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参数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何亮 廖波 +3 位作者 车能雨 刘曼 罗敏 汪珍元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前列腺癌(PCa)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 目的分析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前列腺癌(PCa)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于术前接受DCE-MRI检查,记录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CE-MRI参数联合血清PSA水平对PCa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PCa患者,有23例(23.00%)随访期间出现复发和转移。不同预后分组的PCa患者TNM分期、Gleason评分、血清PSA水平、Ktrans和Ve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分组的PCa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等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trans和Ve升高、血清PSA表达上调、TNM分期和Gleason评分高是PCa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DCE-MRI参数(Ktrans、Ve)与血清PSA单独及联合预测PCa患者术后预后的AUC分别为0.877、0.753、0.721、0.939,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联合预测的价值最高。结论DCE-MRI参数联合血清PSA水平预测PCa患者术后预后的应用价值较高,DCE-MRI参数可以作为辅助评估PCa手术患者预后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多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HPV-DNA分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蒋建英 詹静文 曾勇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PV-DNA)分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简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8例设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同院收治的98例HPV感染良性...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PV-DNA)分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简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8例设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同院收治的98例HPV感染良性宫颈病变患者设为良性组。入选患者均进行DCE-MRI检查,并检查患者的HPV-DNA分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转运常数(K_(trans))、反流速率常数(K_(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以及HPV-DNA分型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采用四格表分析DCE-MRI联合HPV-DNA分型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分析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恶性组患者的K_(trans)、K_(ep)和V_(e)分别为(0.42±0.10)min^(-1)、(0.51±0.14)min^(-1)、0.55±0.16,均明显高于良性组[(0.12±0.03)min^(-1)、(0.20±0.05)min^(-1)、0.3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16亚型感染率为64.29%,明显高于良性组(11.22%),52亚型和其他亚型感染率分别为14.29%、3.06%,均明显低于良性组(29.59%、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K_(trans)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K_(ep)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828,V_(e)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839,HPV-DNA分型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765,四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73。DCE-MRI在宫颈癌诊断中准确度为84.69%,灵敏度为83.67%,特异度为85.71%;HPV-DNA分型在宫颈癌诊断中准确度为76.53%,灵敏度为64.29%,特异度为88.76%;2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准确度为92.35%,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92.85%。DCE-MRI和HPV-DNA分型对宫颈癌的诊断结果一致性为尚可(Kappa=0.694,0.531),2者联合一致性为极好(Kappa=0.847)。结论DCE-MRI联合HPV-DNA分型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宫颈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 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 诊断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直方图分析在乳腺癌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
3
作者 王一平 张剑茹 +1 位作者 穆坤 张晔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直方图分析在乳腺癌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河北生殖妇产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分子分型[Luminal A型22例,Luminal B型44例,三阴...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直方图分析在乳腺癌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河北生殖妇产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分子分型[Luminal A型22例,Luminal B型44例,三阴型10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4例]和组织学分级(1级21例,2级20例,3级39例)。收集所有患者DCE-MRI检查资料,将图像传至图像后台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取速率常数(K_(ep))、容积转移常数(K^(trans))以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并进行人工智能分析。结果:分子分型中非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K_(ep)值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高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3、14.305、10.706、10.257、19.754,P<0.05),K^(trans)值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高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6、6.803、15.113、6.309、8.284,P<0.05),V_(e)值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低于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0、8.686、5.831、9.580、6.753,P<0.05)。组织学分级中3级乳腺癌患者K_(ep)值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高于1~2级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8、2.487、2.858、2.308、2.048,P<0.05),K^(trans)值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高于1~2级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3、2.075、2.063、2.116、2.042,P<0.05),V_(e)值的平均值、10%位数、25%位数、75%位数和90%位数低于1~2级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5、2.368、6.545、3.370、2.008,P<0.05)。K_(ep)值的平均值和10%位数、K^(trans)值的平均值和10%位数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41、0.425、0.481、0.469,P<0.05),V_(e)值的平均值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567,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DCE-MRI直方图分析可消除主观性和人为误差影响,提高乳腺癌术前分级诊断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人工智能(AI)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直方图分析
下载PDF
高弥散敏感因子的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肿瘤糖类抗原125对早期卵巢病变性质判断能力的研究
4
作者 龚姝姝 施晏 黄红娟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高弥散敏感因子(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对卵巢病变性质判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经治的100例卵巢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研究高弥散敏感因子(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对卵巢病变性质判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经治的100例卵巢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A125、DWI、DCE-MRI检查及病理检查定性,按病理结果将58例卵巢恶性病变患者纳入恶性组,42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纳入良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A125情况,以及高b值DWI+CA125、DCE-MRI+CA125和高b值DWI+DCE-MRI+CA125不同检查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结果:恶性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57,P<0.05);CA125阳性率显著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56,P<0.05),恶性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0.91±0.18)×10^(3)mm^(2)/s明显小于良性组(ADC=33±0.21×10^(3)mm^(2)/s),而对比剂容积转换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指标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63、9.686、10.205,P<0.05);高b值DWI+DCE-MRI+CA125检查方法诊断恶性卵巢肿瘤的准确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高b值DWI+CA125或DCE-MRI+CA125检查方法。DCE-MRI+CA125与高b值DWI+CA125检查方法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高b值DWI+DCE-MRI+CA125检查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佳(AUC=0.920)。结论:高b值DWI+DCE-MRI+CA125的组合检查方法总体诊断效能较好,可提升恶性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筛查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DWI) 弥散敏感因子(b值)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肿瘤糖类抗原125(CA125) 卵巢病变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颅内胶质瘤术后假性进展或肿瘤复发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李召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颅内胶质瘤术后假性进展或肿瘤复发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治疗,且治疗后出现新增强性病变的70例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第二次...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颅内胶质瘤术后假性进展或肿瘤复发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治疗,且治疗后出现新增强性病变的70例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第二次手术或随访6个月以上的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假进展组(PP组,n=37)和复发组(TP组,n=33)。对比两组患者K trans、V e、K ep、iAUC,并对差异显著的参数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阈值及曲线下面积。结果:PP组K trans、iAUC均低于T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V e、K e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K trans、iAUC是鉴别PP或TP的潜在指标,ROC曲线分析显示K trans联合iAU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1.90%、100.00%、0.994。结论:DCE-MRI对早期鉴别复发和假性进展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为胶质瘤术后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假性进展 肿瘤复发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6
作者 山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5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于南漳县中医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6例乳腺癌(乳腺癌组)和50例乳腺肿块样腺病(乳腺肿块样腺病组)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于南漳县中医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6例乳腺癌(乳腺癌组)和50例乳腺肿块样腺病(乳腺肿块样腺病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DCE-MRI扫描,记录并比较两组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浆空间容积分数(V_(p))、表观弥散系数(ADC)]及TIC曲线类型,并分析上述指标对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组TIC分型为Ⅱ型、Ⅲ型占比为86.11%(31/36),高于乳腺肿块样腺病组的52.00%(26/50)(P<0.05);两组病灶内部强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DCE-MRI参数K^(trans)、V_(p)水平高于乳腺肿块样腺病组(P<0.05);两组K_(ep)、AD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参数K^(trans)、V_(p)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AUC(95%CI)分别为0.868(0.794,0.942)、0.857(0.778,0.935),灵敏度分别为88.5%、75.0%,特异度分别为68.0%、86.0%。结论:DCE-MRI在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是K^(trans)、V_(p)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肿块样腺病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7
作者 余梦婷 傅晓明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6例宫颈癌患者,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宫颈癌,接受MRI扫描。结果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下,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ARSI...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6例宫颈癌患者,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宫颈癌,接受MRI扫描。结果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下,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ARSI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的宫颈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有效区分病灶部位与健康组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图像数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利君 张燕 +3 位作者 王璐 赵虎 陈志龙 王武亮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664-670,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技术在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86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技术在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86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CE-MRI技术以协助评估临床分期、宫颈肌层浸润、子宫体浸润、阴道累及、宫旁转移、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参数,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进行验证,分析DCE-MRI技术术前评估子宫颈癌分期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186例子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一致性较好(Kappa=0.862,P<0.001),165例(88.71%)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一致。DCE-MRI诊断阴道累及的准确度为96.24%、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97.55%;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为97.31%、灵敏度为82.35%、特异度为98.82%;诊断深肌层浸润的准确度为86.56%、灵敏度为90.79%、特异度为83.63%。结论DCE-MRI技术在诊断阴道累及、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为子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术前评估 临床分期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组学联合对微小乳腺癌病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龚娜 李辉安 朱冰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1-25,54,共6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组学联合对微小乳腺癌病灶(最大径<2 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0例患者的119个乳腺病灶(最大径<2 cm),根据不同入组时间分为训练集(62例患者67个病灶...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组学联合对微小乳腺癌病灶(最大径<2 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0例患者的119个乳腺病灶(最大径<2 cm),根据不同入组时间分为训练集(62例患者67个病灶)和测试集(48例患者52个病灶)。比较良恶性病灶各影像学参数;基于术前DCE-MRI、DWI序列,以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测试集病灶良恶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GBDT模型与放射科医师基于3种方式评估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病灶的速率常数(K_(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_(min))、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_(mean))高于恶性病灶,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低于恶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病灶最大径、恶性病灶检出情况、良性病灶检出情况与测试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GBDT模型鉴别诊断最大径<2 cm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与放射科医师基于DCE-MRI联合DWI诊断的AUC(0.9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于放射科医师基于DCE-MRI、DWI单独诊断的AUC(0.845、0.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DT模型最佳截断点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1、0.94、0.93,放射科医师基于DCE-MRI联合DWI诊断则分别为0.94、0.81、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DCE-MRI与DWI组学联合的GBDT模型对微小乳腺癌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与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基于DCE-MRI联合DWI评估的诊断效能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训练集 测试集 乳腺癌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价值研究
10
作者 朱志敏 李华 +2 位作者 陈轶 毛卫霞 杨延延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726-729,共4页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3例,纳入病灶≤3(2.2±0.3)cm。所有患者接受DCE-MRI检查,应用Tissue4D软件获得容量...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83例,纳入病灶≤3(2.2±0.3)cm。所有患者接受DCE-MRI检查,应用Tissue4D软件获得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和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参数。经手术或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本组83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良性病灶38例,恶性病灶45例;恶性病灶Krans、Kep、Ve和IAUC分别为(0.4±0.2)min^(-1)、(0.9±0.3)min^(-1)、(0.5±0.2)和(37.2±7.1),显著大于病灶周围肝组织【分别为(0.1±0.1)min^(-1)、(0.4±0.2)min^(-1)、(0.3±0.1)和(11.1±2.9),P<0.05】,也显著大于良性病灶【分别为(0.2±0.1)min^(-1)、(0.4±0.3)min^(-1)、(0.3±0.2)和(22.1±5.7),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应用Krans、Kep、Ve和IAUC联合判断肝脏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AUC为0.920,其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78.5%,显著高于参数单独诊断(P<0.05)。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可有效鉴别肝脏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容量转移常数 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大浒 谢陈 +3 位作者 李群兰 廖庆 王鑫 尹俊吉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DCE-MRI检查,分析DCE-MRI在结直肠临床诊断及...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DCE-MRI检查,分析DCE-MRI在结直肠临床诊断及分期中的评估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83例患者中结直肠癌53例,结直肠良性肿瘤3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液回流常数(K_(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分数(Ve)均高于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与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最大斜率(Max Slope)、对比剂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最大浓度值(Max Conc)、达峰时间(TT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CE-MRI定量参数K_(ep)、K^(trans)、Ve诊断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AUC值分别为0.75、0.73、0.74(95%CI:0.645~0.866、0.616~0.846、0.643~0.852,均P<0.001)。随着患者T分期增大,K_(ep)、K^(trans)、Ve逐渐上升,且不同T分期患者K_(ep)、K^(trans)、V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N分期增大,K_(ep)、K^(trans)、Ve逐渐上升,且不同N分期患者K_(ep)、K^(trans)、V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分期和不同N分期患者Max Slop、AUC、Max Conc、TT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与K_(ep)、K^(trans)、Ve呈正相关(r_(s)=0.513、0.411、0.673,均P<0.05);N分期与K_(ep)、K^(trans)、Ve也呈正相关(r_(s)=0.615、0.542、0.396,均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用于结直肠癌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且与患者临床分期关系密切,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结直肠癌 临床诊断 临床分期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宫颈癌分期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守林 陈爱林 +2 位作者 罗德平 崔华子 刘宗彩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113-116,共4页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宫颈癌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1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进行常规MRI、DCE-MRI、DWI...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宫颈癌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1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进行常规MRI、DCE-MRI、DWI检查,比较不同分化程度及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的相关参数水平。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高分化宫颈癌患者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以及容量转移参数(Ktrans)低于低分化及中分化患者,且中分化患者的Ve、Kep、Ktrans低于低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Ve、Kep、Ktrans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且Ⅳ期患者的Ve、Kep、Ktrans水平均高于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且Ⅳ期患者的ADC水平低于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FIGO分期与Ve、Kep、Ktrans水平均呈正相关,与ADC水平呈负相关(P<0.05)。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DCE-MRI联合DWI诊断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检查诊断宫颈癌FIGO分期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宫颈癌国际妇产科协会分期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世鼎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1期72-75,共4页
目的:比较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闽清县总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2例疑似小肾癌患者开展研究,先后予以DCE-MRI、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D... 目的:比较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闽清县总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2例疑似小肾癌患者开展研究,先后予以DCE-MRI、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DCE-MRI及MSCT对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对比各Fuhrman分级者DCE-MRI及MSCT各项参数值情况。结果:病理结果发现,92例疑似患者中阳性60例,阴性32例;DCE-MRI检查发现阳性58例,阴性34例;MSCT检查发现阳性50例,阴性42例。DCE-MRI诊断小肾癌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MS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确诊为小肾癌的60例患者当中,病理分级是Ⅰ级、Ⅱ级的38例作为低级别组,Ⅲ级、Ⅳ级的22例作为高级别组。高级别组在DCE-MRI检查中的K_(ep)、K^(trans)和V_(e)水平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在MSCT检查中显示的肿瘤直径长于低级别组,平扫期、皮髓期、实质期和排泄期CT值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SCT比较,DCE-MRI在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更高,对于开展后续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小肾癌 术前评估 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对小肾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兆恩 《大医生》 2023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肾癌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小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级别组(Ⅰ级...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肾癌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小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级别组(Ⅰ级或Ⅱ级,22例)和低级别组(Ⅲ级或Ⅳ级,40例)。所有患者均开展DCE-MRI和MSCT检查,将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DCE-MRI、MSCT对小肾癌诊断和术前评估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DCE-MRI和MSCT有关参数。结果病理检查显示阳性52例,阴性10例;DCE-MRI检查显示阳性50例,阴性12例;MSCT检查显示阳性40例,阴性22例。DCEMRI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MSCT(P<0.05)。高级别组DCE-MRI检查中的速率常数(K_(ep))、容积转移常数(K_(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水平高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MSCT检查中的肿瘤直径长于低级别组,平扫期、皮髓期、实质期及排泄期CT值高于低级别组(P<0.05)。结论与MSCT相比,DCE-MRI在小肾癌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对制订后续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肾癌 诊断 术前评估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雨桐 林永祝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5期102-104,共3页
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4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3.0TDCE-MRI检查并详细记录... 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4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3.0TDCE-MRI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以最终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0TDCE-MRI检查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结果:7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前列腺癌49例、前列腺增生21例;经3.0T DCE-MRI检出前列腺癌48例、前列腺增生22例。3.0T DCE-MRI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预测值为97.92%,阴性预测值为90.91%,灵敏度为95.92%,特异度为95.24%,准确率为95.71%;3.0T DCE-MRI显示,前列腺癌患者最早强化率、最大信号强度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峰值时间短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速率常数(K_(ep))、容积运转常数(K^(trans))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750 s/mm^(2)和1 500 s/mm^(2)时,前列腺癌患者的信号强度值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结论:3.0T DCE-MRI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的可行性研究
16
作者 廖建勇 杜静波 +3 位作者 刘迎新 姚永刚 勾振恒 郭小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水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术前MRI图像,并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Ki-67低表达组(n=40)和Ki-67高表达组(n=46),比...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水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术前MRI图像,并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Ki-67低表达组(n=40)和Ki-67高表达组(n=46),比较两组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DCEMRI各参数的差异,分析各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在病灶最大径、ADC值、早期强化率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类型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最大强化率、达峰时间、阳性强化积分、病灶形态、淋巴结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Ki-67表达水平与TIC类型、病灶最大径、早期强化率呈正相关(r=0.687,P=0.007;r=0.520,P=0.021;r=0.534,P=0.016),与ADC值呈负相关(r=-0.556,P=0.017)。病灶最大径为预测Ki-67表达水平最佳单一指标,AUC为0.627。参数联合后AUC为0.730,敏感性为0.826,特异性为0.600。结论乳腺癌的Ki-67表达水平与TIC类型、病灶最大径、早期强化率及ADC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对于单一参数,联合参数具有较好的Ki-67表达水平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KI-67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效能
17
作者 黄金辉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5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9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DWI、DCE-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9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DWI、DCE-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DCE-MRI单项及联合检查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效能,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DWI、DCE-MRI单项及联合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9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T1期9例,T2期19例,T3期42例,T4期24例;腺癌84例(低分化45例,中分化26例,高分化13例),印戒细胞癌10例;DWI对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度为81.91%(77/94),与金标准一致性一般(Kappa值=0.741,P=0.000);DCE-MRI对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度为88.30%(83/94),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20,P=0.000);DWI联合DCE-MRI对胃癌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度为93.62%(88/94),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97,P=0.000)。DWI联合DCE-MRI对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度高于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4,P=0.014)。结论:DWI联合DCE-MRI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度高于单用DW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但与单用DCE-MRI的准确度接近,如无必要,患者可单用DCE-MRI进行胃癌术前分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胃癌 术前 T分期 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血清EPCA-2、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18
作者 商书范 陈瑾 徐冰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血清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PCA-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进行诊治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和100例良... 目的:分析和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血清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PCA-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进行诊治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和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前者纳入研究组,将后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DCE-MRI扫描联合血清EPCA-2、PSA检测,分析并总结DCE-MRI联合血清EPCA-2、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为4~5分的研究组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I-RADS评分为1~3分的研究组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各项DCE-MRI参数〔扩散系数(ADC)、速率常数(K_(ep))、容积转运常数(K_(trans))、血管外细胞外液间隙容积比(V_(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清EPCA-2、PS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联合EPCA-2、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89.00%(89/100),特异度为94.00%(94/100),符合率为91.50%(183/200),阳性预测值为93.68%(89/95),阴性预测值为89.52%(94/105),均高于单独进行DCE-MRI及EPCA-2、PSA检测。结论:DCE-MRI联合血清EPCA-2、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 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对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疗效早期预测价值分析
19
作者 王会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7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对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乳腺癌患者疗效早期预测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天津市津南医...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对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乳腺癌患者疗效早期预测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天津市津南医院接受NAC后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NAC前、NAC 1、NAC 2周期行DCE-MRI检查,测量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32例)和非病理完全缓解(non-pCR)组(48例),比较两组NAC前后DCE-MRI定量参数变化,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对NAC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pCR组患者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Ⅲ期及伴淋巴结转移比例均低于non-p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2个周期pCR组患者Ktrans、Ke p、Ve水平均低于non-p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预测行NAC乳腺癌患者早期疗效的灵敏度分别为81.3%、83.3%、70.8%,特异度为81.2%、71.9%、84.4%。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可定量反映乳腺癌NAC前后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预测乳腺癌患者早期NAC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20
作者 艾培培 缪慧敏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4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环形强化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病变性质为恶性的患者34例设为研究组,将...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环形强化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病变性质为恶性的患者34例设为研究组,将病变性质为良性的患者26例设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第一分钟强化率、半定量参数、“环形强化”多点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研究组第一分钟强化率高于对照组,环周、环壁“环形强化”多点ADC值低于对照组,环内“环形强化”多点ADC值高于对照组,峰值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早期强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在病灶形态、边缘、周围有无供血血管、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有无壁结节、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分类、“强化环”环壁形态上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通过形态学特点、第一分钟强化率、半定量参数、“环形强化”多点ADC值等指标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环形强化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