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积云一维定常模式计算烟囱烟流的抬升高度
1
作者 刘兴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1991年第3期48-51,共4页
本文用积云一维定常模式摸拟烟囱烟流抬升状况,用数值实验的方式摸拟和计算烟气在静稳条件下的抬升高度,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烟气抬升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 烟流 烟气 垂直温度梯度 模式计算 环境气温 动力抬升 天气条件 烟气温度 污染浓度 环境大气
下载PDF
2021年10月山西一次罕见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物理机制分析
2
作者 乔钰 赵桂香 王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4期59-67,共9页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以及GDAS等资料,对2021年10月2—7日山西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乌拉尔山低槽后部冷空气扩散,中纬度短波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持...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以及GDAS等资料,对2021年10月2—7日山西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乌拉尔山低槽后部冷空气扩散,中纬度短波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强烈上升运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稳定维持,及低层水汽不断输送并形成辐合,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和水汽条件。强降水过程分为对流性降水和稳定性降水2个阶段,2个阶段水汽输送通道的源地、路径、高度存在明显差异,但水汽输送贡献率均为对流层中低层山西南侧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降水开始前,对流层中上层存在对称不稳定,大气可降水量明显跃增;对流性降水阶段,干空气不断入侵,对流不稳定快速建立与释放,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合区与强上升气流配合,导致山西出现强对流天气。地形的阻挡、抬升及地形收缩作用对局地极端强降水有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降水 环流形势 水汽输送 动力抬升
下载PDF
乌鲁木齐机场一次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3
作者 郭俊含 杜安妮 +1 位作者 李静轩 张宇翔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FNL再分析资料(0.25˚ × 0.25˚)、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FY-4卫星资料等,着重对乌鲁木齐国际机场2022年7月17日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的动力条件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此次雷暴天气大尺度环流背景为500 hPa上偏西气流,...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FNL再分析资料(0.25˚ × 0.25˚)、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FY-4卫星资料等,着重对乌鲁木齐国际机场2022年7月17日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的动力条件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此次雷暴天气大尺度环流背景为500 hPa上偏西气流,多有短波分裂,配合700 hPa天山北坡有明显的风速辐合带、乌鲁木齐机场南侧西北风和西南风的风向切变、850 hPa上东南风和西南风的风向切变、以及地面不稳定低值区共同作用产生的。强盛的偏西、西南急流携带充足水汽输送至北疆西部以及天山北坡,且雷暴前期在乌鲁木齐机场南侧存在强烈的水汽辐合,配合垂直方向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上升运动,为雷暴提供水汽和动力条件;南疆西部有高能舌东北伸,同时乌鲁木齐本场上空存在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区,垂直方向上为中层向下渗透冷空气,低层相对高温高湿,为雷暴天气的发生积累了一定的位势不稳定能量。尺度小但强度强的孤立对流单体在东移过程中激发出新的单体导致了此次雷暴天气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雷达回波 动力抬升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
下载PDF
2023年7月2—4日太康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与服务总结
4
作者 刘欣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139-141,共3页
利用气象监测资料对2023年7月2—4日太康县一次暴雨天气过及气象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23年7月2—4日,太康县受副高边缘西南急流和切变线共同影响,引发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转楼乡、杨庙乡累计降雨量>150 mm,... 利用气象监测资料对2023年7月2—4日太康县一次暴雨天气过及气象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23年7月2—4日,太康县受副高边缘西南急流和切变线共同影响,引发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转楼乡、杨庙乡累计降雨量>150 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太康县气象局加强气候监测,并及时进行预警服务,为全防汛决策及公众防灾避险给予了有力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天气 太康县 服务总结 动力抬升
下载PDF
近30年青藏高原臭氧总量亏损的可能原因及其与对流层顶高度的联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顺武 杨双艳 +2 位作者 张人禾 李慧 王美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1-1478,共8页
基于总臭氧测绘光谱计TOMS和太阳向后紫外线散射仪SBUV结合得到的30年(1979-2008年)全球月平均臭氧总量资料,首先分析了近30年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空臭氧总量的下降趋势,然后讨论了高原动力抬升作用对臭氧总量的影响,最后探讨了高原臭... 基于总臭氧测绘光谱计TOMS和太阳向后紫外线散射仪SBUV结合得到的30年(1979-2008年)全球月平均臭氧总量资料,首先分析了近30年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空臭氧总量的下降趋势,然后讨论了高原动力抬升作用对臭氧总量的影响,最后探讨了高原臭氧总量亏损与高原对流层顶高度的联系。结果表明,高原臭氧总量及其下降趋势均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与同纬度非高原区相比,高原地区各月的臭氧总量均偏低,特别是在3-9月臭氧亏损严重;近30年高原地区臭氧总量在各季节均呈现出下降趋势,除了秋季外,其下降幅度均超过同纬度其他地区;春、夏季高原动力抬升有利于对流层低浓度的臭氧含量向平流层输送,从而导致高原臭氧总量的减少。近30年春、夏季高原臭氧总量亏损与夏季高原第二对流层顶高度的抬升存在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臭氧总量 亏损 动力抬升 对流层顶高度
下载PDF
西北涡与登陆台风相互作用个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武麦凤 曹玲玲 +2 位作者 马耀荣 吉庆 吴阳军 《暴雨灾害》 2015年第4期309-315,共7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每日4次的1°×1°NCEP/NCAR再分析全球格点资料,以2010年7月23日发生在陕西、甘肃东部以及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地区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为例,对远距离台风与西北涡相互作用对西北涡发展和...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每日4次的1°×1°NCEP/NCAR再分析全球格点资料,以2010年7月23日发生在陕西、甘肃东部以及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地区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为例,对远距离台风与西北涡相互作用对西北涡发展和暴雨发生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远距离台风和西北涡相互作用,改变了西北涡的斜压结构、温湿结构和动量结构,也增强了西北涡附近对流不稳定程度和动力抬升作用;(2)西北涡中心强度及其附近环境场的改善对暴雨的发生和发展起到正反馈作用,即延长了由台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建立起来的水汽通道,增强了暴雨区低层的动力抬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暴雨强度和暴雨范围;(3)西北涡和台风远距离相互作用与低空急流的建立是同时的,这对大范围短时强降水的发生位置与强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西北涡 远距离台风 水汽通量 动力抬升
下载PDF
2008年残奥会期间北京地区的一次雷电过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波 张明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89-92,共4页
2008年9月16日06时至09时出现在北京地区的雷电天气,特点是突发性和局地性明显,出现在早晨大气相对稳定的时段,这一时段热力条件较差,热对流很难形成;结合TBB资料发现北京上空云系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并且在对流不稳定、水汽具备的条件... 2008年9月16日06时至09时出现在北京地区的雷电天气,特点是突发性和局地性明显,出现在早晨大气相对稳定的时段,这一时段热力条件较差,热对流很难形成;结合TBB资料发现北京上空云系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并且在对流不稳定、水汽具备的条件下,系统的动力抬升起关键作用,是导致此次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 TBB 水汽 动力抬升
下载PDF
关中东部“二华夹槽”地带台风低压暴雨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旭仙 武麦凤 +1 位作者 许伟峰 武广良 《陕西气象》 2002年第B12期4-6,共3页
分析了台风低压暴雨的影响系统、能量特征以及台风低压暴雨的动力机制 ,总结得出 :台风低压暴雨的落区位于低层 Σ AMK场的锋区内、中低空 θse高能轴的左前方和小区 AMK场的低能舌内 ;“二华夹槽”特殊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可使垂直上升... 分析了台风低压暴雨的影响系统、能量特征以及台风低压暴雨的动力机制 ,总结得出 :台风低压暴雨的落区位于低层 Σ AMK场的锋区内、中低空 θse高能轴的左前方和小区 AMK场的低能舌内 ;“二华夹槽”特殊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可使垂直上升运动加剧 ,雨强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低压暴雨 湿有效位能 动力机制 西风槽 动力抬升作用 地形
下载PDF
浙江省暴雨与地形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安丽 《浙江气象》 1992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就浙江省暴雨与地形特点探讨了暴雨与地形的关系,指出梅雨暴雨主要分布在本省西南山区西侧而台风暴雨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东侧。地形抬升与辐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暴雨中心的分布型式,而地形使降水量增幅的机制主要在于地形抬升... 本文就浙江省暴雨与地形特点探讨了暴雨与地形的关系,指出梅雨暴雨主要分布在本省西南山区西侧而台风暴雨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东侧。地形抬升与辐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暴雨中心的分布型式,而地形使降水量增幅的机制主要在于地形抬升形成的地形云系与系统云系间的相互物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中心 降水量分布 台风暴雨 地形雨 云系 辐合 地形云 动力抬升 物理作用 江淮气旋
下载PDF
黑龙江省α中尺度短时暴雨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栾晨 王承伟 +1 位作者 廖留峰 张月 《黑龙江气象》 2019年第3期1-3,25,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2017年8月6-7日高空、地面、自动站雨量等观测资料及NCEP FNL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发现,本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是由于台风阻挡,低层低值系统移动缓慢,维持时间长且强度较强,配合低层暖脊及高空弱冷槽的不稳... 本文通过分析2017年8月6-7日高空、地面、自动站雨量等观测资料及NCEP FNL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发现,本次短时暴雨天气过程是由于台风阻挡,低层低值系统移动缓慢,维持时间长且强度较强,配合低层暖脊及高空弱冷槽的不稳定层结条件和来自日本海洋面上的偏南水汽输送,在低压中心附近生成的α中尺度对流云团所产生的强对流天气,造成了黑龙江省南部短时间内暴雨级别的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暴雨 水汽输送 动力抬升条件
下载PDF
近海地形对热带气旋移动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小途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96-204,共9页
利用含地形、摩擦及非绝热加热外源强迫的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模式 ,通过构造理想的坡地地形及椭圆型岛地形 ,首先分析了孤立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及动力抬升、摩擦、非绝热加热 3者共同作用下对热带气旋 (TC)移动的影响。发现 :地形的动... 利用含地形、摩擦及非绝热加热外源强迫的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模式 ,通过构造理想的坡地地形及椭圆型岛地形 ,首先分析了孤立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及动力抬升、摩擦、非绝热加热 3者共同作用下对热带气旋 (TC)移动的影响。发现 :地形的动力抬升、摩擦作用以及地形附近海域的非绝热加热对TC移动均有影响 ;然后 ,引入了我国东南近海的实际地形 ,通过数值试验分析了TC移经或登陆在近海不同位置时TC移向、移速的可能变化 ,并给出了近海地形对TC移向、移速影响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近海地形 移动 数值试验 TC 动力抬升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一次锋面强降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12
作者 高清源 金巍 +3 位作者 高清泉 田璐 韩颖 徐庆喆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8期64-65,67,共3页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19日环渤海地区一次锋面强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是由冷暖气流交汇产生的,低层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锋面强降水天气;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与锋面抬升作用相叠加,上升运动进...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19日环渤海地区一次锋面强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是由冷暖气流交汇产生的,低层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锋面强降水天气;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与锋面抬升作用相叠加,上升运动进一步加强;高空急流抽吸作用、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以及锋面抬升作用,三者共同造成了深厚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强降水主要的动力抬升机制;干冷空气随时间从高层逐渐向低层延伸,表现为干冷空气随着下沉气流向低层输送,具有明显的干侵入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面 耦合 干侵入 动力抬升
下载PDF
定量研究雅安地形坡向坡度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学云 高文良 +2 位作者 吴亚平 钱正迪 邱双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2-335,共14页
利用四川省雅安市30m分辨率基础高程数据,提取栅格的坡向和坡度参数,将雅安307个区域自动站在2017年汛期(6—9月)共50次的降水天气个例,分为16次大尺度降水和34次中小尺度降水,使用对应时次的欧洲中心细网格0.25°×0.25°... 利用四川省雅安市30m分辨率基础高程数据,提取栅格的坡向和坡度参数,将雅安307个区域自动站在2017年汛期(6—9月)共50次的降水天气个例,分为16次大尺度降水和34次中小尺度降水,使用对应时次的欧洲中心细网格0.25°×0.25°再分析风场资料,根据不同的站点地形高度将风场合成平均风场,和各站点地形的坡向和坡度计算出其动力抬升作用,同时使用当天日照和天文太阳辐射值来计算地形的热力抬升作用,与对应降水过程的降水分布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根据回归的标准系数的大小确定各自变量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中小尺度降水中,地形的热力抬升作用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海拔高度,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在三者中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最小;(2)在大尺度降水中刚好相反,地形的动力抬升对降水的分布影响作用最大,海拔次之,热力抬升作用在三者中影响作用最小;(3)日降水量最大值的站点海拔高度基本位于1000m左右,与抬升凝结高度对应较好;(4)从长期的统计来看,地形的动力作用和地表的植被情况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最大。在实际预报工作用,根据不同的降水类型,关注不同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于判断降水分布大值区的位置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坡度 地形动力抬升 地形热力 降水分布
下载PDF
2015年12月新疆极端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俊兰 杨霞 +2 位作者 李建刚 秦贺 闵月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年第5期1-9,共9页
2015年12月10—12日新疆大面积暴雪是欧洲脊发展衰退、乌拉尔低槽东移南下环流形势下的极端强天气过程,高低空三支急流是大尺度上升运动维持和水汽输送、辐合的重要系统。暴雪过程中存在3条水汽输送路径,水汽长时间向暴雪区输送且输送... 2015年12月10—12日新疆大面积暴雪是欧洲脊发展衰退、乌拉尔低槽东移南下环流形势下的极端强天气过程,高低空三支急流是大尺度上升运动维持和水汽输送、辐合的重要系统。暴雪过程中存在3条水汽输送路径,水汽长时间向暴雪区输送且输送厚度较厚,水汽辐合从低层发展、东移时层次抬升强度增强,水汽输送和辐合主要出现在低层700~850 hPa,当水汽输送层和辐合层降低、强度减弱后最强降水开始。天山地形强迫抬升作用明显,低层水汽在天山北坡聚集抬升,低层冷垫有利于中层西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环流经向度大和槽前偏南风强、天山地形的强迫抬升和上升运动维持以及水汽持续输送和3条中尺度云带的持续影响是此次新疆极端暴雪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极端暴雪 水汽 动力抬升 中尺度云团
下载PDF
北疆暴雪过程的湿位涡诊断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如琦 唐冶 +3 位作者 路光辉 赵克明 牟欢 陈斌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3月19—20日北疆沿天山一带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着重探讨了湿位涡诊断在新疆暴雪预报中的应用。分析表明:暴雪的水汽输送有3个源地,低层负散度、向北倾斜的涡度"上负下...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3月19—20日北疆沿天山一带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着重探讨了湿位涡诊断在新疆暴雪预报中的应用。分析表明:暴雪的水汽输送有3个源地,低层负散度、向北倾斜的涡度"上负下正"分布、等θe线的陡立密集带、垂直速度负值区与暴雪落区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雪主要发生在MPV1>0、MPV2绝对值迅速增加且等值线密集分布的区域。MPV1下传增大,大气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低层MPV2绝对值增大,大气湿斜压性增强,下滑倾斜涡度增长是暴雪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水汽输送 动力抬升 湿位涡 下滑倾斜涡度增长(SVD)
下载PDF
浙北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项素清 徐燕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50,共5页
利用MICAPS系统T2 13资料和实况资料 ,结合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 ,对 2 0 0 2年 7月 16日发生在浙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 :前期大陆副高南侧的来自西太平洋的偏东气流为强雷暴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利用MICAPS系统T2 13资料和实况资料 ,结合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 ,对 2 0 0 2年 7月 16日发生在浙北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 :前期大陆副高南侧的来自西太平洋的偏东气流为强雷暴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 ;江南地区在高空暖中心控制下 ,出现了大范围高温天气 ,形成高温、高湿的大气层 ;北方冷锋和阶梯槽携带冷空气南下冲击副高西北侧 (浙北地区 )的不稳定层结 ,使对流强烈发展起来 ,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北地区 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MICAPS系统 雷达回波 卫星云图 雷暴 水汽 能量 动力抬升条件
下载PDF
滇西北高原局地暴雨雷达回波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崇莉 李淑华 +1 位作者 赖云华 甘德芳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0,I0011,共5页
利用丽江CINRAD/CC雷达观测资料,并结合天气背景及当地地形,对2008年9月11日出现在华坪站的单点性暴雨天气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雷达回波强度场上,由前端积状云和后部层积云组成的混合降水回波移过测站;速度场上出现了"逆风区"... 利用丽江CINRAD/CC雷达观测资料,并结合天气背景及当地地形,对2008年9月11日出现在华坪站的单点性暴雨天气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雷达回波强度场上,由前端积状云和后部层积云组成的混合降水回波移过测站;速度场上出现了"逆风区"的特征,并在其移动路径周围出现了强降水天气;5.2 km以上高度的垂直风廓线显示,冷平流控制时系统维持,冷平流减弱时系统减弱;500 hPa副高较强,冷空气南下回流,致使700 hPa切变线东南移,产生强降水。华坪县特殊的地形与该次暴雨的风场结构相配合形成迎风坡的动力抬升条件,是此次暴雨的又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性暴雨 混合降水回波 逆风区 切变线 动力抬升
下载PDF
沁水盆地郑庄—樊庄区块煤系储层共生成藏微观输导体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慧 杨海星 +3 位作者 赵承锦 吴玉琛 朱传真 林玉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2,共7页
基于沁水盆地郑庄—樊庄区块煤层气藏与顶板致密砂岩气藏之间存在共生性与不对称性迁移的现象,提出了共生成藏微观输导体系的概念。以煤系储层微观输导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压汞实验、低温液氮吸附测试和核磁共振分析等方法,对静态... 基于沁水盆地郑庄—樊庄区块煤层气藏与顶板致密砂岩气藏之间存在共生性与不对称性迁移的现象,提出了共生成藏微观输导体系的概念。以煤系储层微观输导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压汞实验、低温液氮吸附测试和核磁共振分析等方法,对静态微观输导体系的特征和动态输导机制研究后发现,研究区煤岩静态微观输导体系由过渡孔—微孔为主导的孔隙型输导要素与高密度、高角度的裂隙型输导要素构成;构造抬升引起的降压是煤层气微观输导的动力。古近纪末期至现今,由于构造抬升引起压力变化使得煤岩吸附气解吸,每吨煤解析出14.29 m^3的甲烷。古近纪末期(距今约30 Ma),甲烷分子在煤岩孔径范围内发生Fick型扩散;现今在孔径为5~15 nm的煤岩中发生过渡型扩散,在孔径为15~100 nm的煤岩内发生Fick型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成藏微观输导体系 构造输导动力气体 扩散模式动态输导机制
下载PDF
9908号台风强降水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严永和 《广东气象》 2000年第3期31-32,35,共3页
关键词 台风 强降水 低层 动力抬升 生命史 低压(气象) 冷空气 水汽辐合
下载PDF
2020年7月10日至12日林芝市一次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达瓦扎西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8期134-136,共3页
2020年7月10~12日林芝市出现了一次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本文从亚欧500hPa及700hPa环流形式、物理量场、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等几方面对这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是由高空短波槽和孟加拉... 2020年7月10~12日林芝市出现了一次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本文从亚欧500hPa及700hPa环流形式、物理量场、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等几方面对这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是由高空短波槽和孟加拉湾气旋云系及地貌等共同影响引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动力抬升 强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