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变化与我国汛期降水的关系 |
沙万英
郭其蕴
|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7
|
|
2
|
2008年5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 |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3
|
2004年4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 |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4
|
2010年8月亚洲地区逐日500 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 |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5
|
2004年6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 |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6
|
2008年6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 |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7
|
2005年1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 |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8
|
2008年4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 |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9
|
2007年2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 |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0
|
2005年12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 |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1
|
2008年9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 |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2
|
2006年11月亚洲地区逐日500hPa西风环流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120°E、130°E、140°E)位置 |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3
|
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面演变影响的机制研究 |
曹杰
杨若文
尤亚磊
黄玮
|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4
|
定常态副热带高压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
吴国雄
刘屹岷
任荣彩
刘平
|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
15
|
黄士松与副热带高压研究 |
陈云峰
|
《气象科技进展》
|
2013 |
1
|
|
16
|
副热带高压对庆阳强降水的影响分析 |
刘英
周忠文
张峰
柳东慧
李巧霞
|
《青海气象》
|
2022 |
0 |
|
17
|
2023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
赵玉衡
王悦颖
陈丽娟
龚振淞
|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青藏高原500hpa高压的活动与东亚大型天气系统的演变 |
段廷阳
邱莎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
1991 |
2
|
|
19
|
淮河下游暴雨和非暴雨天气特征分析 |
尹东屏
沈树勤
曾明剑
濮梅娟
吴海英
|
《气象科技》
|
2005 |
10
|
|
20
|
副高后部暴雨的环流特征 |
汪秀清
吴宪军
陈长胜
|
《吉林气象》
|
2002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