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1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RNA mmu_circ_0005019影响小鼠心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电流及动作电位
1
作者 杨岚清 邬娜 +5 位作者 陈鹏慧 袁志权 李成英 吴龙 钟理 李亚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目的 探索环状RNA mmu_circ_0005019调控小电导钙激活钾(small-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SK)通道蛋白亚基SK3编码基因Kcnn3的表达,以及对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IK,Ca)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目的 探索环状RNA mmu_circ_0005019调控小电导钙激活钾(small-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SK)通道蛋白亚基SK3编码基因Kcnn3的表达,以及对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IK,Ca)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的影响。方法 在小鼠HL-1细胞中分别构建mmu_circ_0005019过表达和干扰模型,分为过表达组(n=3)、空质粒组(n=3)、干扰1组(n=3)、干扰2组(n=3)、对照组(n=3),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分析mmu_circ_0005019调节Kcnn3表达的分子机制,应用膜片钳技术电流钳模式记录全细胞的IK,Ca,并用电压钳模式记录APD。结果 成功构建了环状RNA mmu_circ_0005019过表达和干扰的HL-1细胞模型。过表达组的Kcnn3基因表达与空质粒组相比明显上调(P<0.05);干扰1组和干扰2组的Kcnn3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调(P<0.05)。电生理发现过表达mmu_circ_0005019增加了HL-1细胞IK,Ca电流密度,APD显著缩短;相反,干扰mmu_circ_0005019减少了IK,Ca电流密度,APD显著延长。结论 mmu_circ_0005019可以上调小鼠HL-1细胞Kcnn3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变IK,Ca和APD,提示环状RNA mmu_circ_0005019可能在房颤发生中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心肌细胞 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动作电位时程 膜片钳
原文传递
基于归一化模板匹配算法的动作电位检测IC
2
作者 庞勋 姚镭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针对多通道神经元动作电位(AP)信号采集硬件系统中,前端采集IC因电极阻抗、应用环境、系统功耗以及系统面积等因素而导致原始信号信噪比较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归一化模板匹配算法的AP信号检测IC。该检测IC基于模板匹配算法,并引入信... 针对多通道神经元动作电位(AP)信号采集硬件系统中,前端采集IC因电极阻抗、应用环境、系统功耗以及系统面积等因素而导致原始信号信噪比较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归一化模板匹配算法的AP信号检测IC。该检测IC基于模板匹配算法,并引入信号归一化以去除冗余信息。为确保芯片的实时性并降低功耗,芯片整体采用三级流水线结构,各个模块间插入门控时钟,同时可通过SPI总线配置更新其工作状态。在SMIC 180 nm数字工艺下,裸片面积为0.98 mm^(2),配置模板信息时功耗为701μW,完全工作时功耗为8.07 mW,且采用QFN48封装形式。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AP信号检测IC具有较好的抗噪性能,可用于信噪比较低的环境来降低信号传输带宽,即使在-10 dB信噪比环境下,评价模型综合性能的F1-Score仍可达到9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电位检测 IC设计 模板匹配算法 信号归一化 抗噪性能 检测芯片测试
下载PDF
缬沙坦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
3
作者 王吉云 胡大一 +1 位作者 王宏宇 刘小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05年第5期216-218,共3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直接作用,以探讨其可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酶解分离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电流钳模式记录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实验分3组:...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直接作用,以探讨其可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主动脉逆行灌流酶解分离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电流钳模式记录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实验分3组:对照组(n=5),普通细胞外液灌流,不含缬沙坦;缬沙坦5μM组(n=5);缬沙坦100μM组(n=5)。结果:缬沙坦5μM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幅度、动作电位时程均无明显影响。缬沙坦100μM可延长心室肌细胞动作屯位时程,尤其是APD50从(334.2±14.4)ms延长至(375.2士12.0)ms(P<0.01)及APD30从(395.4士13.3)ms延长至(451.4±9.5)ms(P<0.01),对细胞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幅度无显著影响。结论:高浓度缬沙坦延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50及APD90,而不影响动作电位的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幅度。适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从而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有助于折返引起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类似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提示缬沙坦可能通过此机制起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动作电位 缬沙坦 豚鼠 LANGENDORFF 动作电位时程 单个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幅度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静息膜电位 抗心律失常作用 APD90 有效不应期 直接作用 细胞外液 延长 分离法
下载PDF
用于运动单元活动追踪的动作电位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仿真研究
4
作者 李怡欣 郑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7,共8页
为了解决在真实条件下运动单元动作电位(MUAP)波形变异导致的MUAP分类识别准确率低,进而降低运动单元(MU)追踪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MUAP分类方法,并利用仿真数据进行了效果验证。该方法以被称为MU指纹的MUAP波... 为了解决在真实条件下运动单元动作电位(MUAP)波形变异导致的MUAP分类识别准确率低,进而降低运动单元(MU)追踪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MUAP分类方法,并利用仿真数据进行了效果验证。该方法以被称为MU指纹的MUAP波形作为模型输入,结合Keras深度学习框架设计的CNN网络结构简单,并采取Early-stop策略训练网络,可实现不同MU的准确分类和匹配,从而持续追踪给定MU放电活动。所提基于CNN的MU分类方法能够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即每个MU可获取(54.49±29.28)个MUAP波形样本,对平均(30.23±5.37)个MU进行准确分类,分类准确性达到(89.41%±3.72%),显著高于现有的基于MUAP波形相似度的方法(49.66%±6.12%)。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MUAP波形变异展现出了更好的鲁棒性,为开展真实条件下MU放电活动持续追踪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对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分解 运动单元追踪 运动单元动作电位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布比卡因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
5
作者 王敏鑫 金会艳 +1 位作者 陈德多 边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为牛蛙,实验分为两组:任氏液对照组与布比卡因实验组。通过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并分析两组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产生所需的阈强度与最大刺激强度、坐骨...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为牛蛙,实验分为两组:任氏液对照组与布比卡因实验组。通过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并分析两组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产生所需的阈强度与最大刺激强度、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与动作电位幅度、坐骨神经干的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等指标。结果:与任氏液对照组比较,布比卡因实验组牛蛙离体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产生所需的阈强度及最大刺激强度均显著增加﹝(0.31±0.04)V vs.(0.49±0.14)V;(0.55±0.06)V vs.(0.69±0.11)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任氏液对照组比较,布比卡因实验组牛蛙离体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及传导速度均显著减小﹝(6.42±2.32)mV vs.(0.60±0.47)mV;(27.27±1.06)m/s vs.(19.87±2.8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任氏液对照组比较,布比卡因实验组牛蛙离体坐骨神经干的绝对不应期及相对不应期均显著延长﹝(1.63±0.17)ms vs.(2.08±0.29)ms;(1.22±0.33)ms vs.(2.52±0.4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布比卡因可使牛蛙离体坐骨神经干的兴奋性降低,还可以使牛蛙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动作电位 坐骨神经干 牛蛙 布比卡因
下载PDF
肌电图测定双下肢感觉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值对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林华雪 《医疗装备》 2023年第6期104-106,共3页
目的 观察肌电图测定双下肢感觉传导速度(SCV)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值对糖尿病(DM)早期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接收的36例有DPN表现且经临床确诊为早期DPN的DM患者,纳入DM早期DP... 目的 观察肌电图测定双下肢感觉传导速度(SCV)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值对糖尿病(DM)早期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接收的36例有DPN表现且经临床确诊为早期DPN的DM患者,纳入DM早期DPN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接收的36例无DPN表现的DM患者,纳入单纯DM组。入院时,两组均接受肌电图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双下肢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SCV与SNAP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肌电图测定双下肢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SCV与SNAP对DM早期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DM早期DPN组双下肢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SCV与SNAP值均低于单纯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肌电图测定双下肢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SCV与SNAP值诊断DM早期DPN的曲线下面积(AUC)均> 0.71,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当双下肢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SCV、SNAP、cut-off对应取35.80 m/s、33.91 m/s、2.38 V、2.68 V时,可获得最佳诊断价值。结论 肌电图测定双下肢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SCV与SNAP值对诊断DM早期DPN具有一定价值,灵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 肌电图 感觉传导速度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离体心肌细胞内动作电位和乳头肌收缩力的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周黎明 朱玲 +3 位作者 唐玉红 曹伦 胡敏 吴建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离体心肌细胞内动作电位和乳头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记录豚鼠心脏乳头肌收缩力及蟾蜍心脏肌片细胞内动作电位。结果:参附注射液能够增加乳头肌的收缩力,降低心肌细胞胞内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并延长动作电位第3期平...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离体心肌细胞内动作电位和乳头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记录豚鼠心脏乳头肌收缩力及蟾蜍心脏肌片细胞内动作电位。结果:参附注射液能够增加乳头肌的收缩力,降低心肌细胞胞内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并延长动作电位第3期平台期的时间。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提高心脏的兴奋性和自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乳头肌 动作电位 细胞内动作电位 心脏乳头肌 离体心肌 收缩力 蟾蜍心脏 静息电位 心肌细胞
下载PDF
别隐品碱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单相动作电位的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谟焓 李泱 +1 位作者 文毅 王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6年第1期48-50,65,共4页
目的观察别隐品碱(ALL)的抗动物心律失常作用。方法以氯仿诱发小鼠室颤、以CaCl2-ACh混合液诱发小鼠心房纤颤、肾上腺素致豚鼠心律失常,以乌头碱诱发的豚鼠左室乳头肌收缩节律改变,选择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观察ALL抗心律失常的效应... 目的观察别隐品碱(ALL)的抗动物心律失常作用。方法以氯仿诱发小鼠室颤、以CaCl2-ACh混合液诱发小鼠心房纤颤、肾上腺素致豚鼠心律失常,以乌头碱诱发的豚鼠左室乳头肌收缩节律改变,选择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观察ALL抗心律失常的效应。记录豚鼠和大鼠心脏的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结果 ALL能明显降低氯仿诱发小鼠室颤率,应用30,100 mg/kg的ALL后,CaCl2-ACh混合液诱发小鼠心房纤颤或扑动的发生率从 100%降低到53.3%和33.3%。ALL使肾上腺素致豚鼠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降低,并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室乳头肌收缩节律失常有明显拮抗效应。ALL可明显延长其心脏的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效应的电生理基础。结论 ALL呈现出多种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隐品碱 心律失常 动物模型 单相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
下载PDF
陈旧性心肌梗死对家兔动作电位时程跨室壁离散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杰 李泱 +2 位作者 张存泰 肖建民 陆再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3期208-211,共4页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 (MI) (MI后 3个月 ) ,远离MI中心区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改变。结扎家兔左前降支造成MI模型 ,3个月后酶解分离左室游离壁远离MI中心区的三层 (Epi、M、Endo)心肌细胞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细胞动作电位 (AP)和...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 (MI) (MI后 3个月 ) ,远离MI中心区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改变。结扎家兔左前降支造成MI模型 ,3个月后酶解分离左室游离壁远离MI中心区的三层 (Epi、M、Endo)心肌细胞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细胞动作电位 (AP)和L型钙电流 (ICa ,L) ,并观察三层心肌细胞AP时程 (APD)的离散性 (TD APD)变化。结果 :MI后 3个月 ,远离MI区的三层心肌细胞的APD明显延长 ,其中Endo心肌细胞的APD明显短于Epi和M心肌细胞(P <0 .0 1)。陈旧性MI组 (OMI)与假手术组 (Sham)及对照组 (Control)比较 ,TD APD显著增加 (2 88.32± 19.5 6vs2 2 8.4 5± 13.94 ,2 10 .32± 17.4 3ms ,P <0 .0 1)。且在OMI组 ,ICa ,L的幅值增加 ,但密度降低 ,其中Endo的ICa,L密度降低最明显 (+10mV时 ,从 16 .12± 1.6 0降至 10 .73± 0 .0 6pA/pF ,降低了 33.4 3% ,Epi从 16 .5 9± 0 .5 0降至 11.75±0 .6 9pA/pF ,降低了 2 9.17% ,M细胞从 18.70± 1.0 3降至 13.2 7± 1.0 5pA/pF ,降低了 2 9.0 3% ,P <0 .0 5 )。结论 :MI3个月后远离MI区的心肌细胞ICa ,L密度明显降低 ,且以Endo降低最明显 ,三层心肌细胞的APD明显延长 ,并且En do心肌细胞的APD明显短于Epi和M心肌细胞 ,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心肌梗死 家兔 动作电位时程跨 室壁离散 L型钙电流 动作电位时程
下载PDF
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铭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68,共3页
本文对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和不同实验条件下双相动作电位波形的变化进行了解释,并简要分析了相关高考试题的成因和判断方法。
关键词 双相动作电位 单相动作电位 形成机制 波形变化
下载PDF
肌纤维细胞内动作电位建模的研究
11
作者 钱晓进 杨基海 +3 位作者 梁政 陈香 谭春祥 冯焕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5-630,共6页
介绍一种肌纤维细胞内动作电位 (IAP)的建模方法 .该方法将IAP波看作两部分之和 ,一部分对应于动作电位激励波的波峰 ,另一部分对应于动作电位的后电位 ,并用两个简单的解析函数分别表示它们 .模型的特点是 ,模型中描述波峰和后电位相... 介绍一种肌纤维细胞内动作电位 (IAP)的建模方法 .该方法将IAP波看作两部分之和 ,一部分对应于动作电位激励波的波峰 ,另一部分对应于动作电位的后电位 ,并用两个简单的解析函数分别表示它们 .模型的特点是 ,模型中描述波峰和后电位相对幅度的参数 ,对应于与激励波波峰有关的跨膜电流的中心矩 ,而且 ,这些参数可以由实验测量的IAP或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MUAP)反向估计确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肌电建模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细胞内动作电位
下载PDF
左旋和混旋氨氯地平缩短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12
作者 来利红 王如兴 +5 位作者 蒋文平 刘志华 杨向军 宋建平 蒋彬 李红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94-139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对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0.1、0.5、1.0、5.0和10.0!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心室肌细胞A...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对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0.1、0.5、1.0、5.0和10.0!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心室肌细胞AP的变化。结果:①加入0.1、0.5、1.0、5.0和10.0!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AP最大上升速率、AP幅度和超射无明显变化(P>0.05);②加入0.1、0.5、1.0、5.0和10.0!mol/L左旋后,50%的AP时程(APD50)分别为(36.2±8.2)、(33.9±7.7)、(30.2±6.8)、(22.6±5.1)和(15.1±3.4)ms(P<0.05);加入混旋Aml后,APD50分别为(39.2±9.2)、(36.7±7.9)、(33.8±7.2)、(25.4±5.9)和(21.7±5.2)ms(P<0.05);加入右旋Aml后,APD50分别为(45.1±11.3)、(46.2±10.8)、(44.9±7.3)、(44.8±8.2)和(45.7±9.4)ms(P>0.05)。结论:加入左旋和混旋Aml后,随着浓度增加,APD逐渐缩短,左旋和混旋Aml可能是通过阻滞L-型钙离子流影响APD;而右旋Aml对APD无影响,右旋Aml可能对L-型钙离子流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电位 氨氯地平 膜片钳 动作电位时程
下载PDF
应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对心脏电生理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13
作者 张薇 张运 +2 位作者 黎莉 钟敬泉 曹琼 《医学研究杂志》 1998年第3期18-19,共2页
应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心肌组织的单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是研究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但单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是在离体心肌标本上获得的,而一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均有赖于心脏解剖与生理的完整性,在分离... 应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心肌组织的单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是研究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但单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是在离体心肌标本上获得的,而一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均有赖于心脏解剖与生理的完整性,在分离心肌细胞标本时,心肌的某些特征将发生很大变化,使离体实验结果解释临床现象时受到限制。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动作电位 跨膜动作电位 触发性心律失常 在体心脏 心肌细胞 发生机理 抗心律失常药物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单细胞 电生理特性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14
作者 来利红 王如兴 +5 位作者 刘志华 杨向军 宋建平 蒋彬 李红霞 蒋文平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对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0.1、0.5、1、5和1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对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0.1、0.5、1、5和1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心室肌细胞AP的变化。并用荧光探针Fura-2/AM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比较1、5、10、50和10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①加入0.1、0.5、1、5和1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AP最大上升速率、AP幅度和超射无明显变化(P>0.05)。②加入0.1、0.5、1、5和10μmol/L左旋后,50%的AP时程(APD50)分别为(36.2±8.2)、(33.9±7.7)、(30.2±6.8)、(22.6±5.1)和(15.1±3.4)ms(P<0.05);加入混旋Aml后,APD50分别为(39.2±9.2)、(36.7±7.9)、(33.8±7.2)、(25.4±5.9)和(21.7±5.2)ms(P<0.05);加入右旋Aml后,APD50分别为(45.1±11.3)、(46.2±10.8)、(44.9±7.3)、(44.8±8.2)和(45.7±9.4)ms(P>0.05)。③左旋Aml和混旋Aml可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不同浓度右旋Aml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无影响。结论左旋Aml和混旋Aml对L-型钙通道有阻滞作用,从而缩短APD,而右旋Aml对L-型钙离子通道无阻滞作用,因而对APD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电位 氨氯地平 膜片钳 动作电位时程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下载PDF
单相动作电位技术检测心房复极的电生理特点
15
作者 尹德录 宋和鉴 +3 位作者 顾建明 徐惠民 周艺 王莹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84-85,8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标测电极记录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可行性,并对心房电生理特性做初步研究。方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患者12例,应用两根普通四极标测导管,于高位右房(HRA)和右房低位侧壁(LLW)两点顺序标测记录MAP。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标测电极记录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可行性,并对心房电生理特性做初步研究。方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患者12例,应用两根普通四极标测导管,于高位右房(HRA)和右房低位侧壁(LLW)两点顺序标测记录MAP。结果:共记录到21个满意的MAP信号,HRA处激动时间(AT)小于LLW处,动作电位时程(APD)和复极时间(RT)则相反(P<0.05或P<0.01),但S1S1刺激时的APD较窦律时缩短(P<0.05),RT离散度明显小于APD离散度(均P<0.01)。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右房区域内存在复极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单相动作电位 复极离散度 动作电位时程
原文传递
诱发动作电位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6
作者 孟丽 李平 +1 位作者 訾蕊 费兴波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5年第4期403-408,共6页
目的为获得电信号刺激神经纤维时的动作电位,本文设计了一种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测量系统,解决了诱发动作电位的精确采集问题,有效去除了本底噪声的影响。方法分析了范围在十几微伏的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到几十毫伏电极电位测量时存在的难... 目的为获得电信号刺激神经纤维时的动作电位,本文设计了一种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测量系统,解决了诱发动作电位的精确采集问题,有效去除了本底噪声的影响。方法分析了范围在十几微伏的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到几十毫伏电极电位测量时存在的难点,以及一个测量系统正常工作时需要满足的测量放大器共模容限和差模容限及电流源电压容限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采用3级运算放大器级联的方式实现诱发动作电位的采集。系统主要由3级级联放大器、自动零点调整环节和基准电压部分组成,实现对弱信号的放大、消除本底噪声和提供过压保护。结果采用本文设计的系统,测量得到11 m V的蛙类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和17μV的豚鼠耳蜗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验证了本系统可有效测量各种诱发电位。结论采用3级放大器级联的方式和自动零点跟踪方式解决了微弱信号的有效放大和精确采集技术,为进一步研究通过电信号直接刺激神经纤维所产生的动作电位的特性提供可靠的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算放大器 共模容限 电压容限 复合动作电位 诱发复合动作电位
下载PDF
腕管综合征术前、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检测结果的比较(摘要)
17
作者 朱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8-508,共1页
目的比较腕管综合征术前和正中神经松解术后(术中)两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对2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术中在切开屈肌支... 目的比较腕管综合征术前和正中神经松解术后(术中)两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对2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术中在切开屈肌支持带及正中神经松解术后,分别测定(1)拇短展肌的CMAP;(2)刺激示、中指,于腕部记录正中神经的SNAP;(3)刺激环指,于腕部分别记录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SNAP.将三者结果与术前的相应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拇短展肌CMAP的潜伏期<4.3 ms,术后其潜伏期、波幅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指SNAP的潜伏期比术前平均缩短5%、波幅增加13%左右,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腕管综合征手术中,在正中神经松解术后行SNAP检测较CMAP检测的结果更为敏感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肌肉动作电位 神经动作电位 检测结果 术前 复合 正中神经松解 统计学分析 摘要
下载PDF
微机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
18
作者 汤伯瑜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9-73,77,共6页
为了探究微机技术在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上的运用 ,实验运用微机 (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结合电生理实验技术测定蟾蜍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和其中A类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速度 ,并观察记录神经损伤、理化环境改变和药物对其... 为了探究微机技术在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上的运用 ,实验运用微机 (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结合电生理实验技术测定蟾蜍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和其中A类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速度 ,并观察记录神经损伤、理化环境改变和药物对其的影响 .结果显示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度在 0 .5 12± 0 .0 2 3V~ 1.7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动作电位 单相动作电位 阈值 坐骨神经 生理学 蟾蜍
下载PDF
壬基苯酚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影响
19
作者 高青华 朱彤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15-15,共1页
目的:观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壬基苯酚(Nonylphenol,N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机械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不同浓度NP作用下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如。)... 目的:观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壬基苯酚(Nonylphenol,N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机械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不同浓度NP作用下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如。)和动作电位(AP)的变化。结果:1)NP(10^-5、10^-7、10^-6、10^-5mol.L^-1)使ICa-l峰值电流密度分别从-3.72±1.5pA/pF减少到-2.44±0.4pA/pF(P〈0.05),-2.34±0.6pA/pF(P〈0.05),-1.79±0.8pA/pF(P〈0.01),以及-1.66±0.7pA/pF(P〈0.01);2)NP使ICa-l的I—V曲线上移,但其形状和峰值电压无明显变化;3)NP对ICa-l稳态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4)NP可缩短动作电位复极50%和90%的时程(APD50,APD50),但对静息电位(RP)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无明显影响。结论:NP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Ca-l,并能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复极 L-型钙电流 豚鼠 苯酚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动作电位时程 全细胞膜片钳
下载PDF
红花黄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56
20
作者 单宏丽 徐长庆 +4 位作者 刘凤芝 李玉荣 杨宝峰 许宏远 娄延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 观察红花黄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电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技术。结果 红花黄素(33 μg· L- 1) 能延长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由(35933 ±2718) ms ... 目的 观察红花黄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钙电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技术。结果 红花黄素(33 μg· L- 1) 能延长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由(35933 ±2718) ms 延长至(41333 ±6188)ms( P< 005 ,n = 6) 。同时增加内向 L型钙电流的峰值,由( - 1021 ±74) p A 至( - 1436 ±212) p A( P< 005 ,n = 7) 。结论 由于红花黄素具有上述电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素 心室肌细胞 膜电流 动作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