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0 a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亓兴兰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以1986年、2003年、2021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等为基础数据,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景观要素空间构型与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构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1年,... 以1986年、2003年、2021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等为基础数据,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景观要素空间构型与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构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闽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1年,有林地面积占闽江流域林地面积的68.28%,是流域景观的基质类型;1986—2003年,有林地面积增加了349134.5 hm^(2);2003—2021年,有林地面积增加了392508.77 hm^(2)。有林地景观要素边缘密度、内缘比增大,平均形状指数与分维数均减小,斑块边界趋于光滑、简单、有规则。流域斑块总数减小,总周长与斑块平均面积增大,景观破碎化降低,分布趋于聚集。在景观异质性方面,优势度指数与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大,均匀度指数减小,说明优势景观有林地对整个流域景观的控制作用增大,景观稳定性增强,异质性降低。综上可知,闽江流域森林景观边缘效应增加,破碎度降低,景观生态功能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遥感影像 闽江流域
下载PDF
不同良种杜仲叶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与综合评价
2
作者 王琦 杜庆鑫 +2 位作者 孟益德 杜兰英 刘攀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8-568,共11页
[目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在医疗、保健、食品及无抗养殖等领域有广泛用途。通过比较不同良种杜仲叶主要营养成分的差异及动态变化,筛选优质叶用杜仲良种资源,为杜仲叶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利用HPLC法和全自动氨基酸分... [目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在医疗、保健、食品及无抗养殖等领域有广泛用途。通过比较不同良种杜仲叶主要营养成分的差异及动态变化,筛选优质叶用杜仲良种资源,为杜仲叶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利用HPLC法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13个良种不同生长期杜仲叶9种重要活性成分和15种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开展不同良种杜仲叶的营养评价。[结果]与槲皮素、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酸相比,原儿茶酸、芦丁、绿原酸、紫云英苷、山奈酚以及松脂素二葡萄糖苷的含量在不同良种杜仲叶之间差异较大;不同良种同一活性成分含量的生长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3个良种杜仲叶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为0.40~0.4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0.66~0.82;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5种氨基酸的动态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亮氨酸等9种组分的含量可作为杜仲叶营养价值的评判指标。[结论]13个良种杜仲叶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均达到理想蛋白质模式的标准。‘华仲10号’‘华仲24号’‘华仲13号’‘华仲30号’‘华仲12号’是优质的叶用杜仲良种资源,在规模化提取和利用杜仲叶黄酮类时应优先选用‘华仲12号’‘华仲24号’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活性成分 氨基酸 动态变化 隶属函数 叶用良种
下载PDF
基于高分一号的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湿地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颖 马艳敏 +1 位作者 唐晓玲 吴迪 《气象灾害防御》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利用2013—2021年高分一号卫星数据,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提取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湿地分布信息,并对研究区湿地格局动态演变过程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1年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利用2013—2021年高分一号卫星数据,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提取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湿地分布信息,并对研究区湿地格局动态演变过程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1年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总动态度为正值,湿地面积有所增加;湿地质心移动过程表明2013—2015年减少的湿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东南部,2015—2021年增加的湿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部;2013—2021年研究区内湿地斑块面积总体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空间分布格局以东西方向为主导;2013—2021年研究区内湿地面积的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 湿地 动态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胡麻籽粒发育过程中重要性状的动态变化
4
作者 赵利 侯静静 +2 位作者 王斌 袁明璐 刘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3,共9页
为确定胡麻籽粒性状的积累动态和最佳收获期,优化胡麻品质育种和优质栽培技术,以1158-S、BISOW、陇亚10号、CHLH-99、38078为材料,研究胡麻种子发育过程中籽粒重要性状积累动态和变化规律。于开花后5 d开始取样,每隔5 d取1次直至成熟。... 为确定胡麻籽粒性状的积累动态和最佳收获期,优化胡麻品质育种和优质栽培技术,以1158-S、BISOW、陇亚10号、CHLH-99、38078为材料,研究胡麻种子发育过程中籽粒重要性状积累动态和变化规律。于开花后5 d开始取样,每隔5 d取1次直至成熟。取样后立即剥取种子,用于测定籽粒鲜重、千粒重、含油率、5种主要脂肪酸和木酚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的逐渐成熟,各种质的含水量、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逐渐下降,依次于花后40、30和25 d达到稳定;籽粒干重、含油率、α-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不断增加,依次于花后40、35、35和40 d达到稳定。硬脂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至稳定趋势,油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迅速上升至稳定趋势,说明胡麻籽粒棕榈酸和亚油酸的积累发生在始粒期,硬脂酸和油酸的积累主要在籽粒发育的中后期,而籽粒干重、含油率、α-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的积累发生在整个籽粒的发育期。各指标积累量正向影响最大的是籽粒干重和油酸含量之间,负向影响最大的是含油率和棕榈酸含量之间。要增大胡麻的含油率、ɑ-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就要尽量延长植物体内油脂、ɑ-亚麻酸和木酚素的合成时间或者增大它们前期的增长速率。花后40 d可作为胡麻重要品质积累最佳的收获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籽粒发育 重要性状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部烟叶在热泵密集烤房稳温降湿烘烤工艺下的物质动态变化
5
作者 刘化冰 吴灵通 +6 位作者 胡庆辉 郝贤伟 田雨农 钟永健 李思军 周海宽 邓小华 《作物研究》 2024年第5期393-398,425,共7页
为了探析热泵密集烤房稳温降湿烘烤工艺对上部烟叶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以云烟87上部烟叶为试验材料,对稳温降湿和四步式烘烤工艺下烟叶中的水分、色素、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四步式烘烤工艺相... 为了探析热泵密集烤房稳温降湿烘烤工艺对上部烟叶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以云烟87上部烟叶为试验材料,对稳温降湿和四步式烘烤工艺下烟叶中的水分、色素、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四步式烘烤工艺相比,在黄片前期稳温降湿烘烤工艺处理烟叶的含水率更高,更有利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稳温降湿烘烤工艺处理烟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较四步式烘烤工艺低7.51%、38.19%、9.53%,但烟叶的淀粉、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明显。不同物质在2种烘烤工艺处理下的动态变化相似性表现为水分>叶绿素a>淀粉>叶绿素b>还原糖>类胡萝卜素。烘烤过程中物质动态变化差异可以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水分、叶绿素a、叶绿素b、淀粉,2种烘烤工艺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变黄期;第Ⅱ类为类胡萝卜素,整个烘烤过程,2种烘烤工艺均存在较大差异;第Ⅲ类为还原糖,2种烘烤工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定色期和干筋期。综合分析,采用稳温降湿烘烤工艺有利于上部烟叶色素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上部烟叶 烘烤工艺 化学成分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华南晚籼杂交稻叶片SPAD值及其一般配合力和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
6
作者 廖亦龙 柳武革 +7 位作者 王丰 刘迪林 孔乐 李金华 霍兴 付崇允 朱满山 曾学勤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华南晚籼杂交稻叶片SPAD值一般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华南杂交水稻的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以华南地区生产上广泛应用的3个籼稻不育系和6个籼稻恢复系配置了18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不... 本研究旨在揭示华南晚籼杂交稻叶片SPAD值一般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华南杂交水稻的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以华南地区生产上广泛应用的3个籼稻不育系和6个籼稻恢复系配置了18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叶片SPAD值及其一般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种及其亲本叶片SPAD值移栽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于幼穗分化期(栽后43或50 d)达到最低点,始穗期(60 DAT)后快速下降。不同组合以及同一组合在不同发育时期叶片SPAD值存在较大差异。灌浆结实期至蜡熟期,‘荣丰A’、‘五丰A’、‘华占’和‘广恢308’及其相应组合叶片SPAD值下降较快,而‘明恢63’和‘桂99’及其相应杂交组合依然保持相对较高的SPAD值,并与亲本SPAD值一般配合力的动态变化相一致。除分蘖始期叶片SPAD值以特殊配合力为主外,达70.76%,其余发育阶段叶片SPAD值均以一般配合力起主导作用。杂种叶片SPAD值在生殖生长阶段的遗传力(21.90%~63.89%),显著高于其营养生长阶段的遗传力(8.02%~14.79%);其遗传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显性或/和上位性效应,始穗期至抽穗扬花期的显性或/和上位性效应增大,达18.37%和22.02%。发育前期和中期,叶片SPAD值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后期则较大地受到环境条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SPAD值 一般配合力 遗传效应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7
作者 张磊 俞滢 +2 位作者 梁子钧 赵翊暄 杨如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34-145,共12页
为了研究高氨基酸白化突变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福黄1号’为材料,变异来源‘福安大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萎凋0、12、24、36、48 h和成品茶样品的香... 为了研究高氨基酸白化突变新品系‘福黄1号’白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福黄1号’为材料,变异来源‘福安大白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萎凋0、12、24、36、48 h和成品茶样品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样品共鉴定出560种挥发性代谢物,其中萜类、杂环化合物、酯类、烃类等是以‘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为鲜叶原料制成白茶的主要呈香物质。萎凋过程中,两个品种白茶的挥发性代谢物总含量逐渐上升,在萎凋48 h的时候达到最大值。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结果表明,萜品油烯、柠檬醛、1-辛烯-3-酮、大马士酮是‘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是‘福黄1号’白茶的关键香气成分。1-辛烯-3-酮和柠檬醛在萎凋前期大量累积而后减少,萜品油烯、苯甲醛、水杨酸甲酯和大马士酮在萎凋过程中持续累积。萜品油烯、柠檬醛、1-辛烯-3-酮、大马士酮对‘福黄1号’和‘福安大白茶’形成花果香和甜香具有重要作用。1-辛烯-3-酮、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醛是‘福黄1号’白茶清鲜香气形成的关键原因。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新品系‘福黄1号’制成白茶的香气特征,为以白化茶树品种为原料制成的特色白茶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福黄1号’ 白化突变 挥发性代谢物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的动态变化
8
作者 张勇 付雪琴 +3 位作者 邹旭欢 王漫漫 王玮玮 兰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时空动态变化。方法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90 min后实现再灌注,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观察及取材。尼氏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损伤,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前肢放置实验评估神经功能;免疫组...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细胞骨架蛋白时空动态变化。方法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90 min后实现再灌注,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观察及取材。尼氏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损伤,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前肢放置实验评估神经功能;免疫组化染色、免疫印迹法观察细胞骨架成分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神经丝重链(neurofilament heavy chain,NF-H)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轴突、树突和神经丝亚显微结构。结果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损伤和神经行为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纹状体损伤比皮层出现的更早、更严重。缺血区域的MAP2相关免疫反应强度降低,NF-H相关免疫反应强度升高。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细胞骨架排列受损,密度降低。结论不同脑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不同。神经元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对缺血和再灌注表现出动态反应,这可能进一步促进脑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细胞骨架成分 脑缺血/再灌注 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损伤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9
作者 申彦科 张扬 +1 位作者 王志增 杨勇 《海河水利》 2024年第5期14-17,共4页
依据2005和2017年大清河流域景观现状的遥感解译成果,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大清河流域生态景观格局现状特征,评价了大清河流域生态完整性及景观多样性特征,以期对大清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景观类型 景观指数 动态变化 大清河
下载PDF
甘谷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芳霞 李克恭 朱俊杰 《测绘技术装备》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本文以2009年和2019年甘谷县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类型转入转出率、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等算法模型,对甘谷县土地利用10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 本文以2009年和2019年甘谷县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类型转入转出率、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等算法模型,对甘谷县土地利用10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各个因素。结果表明,甘谷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度,但在甘谷县大力发展蔬菜、果椒和养殖等主导产业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程度整体上放缓,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动态变化及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璐 王小玲 +4 位作者 毛积鹏 林孟飞 卢玉鹏 公旭晨 高柱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31,共12页
【目的】江西是黄肉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与产业优势区,针对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地区合理布局发展黄肉猕猴桃及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的叶片、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 【目的】江西是黄肉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与产业优势区,针对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地区合理布局发展黄肉猕猴桃及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的叶片、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发育期叶片营养、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软熟过程中果实的品质形成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方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供试猕猴桃品种叶片氮含量均低于0.23 mg·g-1,加强氮素水平管理。猕猴桃的果实发育期存在1个快速生长期,但不同品种的快速生长期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随果实成熟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持续升高;在软熟过程中变化更为明显,果实风味品质进一步体现。果肉颜色在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绿色—黄绿色—黄色”的转变,其转色时期主要发生在软熟期。抗坏血酸、总酚、类黄酮3种抗氧化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随果实不断发育、成熟呈下降趋势。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与感官评价后认为,‘奉黄1号’‘G3’在奉新种植能够较好地体现品种特性。【结论】加强氮素管理可提高黄肉猕猴桃果实品质,促进抗氧化物质积累,果实呈现黄色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奉黄1号’‘G3’更适合在奉新推广种植,其他品种推广应注意品质提升技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肉猕猴桃 果实品质 动态变化 综合评价
下载PDF
1990—2020年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物候期的动态变化
12
作者 程珍 牛建龙 +4 位作者 马玉婷 柳维扬 蒋学玮 梁雪齐 董红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214,共9页
物候是气候变化的感应器,能客观反映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周期的影响。为探究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物候期的动态变化,选取1990—2020年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物候期数据,运用距平、累积距平、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滑动t检... 物候是气候变化的感应器,能客观反映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周期的影响。为探究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物候期的动态变化,选取1990—2020年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物候期数据,运用距平、累积距平、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物候期动态变化及其突变情况。结果表明,1990—2020年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平均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和停止生长期分别出现在4月14日、4月29日、6月3日、7月2日、9月17日和10月20日,极差分别为25、23、20、22、44和24 d。1990—2020年垦区棉花播种期和出苗期均呈现极显著提前趋势,表现为“显著提前-稍微提前”的过程变化;开花期和停止生长期均呈现显著提前趋势,表现为“显著提前-稍微提前”的过程变化;吐絮期提前和现蕾期延迟均不显著。1990—2020年垦区棉花现蕾期、开花期和吐絮期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现蕾期的阶段性推迟、吐絮期的阶段性提前、开花期的阶段性推迟与提前上,棉花播种期、出苗期和停止生长期阶段性变化特征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更好地评估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垦区棉花生长和科学管理棉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期 棉花 动态变化 阶段性 南疆阿拉尔垦区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的动态变化
13
作者 邹旭欢 兰瑞 +6 位作者 付雪琴 王玮玮 王漫漫 唐琛 刘双 李泓宇 沈晓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6-1066,共11页
目的通过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急性CIRI后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不同时间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 目的通过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急性CIRI后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不同时间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Longa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行为评分,模型制备成功后,常规方法制作石蜡切片,进行TUNE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凋亡,采用NeuN抗体进行免疫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进行染色,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不同细胞的变化规律。结果假手术组的大鼠神经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点组,细胞凋亡在IR3h被激活,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量增多且伴随形态学的破坏;NeuN+神经元在IR3h后出现缺血损伤的迹象,细胞形态异常,在24 h时最为严重;GFAP+星形胶质细胞在IR3h后急剧减少,IR6h标记不良星形胶质细胞数增加,到24、48 h星形胶质细胞在梗死区基本消失。IR3h IBA-1+小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减少,IR6h IBA-1+小胶质细胞体积增大,IR12h梗死区小胶质细胞死亡。CD31+内皮细胞在IR3h后在梗死周围皮层和纹状体明显增加,并持续到48 h。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的数量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NeuN+神经元细胞在24 h损伤最重;梗死周围皮层GFAP+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死亡;CD31+内皮细胞数量在再灌注3 h后在梗死周围皮层和纹状体明显增加,并持续到4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不同时间点 动态变化 凋亡细胞 神经元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内皮细胞
下载PDF
施肥旱作农田土壤中人类病原菌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特征
14
作者 齐明慧 程建华 唐翔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采集浙江省杭州、嘉兴、衢州、金华、龙游5个地区长期施用鸡粪、猪粪或化肥的农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实验,然后采用高通量测序及序列比对方法分析供试土壤细菌和人类病原菌(human pathogenic bacteria,HPB)群落组成,旨在进一步探究施用粪... 采集浙江省杭州、嘉兴、衢州、金华、龙游5个地区长期施用鸡粪、猪粪或化肥的农田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实验,然后采用高通量测序及序列比对方法分析供试土壤细菌和人类病原菌(human pathogenic bacteria,HPB)群落组成,旨在进一步探究施用粪肥后土壤中HPB群落组成差异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60个供试土壤样品和2种粪肥样品中共比对到75种HPB,其中优势HPB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_megaterium_QM_B1551,24.2%)和拜氏梭菌(Clostridium_beijerinckii_NCIMB_8052,23.1%);施用猪粪处理的土壤中细菌和HPB的香农(Shannon)指数均有所降低,而施用鸡粪或化肥处理的土壤中细菌和HPB多样性无明显变化。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粪肥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未施肥对照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尤其是施用猪粪处理差异最显著(P<0.001);土壤样品间共有HPB占所有HPB的22.7%;施用粪肥处理的土壤中大部分HPB的相对丰度高于未施肥对照,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及两者交互作用是土壤中HPB变异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施用粪肥处理的土壤中HPB的变化特征主要受肥料类型、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固有细菌群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病原菌 粪肥 细菌群落 土壤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
15
作者 屈彦成 江怡航 +2 位作者 陈涵玥 张建国 张雄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609-5620,共12页
叶面积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是量化树木潜在生产能力的重要因子,其动态变化直接驱动林木生长的变化,但目前学者们对于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以亚热带不同气候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4个样地,共144株解析木的数... 叶面积与树木生长密切相关,是量化树木潜在生产能力的重要因子,其动态变化直接驱动林木生长的变化,但目前学者们对于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规律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以亚热带不同气候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4个样地,共144株解析木的数据,采用6种生长方程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构建杉木单木叶面积模型和林分密度模型,将二者相乘得到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模型,进而探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样地作为随机效应因子,考虑Logistic方程a参数上的随机效应,同时不考虑异方差结构的混合模型(样地水平)作为单木叶面积的最优模型;以地区作为随机效应因子,考虑Logistic方程a参数上的随机效应,同时不考虑异方差结构的混合模型(总体平均水平)作为林分密度的最优模型;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呈单峰形式,幼龄阶段增长较快,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之后下降幅度减少。本研究在考虑林分自然稀疏的前提下从生长模型的角度证明了杉木林分叶面积动态变化呈单峰型,而非达到顶峰后保持不变,同时也表明林分叶面积达到顶峰后下降是由于林分密度的降低引起的。研究结果对于合理经营不同气候梯度的杉木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叶面积 动态变化 单峰 自然稀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STAT6和PPARα动态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16
作者 李娜 郭锋 +1 位作者 刘文运 马济滨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动态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吕梁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为ACI...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动态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吕梁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为ACI组,然后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将其分为轻度组33例、中度组35例、重度组18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8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STAT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外周血PPARαmRNA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相关生化指标,全自动血压仪测量血压指标;Pearson分析ACI患者STAT6、PPARα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ACI组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舒张压、收缩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外周血STAT6、PPARα水平在卒中1 d、3 d、7 d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在卒中7 d时水平达到最低,两者水平在卒中14 d时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ACI患者外周血STAT6和PPARα表达水平在卒中不同时间点均随病情程度的加重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卒中1 d外周血STAT6和PPARα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外周血STAT6与PPARα水平呈正相关(P<0.05);ACI患者卒中不同时间点,预后良好组STAT6、PPARα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ACI发生后患者外周血STAT6、PPARα水平均降低,且随着卒中时间的推移两者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STAT6、PPARα水平变化与AC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动态变化 预后
下载PDF
电潜螺杆泵入口处气液比动态变化特性分析
17
作者 刘学森 刘新福 +3 位作者 郝忠献 黄守志 刘春花 李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螺杆泵采油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近年来,在高含气和稠油等非常规油气藏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游离气和溶解气的存在,气体进入泵内会影响螺杆泵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油气水三相流...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螺杆泵采油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近年来,在高含气和稠油等非常规油气藏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游离气和溶解气的存在,气体进入泵内会影响螺杆泵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考虑油气水三相流体对螺杆泵运行工况的影响,结合钻井液密度、生产气油比、含水率和气体状态方程,建立了螺杆泵入口处的气液比计算模型,并以大港油田J36-6和J36-8油井的生产数据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动液面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下泵深度有利于降低泵入口处的气液比,高密度、高含水和低生产气油比是保证泵入口气液比较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螺杆泵 螺杆泵入口 气液比动态变化 油气水三相 下泵深度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背景下洞庭湖及鄱阳湖湿地类型动态变化规律
18
作者 何子建 辛小康 +2 位作者 朱惇 雷俊山 刘瑞芬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15-120,共6页
洞庭湖、鄱阳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的两个天然通江湖泊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总结三峡工程运行背景下两湖枯水期湿地类型动态变化规律及两湖水文情势变化规律,并分析两湖水文情势的改变对两湖湿地类型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洞庭湖、鄱阳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的两个天然通江湖泊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总结三峡工程运行背景下两湖枯水期湿地类型动态变化规律及两湖水文情势变化规律,并分析两湖水文情势的改变对两湖湿地类型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湖区域湿地类型及格局发生明显变化,2003-2009年水域及泥沙滩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植被呈扩张趋势,2009年后水域面积开始增加;三峡工程运行后两湖区域水文情势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入湖水量、沙量减少,泥沙淤积明显趋缓,湖区枯水期水位下降;两湖水文情势的改变对两湖区域湿地类型及格局产生影响,2003年三峡工程首次实验性蓄水使两湖湖区枯水期水位显著下降,造成两湖区域水域面积的减少及洲滩暴露,2009年中小洪水调度后枯水期水位开始回升,水域面积呈增长趋势,对两湖区域越冬水禽生境造成较大影响。分析结果为三峡工程运行背景下两湖湿地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水文情势 洞庭湖湿地 鄱阳湖湿地 湿地类型动态变化
下载PDF
基于LUCC的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动态变化及脆弱性分析
19
作者 王怀毅 李忠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2-260,270,共10页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机制,为有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了1980—2020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分布格局...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机制,为有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估了1980—2020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分布格局,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并结合PI指数探讨了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脆弱性。[结果](1)1980—2020年渭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三大地类的面积占到流域总面积的95%左右。土地利用转移以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居多,约为1734.93 km^(2);(2)1980—2020年渭河流域碳储量总体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累计减少3.8764×10^(6) t,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是导致减少的主要因素。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3)耕地、林地和草地是渭河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来源,2020年贡献率分别为38.91%,27.60%和30.00%,其他3类土地类型的总贡献率不足4%。(4)1980—1990年渭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为正向影响,其他时段均为负向影响,下游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更为脆弱。[结论]近40年间渭河流域碳储量随土地利用呈现波动式变化,林地增加将对区域碳汇能力产生正向影响,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中应注重建设用地与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渭河流域 碳储量 动态变化 脆弱性 InVEST模型
下载PDF
适应频率偏移及动态变化场景的动态谐波相量在线测量方法
20
作者 靳宗帅 张恒旭 +2 位作者 曾一鸣 石访 刘远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759-8770,I0006,共13页
电力电子装置接入加剧了新能源电网谐波污染,动态谐波相量高精度在线测量是谐波监测、溯源、抑制的关键前提。泰勒傅里叶变换方法虽然能够高精度测量动态谐波相量,但在频率偏移和频率动态变化场景下繁重的计算负担与内存开销使其难以应... 电力电子装置接入加剧了新能源电网谐波污染,动态谐波相量高精度在线测量是谐波监测、溯源、抑制的关键前提。泰勒傅里叶变换方法虽然能够高精度测量动态谐波相量,但在频率偏移和频率动态变化场景下繁重的计算负担与内存开销使其难以应用于资源有限的嵌入式测量单元,是工程应用的主要障碍。针对该问题,该文理论分析谐波频率偏离滤波通带中心情况下的测量误差,阐明频率偏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非线性关系,提出基于频率偏差牛顿迭代修正的动态谐波相量快速测量方法,解决频率偏移及动态变化场景下基于泰勒傅里叶变换的动态谐波相量高精度在线测量难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频率偏移、频率斜坡、频率振荡、幅值斜坡、幅值振荡等多种场景下能够实现动态谐波相量高精度测量,且执行过程内存需求小、计算复杂度低。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嵌入式测量单元,通过实时测量电网实际动态场景的含谐波电磁重构波形回放信号,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测量精度与测量速度,展示了该方法在新能源电网动态谐波相量高精度在线测量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谐波相量 频率偏移 频率动态变化 泰勒傅里叶变换 新能源电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