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9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19年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和食品分离株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1
作者 李雪 孙婷婷 +2 位作者 魏彤竹 王伟杰 刁文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流行特征,为辽宁省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和应急事件的处置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对2018—2019年辽宁省301株临床和食品VP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毒... 目的了解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流行特征,为辽宁省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和应急事件的处置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对2018—2019年辽宁省301株临床和食品VP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毒力基因(tlh、tdh、trh)鉴定及耐药试验。结果除了59株VP分离株不能进行血清学分型外,其他分离株共分为17个血清型,血清型以O3群、O1群和O2群为主。血清型O3与O1群分离株相似度高。PFGE主要分成11组优势带型,A-K组,其中A-G组为主要流行致病分子型。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主要为tlh+、tdh+、trh-,食品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主要为tlh+、tdh-、trh-。VP分离株主要对β-内酰胺类(CFZ和AMP)、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ERY)耐药。即食食品分离株耐药率远高于非即食食品分离株。结论由于即食食品的特殊性和来自于国外的特性,这些菌株具有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的高风险,应高度重视。部分食品分离株也具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应给予关注。相关部门除了应加强对国内海产品及其抗菌药物使用管控外,更应加强对进口海产品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毒力基因 血清学分型 耐药
下载PDF
济南市食品和腹泻病人来源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及毒力基因分析
2
作者 李健 尹晓煜 +1 位作者 宋绚丽 时玉雯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0期80-84,89,共6页
目的:了解济南市动物性海产品、腹泻患者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特征以及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方法: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方法采集动物性海产品150份,依据《山东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 目的:了解济南市动物性海产品、腹泻患者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特征以及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方法: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方法采集动物性海产品150份,依据《山东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手册》采集腹泻病人样本771份,对上述两类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129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利用多重荧光PCR检测菌株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动物性海产品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总检出率为41.3%,腹泻病人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为6.1%~14.2%。动物性海产品和腹泻患者来源的129株副溶血弧菌可分为93个脉冲场凝胶电泳型别,相似性系数为35.1%~100.0%。患者来源的菌株带型相似系数高于85.0%的占比为90.4%,89.3%动物性海水产品来源的菌株带型相似系数低于85.0%。73株患者来源的菌株携带tdh基因的菌株占比为95.9%,携带trh基因的菌株占比为6.8%,4.1%的菌株同时携带两个毒力基因。动物性海产品来源的56株菌均不携带毒力基因tdh,携带耐热相关溶血素的菌株占比为3.6%。结论:两种来源的菌株在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携带方面存在差异,动物性海产品携带副溶血性弧菌的比例较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动物性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扩大采样量并增加菌落挑取数量以进一步明确该菌株的传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动物性海产品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毒力基因
下载PDF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分析
3
作者 张峰 陈双平 胡艳敏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确定事件性质和可疑餐次,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可疑食物,通过卫生学调查了解可能的污染环节,通过实验室检测病...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确定事件性质和可疑餐次,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可疑食物,通过卫生学调查了解可能的污染环节,通过实验室检测病例标本判定可能致病因素。结果该起事件共发病27例(9.00%,27/300),临床表现以腹泻(100%)和腹痛(88.89%)为主;可疑餐次为2021年7月21日夜宵,可疑食物为凉拌菜(麻辣拌);19份病例粪便样品中均检出血清型为O10∶K4的副溶血性弧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19株菌株的同源性为100%。结论该起事件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建议对企业食堂加强监管,加强事件概率调查处置过程中不同部门的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暴发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及同源性研究
4
作者 王燕春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7期107-109,共3页
目的:深入研究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特征,通过全面而系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旨在全面了解该致病菌在食品中的存在情况及潜在风险。方法:采集包括厨工肛拭样、患者样本等在内的多个样本,使用了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3.0%N... 目的:深入研究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特征,通过全面而系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旨在全面了解该致病菌在食品中的存在情况及潜在风险。方法:采集包括厨工肛拭样、患者样本等在内的多个样本,使用了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3.0%NaCl碱性蛋白胨水、TCBS平板、副溶显色平板等一系列试剂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神奈川试验和PFGE同源性分析是研究的重点。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神奈川试验中,经过20h培养的菌落在我妻氏血平板上呈现半透明环的β溶血环,被判定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与病原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荣 陈家良 +4 位作者 王洋 杨红霞 商永超 孙珊珊 张文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山西省阳泉市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提高对食物中毒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方法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25例有腹泻、腹痛... 目的调查和分析山西省阳泉市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提高对食物中毒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方法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25例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分离出的11株分离菌株。结果11株分离菌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tdh,1株同时携带毒力基因trh和tdh,1株只携带毒力基因trh,1株只有毒力基因tlh。血清型分为3种型别,分别是O10:K4、O4:K63以及O5:unknown。根据11株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图谱将菌株分为5种不同的群,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显示8株来自患者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相同的ST型,属于同一克隆群。副溶血性弧菌病原体毒力、耐药基因和药敏表型相同,符合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判断其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11株菌均只含有blaCARB耐药基因,且未检测到耐药质粒,对氯霉素、萘啶酸、四环素、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厄他培南、替加环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均敏感,对多黏菌素E中度敏感,均无耐药表型。结论这是一起由多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了食品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该食堂储存食物时生熟不分,副溶血性弧菌机会性繁殖在合适的含盐食物中也可以增殖,进而引起该起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脉冲场凝胶电泳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下载PDF
低浓度微酸性电解水对纯培养及海虾中副溶血性弧菌与腐败希瓦氏菌的杀灭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阳 王程可苡 +4 位作者 杨宇 罗宗洪 常冠红 王新 张春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8,共8页
为探究低浓度微酸性电解水(low concentration 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LcSAEW)对纯培养及海虾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与腐败希瓦氏菌的杀灭作用,该研究通过平板计数、生长曲线、电导率、膜电位、胞内物质渗漏量、活性氧和显微镜... 为探究低浓度微酸性电解水(low concentration 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LcSAEW)对纯培养及海虾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与腐败希瓦氏菌的杀灭作用,该研究通过平板计数、生长曲线、电导率、膜电位、胞内物质渗漏量、活性氧和显微镜观察分析了LcSAEW对两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细胞膜完整性以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氯浓度为4、8 mg/L的LcSAEW处理纯培养副溶血性弧菌与腐败希瓦氏菌30 s时,菌落数均降低8 lg CFU/mL以上。用10 mg/L的LcSAEW处理接种两种目标菌的海虾10 min后,菌落数分别降低1.6、1.25 lg CFU/mL。LcSAEW处理后,2种细菌的代谢活性和胞内ATP浓度均降低,而电导率、胞外DNA、蛋白质和K^(+)含量均上升。此外,膜电位呈现超极化,胞内活性氧累积,细胞形态出现凹陷、皱缩现象。综上所述,LcSAEW可以破坏细胞结构、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菌活性紊乱甚至凋亡。该研究可为LcSAEW在水产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微酸性电解水 副溶血性弧菌 腐败希瓦氏菌 杀灭效果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栀子花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副溶血性弧菌抑菌活性及机理研究
7
作者 胡钰 张齐杰 +4 位作者 傅纤雯 王艳 许光治 张有做 倪勤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1-59,共9页
为探究栀子花乙酸乙酯相(Gardenia jasminoides Eills flower-ethyl acetate extract,GFE-EA)对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抑菌活性及机理,测定了GFE-EA对V.parahemolyticus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 为探究栀子花乙酸乙酯相(Gardenia jasminoides Eills flower-ethyl acetate extract,GFE-EA)对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抑菌活性及机理,测定了GFE-EA对V.parahemolyticus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对其生长曲线、细胞内容物泄露、细胞壁膜通透性、流动性和完整性、胞内酶活性,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等的影响来探究其可能存在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GFE-EA对V.parahemolyticus的MIC和MBC分别达到2.5、20 mg/mL。与高于MIC浓度的GFE-EA共培养,发现细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上清液中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的增加,扫描电镜发现菌体细胞形态变化明显,细胞膜流动性、通透性和完整性变差,V.parahemolyticus胞内抗氧化酶及ATP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MDA含量上升,ROS水平升高,并且其DNA荧光强度变弱,电泳条带弥散。说明GFE-EA能够通过延迟缩短细菌生长的对数期,破坏细菌细胞壁膜系统和细胞形态,影响胞内能量代谢,破坏菌体遗传物质等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甚至导致其死亡。该研究为探明GFE-EA抑制食源性病原菌的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表明栀子花在天然食品防腐剂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花 副溶血性弧菌 抑菌机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 DNA损伤
下载PDF
PMA⁃SRCA可视化检测海产品中的活副溶血性弧菌
8
作者 王宇航 张蕴哲 +4 位作者 杨倩 徐慧 马晓燕 苑宁 张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8期197-203,共7页
为可视化检测海产品中的活副溶血性弧菌,该研究将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染料与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saltatory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SRCA)技术相结合,以toxR为靶基因,设计并筛选引物,成功建立可视化PMA⁃SRCA检... 为可视化检测海产品中的活副溶血性弧菌,该研究将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染料与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saltatory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SRCA)技术相结合,以toxR为靶基因,设计并筛选引物,成功建立可视化PMA⁃SRCA检测方法,并评估所建立的方法。研究表明,12株副溶血性弧菌样品呈现阳性,29株非副溶血性弧菌样品呈现阴性,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该方法灵敏度为3.2×100 CFU/mL,高于可视化PMA⁃环介导等温扩增(3.2×101 CFU/mL)和可视化PMA⁃聚合酶链式反应(3.2×102 CFU/mL)的灵敏度。对76份市售海鲜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的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2.00%,符合率为97.37%。综上所述,可视化PMA⁃SRCA检测方法可检测活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较优异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 副溶血性弧菌 叠氮溴化丙锭 可视化 检测
下载PDF
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对牡蛎汁中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清除
9
作者 唐杰峰 陈博文 +3 位作者 陈璐 张涵 王敬敬 赵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1-38,共8页
副溶血性弧菌是水产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研究以水产品中常见的牡蛎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牡蛎汁中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生长模型,并采用新型高效的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技术以清除牡蛎汁中形成的... 副溶血性弧菌是水产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该研究以水产品中常见的牡蛎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牡蛎汁中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生长模型,并采用新型高效的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灭活(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PDI)技术以清除牡蛎汁中形成的成熟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通过结晶紫染色、噻唑蓝[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法研究副溶血性弧菌在牡蛎汁以及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ase soy broth,TSB)培养基中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细胞活力的差异,并探究PDI处理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前后的生物被膜量、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形态和被膜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TSB培养基相比,在牡蛎汁中能够形成细胞活力更强的生物被膜,并且在姜黄素浓度为20μmol/L、蓝光照射60 min(13.68 J/cm 2)条件下,PDI处理对牡蛎汁中形成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量清除率为>83%。此外,PDI处理还下调了氧化应激相关基因(grx A、sod C)和SOS反应基因(lex A),破坏了生物被膜的三维结构,其生物体积、厚度和质构熵降低,均一性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具有良好地清除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效果,该研究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水产品保鲜提供了借鉴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 生物被膜 副溶血性弧菌 姜黄素 牡蛎
下载PDF
光动力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作用
10
作者 王晓迪 郑双芝 +2 位作者 庞一 朱军莉 陆海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5,共7页
该文探究了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photodynamic technology,PDT)协同柠檬酸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和机理。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光动力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变化,酶标仪检测PDT处理后菌体活性... 该文探究了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photodynamic technology,PDT)协同柠檬酸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和机理。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光动力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变化,酶标仪检测PDT处理后菌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腺苷三磷酸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的活性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基因损伤程度。结果表明,PDT杀菌效果随姜黄素浓度增加、光照时间延长和柠檬酸(0.5 mg/mL)的添加而显著增强(在最高浓度姜黄素条件下P<0.05)。当姜黄素浓度为2μmol/L,柠檬酸质量浓度为0.5 mg/mL,光照2 min后,PBS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菌落总数从7.43 lg CFU/mL降至0。光敏剂姜黄素被蓝光激活后通过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ROS,菌体内ROS水平不断升高,胞内抗氧化酶(CAT、SOD)活性下降,ATPase活性下降,上清液中AKP活性上升,细菌发生严重形变甚至趋向于扁平,DNA条带变暗甚至消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综上,姜黄素介导的PDT对副溶血性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添加柠檬酸显著加强杀菌效果,为PDT在水产食品安全防控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杀菌技术 姜黄素 柠檬酸 副溶血性弧菌 灭活作用
下载PDF
盐渍凡纳滨对虾抗菌肽PV-M7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活性
11
作者 戴静怡 金日天 +3 位作者 林蓉 翁武银 邓尚贵 杨燊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189,共8页
抗菌肽是食品工业的新型生物防腐剂,而盐渍发酵食品是抗菌肽的来源之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盐渍凡纳滨对虾中鉴定小分子多肽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潜在的抗菌肽。通过最低抑菌浓度、时间-杀灭曲线、细胞膜通透性... 抗菌肽是食品工业的新型生物防腐剂,而盐渍发酵食品是抗菌肽的来源之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盐渍凡纳滨对虾中鉴定小分子多肽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潜在的抗菌肽。通过最低抑菌浓度、时间-杀灭曲线、细胞膜通透性和圆二色谱等试验评价抗菌肽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活性及机制。结果表明:盐渍凡纳滨对虾中一种新型抗菌肽(PV-M7)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15.6μg/mL,其在1 h内即可产生很好的抑菌作用。PV-M7作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后,可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内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泄露,同时,细胞膜表面模糊,细胞质密度减小。当PV-M7接触细胞膜时,它的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转变成α-螺旋,这种结构转换是其发挥抑菌活性的关键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性弧菌 抗菌肽 结构转换 抑菌机制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抗菌肽的筛选及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作用
12
作者 邢宇凡 白淑锦 +4 位作者 金日天 翁武银 丁能水 张志刚 杨燊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的多肽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可能的抗菌序列(RQQAENLAKFAKKG),命名为Yt9z。研究结果表明其...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的多肽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可能的抗菌序列(RQQAENLAKFAKKG),命名为Yt9z。研究结果表明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为125μg/mL,可在3 h内将细菌完全杀死。通过膜通透、透射电镜、DNA凝胶阻滞分析、圆二色谱等试验探究其抑菌机制,结果在不同溶液环境下,抗菌肽Yt9z能改变自身的二级结构,进而增加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并穿透细胞膜与DNA结合使其死亡。这些发现为抗菌肽Yt9z应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干酪乳杆菌 抗菌肽 细胞膜 DNA结合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结合乳胶微球试纸条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博涵 张琳 +3 位作者 陈耀 黄小桃 谭有将 关烨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结合乳胶微球试纸条(latex microsphere test strips,LMTS)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方法。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的不耐热溶血素(TLH...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结合乳胶微球试纸条(latex microsphere test strips,LMTS)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方法。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的不耐热溶血素(TLH)基因作靶标设计引物,6-羧基荧光素(6-carboxyfluorescein,6-FAM)和生物素(Biotin)标记引物,对体系各项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将新鲜菌液作10倍梯度稀释后进行LAMP、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实时荧光定量LAMP(quantitative LAMP,qLAMP)反应,比较三者的敏感度;对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福氏志贺氏菌、粪链(肠)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LAMP扩增,验证其特异性;虾样品用菌液进行模拟污染,分析LAMP-LMTS的可靠性。结果LAMP-LMTS方法的灵敏度可达4.16×10^(2)copies/μL,与qLAMP、LAMP-琼脂糖凝胶电泳(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AGE)方法结果一致,检出限要比利用外引物建立的PCR方法低10倍的拷贝数,灵敏度更高。结论该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可应用于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监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乳胶微球试纸条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检测及溯源分析
14
作者 张阳 李东迅 +3 位作者 王维钧 牛桓彩 谷田 舒高林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6期72-75,共4页
目的:对一起农村自办婚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检测及溯源分析。方法:对采集的粪便、肛拭子、手涂抹样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凝集、3种毒力基因检测、MIC药敏试验和PFGE分型。结果:该起食物中毒事件... 目的:对一起农村自办婚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检测及溯源分析。方法:对采集的粪便、肛拭子、手涂抹样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凝集、3种毒力基因检测、MIC药敏试验和PFGE分型。结果: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共涉及10例病例,发病时间较集中,首末病例发病时间间隔4.75 h,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采集的样本中共检出5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3种血清型,4种PFGE型,毒力基因均为tlh+tdh+trh-,对头孢唑啉全部耐药。结论:该起农村自办婚宴食物中毒事件由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性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luxS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15
作者 杨静贤 王清清 +2 位作者 董小刚 徐浩婷 钟青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6-103,共8页
本实验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luxS突变株,比较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长能力、4,5-二羟基-2,3-戊二酮(4,5-dihydroxy-2,3-pentanedione,DPD)含量、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运动能力、药物敏感性、胞外蛋白... 本实验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luxS突变株,比较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长能力、4,5-二羟基-2,3-戊二酮(4,5-dihydroxy-2,3-pentanedione,DPD)含量、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运动能力、药物敏感性、胞外蛋白分泌能力以及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研究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LuxS基因缺失后对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敲除luxS基因并不影响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和生长能力;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的DPD含量、泳动能力显著降低,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培养24 h的胞外蛋白酶分泌能力显著增强;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突变株的鞭毛合成基因flgM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而溶血素分泌相关基因toxS、鞭毛合成基因flaA、外膜蛋白基因ompW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本实验可为进一步研究副溶血性弧菌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副溶血性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LUXS基因 群体感应 生物被膜
下载PDF
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与分析
16
作者 武逸彬 徐依峰 +2 位作者 余梦 黄骏 屠一帆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4期304-305,共2页
目的 通过对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检测与分析,为相应事件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食物中毒患者和食品店从业人员的肛拭子、食品店环境及食材样本涂抹样等进行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并分析。结果 2名患者及1名食品从业... 目的 通过对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检测与分析,为相应事件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食物中毒患者和食品店从业人员的肛拭子、食品店环境及食材样本涂抹样等进行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并分析。结果 2名患者及1名食品从业人员的肛拭子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均表现为该菌种特异性编码基因tlh和致病性相关的耐热性溶血毒素(TDH)编码基因tdh阳性,TDH相关溶血毒素(TRH)编码基因trh阴性。1件容器涂抹样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核酸检测tlh阳性,tdh和trh阴性。结论 通过事件溯源分析,认为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可能是污染食品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政府监管部门定期对食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食品企业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溯源分析 毒力基因
下载PDF
抗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三联卵黄抗体的制备及体外作用效果评估
17
作者 张林鹏 杨诗燚 +4 位作者 白艳韩 刘沥涵 陶俊杰 林蠡 秦真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5-226,共12页
为研究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制备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三联灭活疫苗,免疫蛋鸡。收集鸡蛋制备卵黄抗体并检测其效价、纯度和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扫描电镜和体外... 为研究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制备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三联灭活疫苗,免疫蛋鸡。收集鸡蛋制备卵黄抗体并检测其效价、纯度和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扫描电镜和体外抑菌实验初步探究其制备的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3种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ELISA检测特异性卵黄抗体效价高达1∶51200,并维持5周;SDS-PAGE对分离纯化的卵黄抗体分析显示,随着纯化步骤的进行,卵黄抗体中的蛋白杂带逐渐减少,纯度变高。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实验表明,特异性卵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扫描电镜进一步观察发现,相比非特异性卵黄抗体,特异性卵黄抗体处理过的弧菌,菌体互相黏附在一起,菌体细胞表面粗糙,细胞壁破损。在体外抑菌实验中,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能够与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卵黄抗体通过凝集和黏附,破坏菌体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发挥抑菌作用。实验结果为研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抗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哈维氏弧菌 溶藻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卵黄抗体 抑菌
原文传递
万州零售淡水鱼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与特征研究
18
作者 赵力 丁国英 +4 位作者 朱秋昊 刘奇 黄玲冬 肖国生 赵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2-248,共7页
为了解万州零售淡水鱼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状况、血清型、耐药性及亲缘关系,于2022年—2023年采集万州零售淡水鱼共141份,根据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分离Vp... 为了解万州零售淡水鱼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状况、血清型、耐药性及亲缘关系,于2022年—2023年采集万州零售淡水鱼共141份,根据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分离Vp和定量,PCR法特异性扩增tlh、tdh、trh、toxR、pirA、T3SS1、T3SS2和T3SS2基因,用多重PCR检测血清型,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以及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ERIC)-PCR分析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41份样品中总污染率为38.3%,阳性样品定量范围为1.5~1 100 MPN/g,花鲢污染率最高(66.7%)。Vp受季节和温度的影响,夏季污染率最高(57.1%)。54株Vp全部携带tlh、toxR和T3SS1基因,1株同时携带tdh和T3SS2α基因,未检测到trh、pirA和T3SS2β基因。血清分布较分散,分为9个O群,O1为优势群(33.3%)。54株Vp对苯唑西林、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100%、98.1%和90.7%,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100%敏感。ERIC-PCR分析表明,存在与临床分离株有遗传相似的致病菌株。该研究结果可为淡水鱼养殖、消费和临床治疗Vp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淡水鱼 毒力基因 血清型 耐药性 ERIC-PCR
下载PDF
质粒介导的水产食品源多重耐药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传播机制的研究
19
作者 董羽织 徐曼如 +3 位作者 王靖雯 焦雪 方结红 蒋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583,共8页
为研究水产食品源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耐药情况以及质粒介导其多重耐药的传播机制,本研究采购太平洋鲭鱼、凡纳滨对虾和太平洋牡蛎等水产食品样品共计300份,经传统培养法、PCR法、革兰氏染色法、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分... 为研究水产食品源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耐药情况以及质粒介导其多重耐药的传播机制,本研究采购太平洋鲭鱼、凡纳滨对虾和太平洋牡蛎等水产食品样品共计300份,经传统培养法、PCR法、革兰氏染色法、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分析,分离并鉴定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利用PCR法分析分离菌株携带的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相关基因(trh),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9类共19种药物的耐药性并分析其的多重耐药性,通过SDS法质粒消除试验、质粒提取及分型试验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研究质粒介导的多重耐药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的传播情况。结果显示:300份水产食品中共分离鉴定到95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率为31.7%(95/300);未检出tdh和trh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30.5%(29/95)的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且分离菌株主要对氨苄青霉素和利福平耐药。对29株多重耐药分离菌株进行质粒消除试验后,发现有15株发生全部或部分耐药表型消失现象;对该15株分离菌株提取质粒并分型,其中13株分离菌株携带IncF型质粒;对10株质粒携带氨苄青霉素抗性的分离菌株进行接合转移试验,并采用K-B法检测结合子的耐药性及耐药性的稳定性。结果显示10株分离菌株均携带具有接合转移能力的质粒且其对氨苄青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性均稳定。综上所述,本研究从水产食品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且均不含tdh和trh毒力基因,因此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低,但多重耐药率较高,其中多重耐药副溶血性弧菌中耐药质粒的携带率为51.7%(15/29),其以耐药质粒为载体的水平传播可能由IncF型质粒主导。本研究为规范水产养殖用药、阻断水产食品源耐药微生物的传播扩散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多重耐药 水产食品源 质粒 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