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性的牵引车-半挂车刚柔组合车架动力学模型研究
1
作者 管欣 李力 +6 位作者 孙磊 段春光 崔晨雪 黄伟 朱宝黎 詹军 靳宇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8-455,共8页
商用车较大的车架柔性会影响到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尤其是在共振时车架柔性会放大对车辆运动品质的影响。为实时模拟牵引车-半挂车的车架运动,采用基于总成特性的建模技术路线,根据运动响应频域将车架运动解耦为低频刚体运动... 商用车较大的车架柔性会影响到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尤其是在共振时车架柔性会放大对车辆运动品质的影响。为实时模拟牵引车-半挂车的车架运动,采用基于总成特性的建模技术路线,根据运动响应频域将车架运动解耦为低频刚体运动和高频柔体运动,并将车架模型模块化划分为基于多体动力学的刚体车架模块、基于模态综合法的柔体车架模块,然后将两模块求解结果叠加形成刚柔组合车架模型。最后,将车架模型嵌入牵引车89DOF-半挂车73DOF整车模型中,针对某款商用车进行仿真,通过对比实车场地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架 刚柔组合 牵引车-半挂车 特性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迭代优化和神经网络补偿的超冗余机械臂半参数动力学模型辨识
2
作者 周宇飞 李中灿 +4 位作者 李毅 崔靖凯 贺顺锋 盛展翊 朱明超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7,共15页
为了实现超冗余机械臂动力学模型的精确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优化和神经网络补偿的半参数动力学模型辨识方法。首先,介绍了超冗余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和最小参数集,建立了关节非线性摩擦模型,使用遗传算法优化回归矩阵条件数生成激励... 为了实现超冗余机械臂动力学模型的精确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优化和神经网络补偿的半参数动力学模型辨识方法。首先,介绍了超冗余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和最小参数集,建立了关节非线性摩擦模型,使用遗传算法优化回归矩阵条件数生成激励轨迹。然后建立了机械臂动力学模型物理可行性约束,基于迭代优化方法设计了两层循环网络对超冗余机械臂的惯性参数和关节摩擦模型进行辨识。最后,利用数据集训练BP神经网络,得到超冗余机械臂半参数动力学模型,并与多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最小二乘算法和加权最小二乘算法,通过使用本文提出的辨识算法,关节辨识力矩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之和分别提高了32.81%和23.76%,半参数动力学模型相比于全参数动力学模型力矩残差均方根之和提高了23.56%,辨识结果验证了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冗余机械臂 动力学模型辨识 迭代优化 半参数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手术器械夹持力估计研究
3
作者 刘芬 刘佳豪 +1 位作者 贠今天 桑宏强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手术器械夹持力估计问题一直是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器械研究的重点。在微创手术过程中,夹持力过大会造成组织损伤,夹持力过小会使缝合针等脱落,引发危险。因此,研究如何估计手术器械夹持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手术器械的结构特点,提出... 手术器械夹持力估计问题一直是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器械研究的重点。在微创手术过程中,夹持力过大会造成组织损伤,夹持力过小会使缝合针等脱落,引发危险。因此,研究如何估计手术器械夹持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手术器械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夹持力估计方法。建立的模型考虑了手术器械动力学模型、丝传动系统力和位移传递特性和直流电动机特性,得到了手术器械电动机电流和夹持力之间的关系;通过Matlab对夹持力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得到了手术器械末端执行器随电动机电流变化的夹持力变化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手术器械夹持力估计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符,为后续的手术器械夹持力安全保障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器械 动力学模型 丝传动 夹持力
下载PDF
手机成瘾动力学模型的定性分析
4
作者 高德宝 张桢 邱嘉仁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根据手机用户不同群体之间的人员转移关系,文章构建了一个手机成瘾动力学模型.首先,计算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和两个平衡点.其次,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非负平衡点和唯一正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最后,用数值算例验证了相关结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 手机成瘾 动力学模型 平衡点 全局稳定性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和动力学模型的车轮磨耗预测研究
5
作者 张旭 官上杰 《数据挖掘》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为了研究车轮磨耗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对机车车轮的磨耗进行了大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轮径及轮缘厚度的磨耗率随轮径值及轮缘厚度的降低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新轮状态下车轮踏面的磨耗率约为轮缘磨耗率的三倍左右;新轮状态下车轮踏面磨... 为了研究车轮磨耗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对机车车轮的磨耗进行了大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轮径及轮缘厚度的磨耗率随轮径值及轮缘厚度的降低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新轮状态下车轮踏面的磨耗率约为轮缘磨耗率的三倍左右;新轮状态下车轮踏面磨耗较为明显,一定运行里程后轮缘磨耗更为突出。建立了机车动力学模型、轮轨滚动接触模型、材料磨损模型一体的车轮磨耗计算模型,并使用实测车轮数据与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对车轮磨耗计算模型中磨耗系数k进行优化,计算发现:磨耗系数取平均值的车轮磨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较大,而取优化值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小在3%~13%之间(车轮磨耗集中在−45~40 mm,磨耗最大位置在−10~−5 m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磨耗 大数据分析 机车动力学模型 磨耗系数k
下载PDF
一种配置矢量调节机构的全电推卫星动力学模型
6
作者 耿洁 文闻 +2 位作者 李巍 刘蕊 王玉峰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为建立全电推进卫星的精确模型、设计全电推卫星的姿轨控方法及提高卫星的控制精度,针对一种配置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全电推卫星开展动力学模型研究.建立四关节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模型,推导基于可展开式矢量调节机构构型的全电推卫... 为建立全电推进卫星的精确模型、设计全电推卫星的姿轨控方法及提高卫星的控制精度,针对一种配置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全电推卫星开展动力学模型研究.建立四关节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模型,推导基于可展开式矢量调节机构构型的全电推卫星的电推力及力矩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电推卫星的姿态轨道动力学方程.利用此模型描述全电推进卫星的姿态运动状态及轨道变化,能够准确反映出卫星的运动性能,该模型已应用于我国亚太6E卫星研制中,应用该模型对卫星进行的动力学仿真结果符合测试及分析结果,且该卫星在轨控制效果与预期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推进 矢量调节机构 动力学模型 亚太6E
下载PDF
聚甲氧基二甲醚-2燃烧动力学模型及试验研究
7
作者 李宁 赵玉伟 +5 位作者 魏衍举 孔祥东 余涛 武颖韬 汤成龙 刘圣华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采用试验研究与动力学建模相结合方法,对聚甲氧基二甲醚-2(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2,PODE_(2))的中低温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二甲氧基甲烷(dimethoxymethane,DMM)详细反应机理,遵循基于反应类的速率准则构建了PODE_(2)... 采用试验研究与动力学建模相结合方法,对聚甲氧基二甲醚-2(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2,PODE_(2))的中低温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二甲氧基甲烷(dimethoxymethane,DMM)详细反应机理,遵循基于反应类的速率准则构建了PODE_(2)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并与文献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在快速压缩机试验平台测量了PODE_(2)在温度范围为550~900 K,当量比为0.5、1.0、2.0时着火延迟时间,结合所构建的详细反应机理,对PODE_(2)中低温条件下自着火过程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PODE_(2)反应机理可以很好地再现试验测量的着火延迟时间,对文献中现有的试验数据均能给出合理的预测。PODE_(2)自着火过程呈现明显的两阶段着火现象,没有表现出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行为;PODE_(2)第一阶段着火延迟时间在低温段随温度呈线性变化,在720~820 K的中温范围内呈“平台”状,几乎不随温度变化。PODE_(2)低温反应活性来自于3个替代性通道,由氧加成反应开启的典型低温链分支反应序列作用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氧基二甲醚 化学反应动力学 快速压缩机 燃烧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多种动力学模型应用于废旧轮胎的热解机理研究
8
作者 单体仑 高晓东 +4 位作者 田晓龙 边慧光 王孔烁 李朝阳 汪传生 《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197-203,共7页
通过热重(TG)分析法研究4种升温速率(10,20,30,40℃·min^(-1))下废旧轮胎的热解机理,并通过无模型法(FWO法、KAS法、Starink法、Friedman法和Kissinger法)和模型拟合法(C-R法)计算废旧轮胎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Kissinger法仅获... 通过热重(TG)分析法研究4种升温速率(10,20,30,40℃·min^(-1))下废旧轮胎的热解机理,并通过无模型法(FWO法、KAS法、Starink法、Friedman法和Kissinger法)和模型拟合法(C-R法)计算废旧轮胎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Kissinger法仅获得单一的动力学参数,而FWO法、KAS法、Starink法和Friedman法获得的动力学参数是范围值,Kissinger法的计算精确度最小;采用等转化率法计算动力学参数时,FWO法计算的指前因子明显大于KAS法和Starink法;采用C-R法确定最概然机理函数时,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活化能增大,相关因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废旧轮胎热解过程中遵循的机理函数模型为扩散模型D3。TG分析和动力学模型建立的整合可为废旧轮胎的热解处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轮胎 热解机理 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外圆磨削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与实验验证
9
作者 封超 张金峰 +1 位作者 许芝令 王保义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磨削颤振是磨削过程中砂轮与工件之间产生的强烈振动,它的存在降低了被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加速了砂轮磨损,因此研究磨削系统的稳定性是解决颤振现象发生的关键。首先依据外圆磨削动力学宏观结构建立非线性动力学微观模型,并推导出非线... 磨削颤振是磨削过程中砂轮与工件之间产生的强烈振动,它的存在降低了被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加速了砂轮磨损,因此研究磨削系统的稳定性是解决颤振现象发生的关键。首先依据外圆磨削动力学宏观结构建立非线性动力学微观模型,并推导出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利用Faddeev算法,对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计算出系统特征值,并进行稳定性预测,得出影响磨削稳定性的因素;然后以进给速度和砂轮长度为例使用Matlab绘制出各因素不同取值时的稳定区域图,并研究各参数在状态变化转折点所对应的时域响应图和特征值位置图,发现进给速度从10 mm/min提高到12 mm/min时磨削过程从不稳定转变为稳定状态,砂轮长度从12 mm增大到14 mm时磨削过程从稳定转变为不稳定状态;对稳定图、时域响应图和特征值位置图三者进行对比,发现得到的结论一致,证明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圆磨削 动力学模型 参数稳定图 时域响应图 特征值位置图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亮 朱一萍 廖玉河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2期67-80,共14页
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碳资源之一,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生物质热解是一项极具前景的生物质利用技术,其中热解形成的生物油有望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用于生产高值燃料或化学品。然而,生物质热解是一个十分复... 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碳资源之一,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生物质热解是一项极具前景的生物质利用技术,其中热解形成的生物油有望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用于生产高值燃料或化学品。然而,生物质热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该过程及热解产物分布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发展生物质热解动力学模型对指导热解工艺生产十分重要。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热解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化学变化,还可以预测热解反应速率及主要产物分布。早期构建的全局动力学模型为热解机理的理解与更详细模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生物质热解的主要研究目标由最大化生物油产量转变为最大化高附加值化学品产量,包含更多热解机理信息和可预测更多单个产物产率的半详细和详细动力学模型开始出现。主要介绍了生物质热解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将动力学模型分为全局模型、半详细模型和详细模型,并对未来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研究及详细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动力学模型 高附加值
下载PDF
履带车动力学模型离心力影响边界探究与模型验证
11
作者 宋秋杰 李信伟 +1 位作者 张福广 熊树生 《现代机械》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针对考虑离心力时履带车动力学模型在控制算法应用中计算量过高的问题,理论计算了离心力对模型计算精确度的影响范围,并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论文首先理论分析了三种履带车动力学模型,以转向极偏移量为衡量离心力影响程度的指标... 针对考虑离心力时履带车动力学模型在控制算法应用中计算量过高的问题,理论计算了离心力对模型计算精确度的影响范围,并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论文首先理论分析了三种履带车动力学模型,以转向极偏移量为衡量离心力影响程度的指标,基于某履带车结构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确定了可以忽略离心力影响的运动学范围。为验证该范围下滑移滑转模型的有效性,利用CoppeliaSim和Simulink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在该运动学约束下,滑移滑转模型与履带车适配性较好,对减小履带车模型计算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动力学模型 离心力 转向极偏移 仿真验证
下载PDF
柴油加氢脱氮集总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12
作者 黄镇 鞠雪艳 +2 位作者 丁石 聂红 习远兵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2,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柴油加氢过程中含氮化合物的类型进行识别,结合含氮化合物在氮化学发光检测器(NCD)上的保留及响应特性,得到不同工艺条件下含氮化合物的类型分布。基于咔唑侧链甲基数的不同,建立了包含反应温度、反应压力、...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柴油加氢过程中含氮化合物的类型进行识别,结合含氮化合物在氮化学发光检测器(NCD)上的保留及响应特性,得到不同工艺条件下含氮化合物的类型分布。基于咔唑侧链甲基数的不同,建立了包含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液时空速、氢/油体积比以及杂质含量(硫化氢、碱性氮化物和非碱性氮化物)等影响因素的五集总Langmuir-Hinshelwood加氢脱氮(HDN)动力学模型;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求解,验证结果表明拟合值与实验值相吻合。动力学模型可用于HDN过程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50℃、反应压力为6.4 MPa和氢/油体积比为300条件下,氮化物的脱除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催化剂 加氢脱氮 动力学模型 参数估计 预测
下载PDF
基于粘附动力学模型的助航灯去污机理及实验
13
作者 董慧芬 王俊峰 +1 位作者 董子正 罗其俊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针对嵌入式助航灯具发光表面的常见污染物去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污染物颗粒的粘附动力学模型和干冰颗粒滑动分离模型的干冰清洗机理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的污染物在发光口透镜表面的粘附动力学模型,建立污染物颗粒滑动分离模型,确定... 针对嵌入式助航灯具发光表面的常见污染物去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污染物颗粒的粘附动力学模型和干冰颗粒滑动分离模型的干冰清洗机理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的污染物在发光口透镜表面的粘附动力学模型,建立污染物颗粒滑动分离模型,确定颗粒去除的临界分离速度,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干冰颗粒的速度场分布,进而研究面向特定不同污染物去污机理及去污清洗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设定不同清洗参数在达到相同清洗效果的清洁度情况下,去除灰尘的干冰消耗量为0.01 L,去除油污的干冰消耗量为0.015 L,去除胶痕的干冰消耗量为0.105 L。在清洗效果得到保证的前提下,确定了不同污染物的清洗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航灯具 干冰清洗 动力学模型 去污机理 清洗参数
下载PDF
分子尺度反应器动力学模型构建及在乙烯装置中的应用
14
作者 蔡荣生 张卡 《石油化工自动化》 CAS 2024年第2期12-19,34,共9页
简述了乙烯裂解炉模型建立的各种方法,并阐述了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最终指出了乙烯裂解炉反应模型构建的研发方向。对乙烯裂解原料和产品进行精细的分子表征,构建乙烯裂解炉分子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基于分子尺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乙烯... 简述了乙烯裂解炉模型建立的各种方法,并阐述了各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最终指出了乙烯裂解炉反应模型构建的研发方向。对乙烯裂解原料和产品进行精细的分子表征,构建乙烯裂解炉分子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基于分子尺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乙烯裂解装置实时优化和仪表故障监测,实现优化控制过程自主执行,及时消除故障,最终实现基于分子模型的乙烯装置实时优化应用。通过模型应用表明:对乙烯装置全流程的实时优化和控制,实现了乙烯装置高附加值产品收率的提高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可通过模型对故障仪表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乙烯裂解 实时优化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血吸虫病预防与控制动力学模型研究
15
作者 费荔枝 吕恒民 万冰蓉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基于血吸虫病的传播特点,构建了一个描述易感人、染病人、易感牛、染病牛、易感钉螺、染病钉螺、尾蚴数量变化的七维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研究血吸虫病传播的动力学行为。证明了模型解的非负性和系统的正不变性。使用再生矩阵法计算基本再... 基于血吸虫病的传播特点,构建了一个描述易感人、染病人、易感牛、染病牛、易感钉螺、染病钉螺、尾蚴数量变化的七维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研究血吸虫病传播的动力学行为。证明了模型解的非负性和系统的正不变性。使用再生矩阵法计算基本再生数,给出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条件,以及无病平衡点的局部稳定和全局稳定条件。利用中心流形理论给出了地方病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条件,并证明了系统向前分岔的存在性。经阈值结构分析发现,有效接触率以及感染人与感染牛产生尾蚴的生产率是影响血吸虫病是否灭绝的关键参数,可以通过加大血吸虫病的卫生健康教育、设立禁牧区、集中处理人畜粪便、消灭血吸虫产生的虫卵、杜绝虫卵的孵化繁殖等措施减少人类和牛种群中血吸虫病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平衡点 稳定性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淡水河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构建及应用
16
作者 钟华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11期146-147,163,共3页
对淡水河干流、主要支流、淡澳分洪河采用一维水动力模型建模,对惠阳主城区进行二维水动力模型建模,利用河道两岸进行一维、二维水动力耦合,模拟淡水河溃漫堤洪水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除桥南排涝站到淡水站河段,水面线误差在20cm以上外,... 对淡水河干流、主要支流、淡澳分洪河采用一维水动力模型建模,对惠阳主城区进行二维水动力模型建模,利用河道两岸进行一维、二维水动力耦合,模拟淡水河溃漫堤洪水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除桥南排涝站到淡水站河段,水面线误差在20cm以上外,其余河段水面线偏差均在20cm以内,一维-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淡水河的洪水演进过程总体较为合理。研究成果对于流域防洪风险图的绘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水动力学模型 二维水动力学模型 耦合模型 洪水演进 淡水河
下载PDF
高海拔隧道爆破后粉尘污染动力学模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仲安 曾发镔 +3 位作者 冯雪 张国梁 杨斌 王亚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278,共16页
为降低高海拔隧道钻爆法施工爆破后的粉尘污染,提高隧道掘进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和职业健康保障能力,推动施工隧道清洁化生产水平。依托西南某铁路隧道工区为背景建立隧道爆破掘进压入式通风模型,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与气溶胶力学构建高... 为降低高海拔隧道钻爆法施工爆破后的粉尘污染,提高隧道掘进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和职业健康保障能力,推动施工隧道清洁化生产水平。依托西南某铁路隧道工区为背景建立隧道爆破掘进压入式通风模型,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与气溶胶力学构建高海拔隧道粉尘污染动力学模型。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不同海拔高度、通风距离以及通风风量条件下的爆破驱动掘进工作面,高浓度粉尘污染效应,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粉尘质量浓度降低至安全值所需时间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上升将引起的环境参数与气固耦合流体运动特性的改变,粉尘颗粒水平运移速度与海拔高度和粉尘粒径均呈负相关,竖直沉降速度与之相反。高海拔隧道爆破后粉尘质量浓度空间分布服从多元高斯分布,且扩散系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大。隧道内风流场分布区域分为涡流区、过渡区以及稳定区,涡流区呈锥形且中心的风速小于周围区域的风速,隧道断面平均风速降低至约0.3 m/s并逐渐稳定。爆破后粉尘颗粒随风流向隧道外呈“■字型”运移,隧道回风侧的粉尘质量浓度大于风管侧。爆破后产生的大颗粒粉尘(粒径≥30μm)在距掘进工作面100 m范围内快速沉降,小颗粒粉尘将随风扩散并悬浮于隧道空间内,且扩散距离越远,粉尘粒径越小。高海拔环境下扩大风管出口至掘进工作面距离以及增加风管风量均有利于减低隧道爆破后的粉尘污染效应,隧道内粉尘质量浓度降低至安全值所需时间受通风距离的影响最大,通风风量的影响次之,而海拔高度的影响相对有限,其灰色关联度系数分别为0.684、0.678和0.6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隧道爆破 粉尘污染 动力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Pt-SO_(4)^(2-)/ZrO_(2)-Al_(2)O_(3)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孔远 崔孟达 +2 位作者 黄仁强 马亮 刘晨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0-309,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O_(4)^(2-)/ZrO_(2)-Al_(2)O_(3),等体积浸渍法制备Pt-SO_(4)^(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采用5mL连续固定床反应装置评价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油体积比和体积空速对Pt-SO_(4)^(2-)/ZrO_(2)-Al_(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O_(4)^(2-)/ZrO_(2)-Al_(2)O_(3),等体积浸渍法制备Pt-SO_(4)^(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采用5mL连续固定床反应装置评价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油体积比和体积空速对Pt-SO_(4)^(2-)/ZrO_(2)-Al_(2)O_(3)催化剂催化正己烷临氢异构化反应活性的影响。进行拟一级动力学模型验证,建立正己烷异构化一级反应网络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增加反应压力和体积空速,正己烷转化率降低;随着氢/油体积比、反应温度的升高,正己烷转化率提高。在180~200℃范围内,正己烷在Pt-SO_(4)^(2-)/ZrO_(2)-Al_(2)O_(3)催化剂上的临氢异构化反应可以视为简单拟一级可逆反应,反应活化能Ea为81.84kJ/mol,指前因子A为1.57×10^(9)h^(-1);建立的拟一级反应网络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拟合较好,各步反应活化能在76~127kJ/mo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临氢异构化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煮制过程中卤煮鸡肉色泽变化的动力学模型构建
19
作者 柳艳霞 刘纯 +3 位作者 李苗云 赵改名 于家欢 闫晓戈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9-256,共8页
为探究煮制过程中鸡肉不同部位色泽变化,研究测定了鸡肉表面、中心、里层3个部位色差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肌红蛋白含量以及感官评分,并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构建鸡肉色泽预测动力学模型,以提高卤煮鸡肉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温... 为探究煮制过程中鸡肉不同部位色泽变化,研究测定了鸡肉表面、中心、里层3个部位色差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肌红蛋白含量以及感官评分,并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构建鸡肉色泽预测动力学模型,以提高卤煮鸡肉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部位亮度值L、感官得分与脱氧肌红蛋白(deoxymyoglobin,DMb)占比呈上升趋势,而红度值a、黄度值b与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OMb)占比则呈下降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亮度值L、红度值a与OMb占比呈下降趋势,黄度值b呈上升趋势,感官得分和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Mb)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与L、OMb及感官得分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DMb和OMb均与MMb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a建立的预测方程经验证拟合度较好,能较准确预测95℃以下卤煮鸡肉的色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煮鸡肉 色泽 肌红蛋白 阿仑尼乌斯方程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特性的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动力学模型
20
作者 管欣 李力 +1 位作者 段春光 詹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72-2279,共8页
驾驶员坐在驾驶室中感知车辆的运动响应,驾驶室及其悬置机构是影响驾驶员驾乘感觉的重要环节。为实时模拟商用车驾驶室的运动,采用基于特性的建模方法,将驾驶室的运动解耦为低频面内Motion运动和高频面外Ride运动,并考虑驾驶室悬置机构... 驾驶员坐在驾驶室中感知车辆的运动响应,驾驶室及其悬置机构是影响驾驶员驾乘感觉的重要环节。为实时模拟商用车驾驶室的运动,采用基于特性的建模方法,将驾驶室的运动解耦为低频面内Motion运动和高频面外Ride运动,并考虑驾驶室悬置机构的承载特性、RC/PC导向特性和K&C运动学特性,建立了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模型。最后,将驾驶室模型嵌入到89DOF整车模型中,进行某款牵引车的仿真,并与场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浮式驾驶室 动力学模型 基于特性 驾驶室悬置 商用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