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制式肌功能矫治器与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临床效果对比
1
作者 鲍士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38-0140,共3页
探讨定制式肌功能矫治器与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对儿童早期错牙合畸形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期节点为2022年8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在此期间治闻的牙性错合患儿,共计60例,基于数字随机法分组,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均等... 探讨定制式肌功能矫治器与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对儿童早期错牙合畸形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期节点为2022年8月—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在此期间治闻的牙性错合患儿,共计60例,基于数字随机法分组,分别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均等(各30例)?对照组方法为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观察组采用定制式肌功能矫治器,12个月后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所用时间、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均<0.05);针对儿童早期错牙合畸形的治疗,应用于定制式肌功能矫治器的效果要优于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体现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制式肌功能矫治器 预成型肌功能矫治器 错牙合畸形 疗效
下载PDF
早期肌功能矫治器在儿童正畸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
2
作者 韦丽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63-0066,共4页
探讨早期肌功能矫治器在儿童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肌功能矫治器进行早期功能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技术进行治... 探讨早期肌功能矫治器在儿童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肌功能矫治器进行早期功能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肌功能矫治器在儿童正畸中的应用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肌功能矫治器 儿童正畸 应用
原文传递
双[牙合]垫矫治器与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恒牙列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李媛媛 王明朗 李琴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9期97-100,105,共5页
目的比较双[牙合]垫矫治器与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恒牙列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恒牙列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根据佩戴矫治器的不同分为双[牙合]垫组(n=42)和... 目的比较双[牙合]垫矫治器与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恒牙列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恒牙列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根据佩戴矫治器的不同分为双[牙合]垫组(n=42)和隐形功能组(n=38)。双[牙合]垫组患者使用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隐形功能组患者使用全透明隐形材料下颌功能矫治器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治疗有效率、前牙覆盖(OJ)、前牙覆[牙合](OB),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性[上中切牙的突度(U1-NA距)、上中切牙的倾斜度(U1-NA角)、下中切牙的突度(L1-NB距)]、骨性[鼻根点到上齿槽点连线与前颅底平面夹角(SNA角)、鼻根点到下齿槽点连线与前颅底平面夹角(SNB角)、SNA角和SNB角的差值(ANB角)],并比较两组的矫正过程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OJ、OB、U1-NA角、U1-NA距、L1-NB距、SNA角、SNB角、AN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形功能组治疗后的矫正满意度高于双[牙合]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以下颌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恒牙列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治疗中,隐形功能矫治器和双[牙合]垫矫治器的临床疗效相当,对患者的牙列、牙性、骨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隐形功能矫治器患者临床治疗过程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牙合]垫矫治器 隐形功能矫治器 临床疗效 骨性Ⅱ类错[牙合]
下载PDF
MRC功能矫治器与[牙合]垫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陈虹羽 常秀林 徐俊吉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2期1649-1651,F0003,共4页
随着喂养习惯的改变,奶瓶喂养的孩子越来越多。不良的奶瓶喂养习惯及咬上唇、伸舌吞咽等诸多不良习惯导致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患儿也越来越多[1]。如果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将会导致下颌发育过度,同时又限制了上颌骨发... 随着喂养习惯的改变,奶瓶喂养的孩子越来越多。不良的奶瓶喂养习惯及咬上唇、伸舌吞咽等诸多不良习惯导致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患儿也越来越多[1]。如果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将会导致下颌发育过度,同时又限制了上颌骨发育从而使面中部凹陷和下颌前凸畸形更加明显,不但会严重影响美观,还可能会引发颞下颌关节各种功能和器质损害等不良后果[2],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心理和精神障碍[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功能矫治器 [牙合]垫矫治器 乳牙期 前牙反[牙合]
下载PDF
隐形功能矫治器对比传统功能矫治器前导下颌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5
作者 余磊 李紫薇 +3 位作者 康芙嘉 王宋庆 谢尊玄 朱宪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目的 以传统功能矫治器为对照,对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 目的 以传统功能矫治器为对照,对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组研究者按照PICOS条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查文献、提取数据,并使用ROBINS-I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临床对照试验,总样本量283例。隐形矫治器与功能矫治器在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时,SNA、SNB、ANB、下颌体长度、上前牙角度、覆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下颌平面角变化存在0.90°的差异;对照组下颌支生长量比隐形组多1.10 mm;隐形组下牙唇倾度比对照组少1.94°。结论 隐形组在前导下颌时能更好地控制下颌前牙的唇倾度,下颌平面角基本保持不变,下颌升支的生长量不如对照组,临床中应当采用辅助措施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前导下颌 隐形矫治器 功能矫治器 META分析
下载PDF
肌功能训练联合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佳慧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6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肌功能训练联合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 目的:探讨肌功能训练联合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FrankelⅡ型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功能训练。矫治1年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矫治效果,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上齿槽座夹角(SNA角)、下齿槽座夹角(SNB角)、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U1-SN角)、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角)、前牙覆盖(OJ)、覆[牙合](OB)及下颌平角面(MP-FH角)],以及颞下颌关节参数。结果:观察组矫治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1年后,观察组SNA角、SNB角明显大于对照组,U1-NA角、U1-SN角、OJ、OB、MP-FH角明显小于对照组,颞下颌关节上、关节后间隙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前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功能训练联合FrankelⅡ型功能矫治器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上下颌骨关系,改善侧貌面型,明显提高患儿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功能训练 儿童正畸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侧貌面型
下载PDF
肌功能训练、肌功能矫治器辅助上下颌扩弓矫治对学龄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硬组织、软组织、牙弓变化及口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朱乐强 史锦坤 赵晓瑞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目的肌功能训练、肌功能矫治器辅助上下颌扩弓矫治对学龄期安氏Ⅱ类1分类(AngleⅡ1)错颌畸形患儿硬组织、软组织、牙弓变化、口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学龄期AngleⅡ1患儿,按矫治方... 目的肌功能训练、肌功能矫治器辅助上下颌扩弓矫治对学龄期安氏Ⅱ类1分类(AngleⅡ1)错颌畸形患儿硬组织、软组织、牙弓变化、口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学龄期AngleⅡ1患儿,按矫治方法不同分为扩弓矫治组(n=37)和肌功能联合矫治组(n=37)。扩弓矫治组仅进行上下颌扩弓矫治,肌功能联合矫治组在扩弓矫治组基础上采用肌功能训练、肌功能矫治器进行辅助矫正治疗。对比两组矫治前后硬组织[鼻根点-上下齿的槽座点构成角(ANB)、鼻根点-下齿的槽座点-蝶鞍的中心构成角(SNB)、鼻根点-上齿的槽座点-蝶鞍的中心构成角(SNA)、覆颌(OJ)、覆盖(OB)、下颌平面-下中切牙的长轴相交上内角(LI-MP),鼻根点-下牙的槽座点-上中切牙的切缘角间距(LI-NB),鼻根点-上牙的槽座点-上中切牙的切缘角间距(UI-NA)]、软组织[H角-下唇的突点至审美平面的间距(LL-E)、下唇的突点至H角的间距(LL-H)、鼻下点至H线的间距(Sn-H)]、牙弓变化(下颌6-6宽度、下颌5-5宽度、下颌4-4宽度、上颌6-6宽度、上颌5-5宽度、上颌4-4宽度)、口腔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结果矫治6个月后,肌功能联合矫治组ANB、SNA、OJ、OB、UI-NA、H角、LL-E、Sn-H均低于扩弓矫治组,SNB、LI-MP、LI-NB、LL-H、下颌6-6宽度、下颌5-5宽度、下颌4-4宽度、上颌6-6宽度、上颌5-5宽度、上颌4-4宽度均高于扩弓矫治组(P<0.05);矫治6个月后,肌功能联合矫治组固定性、舒适度、咀嚼功、美观度评分均高于扩弓矫治组(P<0.05)。结论学龄期AngleⅡ1患儿在上下颌扩弓矫治基础上,采用肌功能训练、肌功能矫治器进行辅助矫治可进一步改善患儿软组织、硬组织侧貌及牙弓情况,提升患儿的口腔各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颌扩弓 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 功能矫治器 口腔功能
下载PDF
固定功能矫治器对上气道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常宁 卢海平 +1 位作者 林炯 朱睿杨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3期121-124,共4页
骨性Ⅱ类错[牙合]为临床常见错[牙合]畸形,可影响上气道尺寸和通气量,引起鼾症、上气道阻力综合征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固定功能矫治器将处于生长发育期患者的下颌向前牵引,从而增加患者上气道尺寸和通气量,达到改善错[牙合]的治疗效... 骨性Ⅱ类错[牙合]为临床常见错[牙合]畸形,可影响上气道尺寸和通气量,引起鼾症、上气道阻力综合征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固定功能矫治器将处于生长发育期患者的下颌向前牵引,从而增加患者上气道尺寸和通气量,达到改善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本文对固定功能矫治器的分类及上气道相关研究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固定功能矫治器对上气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固定功能矫治器 上气道
下载PDF
Forsus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骨性Ⅱ类错颌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史燕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究Forsus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骨性Ⅱ类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45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其佩戴Forsus功能矫治器,对比矫治前后患儿的X线投影测量值[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 目的探究Forsus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骨性Ⅱ类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就诊的45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其佩戴Forsus功能矫治器,对比矫治前后患儿的X线投影测量值[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形成的角(ANB)、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形成的角(SNB)、蝶胺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形成的角(SNA)、上前牙唇倾度(U1-SN)、下前牙唇倾度(L1-MPA)、上中切牙角(U1-PP)、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之间的角度(SN-MP)、下颌长度(Co-Gn)、下颌升支高度(Co-Go)、反应软组织上、下唇突点与审美平面的线距(UL-Eline、LL-Eline)、下牙槽座点(B)至FHp平面的垂直距离(Pg-FHp)、颏前点至FHp平面的垂直距离(B-FHp)、覆盖(OJ)、覆颌(OB)情况]和上气道结构指标[后鼻棘-上咽壁距(PNS-UPW)、悬雍垂尖-中咽壁距(U-MPW)、会厌谷-下咽壁距(V-LPW)、舌根后气道间隙(PAS)]。结果矫治后ANB、UL-Eline、LL-Eline、OB、OJ低于矫治前,SNB、U1-SN、L1-MP、U1-PP、Co-Gn、Co-Go、Pg-FHp、B-FHp高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SNA、SN-M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orsus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儿能够抑制上颌骨生长,刺激下颌骨生长,利于矫治远中关系,且能改善上气道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骨性Ⅱ类错颌畸形 Forsus功能矫治器 上气道
下载PDF
肌激动器和FRⅡ型功能矫治器对青少年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的影响评价
10
作者 陈其强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肌激动器和FRⅡ型功能矫治器对青少年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田县总医院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青少年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与分析肌激动器和FRⅡ型功能矫治器对青少年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田县总医院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青少年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FRⅡ型功能矫治器治疗,观察组给予肌激动器治疗,两组均经过20至25个月完成了相应的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矫治方法前后上牙弓总长度、下牙弓总长度、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SNA、SNB及ANB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经过20至25个月完成了相应的正畸治疗,在治疗结束之后患者面部突出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下牙弓总长度较长,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SNB值较高、ANB值较低,UI-PP值、LI-PP值及FH-MP值均较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下牙弓总长度较长,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SNB值较高、ANB值较低,UI-PP值、LI-PP值及FH-MP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激动器和FRⅡ型功能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其中前者改善治疗的效果更加突出,对软组织侧貌改善产生促进效果,综合预后表现更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激动器 FR型功能矫治器 青少年 高角骨性Ⅱ类错牙颌畸形
下载PDF
MRC肌功能矫治器对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矫治效果研究
11
作者 张天明 吴小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3期1914-1916,共3页
目的探讨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92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功能性矫治器矫治,观察组接受MRC... 目的探讨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92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功能性矫治器矫治,观察组接受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两组均连续矫治12个月。对比两组矫治效果、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情况、头影测量结果、前牙覆盖和前牙覆情况。结果观察组佩戴舒适性、佩戴顺利、佩戴依从性评分及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观察组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及交角(U1-NA)低于对照组,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下颌平面角(FH-MP)高于对照组(P<0.05),前牙覆盖和前牙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效果好,可纠正患儿口腔不良习惯,降低前牙覆盖、前牙覆水平,改善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患儿及家长接受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 替牙期 MRC肌功能矫治器
下载PDF
肌功能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上颌前突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王会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3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肌功能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上颌前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上颌前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肌功能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上颌前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上颌前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功能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上颌骨指标[上颌突度(SNA)、下颌突度(SNB)、上颌中切牙对前颅底平面的倾斜角(U1-SN)、上颌中切牙端至眼耳平面的垂直距离(U1-FN)、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牙尖腭平面距离(U6-PP)]水平、咀嚼效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SNA、U1-SN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NB、U1-FN、U6-P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功能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上颌前突患者可提高咀嚼效率和治疗满意度,降低SNA和U1-SN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功能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技术 上颌骨指标 咀嚼效率 治疗满意度
下载PDF
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效果及对患儿口腔习惯的影响
13
作者 马会娟 张斌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麦鸥肌功能研究中心(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效果及对患儿口腔习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郑州牟州医院收治的82例处于混合牙列期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 目的研究麦鸥肌功能研究中心(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效果及对患儿口腔习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郑州牟州医院收治的82例处于混合牙列期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38),其中观察组使用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性矫正器矫正治疗。两组矫正疗程均在10~15个月期间。评价两组患儿不良口腔习惯改善情况,对比矫正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变化。结果观察组不良口腔习惯改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以及其交角(U1-NA)距离、U1-NA角、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小于对照组,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可有效减小患儿上颌前突,显著帮助患儿纠正不良口腔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 MRC肌功能矫治器 口腔习惯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固定功能矫治器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段沛沛 梅李 陈扬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69-572,共4页
固定功能矫治器因其对患者发音和咀嚼功能影响较小、可以24h产生矫形力以及依从性要求低等诸多优点正越来越成品化、商品化,并被正畸临床广泛应用。目前,流行的固定功能矫治器较多,本文以固定功能矫治器的历史发展为线,对固定功能矫治... 固定功能矫治器因其对患者发音和咀嚼功能影响较小、可以24h产生矫形力以及依从性要求低等诸多优点正越来越成品化、商品化,并被正畸临床广泛应用。目前,流行的固定功能矫治器较多,本文以固定功能矫治器的历史发展为线,对固定功能矫治器的构造、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功能矫治器 功能矫治器 功能矫治
下载PDF
3D重建辅助制备咬合诱导功能矫治器对儿童替牙早期错畸形的治疗效果分析
15
作者 邹香 樊洁 柴姗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7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3D重建辅助制备咬合诱导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替牙早期错畸形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儿牙齿恢复情况、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龈指数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黄石现代口腔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替牙早期错畸形患... 目的研究3D重建辅助制备咬合诱导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替牙早期错畸形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儿牙齿恢复情况、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龈指数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黄石现代口腔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替牙早期错畸形患儿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二维平面辅助制备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用3D重建辅助制备矫治器治疗,于治疗1年后观察疗效。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牙齿恢复情况、满意度,以及治疗前后牙周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牙齿咬合良好、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盖良好患儿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组间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二维平面辅助制备矫治器治疗,3D重建辅助制备咬合诱导功能矫治器治疗儿童替牙早期错畸形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儿牙齿和牙周正常生理结构的恢复,同时对患儿牙周组织的损伤轻微,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早期 错畸形 3D重建 咬合诱导功能矫治器
下载PDF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
16
作者 段海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40-0042,共3页
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接受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项研究的时间为2019.7-2022.7,共有10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将处在恒牙列期(年龄13-16岁)的53例患者纳入对比组... 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接受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自锁托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项研究的时间为2019.7-2022.7,共有10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将处在恒牙列期(年龄13-16岁)的53例患者纳入对比组,将处在混合牙列期(年龄9-12岁)的53例患者纳入分析组,对比组予以金属自锁托槽矫治器单一治疗,分析组在此基础上配合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联合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上唇基角、下唇基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为分析组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 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与自锁托槽联合方式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有助于提高效果,整体使用价值突出,适合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金属自锁托槽矫治器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斌 吴晓勇 刘名燕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观察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采用无托槽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前后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并探讨其矫治机制。方法22例通过采用无托槽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的青少年患者(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11.2岁),将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 目的观察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采用无托槽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前后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并探讨其矫治机制。方法22例通过采用无托槽隐形功能矫治器治疗的青少年患者(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11.2岁),将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ANB角、NA⁃PA、TUL⁃E线、TLL⁃E线减小,覆盖变浅,SNB角、U1⁃L1、Go⁃Gn、Cd⁃Go、ANS⁃Me、ANS⁃Me/N⁃Me、Z角、Cm⁃Sn⁃Ls角、FH⁃N′Pg′角明显增加,同时有S⁃Go、Ar⁃Go的代偿性生长。结论无托槽隐形功能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改善上下颌间关系,但不会导致下颌顺时针旋转引起下颌平面角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功能矫治器 下颌后缩 青少年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后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志河 吕丹 +2 位作者 周力 赵美英 宋锦璘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功能矫治器 (FR I)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后 ,随着颌关系改变 ,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 ,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患者 ,用功能矫治器 (FR I型 )矫治其... 目的 :探讨用功能矫治器 (FR I)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后 ,随着颌关系改变 ,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 ,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患者 ,用功能矫治器 (FR I型 )矫治其错畸形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 ,研究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矢状断面面积增大 ,这是由于治疗后下颌体长度和下颌支高度、前上面高、前下面高和后面高均明显增加引起的。结论 :矫治后口腔功能间隙的增大有利于上下颌骨、齿槽骨的发育及口颌系统功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错He 口腔功能间隙 功能矫治器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的骨牙效果 被引量:9
19
作者 方义玉 李江宁 +1 位作者 陈阳萍 陈扬熙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51-452,共2页
目的 分析牙及骨的改变量对改正Ⅱ类错牙合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用 2 8例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 ,用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将其矫治至中性或中性偏近中 ,用Pancherz法分析头侧位片上牙和骨的改变。结果 下颌骨... 目的 分析牙及骨的改变量对改正Ⅱ类错牙合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用 2 8例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 1分类错牙合患者 ,用Activator、Frankel等功能矫治器将其矫治至中性或中性偏近中 ,用Pancherz法分析头侧位片上牙和骨的改变。结果 下颌骨长度增加 ,上切牙内收 ;前牙覆盖减小 ,其中骨因素占 70 % ,牙因素占 3 0 % ;磨牙关系改善 ,其中骨因素占 96% ,牙因素占 4 %。结论 功能矫治器矫治Ⅱ类 1分类错牙合可刺激髁突和关节窝的改建 ,促进下颌骨的生长 ,内收上切牙 ;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头影测量 治疗 下颌后缩 骨牙效果 Ⅱ类1分类 错HE
下载PDF
种植体型功能矫治器对颅面部生长作用的三维结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新平 林久祥 +4 位作者 王剑锋 操亚波 孙旭荣 陈伟挺 徐婷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从三维CT重建角度,探讨种植体型功能矫治器对颅面部生长的作用。方法:11只雄性、7个月龄、混合牙列晚期的Beagle犬,随机分为种植体型功能矫治器组、半种植体型功能矫治器组、改良ForsusTM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分别在戴用矫治器4、8... 目的:从三维CT重建角度,探讨种植体型功能矫治器对颅面部生长的作用。方法:11只雄性、7个月龄、混合牙列晚期的Beagle犬,随机分为种植体型功能矫治器组、半种植体型功能矫治器组、改良ForsusTM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分别在戴用矫治器4、8、12周和去除矫治器后4周,用螺旋CT扫描Beagle犬颅面部以获取数字信息,再用Mimics8.1软件和逆向工程软件qualify V8.0,建立Beagle犬颅面部硬组织三维图像,采用前颅底部结构和下颌骨种植体重叠法,分析各组不同阶段颌骨及牙的三维结构变化。结果:种植体型功能矫治器、半种植体型功能矫治器和改良型ForsusTM矫治器组Beagle犬下颌骨的向前生长明显,而上颌骨则受到一定程度的生长抑制。种植体型功能矫治器组实验后,犬上颌骨牙列移动不明显,而半种植体型功能矫治器和改良型ForsusTM矫治器组犬上颌牙列出现明显远中移动。结论:种植体型功能矫治器能显著促进下颌生长,不会导致牙的不利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功能矫治器 颅面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