的任意组合。根据该数学模型研制了模拟器,在给定的油藏模型上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得到了一些对实施调剖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注水剖面调整 数学模型 聚合物 交联反应
下载PDF
增渗水泥深部调整产液剖面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6期117-120,共4页
永66-41井是永安油田永66断块构造高点的一口关键井,具有储层埋藏浅、高孔、高渗、非均质性严重、层内易形成大孔道而导致水淹的特点,2006年12月20日因高含水出砂造成供液不足而停产。针对常规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只能防砂不能控水、综合... 永66-41井是永安油田永66断块构造高点的一口关键井,具有储层埋藏浅、高孔、高渗、非均质性严重、层内易形成大孔道而导致水淹的特点,2006年12月20日因高含水出砂造成供液不足而停产。针对常规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只能防砂不能控水、综合效益较差的矛盾,利用增渗水泥封堵层内高渗透条带,对层内非均质性进行调控后,配合使用砾石充填防砂工艺,施工取得同工同层条件下"两降一增一稳"的"控水稳砂增油"好效果。措施后,恢复产能3.17t,选值增油量2.04t·d-1,降水量24.5m·3d-1,平均含水率下降8.1%,动液面稳定在634~622.1m。截至2007年12月25日,已连续生产315d,累积生产原油826.86t,累积增油量470.91t。该技术在永66-41井的成功应用,为同类油藏的挖潜增效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渗水泥 深部调整产液剖面技术 永66—41井 应用
下载PDF
中原油田开发后期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的途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元胜 张素君 +1 位作者 苗国生 刘萍 《河南石油》 1998年第4期32-35,共4页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由于储层的非均质影响,平面、层间及层内吸水状况极不平衡。如何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注水波及系数,从而提高水驱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后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中认真分析了中原油田历年注水井吸水剖面变...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由于储层的非均质影响,平面、层间及层内吸水状况极不平衡。如何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注水波及系数,从而提高水驱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后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中认真分析了中原油田历年注水井吸水剖面变化趋势,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影响吸水剖面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注水吸水剖面的有效途径,为油田增产挖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吸水剖面 剖面调整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吸水剖面反转现象机理及改善方法研究
10
作者 徐新霞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7期243-244,共2页
三元复合驱技术在我国已进入矿场试验阶段,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持。在试验过程中一些非均质性比较严重的区块出现三元复合驱后期高渗透层吸水量大于水驱阶段吸水量,低渗透层吸水量少于水驱阶段的吸水剖面反转现象。利用物... 三元复合驱技术在我国已进入矿场试验阶段,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持。在试验过程中一些非均质性比较严重的区块出现三元复合驱后期高渗透层吸水量大于水驱阶段吸水量,低渗透层吸水量少于水驱阶段的吸水剖面反转现象。利用物理实验,对影响原油采收率的各种因素进行总结,结合矿场试验对改善吸水剖面反转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对提高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吸水剖面反转现象 吸水剖面调整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吸水剖面反转现象机理及改善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新霞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1-784,共4页
为解决三元复合驱试验过程中非均质区块吸水剖面反转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通过室内物理实验,对吸水剖面反转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矿场实际,研究应用了控制吸水剖面反转的改善方法。结果表明,油藏非均质性和三元体系中聚合物... 为解决三元复合驱试验过程中非均质区块吸水剖面反转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通过室内物理实验,对吸水剖面反转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矿场实际,研究应用了控制吸水剖面反转的改善方法。结果表明,油藏非均质性和三元体系中聚合物质量浓度是影响吸水剖面反转现象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调剖、分层和调整聚合物质量浓度等方法进行改善。对矿场试验区存在吸水剖面反转问题的55口注聚井进行调整,其中38口井得到有效改善,区块日增油28 t,平均含水率下降了3.7百分点,阶段采收率比方案预计提高了0.8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吸水剖面反转现象 吸水剖面调整
下载PDF
海上油田稠油蒸汽吞吐用高温起泡剂研发与性能评价
12
作者 袁伟杰 刘志龙 +2 位作者 孙君 孙艳萍 侯岳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13-17,共5页
海上油田蒸汽吞吐中后期面临吸汽剖面不均的问题,对注入蒸汽的利用率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结合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的需求与工艺特点,构建了HY-1、HY-2、HY-3这3种高温起泡剂体系,并进行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以鼠李糖脂(RL)、十二烷基... 海上油田蒸汽吞吐中后期面临吸汽剖面不均的问题,对注入蒸汽的利用率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结合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的需求与工艺特点,构建了HY-1、HY-2、HY-3这3种高温起泡剂体系,并进行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以鼠李糖脂(R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乙醇配制的HY-3高温起泡剂起泡高度605 mL,析液半衰期581 s,且具有较好的耐高温、耐油性能以及较好的注入性,而且HY-3在不同渗透率通道间具有选择注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高温起泡剂 吸汽剖面调整 鼠李糖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下载PDF
体膨型颗粒类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5
13
作者 李宇乡 刘玉章 +1 位作者 白宝君 刘戈辉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5-68,共4页
凝胶类堵水调剖剂的地下交联程度和选择性进入能力是影响堵水调剖效果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体膨型颗粒类堵水调剖剂,该堵水调剖剂为地面交联预聚体,具有膨胀度和粒径可控、比重接近于水、稳定性好、选择性... 凝胶类堵水调剖剂的地下交联程度和选择性进入能力是影响堵水调剖效果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体膨型颗粒类堵水调剖剂,该堵水调剖剂为地面交联预聚体,具有膨胀度和粒径可控、比重接近于水、稳定性好、选择性好等优点,较好地解决了常规堵水调剖剂进入地层因稀释作用而不交联的弊端;同时,通过合理选择颗粒粒径和注入压力,可使堵水调剖剂在低渗透层形成表面堵塞而顺利地进入高渗透水洗层位,从而达到堵水调剖剂选择性进入大孔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凝胶 堵水 工艺 油田开发 剖面调整
下载PDF
大孔道的表现特征及调剖对策 被引量:41
14
作者 何长 李平 +3 位作者 汪正勇 景瑞林 许庆银 殷强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3-66,共4页
根据孤岛油田的地质特点和长期注水开发生产历程 ,分析了孤岛油田大孔道形成原因 ,以及大孔道在注水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在室内对各种类型堵剂进行筛选及性能评价 ,确定了以 HD- 1无机颗粒型 + L WSD- 1木质素磺酸钙冻胶型复合堵剂调... 根据孤岛油田的地质特点和长期注水开发生产历程 ,分析了孤岛油田大孔道形成原因 ,以及大孔道在注水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在室内对各种类型堵剂进行筛选及性能评价 ,确定了以 HD- 1无机颗粒型 + L WSD- 1木质素磺酸钙冻胶型复合堵剂调剖体系封堵大孔道 ,并且详细提出了调剖封堵大孔道选井选层原则及其调剖封堵对策。自 1997年以来调剖封堵大孔道 5 8井次 ,对应油井累计增油 5 7383t,减水 7136 1m3,投入产出比 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 高含水期 剖面调整 调剖 大孔道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调驱研究 被引量:64
15
作者 张增丽 雷光伦 +2 位作者 刘兆年 徐慧 王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9-751,共3页
亚微米聚合物弹性微球具有在油层孔隙中不断运移、封堵、改变注入水渗流方向的特点,从而能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介绍了聚合物弹性微球调驱特点,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矿化度和温度下微球的吸水膨胀规律以及微球在填砂管中的封堵效果。研究表... 亚微米聚合物弹性微球具有在油层孔隙中不断运移、封堵、改变注入水渗流方向的特点,从而能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介绍了聚合物弹性微球调驱特点,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矿化度和温度下微球的吸水膨胀规律以及微球在填砂管中的封堵效果。研究表明,微球具有一定膨胀性,温度越高,矿化度越低,微球膨胀倍数越大;注入微球能显著提高阻力系数,微球含量越高,注入量越大,注入压力越高,后续注水阶段,微球仍能保持较高的残余阻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波及系数 剖面调整 采收率
下载PDF
深部调剖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1
16
作者 武海燕 罗宪波 +1 位作者 张廷山 梁翠萍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3,7,106,共5页
在综合调研国、内外有关深部调剖剂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介绍了预交水凝剂深部调剖剂、阴、阳离子聚合物深部调剖剂、醇致盐沉积法深部调剖剂、微生物深部调剖剂、粘土胶聚合物絮凝深部调剖剂、泡沫深部调剖剂、延缓交联型深部调剖剂,重... 在综合调研国、内外有关深部调剖剂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介绍了预交水凝剂深部调剖剂、阴、阳离子聚合物深部调剖剂、醇致盐沉积法深部调剖剂、微生物深部调剖剂、粘土胶聚合物絮凝深部调剖剂、泡沫深部调剖剂、延缓交联型深部调剖剂,重点分析了延缓交联型深部调剖剂,对比了弱凝胶、胶态分散凝胶及本体凝胶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调整 剖剂 弱凝胶 胶态分散凝胶 提高采收率 综述 研究进展 应用
下载PDF
调剖堵水的潜力、限度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60
17
作者 赵福麟 张贵才 +2 位作者 周洪涛 李宜坤 赵普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49-54,共6页
油田试验证明调剖堵水仍很有潜力,这一方面是由于试验区的采出程度低,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区块整体调剖堵水技术在决策技术和堵剂技术上有新的突破。调剖堵水的潜力随着开发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调剖堵水有两个限度:一个是堵剂使... 油田试验证明调剖堵水仍很有潜力,这一方面是由于试验区的采出程度低,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区块整体调剖堵水技术在决策技术和堵剂技术上有新的突破。调剖堵水的潜力随着开发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调剖堵水有两个限度:一个是堵剂使用的数量限度;另一个是堵剂作用机理的限度。调剖堵水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对这两个限度的突破所进行的努力,其中包括降低堵剂成本,合理组合堵剂,把握堵剂注入时机,延长堵剂有效期,提高堵剂的整体效果,发展一种在最大限度发挥二次采油作用的同时进行有限度三次采油的技术(“2+3”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调整 堵水 堵水剂 注水井 油田注水
下载PDF
两亲聚合物稠油活化剂的降黏效果及驱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娟 张健 +6 位作者 杨光 王全 崔盈贤 杨慧 李宜强 王金本 刘玉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5-719,731,共6页
为有效开发黏度超过200 m Pa·s的稠油油藏,研究了两亲聚合物稠油活化剂对稠油(黏度400 m Pa·s)的降黏效果和驱油性能。结果表明,稠油活化剂溶液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500 mg/L活化剂溶液的黏度为39.1m Pa·s;活化剂可... 为有效开发黏度超过200 m Pa·s的稠油油藏,研究了两亲聚合物稠油活化剂对稠油(黏度400 m Pa·s)的降黏效果和驱油性能。结果表明,稠油活化剂溶液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500 mg/L活化剂溶液的黏度为39.1m Pa·s;活化剂可与沥青质发生较强的极性作用,使沥青质容易从岩石表面脱落;活化剂乳化分散原油效果较好;随活化剂加量增加,原油黏度和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活化剂与原油质量比为1∶1时可将原油黏度降至100 m Pa·s以下,活化剂质量浓度为1500 mg/L时的油水界面张力为2.6 m N/m;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活化剂驱油的总采收率为54.45%,好于同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32.73%);稠油活化剂可有效封堵高渗层,改善吸水剖面,活化剂不仅可通过聚集体调整吸水剖面,而且乳化分散稠油后形成的"乳化油滴"同样具备剖面调整的能力,使岩心中的残余阻力系数由乳化前的100增至约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活化剂 降黏 驱油 乳化分散 剖面调整
下载PDF
油田深部调驱剂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李良雄 白宝君 李宇乡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55,85,共6页
深部调剖驱油技术作为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措施在油田注水开发后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综合调研国内外有关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凝胶类、微生物类、沉淀型无机盐类和粘土颗粒类等4类调剖驱油剂在国... 深部调剖驱油技术作为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措施在油田注水开发后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综合调研国内外有关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凝胶类、微生物类、沉淀型无机盐类和粘土颗粒类等4类调剖驱油剂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状况,指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特点,重点对比了本体弱凝胶(BG)、胶态分散凝胶(CDG)、黄原胶(XC)和预交联凝胶颗粒(PG)等4种常用深部调剖剂的优缺点,并对凝胶类调驱剂的交联剂选择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深部调驱剂的发展潜力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微生物 剖面调整 驱油剂 油田注水开发
下载PDF
区块整体调剖的压力指数决策技术 被引量:72
20
作者 李宜坤 赵福麟 刘一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39-42,共4页
根据注水井试井公式,演化、推导出注水井压力指数PI(Pressureindex)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室内岩心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证实,PI值与流量成正比;与渗透率具有双曲线关系;与注入截面面积反相关.这些规律与推导出的注... 根据注水井试井公式,演化、推导出注水井压力指数PI(Pressureindex)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室内岩心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证实,PI值与流量成正比;与渗透率具有双曲线关系;与注入截面面积反相关.这些规律与推导出的注水井PI值公式所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一致.此外,室内试验还证实了平行管岩心复合PI值同其中高渗透率岩心的PI值接近;平行管中两个岩心的PI值、渗透率,随着调剖次数的增加各自向同一的PI值、渗透率值靠拢;调剖后随注水量的增加,岩心PI值先升高,后降低.该项技术已用于广利油田莱38等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剖面调整 堵水 压力系数 决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