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水稻剑叶形态与稻米粒形QTL分析及相应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的构建 |
邵高能
唐绍清
罗炬
焦桂爱
唐傲
胡培松
|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
2009 |
16
|
|
2
|
应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的近等基因系分解水稻产量性状QTL |
杜景红
樊叶杨
王磊
庄杰云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5
|
|
3
|
应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的近等基因系定位水稻株高QTL |
罗先富
刘文强
潘孝武
董铮
刘三雄
刘利成
阳标仁
盛新年
李小湘
|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
1
|
|
4
|
小麦剩余杂合体株高的基因定位 |
张俊杰
吉万全
张耀元
张宏
陈春环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5
|
应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定位水稻粒重粒形QTL |
朱安东
孙志超
朱玉君
张荟
牛小军
樊叶杨
张振华
庄杰云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6
|
大白菜InDels标记开发及其在剩余杂合体鉴定中的应用 |
|
《中国园艺文摘》
|
2017 |
0 |
|
7
|
小麦Glu-1D位点HMW-GS近等基因系创制及对品质的影响 |
蒋云
张连全
郝明
范超兰
甯顺腙
姜博
杨苗苗
张洁
吕季娟
刘登才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8
|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产量性状QTL簇的分解 |
杜景红
樊叶杨
吴季荣
庄杰云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9
|
利用目标区段剩余杂合系进行大豆开花期QTL的验证和精细定位 |
苏成付
卢为国
赵团结
盖钧镒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
10
|
一个控制水稻株高QTL qPH3的遗传分析 |
罗炬
邵高能
魏祥进
陈明亮
唐绍清
焦桂爱
谢黎虹
胡培松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11
|
水稻色素原基因C的精细定位 |
范方军
樊叶杨
杜景红
庄杰云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12
|
水稻第1染色体短臂粒长和粒宽QTL的精细定位 |
余守武
樊叶杨
杨长登
李西明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13
|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谷壳硅含量QTL的分解 |
吴季荣
范方军
杜景红
樊叶杨
庄杰云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4
|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每穗实粒数和每穗颖花数QTL的精细定位 |
樊叶杨
程式华
范方军
庄杰云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5
|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株高及产量性状QTL的分解 |
占小登
樊叶杨
程式华
庄杰云
曹立勇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6
|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株高QTL qPH6-1的精细定位 |
鲍钱江
樊叶杨
於卫东
陈忱
范方军
杜景红
庄杰云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7
|
水稻粒重粒形QTL的定位及qTGW1.2/qGL1.2的验证 |
杜成兴
张华丽
戴冬青
吴明月
梁敏敏
陈俊宇
马良勇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8
|
水稻第1染色体千粒重QTL的遗传分解 |
余守武
杨长登
樊叶杨
庄杰云
李西明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9
|
水稻硅含量QTL qHUS6.1的精细定位 |
龚俊义
吴季荣
王凯
樊叶杨
庄杰云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