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入式操作系统加载模式选择方法研究
1
作者 邵龙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 202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针对现有嵌入式操作系统加载模式选择方法会增加额外硬件开销和牺牲加载速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状态信息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加载模式选择方法。该方法利用上电后先复位PHY等外设再复位CPU,CPU运行BootLoader读取并判断PHY的链路建... 针对现有嵌入式操作系统加载模式选择方法会增加额外硬件开销和牺牲加载速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状态信息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加载模式选择方法。该方法利用上电后先复位PHY等外设再复位CPU,CPU运行BootLoader读取并判断PHY的链路建立指示信号确定加载模式,若链路建立指示信号指示网络已连接好,则选择以太网远程加载模式,其他情况下都选择本地存储器加载模式。工程应用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操作系统 加载模式 链路状态信息
下载PDF
V-H-M复合加载模式下三桩基础的失效包络面研究
2
作者 赵子豪 张皓 +2 位作者 杜威 张正飞 张海旭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3,共12页
为了研究海上风机三桩基础在竖向荷载V、水平荷载H和弯矩荷载M复合加载模式下的极限承载特性,建立了350组三桩基础有限元极限分析模型,系统分析了三桩基础在单向加载、H-M双向加载和V-H-M三向复合加载条件下的失效包络面形态,探讨了深... 为了研究海上风机三桩基础在竖向荷载V、水平荷载H和弯矩荷载M复合加载模式下的极限承载特性,建立了350组三桩基础有限元极限分析模型,系统分析了三桩基础在单向加载、H-M双向加载和V-H-M三向复合加载条件下的失效包络面形态,探讨了深径比、距径比等因素对三桩基础失效包络面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①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三桩基础在H-M平面上的失效包络线将持续收缩并整体向H和M坐标轴的负方向发生偏移,该影响在V=0.95 V_(0)^(+)时偏移现象尤其明显;②当竖向荷载V/V_(0)^(+)≤0.50时,三桩基础主要受水平荷载的影响发生倾覆破坏,而当竖向荷载V/V_(0)^(+)≥0.75时,基础则会发生竖直方向上的压入破坏;③三桩基础失效包络面尺寸随深径比与距径比的增大而增大;④所提出的经验公式可较为准确地预测三桩基础复合承载力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桩基础 复合加载模式 失效包络面
下载PDF
加载模式对针阀疲劳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陈小虎 徐永东 +5 位作者 宋运坤 韩俊刚 吴红艳 曹召勋 邵志文 陈鲜花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124,共7页
柴油机喷油器针阀体座面的磨损严重影响燃油喷雾的形态和喷油特性。针对针阀偶件在高频、高应力撞击循环作用下所引起的损伤问题,用接触疲劳试验、带图像分析系统金相显微镜(OM)和热场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不同应力和加载模式下针阀座面... 柴油机喷油器针阀体座面的磨损严重影响燃油喷雾的形态和喷油特性。针对针阀偶件在高频、高应力撞击循环作用下所引起的损伤问题,用接触疲劳试验、带图像分析系统金相显微镜(OM)和热场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不同应力和加载模式下针阀座面镀膜层的磨损失效及针阀体座面的变形行为,对针阀偶件进行了相关的疲劳损伤分析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载模式下针阀偶件的主要疲劳损伤模式是针阀底座端部涂层发生的接触疲劳损伤。其中,顶端加载时针阀体表面接触应力分布均匀,疲劳极限较高,为228 MPa。而台阶面加载易出现因加载受力不均匀,导致疲劳损伤先集中在某半圈区域,疲劳损伤破坏不均匀,疲劳极限偏小,仅为顶端加载下的7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阀体 接触疲劳 加载模式 损伤机理
原文传递
基于PUMA的单级和多级加载模式下碎石粒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宁 马骉 +1 位作者 李瑞 司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72,共11页
通过精密非黏结材料分析仪(PUMA)开展碎石粒料的重复荷载试验,对单粒径、两档料填充和三档料填充碎石粒料进行单级加载模式(SSLM)和多级加载模式(MSLM)试验,研究碎石粒料材料性能,分析和讨论两种加载模式下前400次加载循环的永久变形和... 通过精密非黏结材料分析仪(PUMA)开展碎石粒料的重复荷载试验,对单粒径、两档料填充和三档料填充碎石粒料进行单级加载模式(SSLM)和多级加载模式(MSLM)试验,研究碎石粒料材料性能,分析和讨论两种加载模式下前400次加载循环的永久变形和弹性模量,并对比了PUMA重复荷载试验与重复CBR两种等效模量及重复三轴试验常围压模型(CCP)和变围压模型(VCP)的计算模量。MSLM加载结果表明,单粒径碎石粒料在荷载强度低于340 kPa时,永久变形快速增长,之后降低,而填充碎石粒料在荷载低于200 kPa就会出现永久变形最大值;集料粒径越大,永久变形增量趋向于单峰变化。SSLM加载的前400次永久变形占总永久变形的主要部分,且比例随载荷强度升高;荷载强度低于240 kPa时,单粒径碎石和填充碎石粒料的永久变形差别不大,当超过240 kPa后,单粒径碎石粒料的永久变形快速增长;相比SSLM,MSLM加载模式的永久变形均较小,MSLM加载模式可以提高粒料材料的承载能力,并揭示粒料材料的三阶段压实原理;采用完全摩擦模型计算的等效模量值低于已有研究结果,但它们呈现相同的趋势,适用于粒料材料模量计算;CCP的弹性模量最大,VCP的弹性模量增长速率最高,荷载强度越大,围压对模量的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碎石粒料 精密非黏结材料分析仪 永久变形 弹性模量 单级加载模式 多级加载模式
原文传递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基于水平位移加载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勇 张志强 +1 位作者 程文瀼 李爱群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80,共7页
针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指出了目前基于力分布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结构进行不同地震等级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了稳定分布的侧向位移加载方式。采用基于位移加载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评估结构弹塑性... 针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指出了目前基于力分布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结构进行不同地震等级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了稳定分布的侧向位移加载方式。采用基于位移加载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评估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克服了基于水平力加载模式方法的不足。研究表明,结构进入弹塑性后,楼层水平位移的分布相对楼层水平力稳定,并且基于位移加载模式的推覆分析较基于水平力加载模式的推覆分析更接近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同时,基于位移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也便于确定结构的层间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弹塑性分析 弹塑性时程分析 水平力加载模式 水平位移加载模式
下载PDF
复合加载模式作用下地基承载性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栾茂田 赵少飞 +2 位作者 袁凡凡 吕爱钟 武科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40,共7页
确定竖向荷载(V)、水平荷载(H)和力矩(M)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在荷载空间(H,V,M)中的破坏包络面是地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提高Swipe试验方法计算精度,提出了改进方案,进而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复合加载模式作用下均质粘... 确定竖向荷载(V)、水平荷载(H)和力矩(M)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在荷载空间(H,V,M)中的破坏包络面是地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提高Swipe试验方法计算精度,提出了改进方案,进而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复合加载模式作用下均质粘性土地基上条形基础的破坏包络面。计算表明,基于改进Swipe试验方法的数值模拟结果明显好于常规Swipe试验方法。针对海洋工程中实际复合加载模式的特点,探讨了竖向荷载分量V对地基破坏模式和H-M荷载平面上的破坏包络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荷载分量显著地改变了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包络线的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承 破坏包络图 破坏模式 复合加载模式 Swipe试验方法 有限元
下载PDF
不同加载模式下煤样损伤与变形声发射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来兴平 吕兆海 +1 位作者 张勇 李立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3521-3527,共7页
煤样损伤、变形与动态失稳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大尺寸煤样破坏试验成为分析采空区围岩动力失稳孕育过程的基础手段。西部的华亭煤矿曾发生过严重矿震,通过深入调查并精心选取不同尺寸煤样品,在圆柱体小煤样单轴压缩试验基础上,完成2... 煤样损伤、变形与动态失稳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大尺寸煤样破坏试验成为分析采空区围岩动力失稳孕育过程的基础手段。西部的华亭煤矿曾发生过严重矿震,通过深入调查并精心选取不同尺寸煤样品,在圆柱体小煤样单轴压缩试验基础上,完成2个大尺寸(195mm×110mm×206mm,195.0mm×195.0mm×11.5mm)且结构与均匀程度不同(平行与垂直层理)的立方体煤样试件损伤、变形与破坏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特征试验,获得丰富的损伤演化信息,利用统计物理学且对连续场进行描述的态矢量原理定量地描述煤介质破坏的进程及其破坏程度,定义了损伤程度百分比,将其作为定量指标反映煤样局部损伤与破裂密集程度,对不同加载模式下煤介质损伤变形应力-应变与AE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提高动力失稳及采矿安全预报的时、空、强精度提供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加载模式 大尺寸煤样 损伤与变形 态矢量 AE特征 损伤程度
下载PDF
不同加载模式下方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兰慧 张素梅 刘界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3-148,共6页
对钢管和混凝土同时受力和核心混凝土受力的构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考虑了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有限元法对钢管和混凝土同时受力、核心混凝土受力和钢管存在初应力的构件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结果... 对钢管和混凝土同时受力和核心混凝土受力的构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考虑了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有限元法对钢管和混凝土同时受力、核心混凝土受力和钢管存在初应力的构件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分析结果和该文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3种加载模式下构件受力性能的异同,分析了钢材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含钢率等参数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含钢率较低时,钢管与核心混凝土同时受力构件的刚度和承载力要明显高于核心混凝土受力时构件的刚度和承载力;在3种不同加载模式下,试件的承载力都要高于钢材和混凝土两者承载力的简单叠加;核心混凝土受力时构件的延性要优于同时受力时构件的延性;钢材屈服强度对核心混凝土受力构件的承载力影响很小,提高钢材屈服强度能提高构件的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钢管混凝土 加载模式 短柱 轴压
下载PDF
不同加载模式下沥青混凝土的断裂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田小革 韩海峰 +4 位作者 李新伟 李思强 彭凯 李绍鹏 但瑞强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8-761,共4页
通过改变带预切缝半圆形试件三点弯曲断裂(SCB)试验的支座位置和预制裂纹位置来改变试件的加载模式,对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了4种温度和5种加载模式的断裂试验,获得了临界应力强度因子(CSIF)随温度和加载模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和... 通过改变带预切缝半圆形试件三点弯曲断裂(SCB)试验的支座位置和预制裂纹位置来改变试件的加载模式,对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了4种温度和5种加载模式的断裂试验,获得了临界应力强度因子(CSIF)随温度和加载模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和加载模式对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Ⅰ/Ⅱ型断裂的某个混合模式时最弱,纯Ⅰ型或纯Ⅱ型断裂试验会高估其抗裂性能,应以Ⅰ/Ⅱ型混合模式下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作为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断裂性能 加载模式 临界应力强度因子 半圆形试件弯曲试验
下载PDF
不同加载模式软硬煤岩侧向变形特征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伍永平 高喜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4-48,共5页
选取现场典型软硬煤岩试样,利用MTS815电液伺服岩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单轴、三轴压缩实验,研究分析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煤岩强度及变形破坏特征,建立煤岩压缩过程侧向应变与破裂机制的关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软硬煤岩内部结构和孔隙、裂隙... 选取现场典型软硬煤岩试样,利用MTS815电液伺服岩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单轴、三轴压缩实验,研究分析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煤岩强度及变形破坏特征,建立煤岩压缩过程侧向应变与破裂机制的关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软硬煤岩内部结构和孔隙、裂隙发育程度决定了它们强度、屈服后轴、侧向变形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致密坚硬煤样加载过程表现为明显的弹脆性特征,剪切破断角比较大;压缩变形曲线4个阶段侧向应变非线性特征明显,屈服后呈陡增至极大值,因其内部出现稳定剪切滑移而发生破坏;软煤样侧向应变一直处于非线性小幅度增加过程,内部裂隙发育扩展达到一定程度易发生局部张拉破坏。用侧向塑性变形损伤量表征煤岩体内部损伤演化特征可以取得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模式 软硬煤岩 塑性变形 侧向应变 损伤演化
下载PDF
不同加载模式下不对称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刚 刘永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0-355,共6页
选取6种具有代表性的加载模式,采用ETABS软件,对5种不对称钢框架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分析了加载模式、结构不对称性、层数和振型等因素对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刚度有突变的不对称结构,不同加载模... 选取6种具有代表性的加载模式,采用ETABS软件,对5种不对称钢框架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分析了加载模式、结构不对称性、层数和振型等因素对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刚度有突变的不对称结构,不同加载模式的结果差别明显,并且这种差别随着结构刚度突变的增强、周期的增大、层数的增高而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模式 不对称结构 静力弹塑性分析 PUSHOVER分析 抗震设计
下载PDF
基于TMS320C6455的DSP加载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海洲 刘恒甫 黄克武 《电子测量技术》 2008年第6期155-161,共7页
本文以目前世界上最新、处理能力最强的定点DSP——TI的TMS320C6455为例,介绍了DSP的各种程序加载模式,包括Flash加载、主机(HPI/PCI接口)加载、SRIO加载、I2C加载,深入分析了各种加载模式过程。丰富灵活的加载方式为通用信号处理板的... 本文以目前世界上最新、处理能力最强的定点DSP——TI的TMS320C6455为例,介绍了DSP的各种程序加载模式,包括Flash加载、主机(HPI/PCI接口)加载、SRIO加载、I2C加载,深入分析了各种加载模式过程。丰富灵活的加载方式为通用信号处理板的设计提供了便利。这些加载模式几乎囊括了目前DSP的所有加载方式,也可作为实现其它型号DSP程序加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模式 主机 SRIO I2C
下载PDF
三塔两跨悬索桥2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和中塔疲劳验算加载模式 被引量:7
13
作者 万田保 杨进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0,27,共4页
简要介绍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三塔两跨悬索桥2个重要技术指标,即主缆与中主鞍座间抗滑移摩擦系数、主梁挠跨比,以及中塔疲劳验算加载模式。
关键词 悬索桥 抗滑移摩擦系数 主梁挠跨比 疲劳验算加载模式
下载PDF
变速加载模式下镁合金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名涛 肖小亭 +2 位作者 程永奇 徐高翅 刘海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机械伺服压力机变速加载模式对AZ31镁合金镦粗成形过程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采用在机械伺服压力机上匀速加载模式和单向减速加载模式对镁合金镦粗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进行了AZ31镁合金试样的金相分析和硬度测量。结果... 为了研究机械伺服压力机变速加载模式对AZ31镁合金镦粗成形过程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采用在机械伺服压力机上匀速加载模式和单向减速加载模式对镁合金镦粗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进行了AZ31镁合金试样的金相分析和硬度测量。结果表明:在压缩变形初始阶段,采用单向减速模式的试样发生了动态再结晶,而采用匀速加载模式的试样未发生再结晶。在变形量达到70%时,采用两种速度模式镦粗试样的微观组织趋向一致。与匀速加载模式相比,单向减速加载模式有利于减小试样温差变化,也有助于镁合金完全动态再结晶,且试样的晶粒细小、组织分布均匀,通过单向减速加载模式的AZ31镁合金试样的硬度比匀速加载模式试样的硬度提高了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镦粗 变速加载模式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PUSHOVER不同加载模式的高层钢结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杰 侯钢领 陈树华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2-16,共5页
由于高阶振型的影响,用Pushover方法进行高层钢结构性能分析仍存在很多问题.采用不同的水平加载模式对多层和高层钢框架结构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Pushover分析,得到了结构顶点位移、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等结果,并对结构的抗震性... 由于高阶振型的影响,用Pushover方法进行高层钢结构性能分析仍存在很多问题.采用不同的水平加载模式对多层和高层钢框架结构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Pushover分析,得到了结构顶点位移、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等结果,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估,对如何选取更合理的加载模式用于高层钢结构的性能分析做了一定的探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加载模式 高层钢结构 抗震性能
下载PDF
不同加载模式下全直桩码头结构Pushover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陶桂兰 杨铭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10221-10225,10231,共6页
以江苏某全直桩码头结构段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选取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加载模式,采用SAP2000软件,分别对全直桩码头横向和纵向进行Pushover分析。研究了加载模式对结构对称性、结构顶点位移与基底剪力的关系曲线、屈服破坏机... 以江苏某全直桩码头结构段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选取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加载模式,采用SAP2000软件,分别对全直桩码头横向和纵向进行Pushover分析。研究了加载模式对结构对称性、结构顶点位移与基底剪力的关系曲线、屈服破坏机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加载模式对码头横向的分析结果总体差别不大,但对码头纵向,由于桩基刚度对纵轴不对称,一阶振型加载模式的分析结果与其他四种加载模式相比有较大差异;码头结构横向抗震能力高于结构纵向抗震能力;桩基塑性铰一般由陆侧向海侧发展,同一桩基,由底端向顶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直桩码头 加载模式 PUSHOVER分析 抗震能力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加载模式的改进模态推覆分析方法
17
作者 蒋欢军 雷杰 吕尚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7-67,共11页
在模态推覆分析(MP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模态推覆分析(IMPA)方法;IMPA方法克服了MPA方法采用固定加载模式的不足,考虑对结构屈服前后采用分段的加载机制进行推覆分析;并通过两个算例对IMPA方法、MPA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构顶点位移... 在模态推覆分析(MP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模态推覆分析(IMPA)方法;IMPA方法克服了MPA方法采用固定加载模式的不足,考虑对结构屈服前后采用分段的加载机制进行推覆分析;并通过两个算例对IMPA方法、MPA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构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角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MPA方法在评估结构地震反应时较MPA方法在精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弹塑性分析 模态推覆分析 侧向荷模式 两阶段加载模式 结构地震响应 结构顶点位移 层间位移角
下载PDF
地基-基础接触条件对复合加载模式下地基承载力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赵少飞 栾茂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33-339,共7页
为了研究地基-基础接触条件对复合加载模式下地基极限承载力及相应破坏机构的影响,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法分析中,引入速度型刚性板单元及3结点三角形单元,分别模拟地基基础破坏时条形基础与地基的运动。根据地基-基础接触面承受法向拉... 为了研究地基-基础接触条件对复合加载模式下地基极限承载力及相应破坏机构的影响,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法分析中,引入速度型刚性板单元及3结点三角形单元,分别模拟地基基础破坏时条形基础与地基的运动。根据地基-基础接触面承受法向拉应力特性,将地基-基础接触条件分成两类:能够承受一定的法向拉应力的接触条件I和不能承受任何拉应力的接触条件II,建立两类接触条件下地基与基础运动的约束列式及极限承载力数学规划计算模型,由此分析地基-基础接触条件对复合加载模式下地基承载力特性的影响,并在三维荷载空间(H,V,M)中得到相应的地基破坏包络面。计算结果表明,当竖向荷载分量值较小时两类接触条件下相应的力矩承载力及相应的地基破坏机构差异明显,而当超过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一半时,两类地基-基础接触条件下的承载力特性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加载模式 地基极限承 地基-基础接触条件 上限分析 有限元法
原文传递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中不同加载模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家青 《江苏建筑》 2009年第4期36-40,共5页
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逐渐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的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已经被我国现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侧向加载模式的选取是Pushover分析方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结构的高阶振型对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 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逐渐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的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已经被我国现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侧向加载模式的选取是Pushover分析方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结构的高阶振型对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文通过拟合规范的反应谱曲线,对三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分别选取了适用Ⅱ类场地的2条地震动记录和1条人工波,对比了典型地震动下非线性时程分析和采用5种不同侧向力分布模式的Pushover分析的层间位移角,以及推覆分析各工况下的结构推覆曲线、等效周期和等效阻尼比。通过振型质量参与系数体现高阶振型对结构反应的贡献。研究发现,随着结构层数的增加,高阶振型的影响变大,侧向加载模式的选取变得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推覆分析 侧向加载模式 结构目标位移
下载PDF
POA法中三种常规加载模式对结构整体损伤的影响
20
作者 陈俊霖 王泽云 刘盈 《四川建筑》 2010年第4期177-179,共3页
选用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常规加载模式,运用POA法对某13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损伤模型进行计算和损伤性能评估,分析了不同加载模式下对结构整体损伤的影响。
关键词 加载模式 结构整体损伤 损伤性能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