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性固定系统在下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昌文 马迅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39-142,共4页
退变性慢性下腰痛的传统治疗方法脊柱融合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融合率,但临床效果却没有相应提高。这一现象促使脊柱外科医生思考引起慢性下腰痛的真正原因及应用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能性。近10余年来,国外一些学者相继开... 退变性慢性下腰痛的传统治疗方法脊柱融合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融合率,但临床效果却没有相应提高。这一现象促使脊柱外科医生思考引起慢性下腰痛的真正原因及应用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能性。近10余年来,国外一些学者相继开始尝试使用动力性固定系统治疗下腰痛。虽然迄今还没有任何一种器械在治疗机制上有完备的生物力学基础,也没有很强有力的临床证据证明其有效,但是近期一些临床报道还是不乏成功的例子,所用器械在治疗理论上的优势使得它们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性固定 下腰痛 椎间盘退行疾病 治疗
下载PDF
动力性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研究进展
2
作者 圣小平 樊天佑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13-315,344,共4页
动力性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当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椎管减压加脊柱融合术是常用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方法,但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它会导致或加速腰椎邻近节段退变。近年研究发现动力性固定能维持脊柱的活动和稳定,恢复生... 动力性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当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椎管减压加脊柱融合术是常用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方法,但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它会导致或加速腰椎邻近节段退变。近年研究发现动力性固定能维持脊柱的活动和稳定,恢复生理性负荷传导,避免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脊突间撑开装置可限制脊柱过伸,减轻神经受压,可治疗腰椎狭窄引起的间隙性跛行;椎弓根螺钉-韧带系统可维持脊柱稳定,恢复正常的负荷传导,可治疗腰椎不稳引起的下腰痛;脊突间韧带装置和半刚性椎弓根螺钉固定金属装置也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动力性固定疗效优异,但它主要适用于轻中度腰椎退变性疾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性固定 腰椎退变 脊突间撑开装置 椎弓根螺钉-韧带系统
下载PDF
动力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3
作者 姚啸生 王靖 唐天驷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5年第6期344-346,共3页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难点之一。该文综述了动力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 动力性固定 脊柱 椎间盘退行疾病
下载PDF
腰椎后路动力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蔡东梅 于辉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6期685-688,共4页
近10年来,国内外已对脊柱动力性固定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治疗腰椎疾病的动力性固定系统大致主要有前路手术人工椎间盘置换和人工髓核置换、后路非融合技术(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PDS)。现就腰椎后路动... 近10年来,国内外已对脊柱动力性固定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治疗腰椎疾病的动力性固定系统大致主要有前路手术人工椎间盘置换和人工髓核置换、后路非融合技术(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PDS)。现就腰椎后路动力性固定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性固定 腰椎后路 固定治疗 腰椎退行疾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 dynamic 人工髓核置换 非融合技术
下载PDF
带线锚钉动力性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
5
作者 戴冲华 马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4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动力性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以提高胸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1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Arthrex带线锚钉动力性固定和张力带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A组术...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动力性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以提高胸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1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Arthrex带线锚钉动力性固定和张力带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A组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外观美观,x线片示脱位复位良好,锚钉位置良好,患者疗效根据Rockwood评分法进行评定,11例均为优,未见内固定失效及再脱位等副损伤。B组优7例,良2例。A组并发症少于B组。结论带线锚钉动力性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具有符合生理功能、创伤小、术后美观、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性固定 带线锚钉 胸锁关节脱位
下载PDF
Ⅰ期动力性固定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6
作者 田利卫 李自振 《基层医学论坛》 2008年第23期767-767,共1页
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技术,笔者自2003年-2007年采用I期动力性固定带锁髓内钉治疗15例股骨干骨折,效果满意。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治疗 股骨干骨折 动力性固定 带锁髓内钉固定
下载PDF
脊柱动力性固定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许良 童培建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动力性固定 脊柱 椎体融合
原文传递
腰椎棘突间动力性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燕鹏 侯树勋 任东风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脊柱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的下腰痛的传统手术方法,已经应用了几十年。随着脊柱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成功率虽然,已经接近100%,而临床症状改善率却未能达到相应满意的程度。腰椎行融合术后,长期随访发现的邻近节... 脊柱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的下腰痛的传统手术方法,已经应用了几十年。随着脊柱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成功率虽然,已经接近100%,而临床症状改善率却未能达到相应满意的程度。腰椎行融合术后,长期随访发现的邻近节段退变也令外科医生感到棘手。而比较年轻的患者,完全融合术将明显影响他们的长期生活质量。因此,很多学者开始思考一种新的非融合方法即动力性固定(dynamic fixation)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外很多学者已经针对动力性固定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中腰椎棘突间动力性固定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性固定 固定技术 腰椎棘突 腰椎退行疾病 脊柱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手术方法 融合技术
原文传递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6
9
作者 蔡桦 卢耀明 +5 位作者 李钊 魏合伟 乔荣勤 张文财 张志海 颜祖侠 《中医正骨》 2004年第12期6-8,共3页
为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将 12 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支架固定组 (DEF组 )和夹板固定组 (SEF组 ) ;骨折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和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 为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 ,将 12 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支架固定组 (DEF组 )和夹板固定组 (SEF组 ) ;骨折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和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经平均 13.7个月的随访 ,对两组进行复位评分和功能评分 ,并对得分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外支架固定组复位得分、功能得分均高于夹板固定组 ,其中复位评分DEF组优良率为 82 .3% ,SEF组为 4 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功能评分DEF组优良率为 88.7% ,SEF组为 5 2 .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认为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在维持复位及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小夹板外固定 ,应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 动力固定支架 小夹板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惠法 严培军 茆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4期4365-4367,共3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骨折.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为主,此方法对桡骨远端的简单骨折可以...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骨折.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为主,此方法对桡骨远端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的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很难获得稳定的固定,易产生再移位.目前认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不稳定的原因与肌肉的牵拉与挤压有关[1].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后易再移位,主要原因是不能提供对抗肌肉力量的方法及装置,再移位机会大,从而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难以维持关节面平整等,继发疼痛、腕关节和前臂功能障碍.而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由于操作上的困难和骨折粉碎严重,内固定仍不能完全解决稳定问题.外固定支架具有持续牵引的效果,可克服骨折重叠移位和桡骨短缩等不稳定因素而维持复位,是目前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比较好的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10月,笔者采用该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桡骨远端 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新型腰椎后路wallis动力性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11
作者 庞凌凌 尤祥妹 《护理与康复》 2008年第10期797-798,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退行疾病 wallis动力固定 手术配合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韩文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24期94-94,共1页
目的探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交锁髓内钉组)40例和B组(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 目的探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交锁髓内钉组)40例和B组(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出血量少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在胫骨骨折中的综合效果较受肯定,且对患者的手术性损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胫骨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伟龙 黄伟斌 孙小平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5期79-80,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动力性外固定支架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随机划分为两组,甲组50例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乙组36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 目的分析研究动力性外固定支架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随机划分为两组,甲组50例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乙组36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功能评分、复位评分明显高于乙组,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明显少于乙组(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性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效果显著,有助于骨折的顺利复位以及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下载PDF
下腰痛的动力性稳定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海 林海滨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期76-78,共3页
动力性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下腰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短节段的腰椎融合不会对腰椎的整体活动度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保留运动节段的灵活性就可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即使在小关节需要切除的情况下,也可为椎间盘置换留下机会,... 动力性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下腰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短节段的腰椎融合不会对腰椎的整体活动度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保留运动节段的灵活性就可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即使在小关节需要切除的情况下,也可为椎间盘置换留下机会,甚至在腰椎融合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动力性固定系统能够在维持腰椎正常活动范围的同时,通过在相应运动节段内减低椎间盘负荷,为椎间盘及其他软组织的恢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能够延缓小关节退变的发生,重建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性固定 腰椎退行疾病 下腰痛
下载PDF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动力性内固定疗效观察
15
作者 臧建斌 周宝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动力固定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16
作者 霍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治疗 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切开复位 并发症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殷渠东 芮永军 郑祖根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腰椎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是一种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非融合性、动力性脊柱后路固定方法,近来逐渐受到提倡。它在维持腰椎一定的活动度和局部前凸的同时,不仅能限制不稳定节段的异常运动,还能减少椎间盘和或小关节的负荷,从而达到治疗目... 腰椎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是一种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非融合性、动力性脊柱后路固定方法,近来逐渐受到提倡。它在维持腰椎一定的活动度和局部前凸的同时,不仅能限制不稳定节段的异常运动,还能减少椎间盘和或小关节的负荷,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绝大多数临床结果显示,疗效与传统强制固定融合术相当,但创伤较小,不会增加邻近节段继发退变等风险,更符合脊柱生理性稳定。该文就腰椎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的发展史、治疗原理、稳定性实验研究、疗效和适应证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非融合固定 固定 动力性固定
下载PDF
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不同棘突间撑开高度对植入节段椎间盘压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长征 姚庆强 +2 位作者 郑圣鼐 唐城 徐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9期7279-7283,共5页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目前的非融合内固定特别是棘突间固定理论上可以保留有益活动,在缓解疼痛的同时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目的:测量棘突间不同的撑开程度情况下节段椎间盘负荷分担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新鲜成人腰椎标本L2~5,采用电子万...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目前的非融合内固定特别是棘突间固定理论上可以保留有益活动,在缓解疼痛的同时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目的:测量棘突间不同的撑开程度情况下节段椎间盘负荷分担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新鲜成人腰椎标本L2~5,采用电子万能实验机模拟腰椎前屈、中立、后伸运动负荷。实验分为7组:正常脊柱组,形状记忆合金棘突间固定器支撑高度10,12,14,16,18,20mm组。结果与结论:支撑高度为10mm的形状记忆合金棘突间固定器对植入节段椎间盘的压力分布无显著性影响;支撑高度为12mm的形状记忆合金棘突间固定器在过伸时可分担46%的椎间盘后纤维环负荷(P<0.05);支撑高度为14mm的形状记忆合金棘突间固定器可维持植入节段的轻度前屈,在过伸时可分担约47%的后环负荷(P<0.05),但后伸时会增大前环的负荷,当支撑高度远大于植入节段中立位时的棘突间高度时,屈伸活动时,后环的负荷显著降低的同时,前环负荷可增大达400%。提示支撑高度等于或略大于中立位棘突间高度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可分担椎间盘负荷并使椎间盘应力更均匀分布;但支撑高度过大会明显增大前环的负荷,如果用于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的椎间孔撑开,可能会加快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 棘突间固定 生物力学 动力性固定 应力分布
下载PDF
颈椎前路动力性与限制性固定系统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杰 贾长青 +2 位作者 刘瑞端 梁峰 付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从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丢失及并发症等方面分析比较颈椎前路动力性与限制性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006年7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颈椎病79例,随机性应用动力性钛板38例(A组),限制性钛板41例(B组)。回顾性分析两... 目的从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丢失及并发症等方面分析比较颈椎前路动力性与限制性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006年7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颈椎病79例,随机性应用动力性钛板38例(A组),限制性钛板41例(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术后第1天、4周、8周、12周、6个月、12个月时复查X线片。结果平均随访15.5个月(12~18个月),所有患者JOA评分、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椎间高度丢失较多(以双节段明显),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2周时植骨融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6、12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疗效及椎间高度丢失方面,动力性固定与限制性固定相比无明显差异。动力性固定系统在术后近期(3个月内)的植骨融合率较限制性固定系统高,但最终植骨融合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动力性固定 椎间高度 融合
原文传递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闭合复位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思群 姜建元 +1 位作者 吴建国 黄煌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91-94,F003,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 (dynamicexternalfixation ,DEF)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两者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 96例急性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 ,49例应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47例采用闭合复...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 (dynamicexternalfixation ,DEF)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两者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 96例急性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 ,49例应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47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 治疗后均随访 1年。 9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按AO分型属B型或C型骨折复位评分及Lidstrom功能评分标准评定 :( 1)石膏固定组 :复位评分 :优良率为 44 .7% ,一般为 3 6.2 % ,差者 19.1%。功能评分 :优良率为 46.8% ,一般为3 1.9% ,差者 2 1.3 %。 ( 2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 :复位评分 :优良率达 95 .9% ,一般及差仅占 4 1%。功能评分 :优良率为 91.8% ,一般及差为 8.2 %。结论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的复位和功能评分明显优于石膏组 ,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严重移位、粉碎性骨折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固定支架 闭合复位 治疗 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 石膏外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