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度扰动下海岸动力地貌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伍志元 蒋昌波 +1 位作者 陈杰 邓斌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海岸带是陆地、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也是受全球气候、海平面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地区。海岸带动力过程具有明显的海洋-陆架-海湾-海岸多尺度多物理场特点,动力地貌过程和响应机制极具特色。台风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 海岸带是陆地、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也是受全球气候、海平面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地区。海岸带动力过程具有明显的海洋-陆架-海湾-海岸多尺度多物理场特点,动力地貌过程和响应机制极具特色。台风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繁发生,工程措施等强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海岸带动力地貌演变规律呈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从高强度扰动下海岸动力条件、极端条件影响下海岸动力地貌特征和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海岸动力地貌特征等方面,综述了已有研究工作进展。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海岸带多尺度动力过程和海岸地貌响应内在机制极其复杂,在未来海岸动力地貌特征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从大气、海浪、海洋和泥沙等多物理场,海洋、陆架、海湾和海岸等多尺度,动力条件、泥沙输移和地貌塑造等多过程的角度,探究高强度扰动下海岸带动力过程、响应机制和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动力地貌 台风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华南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蔡锋 苏贤泽 +1 位作者 曹惠美 夏东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14,共9页
为探讨华南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学特征,对不同地理岸段不同地貌形态的8 个沙滩剖面于冬、夏季进行现场重复调查和室内分析工作.据此,通过对华南海岸带地质构造、地貌和现代海岸动力环境地域变化的分析,将华南沿海砂质海岸划分为岬湾岸、... 为探讨华南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学特征,对不同地理岸段不同地貌形态的8 个沙滩剖面于冬、夏季进行现场重复调查和室内分析工作.据此,通过对华南海岸带地质构造、地貌和现代海岸动力环境地域变化的分析,将华南沿海砂质海岸划分为岬湾岸、沙坝潟湖岸和夷直岸三种基本海岸地貌类型,并且从滩面倾向、海岸动力环境影响、季节冲淤变化趋势和滩面沉积物粒径、坡度的动力响应等方面探讨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得出其受制于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构造背景和海平面变化为大尺度的砂质海岸地貌的发育奠定了基础,而全新世海侵海平面相对稳定后,海岸动力条件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浪潮作用指数是其中重要的影响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海岸 砂质海滩 动力地貌
下载PDF
曹妃甸海域围填海工程动力地貌环境遥感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侯庆志 季荣耀 +3 位作者 左利钦 陆永军 王艳红 陆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1993—2011年的4景TM及HJ-1A/1B卫星影像,结合2003年水下地形图,以ArcGIS为工具,进行了渤海湾曹妃甸海域近20年来围填海工程造成的岸线变化监测和水动力环境及冲淤演变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前10年围填海规模不大,岸线推进缓慢,围填海... 利用1993—2011年的4景TM及HJ-1A/1B卫星影像,结合2003年水下地形图,以ArcGIS为工具,进行了渤海湾曹妃甸海域近20年来围填海工程造成的岸线变化监测和水动力环境及冲淤演变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前10年围填海规模不大,岸线推进缓慢,围填海范围在2003年的0 m等深线以内,仅局部地区向海推进约1.3 km;后10年岸线显著向海推进,最近5年的围填海区域已经深入到2003年0 m等深线以下,但基本在2003年5 m等深线以内.目前的围填海方案对水动力影响甚微,离岸沙坝内外有冲有淤,但深槽和水道稳定性良好.针对今后10年的围填海规划方案,需要进一步加强包括遥感手段在内的现场监测研究以及渤海湾内多个围填海工程对曹妃甸海域的累积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 围填海 海岸线 遥感 GIS 动力地貌
下载PDF
台风作用下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响应 被引量:15
4
作者 戴志军 张小玲 +2 位作者 闫虹 李九发 恽才兴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69,95,共8页
基于200509号麦莎台风(近似百年一遇)作用前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实测的海岸地形和水文资料,利用分形技术、冲刷深度和闭合水深等相关概念分析淤泥质海岸的剖面变化、岸线进退以及地形冲淤,进而探讨海岸响应台风作用的动力地貌行为... 基于200509号麦莎台风(近似百年一遇)作用前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实测的海岸地形和水文资料,利用分形技术、冲刷深度和闭合水深等相关概念分析淤泥质海岸的剖面变化、岸线进退以及地形冲淤,进而探讨海岸响应台风作用的动力地貌行为。结果表明:1)台风作用前后的海岸动力地貌过程表现为水下类似沙坝的堆积体削平、凹处填洼,水下平台发育锯齿或较小的坝——槽,海岸剖面的分维数降低,剖面坡度处于平缓;2)麦莎台风对海床的整体冲淤幅度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大潮讯的增水致使波浪对海床的塑造能力减弱以及码头的遮蔽作用造成;3)台风作用对海岸的冲刷深度约为0.8 m,闭合水深为9.5 m,近岸-1 m邻近区成为海岸响应台风作用最敏感的地带;泥沙主要在0 m到闭合水深区间的海床发生纵、横向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地貌 杭州湾北岸 形态响应 0509号麦莎台风 淤泥质海岸
下载PDF
山东庙岛海峡的峡道动力地貌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庆 仲少云 +1 位作者 刘建华 宋传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4,共8页
在庙岛海峡的动力、沉积、地貌条件比较系统的分析基础上,对庙岛海峡的峡道效应和动力地貌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峡道形成及演变、潮流聚散与侵蚀堆积、涨落潮流歧路与登州浅滩形成、峡道泥沙搬运与沉积效应,结果表明,庙岛海峡具有显著的... 在庙岛海峡的动力、沉积、地貌条件比较系统的分析基础上,对庙岛海峡的峡道效应和动力地貌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峡道形成及演变、潮流聚散与侵蚀堆积、涨落潮流歧路与登州浅滩形成、峡道泥沙搬运与沉积效应,结果表明,庙岛海峡具有显著的峡道效应,且峡道东西两段差异明显,对峡道以东的山东半岛北部沿岸海底泥沙运动和沉积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道效应 动力地貌 庙岛海峡
下载PDF
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动力地貌及演变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建华 王庆 +2 位作者 仲少云 杜国云 李春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4,共7页
老铁山水道位于渤海海峡北部,由南部冲刷槽、北部冲刷槽和中部隆起带等三个侵蚀地貌单元构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对老铁山水道的动力条件、海底地貌、沉积物组成、峡道效应及地貌形成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老铁山水道位于渤海海峡北部,由南部冲刷槽、北部冲刷槽和中部隆起带等三个侵蚀地貌单元构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对老铁山水道的动力条件、海底地貌、沉积物组成、峡道效应及地貌形成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研究区海底地貌剖面图、沉积物组成和水道动力系统可为拟议中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提供动力沉积学和动力地貌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 老铁山水道 动力地貌 相对海面变化
下载PDF
山东半岛砂质海滩动力地貌演化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岳保静 廖晶 +2 位作者 高茂生 周良勇 白伟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为探讨山东半岛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学特征,利用波浪和潮汐资料计算了山东半岛浪潮作用指数K和波浪-沉积物参数(Dean参数(Ω)),并进行了地貌类型划分;结合2012~2015年对山东半岛不同地理岸段砂质海岸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进行的7次监测,... 为探讨山东半岛砂质海滩的动力地貌学特征,利用波浪和潮汐资料计算了山东半岛浪潮作用指数K和波浪-沉积物参数(Dean参数(Ω)),并进行了地貌类型划分;结合2012~2015年对山东半岛不同地理岸段砂质海岸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进行的7次监测,对海滩监测剖面地形高程和表层沉积物粒度监测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北部烟台多处海滩为消散型,局部过渡性;威海东侧和山东半岛南部海滩属于过渡型或反射型;不同类型沙滩季节变化差别明显,消散型海滩夏季容易形成沿岸沙坝,冬季海滩沙坝明显受到侵蚀;而过渡型或反射型海滩变化趋势相反,冬季靠近高潮线的部位淤积,形成滩肩,夏季受到侵蚀消失。山东半岛北部海滩粒径较粗,并呈现逐年变粗的趋势,而山东半岛南部粒径较细且逐年变细;季节变化受到波浪条件和季节差异的控制,招远、龙口、威海、日照地区较牟平、海阳、青岛等平直岸段冬季沉积物比夏季粗。山东半岛砂质海滩的地貌形态受海岸的地理位置、海洋动力条件、岸线走向及沙源供给等多种沉积环境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在短期内对海滩造成剧烈变化,引起海岸严重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海滩剖面监测 砂质海岸 动力地貌
下载PDF
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动力地貌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杨继超 宫立新 +2 位作者 李广雪 王楠 张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7-114,共8页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和动力地貌分析,探讨了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剖面形态及其动力学特征。将研究区砂质海岸地貌类型分为岬湾型、沙坝泻湖型2种,其中沙坝泻湖型又可分为沙坝型,沙咀型和连岛型3种亚型。在海岸地貌类型、海洋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和动力地貌分析,探讨了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剖面形态及其动力学特征。将研究区砂质海岸地貌类型分为岬湾型、沙坝泻湖型2种,其中沙坝泻湖型又可分为沙坝型,沙咀型和连岛型3种亚型。在海岸地貌类型、海洋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研究区的沙滩形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依据破波尺度参数ε的大小,研究区沙滩可分为反射型、沙坝-槽谷型、低潮阶地型和耗散型4种类型。沙滩开发利用和养护对策的制定,应该针对海岸地貌类型和沙滩形态而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沙滩 动力地貌 破波尺度参数 山东威海
下载PDF
伶仃洋茅洲河口动力地貌演变过程 被引量:6
9
作者 季荣耀 陆永军 +3 位作者 詹小磊 莫思平 顾继一 王志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1-788,共8页
利用长系列的水文泥沙、水下地形和遥感影像等数据,通过数字地形高程模型和水动力数学模型等方法,探讨了伶仃洋茅洲河口的动力地貌演变过程及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伶仃洋中滩海区近年冲刷态势明显,拦江沙与矾石浅滩呈现逐渐分离并有发育... 利用长系列的水文泥沙、水下地形和遥感影像等数据,通过数字地形高程模型和水动力数学模型等方法,探讨了伶仃洋茅洲河口的动力地貌演变过程及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伶仃洋中滩海区近年冲刷态势明显,拦江沙与矾石浅滩呈现逐渐分离并有发育形成“新中槽”的演变趋势;茅洲河口门深槽的形成发育以落潮流动力作用为主,交椅湾深槽具有涨潮沟的性质,交椅沙形成发育对于稳定周边海区滩槽格局具有重要作用;大规模围涂造地和海床采砂等人类开发活动显著改变了伶仃洋的地形边界条件,进而影响河口水沙输移和滩槽格局,亟需加强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槽稳定性 动力地貌 人类活动 茅洲河口 伶仃洋
下载PDF
河口与海岸滩涂动力地貌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侯庆志 陆永军 +3 位作者 王建 季荣耀 王艳红 陆彦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6-294,共9页
动力地貌过程是河口与海岸滩涂研究的基础和关键。从动力地貌作用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河口与海岸滩涂动力地貌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强调采用先进仪器进行现场原型观测、加强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协... 动力地貌过程是河口与海岸滩涂研究的基础和关键。从动力地貌作用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河口与海岸滩涂动力地貌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强调采用先进仪器进行现场原型观测、加强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协同作用下的滩涂动力地貌过程及灾害研究、加强当前滩涂开发已移至中低滩背景下的滩涂动力地貌过程演变趋势研究、加强不同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滩涂区域粘性泥沙运动特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重视国内外滩涂动力地貌过程的对比研究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海岸 滩涂 动力地貌过程 研究进展 数值模拟 遥感
下载PDF
渤海东部潮流动力地貌特征 被引量:30
11
作者 刘振夏 汤毓祥 +1 位作者 王揆洋 夏东兴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6年第1期7-21,共15页
渤海东部发育了典型的潮流动力地貌体系,它由老铁山水道冲刷槽、辽东浅滩沙脊和渤中浅滩沙席三者组成。前者为潮流侵蚀区,后两者为潮流沉积区。老铁山水道表层最大流速可达5kn,潮流强烈侵蚀海底;辽东浅滩表层最大流速1.3~2... 渤海东部发育了典型的潮流动力地貌体系,它由老铁山水道冲刷槽、辽东浅滩沙脊和渤中浅滩沙席三者组成。前者为潮流侵蚀区,后两者为潮流沉积区。老铁山水道表层最大流速可达5kn,潮流强烈侵蚀海底;辽东浅滩表层最大流速1.3~2.3kn,M2分潮椭率绝对值小于0.4,潮流往复性强,形成潮流沙脊;渤中浅滩表层最大流速为1.2~1.6kn,M2分期椭率绝对值大于0.4,潮流旋转性强,形成潮流沙席。6号沙脊南端详测区的旁侧声纳镶嵌日显示的微地貌形态有海底沙丘、沙条、彗星尾标志和冲刷沟,表明沙席和沙脊均是现代潮流作用形成的底形。该潮流动力地貌体系中,净沉积物搬运从老铁山水道至两潮流浅滩;在详测区净沉积物搬运从南向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潮流 潮流沙脊 动力地貌 海底地貌
下载PDF
福建海坛海峡峡道动力地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卢惠泉 蔡锋 孙全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7-424,共8页
从海坛海峡的形成演变规律、水动力条件、海底地形地貌及沉积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海坛海峡的动力地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坛海峡峡道效应明显,因受海峡周边地形影响,区域内水动力环境及地形地貌变化复杂,分别在海峡两侧不同区域发育着岩... 从海坛海峡的形成演变规律、水动力条件、海底地形地貌及沉积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海坛海峡的动力地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坛海峡峡道效应明显,因受海峡周边地形影响,区域内水动力环境及地形地貌变化复杂,分别在海峡两侧不同区域发育着岩滩、沙滩和泥滩3种地貌,在海底中发育着水下浅滩、潮流脊系和潮流三角洲3种地貌.海峡南北出口位置及海峡海底深槽海域水动力强,两侧岸滩、海滩发育,水下冲刷槽发育明显,处于弱冲刷状态,海底分布粗粒沉积物.海峡港湾内水动力弱,潮滩较发育,处于稳定至弱淤积状态,海底分布细粒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底地貌 海坛海峡 演变 动力地貌 沉积物
下载PDF
沙坝-泻湖海岸动力地貌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为 李春初 雷亚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65-572,共8页
国内外对沙坝 泻湖海岸的研究主要采取动力地貌学的方法 ,本文评述了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波浪、潮汐、径流等特殊的动力场决定了泥沙输运的方式和路径 ,从而形成了与其相应的沙坝、泻湖。
关键词 沙坝-泻湖海岸 潮汐通道 动力地貌 泥沙运动 波浪 潮汐 径流
下载PDF
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动力地貌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华亮 戴志军 +2 位作者 李为华 林益帆 李九发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51-159,共9页
分汊口的地貌演化格局对于三角洲建造和下游河槽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长江河口的第三级分汊口(南、北槽分流口),形成历史较短,但又经历了长江口最大的水利工程(北槽深水航道工程)的影响,故该分流口的变化是近年来长江河口研究的核心... 分汊口的地貌演化格局对于三角洲建造和下游河槽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长江河口的第三级分汊口(南、北槽分流口),形成历史较短,但又经历了长江口最大的水利工程(北槽深水航道工程)的影响,故该分流口的变化是近年来长江河口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近50 a的地形、流域入海水沙和南北槽落潮分水分沙比等数据,探讨了南北槽分流口的动力地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在1998年前,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经历了由不稳定—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阶段,其中分流口沙洲洲头出现下挫—上提—下挫、主泓线则经历分流口南侧—北侧—南侧的周期变化,河槽断面由U型发展为W型.(2)长江大洪水是导致分流口地貌格局出现变化的动力因素.在洪水发生的间歇期,分流口地貌则处于由不稳定向相对稳定发展的调整阶段.(3)1998年修建沙洲洲头潜堤工程后,沙洲洲头出现上提—下挫—上提的微弱变化,但总体上沙洲头向北偏移,这导致进入北槽的分水分沙比有所减小.(4)自2002年以来,沙洲洲头因分流口的淤积而缓慢上提,潜堤北侧北槽上段淤积加重,潜堤南侧尤其紧贴潜堤部位侵蚀加剧,南槽分水分沙增大,分流口落潮冲刷槽进一步向南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貌 动力地貌 冲淤过程 分流口 河槽 长江口
下载PDF
黄茅海河口湾现代动力地貌体系和冲淤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雪舞 于红兵 +1 位作者 孙宗勋 梁添明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1期49-59,共11页
1980—1993年对黄茅海河口湾进行沉积物采样和水流测定及水深测量。根据水动力和地形条件,冲淤分析及Mclaren模型研究河口湾的动力地貌体系、冲淤特征和现代沉积物运移。结果表明:(1)水下地形主要为下泄流或上溯流控制的“深槽-槽... 1980—1993年对黄茅海河口湾进行沉积物采样和水流测定及水深测量。根据水动力和地形条件,冲淤分析及Mclaren模型研究河口湾的动力地貌体系、冲淤特征和现代沉积物运移。结果表明:(1)水下地形主要为下泄流或上溯流控制的“深槽-槽沟-浅滩-湾口”的动力地貌体系,反映了河口湾“东进西出”的水流格局;(2)整个河口湾以淤积为主,只有崖门深槽有较明显的优势冲刷特征,并随着崖门深槽向海推移和河口湾“东进西出”水动力作用,黄茅海落潮三角洲相应向西南进积;(3)应用Mclaren模型揭示了黄茅海河口湾现代沉积物运移规律,同样反映了河口湾具有“东进西出”的运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地貌 冲淤率 沉积物运移 黄茅海 河口湾
下载PDF
南黄海大型潮汐水道动力地貌环境对人类活动响应——以小庙洪水道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可锋 曾成杰 +1 位作者 王乃瑞 徐俊晖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4-523,共10页
辐射沙脊群内潮汐水道由于没有固定的边界,其稳定性对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敏感。通过收集近20年来辐射沙脊群南翼小庙洪海域实测高分辨率水下地形资料,结合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人类活动对小庙洪海域水动力和地形冲淤累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辐射沙脊群内潮汐水道由于没有固定的边界,其稳定性对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敏感。通过收集近20年来辐射沙脊群南翼小庙洪海域实测高分辨率水下地形资料,结合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人类活动对小庙洪海域水动力和地形冲淤累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小庙洪水域边滩匡围面积达126.09 km^2,边滩匡围导致小庙洪尾部、中部及口门段断面流量分别减小14.2%、15.79%和9.13%;尾部、中部及口门段深槽区平均流速分别减小20~30 cm/s、10~20 cm/s和5~10 cm/s。小庙洪水道南侧-5 m等深线变化幅度较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10 m等深线继续向西延伸,向南拓展。近20年来小庙洪边滩匡围虽导致水道内纳潮量和水动力有所减弱,但由于目前匡围区均处于高滩区域,各匡围工程所引起的泥沙冲淤仅限于工程区附近,对小庙洪水道整体稳定性、深槽主轴南逼、口门水道整体北淤南冲的演变趋势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人类活动 动力地貌 数学模型 小庙洪水道
下载PDF
南沙群岛珊瑚礁动力地貌特征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孙宗勋 赵焕庭 《热带海洋》 CSCD 1996年第2期53-60,共8页
南沙群岛受季风、台风和波浪的影响,珊瑚礁体呈NE-SW向椭圆形态,西南礁坪宽于东北礁坪。位于不同波能带内的珊瑚礁体发育了与之相适应的动力地貌单元。礁前斜坡高波能带地形陡峭,向风坡礁脊一槽沟系发育。外礁坪消耗大量波能,... 南沙群岛受季风、台风和波浪的影响,珊瑚礁体呈NE-SW向椭圆形态,西南礁坪宽于东北礁坪。位于不同波能带内的珊瑚礁体发育了与之相适应的动力地貌单元。礁前斜坡高波能带地形陡峭,向风坡礁脊一槽沟系发育。外礁坪消耗大量波能,广泛覆盖生物碎屑,珊瑚生长稀疏。内礁坪宽广平坦,珊瑚生长良好。外礁坪堆积许多大礁块,尤以东北礁坪为甚。在湖低波能带,通常东坡缓于百坡,湖盆一般浪静流缓,为生物碎屑堆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动力地貌 地貌单元 珊瑚礁
下载PDF
潮汐通道系统动力地貌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永军 季荣耀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104,共12页
潮汐通道系统在我国及世界都有广泛分布,其动力地貌演变过程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从潮汐通道系统动力地貌演变数学模型的底床状态、水动力、泥沙输运和地形更新等模块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主要研究进展,特别是对潮... 潮汐通道系统在我国及世界都有广泛分布,其动力地貌演变过程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从潮汐通道系统动力地貌演变数学模型的底床状态、水动力、泥沙输运和地形更新等模块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主要研究进展,特别是对潮平均法、地貌快速判定法、联机法和并行联机法等几种不同的地形更新方法及其动力地貌模拟效果进行了重点分析与探讨,指出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运动与不同时空尺度的动力沉积过程的耦合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通道 动力地貌演变 数学模型 模块 地形更新方法
下载PDF
近十年灰鳖洋动力地貌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光生 吴修广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8,共7页
灰鳖洋位于杭州湾口南部,受长江口入海泥沙、杭州湾和金塘水道水动力长周期变化的共同影响,灰鳖洋一直处于"海床基本稳定,东部微冲西部微淤"的动力地貌演变特性,但本世纪以来,这一特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应用2002年至2011年灰... 灰鳖洋位于杭州湾口南部,受长江口入海泥沙、杭州湾和金塘水道水动力长周期变化的共同影响,灰鳖洋一直处于"海床基本稳定,东部微冲西部微淤"的动力地貌演变特性,但本世纪以来,这一特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应用2002年至2011年灰鳖洋水下地形和水文测验资料,辅以数学模型手段,分析了近10年灰鳖洋动力地貌演变特征,并从多方面探究了演变特性转变的原因,研究表明:灰鳖洋呈近岸缓慢淤积、离岸快速冲刷、累积性冲淤、近岸潮动力明显减弱、中东部潮动力增强的演变特点;近10年演变特性的变化是对泥沙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的直接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灰鳖洋 动力地貌 人类活动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琼州海峡南岸海岸动力地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沈良 《热带海洋》 CSCD 1998年第3期34-42,共9页
岬湾相间的琼州海峡南岸在海岸动力条件作用下,岸滩发生侵蚀或堆积,特别是南岸中部的南渡江三角洲沿岸岸滩演变剧烈。该文从海岸动力地貌的角度,对琼州海峡南岸的海岸动力特征、泥沙运动以及岸滩演变进行分析。根据海峡南部三维潮流... 岬湾相间的琼州海峡南岸在海岸动力条件作用下,岸滩发生侵蚀或堆积,特别是南岸中部的南渡江三角洲沿岸岸滩演变剧烈。该文从海岸动力地貌的角度,对琼州海峡南岸的海岸动力特征、泥沙运动以及岸滩演变进行分析。根据海峡南部三维潮流场数值模拟结果,结合经验公式初步分析潮流引起的泥沙运移速率和方向,得到岸外水域总的泥沙运移趋势为从西向东。根据波浪动力计算分析沿岸泥沙运移,探讨沙质岸滩的动态与地貌演变之间的关系,得出海峡南岸海岸地貌演变与盛行的NE和NNE向风浪有密切关系,岸滩的演变过程主要受制于这两个方向的风浪及其引起的泥沙沿岸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运移 岸滩演变 动力地貌 海岸地貌 琼州海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