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效果的动态力学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杰 郭云霞 梁节英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44,共5页
 利用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MTA谱图中经电化学氧化处理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其损耗角正切(tanδ)较未处...  利用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电化学氧化表面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MTA谱图中经电化学氧化处理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其损耗角正切(tanδ)较未处理的降低30%,玻璃化温度(Tg)与tanδ峰值的变化可以有效地表征PAN基碳纤维表面处理的效果。这一结论与SEM观察CFRP断口形貌的结果相符。经定量计算出的界面粘结参数A和α与CFRP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所反映的碳纤维与树脂间界面粘结效果是一致的。同时,XPS表面化学分析表明,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羟基含量提高55%及活性碳原子数增加18%,采用适当的处理条件可使CFRP的ILSS提高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 碳纤维 电化学氧化 动态力学热分析 环氧树脂 界面粘结 ILSS
下载PDF
SBS改性沥青剪切发育过程的动态力学热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袁燕 肖云 张肖宁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3,40,共6页
为了检验改性过程中共混物性能的变化规律,在实验室制备SBS改性沥青的过程中,用不同类型SBS与不同组分的基质沥青配伍,对制备过程中的样品进行动态力学扫描及常规沥青试验,发现在适当的剪切及发育时间内沥青与聚合物共混的动力学性能会... 为了检验改性过程中共混物性能的变化规律,在实验室制备SBS改性沥青的过程中,用不同类型SBS与不同组分的基质沥青配伍,对制备过程中的样品进行动态力学扫描及常规沥青试验,发现在适当的剪切及发育时间内沥青与聚合物共混的动力学性能会得到改善,过长的剪切及发育时间使其性能下降。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聚合物在沥青中能否形成网络结构取决于沥青组分,共混所需的合适剪切及发育时间有赖于沥青组分与改性剂的配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改性沥青 动态力学热分析 剪切与发育 力学性能 聚合物网络结构
下载PDF
动态力学热分析法测定合成薄膜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董萼良 康新 +2 位作者 林保平 何小元 汪凤泉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3年第4期302-303,共2页
讨论了动态力学热分析测试方法 ,并利用强迫非共振拉伸模式测定了厚度为 37μm的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合成薄膜的力学性能。文章给出了测得的动态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
关键词 力学性能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 合成薄膜 动态力学热分析 测定 杨氏模量 材料改性
下载PDF
羟基丙烯酸树脂/HDI涂料的老化和动态力学热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灿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羟基丙烯酸树脂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组成的反应型涂料,涂膜在50℃-60℃经过荧光紫外线/冷凝气候加速老化2000 h和在拉萨曝露19个月,涂膜光泽随UV照射或曝露时间呈指数函数或S形曲线下降变化趋势,涂料的老化与紫外线辐射强... 羟基丙烯酸树脂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组成的反应型涂料,涂膜在50℃-60℃经过荧光紫外线/冷凝气候加速老化2000 h和在拉萨曝露19个月,涂膜光泽随UV照射或曝露时间呈指数函数或S形曲线下降变化趋势,涂料的老化与紫外线辐射强度和树脂化学结构有关,还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发现清漆的UV-vis吸收波长小于250 nm,用SEM对涂膜形态结构的分析,显示涂膜在老化时其表面有降解或有物质损失,从而引起失光。DMTA评价了漆膜的贮存模量、损耗模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动态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丙烯酸树脂 紫外线 加速老化 动态力学热分析
下载PDF
用动态力学热分析仪研究胶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博 邹涛 +2 位作者 苍飞飞 赵瑾 郭姝 《橡胶科技》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用动态力学热分析(DMA)仪研究不同硫化程度的天然橡胶(NR)以及胎面胶的动态力学性能,并与差示扫描量热(DSC)仪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SC仪和DMA仪都可以快速、方便地测定胶料的玻璃化温度(Tg),二者测得的Tg偏差均较小;DMA仪可以... 用动态力学热分析(DMA)仪研究不同硫化程度的天然橡胶(NR)以及胎面胶的动态力学性能,并与差示扫描量热(DSC)仪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SC仪和DMA仪都可以快速、方便地测定胶料的玻璃化温度(Tg),二者测得的Tg偏差均较小;DMA仪可以得到胶料的储能模量(E′)、损耗模量(E″)和损耗因子(tanδ);通过tanδ-温度曲线可以分析胶料的抗湿滑性能、生热和滚动阻力;根据时间-温度等效原理和WLF方程可以得到胶料的频率外推曲线,曲线频率可推至测试难以达到的范围,这对分析橡胶材料在高频下的性能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动态力学热分析 差示扫描量 玻璃化温度 频率外推
下载PDF
偶联剂对木纤维/LDPE复合材料影响的动态力学热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齐菁 于洪亮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7年第5期29-31,共3页
按照木纤维和低密度聚乙烯塑料(LDPE)熔融挤出工艺制造木塑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动态力学热分析,找出不同含量偶联剂(马来酸酐接枝低密度聚乙烯)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偶联剂 复合材料 动态力学热分析 材料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硅氧烷/TiB_2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热分析和低频介电性能
7
作者 刘霞 《橡胶参考资料》 2013年第6期30-34,共5页
硅氧烷弹性体是一种独特的合成聚合物,其主链由“无机”重复单元(即硅一氧键)组成。另外,硅原子与有机基团连接,例如甲基。无机和有机单元的存在赋予聚硅氧烷独特的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极端温度下,
关键词 聚硅氧烷 介电性能 动态力学热分析 纳米复合材料 TIB2 低频 硅氧烷弹性体 合成聚合物
下载PDF
开环式聚降冰片烯共混黏弹性阻尼材料的动态阻尼力学热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许俊红 李爱群 +3 位作者 苏毅 庄继忠 黄国元 骆春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57,共7页
采用开环式聚降冰片烯(NSX),分别制备了聚降冰片烯-丁腈橡胶(NBR)混合物和聚降冰片烯-松焦油-丁腈橡胶混合物,通过动态力学测试手段重点分析了聚降冰片烯对丁腈橡胶和松焦油-丁腈橡胶共混物的动态阻尼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 采用开环式聚降冰片烯(NSX),分别制备了聚降冰片烯-丁腈橡胶(NBR)混合物和聚降冰片烯-松焦油-丁腈橡胶混合物,通过动态力学测试手段重点分析了聚降冰片烯对丁腈橡胶和松焦油-丁腈橡胶共混物的动态阻尼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特定频率(1.5Hz)和一定温度范围之内(-20-50℃),聚降冰片烯会使NBR的阻尼性能得到大幅提升,随着聚降冰片烯掺入量的持续增加,阻尼性能随之减小,呈抛物线型增减趋势;松焦油的添加限制了聚降冰片烯对丁腈橡胶的改性功能。所有工况下的Tg值都得到了向高温移动的效果,扩大了材料在建筑结构的应用空间,某些工况会提高共混物的损耗因子峰值,但效果有限。对此次试验的丁腈橡胶来讲,m(NBR)/m(NSX)(70/30)为最佳组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降冰片烯 丁腈橡胶 松焦油 动态力学热分析 损耗因子 剪切储能模量 剪切损耗模量
下载PDF
可降解血管支架的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一涵 窦红静 +2 位作者 孙康 孙锟 冯其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05-1609,共5页
聚对二氧环己酮(PDO)编织成的可生物降解血管支架比传统金属材料支架有着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血管栓塞再狭窄等优点.利用动态力学实验(DMTA)方法测试PDO纤维动态力学性能,并对3种不同方法编织的支架进行动态力学测试,通过实验结果,... 聚对二氧环己酮(PDO)编织成的可生物降解血管支架比传统金属材料支架有着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引起血管栓塞再狭窄等优点.利用动态力学实验(DMTA)方法测试PDO纤维动态力学性能,并对3种不同方法编织的支架进行动态力学测试,通过实验结果,指出了支架编织方法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氧环己酮 可降解支架 动态力学热分析
下载PDF
橡胶材料动态热机械性能实验数据处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丽静 曲亮靓 解希铭 《分析仪器》 CAS 2015年第4期71-78,共8页
针对德国GABO公司EPLEXOR 500 N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在样品的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中由于仪器的数据采集方式引起的T_g、tanδ(0℃和tanδ(60℃)值出现误差的问题,阐述利用Origin软件,通过对样品的T-tanδ数据进行拟合的方法,得到更接近于真实... 针对德国GABO公司EPLEXOR 500 N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在样品的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中由于仪器的数据采集方式引起的T_g、tanδ(0℃和tanδ(60℃)值出现误差的问题,阐述利用Origin软件,通过对样品的T-tanδ数据进行拟合的方法,得到更接近于真实值的T_g、tanδ(0℃)和tanδ(60℃)值,减小了仪器数据采集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同时该方法可以作为数据比较的一个基础,为样品比较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力学热分析 动态机械分析 ORIGIN软件 数据处理 拟合
下载PDF
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真空热循环下的蠕变行为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禹 李洋洋 +4 位作者 高博闻 王柏臣 于祺 刘刚 包建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6,共7页
对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真空热循环处理,分别测试了真空热循环前后树脂的质损率、红外光谱、动态力学性能和蠕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热循环次数的增加,树脂的质损率先迅速升高后趋于平缓。红外光谱基本无变化。动态力学热分析(... 对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真空热循环处理,分别测试了真空热循环前后树脂的质损率、红外光谱、动态力学性能和蠕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热循环次数的增加,树脂的质损率先迅速升高后趋于平缓。红外光谱基本无变化。动态力学热分析(DMA)表明真空热循环初期树脂发生了后固化,循环次数超过101次后出现了明显的物理热老化。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蠕变性能的变化可以归因于真空析气、后固化和物理热老化的综合作用。采用时间硬化模型和Kelvin模型对真空热循环处理前后试样的蠕变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时间硬化模型能有效地描述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蠕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真空循环 质损率 动态力学热分析 时间硬化模型
下载PDF
粘弹阻尼层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利剑 张博明 戴福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3,共4页
利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DMTA)测试了粘弹性阻尼材料在与复合材料共固化前后的动态力学性能,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考察了复合材料共固化、粘弹性阻尼层的厚度以及复合材料柔性层对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共... 利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技术(DMTA)测试了粘弹性阻尼材料在与复合材料共固化前后的动态力学性能,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考察了复合材料共固化、粘弹性阻尼层的厚度以及复合材料柔性层对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共固化过程中由于树脂渗透等原因,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峰值仅为理想状态的54%左右且阻尼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增加粘弹性阻尼层的厚度以及在阻尼层附近插入柔性层不仅可以提高粘弹阻尼层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峰值,而且可拓宽共固化复合材料的阻尼温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粘弹性阻尼层 共固化 阻尼特征 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
下载PDF
聚酰亚胺改性研究中的力学性能测试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萼良 康新 +2 位作者 林保平 何小元 汪凤泉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3-217,共5页
讨论了动态力学热分析测试方法,并提出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量聚酰亚胺/SiO2合成薄膜的力学性能.为了解决数字散斑相关法不能直接测量较大变形的缺陷,还提出了多级相关算法,并利用亚像素搜索和双线性插值作数据处理.同时又给出了用两... 讨论了动态力学热分析测试方法,并提出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测量聚酰亚胺/SiO2合成薄膜的力学性能.为了解决数字散斑相关法不能直接测量较大变形的缺陷,还提出了多级相关算法,并利用亚像素搜索和双线性插值作数据处理.同时又给出了用两种测试方法测量的杨氏模量,并作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SiO2 薄膜 动态力学热分析 数字散斑相关法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热塑性淀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忠柱 乔秀颖 +1 位作者 姜闻博 孙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8-372,共5页
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得到热塑性淀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TPS/EVOH)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体系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吸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VOH含量增加,复合材料中分子间作用力加强;复合体系... 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得到热塑性淀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TPS/EVOH)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体系的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吸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VOH含量增加,复合材料中分子间作用力加强;复合体系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当EVOH含量到达30%后,复合材料的吸水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淀粉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动态力学热分析 流变 吸水性
下载PDF
湿热环境作用下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蠕变性能与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禹 李晨浩 +4 位作者 王进 王柏臣 于祺 崔旭 包建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4-81,共8页
在80℃/85%RH湿热环境下对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了环境老化处理,分别测试了湿热老化前后树脂的吸湿率、红外光谱、试样断口形貌特征、动态力学热性能和蠕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湿热老化时间的延长,树脂的吸湿率先快速增加,后趋于... 在80℃/85%RH湿热环境下对HT280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进行了环境老化处理,分别测试了湿热老化前后树脂的吸湿率、红外光谱、试样断口形貌特征、动态力学热性能和蠕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湿热老化时间的延长,树脂的吸湿率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经历湿热老化前后的树脂蠕变曲线均呈速率衰减变化趋势。树脂蠕变性能的变化归因于树脂网链伸长导致的储能模量增加和湿热物理老化的综合作用。通过3种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发现三参数时间硬化模型的蠕变拟合效果最好;Poynting-Thomson模型次之;Kevin模型拟合精度较差。三参数时间硬化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蠕变曲线,对长时间树脂蠕变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湿老化 吸湿率 动态力学热分析 蠕变性能 三参数时间硬化模型
下载PDF
真空热循环对碳/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禹 刘京 +3 位作者 王进 王柏臣 崔旭 包建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4-161,共8页
对T700/HT280复合材料进行真空热循环处理(-140~180℃,10-3 Pa),分别测试真空热循环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质损率、动态力学性能和低速冲击性能。采用宏观目视、超声C扫描和有限元分析对低速冲击损伤状况进行分析、表征和模拟。结果表明,... 对T700/HT280复合材料进行真空热循环处理(-140~180℃,10-3 Pa),分别测试真空热循环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质损率、动态力学性能和低速冲击性能。采用宏观目视、超声C扫描和有限元分析对低速冲击损伤状况进行分析、表征和模拟。结果表明,随真空热循环次数的增加,由于发生析气效应,T700/HT280复合材料及基体树脂的质损率先急剧升高然后趋于平缓。经历真空热循环处理后T700/HT280复合材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后固化、热老化和局部界面脱粘。低冲击能时主要损伤模式为基体树脂受到压缩,高冲击能时主要损伤模式转化为基体开裂、复合材料分层。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随冲击能量的增大,复合材料吸收能增加。冲击能量为30~40 J条件下,吸收能可以有效地表征出真空热循环对复合材料的环境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树脂基复合材料 真空循环 低速冲击性能 动态力学热分析(DMA) 有限元模拟 超声C扫描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上浆剂对炭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禹 吕春祥 +4 位作者 王心葵 刘鸿鹏 贺福 李永红 宋燕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利用单纤维碎裂法,三点短梁法,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研究了未上浆炭纤维、环氧树脂乳液上浆炭纤维和经纳米S iO2改性环氧树脂乳液上浆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界面性能。结果表明:炭纤维经改性乳液上浆剂和未... 利用单纤维碎裂法,三点短梁法,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研究了未上浆炭纤维、环氧树脂乳液上浆炭纤维和经纳米S iO2改性环氧树脂乳液上浆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界面性能。结果表明:炭纤维经改性乳液上浆剂和未改性乳液上浆剂上浆后,与未上浆相比,其单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分别提高了79%和41%,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分别提高了14%和9%。DMTA图谱显示经纳米S iO2改性上浆的CFRP其损耗角正切(tanδ)较未改性上浆的降低18%,玻璃化温度(Tg)高出5℃。说明上浆剂中添加纳米S iO2可使上浆后的CFRP界面黏结性得到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纳米SiO2 上浆剂 动态力学热分析 界面剪切强度 层间剪切强度
下载PDF
复配固化剂对环氧沥青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威 赵辉 +2 位作者 文俊 蔡芳昌 蒋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1-605,617,共6页
在癸二酸中复配一定质量的甲基四氢苯(MeTHPA)或桐油酸酐(TOA)作为环氧沥青的固化剂,利用拉伸强度、针入度、DSC、DMTA测试,并结合拉伸破坏断面的光学显微镜和SEM分析,研究了复配固化剂对环氧沥青材料力学性能、固化热力学行为、固化体... 在癸二酸中复配一定质量的甲基四氢苯(MeTHPA)或桐油酸酐(TOA)作为环氧沥青的固化剂,利用拉伸强度、针入度、DSC、DMTA测试,并结合拉伸破坏断面的光学显微镜和SEM分析,研究了复配固化剂对环氧沥青材料力学性能、固化热力学行为、固化体系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固化剂MeTHPA和TOA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环氧沥青固化体系的拉伸强度和高温强度,缩短固化反应的诱导期,使固化反应由单独使用癸二酸的两步反应变为一步反应;可以同时提高环氧沥青固化体系中沥青相和环氧树脂相的玻璃化温度,增加固化体系的高温阻尼性能,也会使沥青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粒径变得不匀,固化体系拉伸断裂时由韧性断裂转为半脆性断裂。相对于复配TOA而言,在癸二酸中复配MeTHPA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沥青 固化剂 动态力学热分析 力学性能 结构
下载PDF
AN-g-Casein二元共聚体系的相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擎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51-153,共3页
根据热力学理论计算 ,丙烯腈、酪素共聚物 (AN- g- Casein)二组分互不相容。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证实了这一结论。由于接枝共聚使二组分既分相又互相牵制 ,引起了特征界面松弛现象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发现接枝共聚物二相以高聚物网络 (I... 根据热力学理论计算 ,丙烯腈、酪素共聚物 (AN- g- Casein)二组分互不相容。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证实了这一结论。由于接枝共聚使二组分既分相又互相牵制 ,引起了特征界面松弛现象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发现接枝共聚物二相以高聚物网络 (IPNs)共存 ,相畴分布从 0 .2 μm到 4μm。由于 IPNs的存在 ,使 AN- g- Casein共聚物序态降低 ,序态分布加宽 ,又由于 IPNs加强了纤维中原纤间的结合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酪素 接枝共聚物 相容性 动态力学热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双芯片的DMTA数值测控系统
20
作者 王喜忠 王亮忠 +1 位作者 汪悦 王振清 《物理测试》 CAS 2007年第6期31-36,共6页
基于STC89C52和Atmel89C4051的双芯片系统,通过测试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和不同振动情况下的自由衰减曲线,经数值处理得到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过程实现了计算机对设备的控制和数据采集,经处理可以获得材料在全温度范围内的损耗、弹性... 基于STC89C52和Atmel89C4051的双芯片系统,通过测试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和不同振动情况下的自由衰减曲线,经数值处理得到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过程实现了计算机对设备的控制和数据采集,经处理可以获得材料在全温度范围内的损耗、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等。本系统易操纵,自动化程度高,设备体积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芯片系统 动态力学热分析仪(DMTA) 数值测控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