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发文身”正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汪少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2,共2页
“被发文身”指披散头发,身上刺花纹;“被”不可释为“剪断”、“截短”,《淮南子·原道训》“被发文身”高诱注“被,翦也”不足为据。
关键词 “被发文身 成语 汉语 词义 词典
下载PDF
思维的模糊性与古汉语语法研 被引量:1
2
作者 白平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6-48,共3页
思维的模糊性与古汉语语法研白平人类思维的过程、方式、工具到底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虽然还是个未能揭开的神秘世界,但是,人具有模糊思辨的能力,人类的思维是模糊的,语言并不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而只能算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之一,... 思维的模糊性与古汉语语法研白平人类思维的过程、方式、工具到底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虽然还是个未能揭开的神秘世界,但是,人具有模糊思辨的能力,人类的思维是模糊的,语言并不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而只能算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之一,对于这些观点,我认为是无可置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古汉语语法 句子成份 语言形式 思辨能力 自然语言 《模糊语言学》 逻辑关系 意动用法 剪发文身
下载PDF
对“被发”词义探讨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3
作者 高天霞 《河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5-78,共4页
"被发文身""被发左衽"中的"被发"究竟何义,学界多有争论,有人主张"披散"说,有人主张"剪断"说,有人主张"辫发"说。通过不同语境中"被发"含义的比证以及词义关系... "被发文身""被发左衽"中的"被发"究竟何义,学界多有争论,有人主张"披散"说,有人主张"剪断"说,有人主张"辫发"说。通过不同语境中"被发"含义的比证以及词义关系、词义来源的考索发现,上古文献中的"被发"只能理解作发不束而披散。在"被发"词义探讨中,准确把握"被"与"披"、"被"与"翦"的关系,恰当使用双方义异的异文,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发文身 被发左衽 剪发文身
下载PDF
“文身断发”习俗的文化族属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衡眉 《民俗研究》 1996年第3期14-18,共5页
“文身断发”一语,出自《史记·周本纪》,其文曰:“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日虞仲。……太伯、虞仲知占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文身断发”亦作“断发文身”,见于《左传》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 “文身断发”一语,出自《史记·周本纪》,其文曰:“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日虞仲。……太伯、虞仲知占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文身断发”亦作“断发文身”,见于《左传》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赢以为饰。”《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又作“文身翦发”,见《韩诗外传》卷八。或作“剪发文身”,见《说苑·奉使》。亦有作“披发文身”者,如《礼记·王制》曰:“东方日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身断发 “断发文身 剪发文身 《说文》 继承制度 “文” 习俗 哲学思想 被发文身 《左传》
原文传递
论中国民俗文化的美学表现形态(下)
5
作者 王政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69-75,4,共8页
民俗摹仿 一、民俗摹仿产生的路径 1、最早,怂恿民俗摹仿登台表演的,要数原始时代的宗教情趣。这在人类早期的纹身习俗中有集中的体现。 《淮南子·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剪发文身,以象鳞虫。”高诱注:“文... 民俗摹仿 一、民俗摹仿产生的路径 1、最早,怂恿民俗摹仿登台表演的,要数原始时代的宗教情趣。这在人类早期的纹身习俗中有集中的体现。 《淮南子·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剪发文身,以象鳞虫。”高诱注:“文身,刻画其体,内墨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害也,故曰以象鳞虫也。” 《说苑·奉使篇》诸发曰:“彼越……外海垂之防,屏外藩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灿然成章,以象龙子者,将避水神也。” 《汉书·地理志》应邵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 所谓“象”,即图腾意味的艺术摹拟。越人带着虔诚心情,把自己装饰成龙子龙孙的样子,祈求图腾护佑以及生命、生存的安全感。正如德国艾伦莱赫根据自己的观察,在《巴西恒河第二次探险记》中说的:“始祖是保护自己的子孙的,因此将其图形刻在身上,这无异于是带着抵御各种危害的护符。”(《纹身世界:信念的活史》25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文化 美学表现 剪发文身 民族宗教 审美特性 人类学 卢卡契 博物馆 词典 原始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