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血压监测更有意义
1
《中老年保健》 2006年第6期4-4,共1页
医务工作者长期以来以诊室血压作为判断血压水平的标准。近年来,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开展弥补了一些诊室血压诊断的不足,但人们对此仍重视不够。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有意 诊室血压 医务工作者 血压水平 血压诊断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24h动态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分析
2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56-1056,共1页
该文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24h动态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为临床降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患者1074例分为两组,高血压组748例,非高血压组326例。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监测血压,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心... 该文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24h动态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为临床降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患者1074例分为两组,高血压组748例,非高血压组326例。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监测血压,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高血压组降压治疗后24h动态血压水平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老年高血压患者 24H动态血压 降压治疗 治疗后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血压 发生情况
下载PDF
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3
作者 吕晓琴 任爱萍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12期912-912,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动态血压分析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动态血压参数 动态血压特点 20世纪 文献报道 偶测血压 意外事件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清晨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孔慜 葛彩英 张晓蕾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9期1066-1067,共2页
近年来,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通过对大量高血压人群昼夜血压变化的监测,发现许多患者具有清晨血压增高的现象。而清晨高血压时段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高峰的时间相吻合,包括心源性猝死、心肌缺血、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 近年来,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通过对大量高血压人群昼夜血压变化的监测,发现许多患者具有清晨血压增高的现象。而清晨高血压时段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高峰的时间相吻合,包括心源性猝死、心肌缺血、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各种研究表明,管理清晨高血压,对于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意外的发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模式 血压社区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老年高血压患者 不稳定型心绞痛 清晨高血压 昼夜血压变化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血压的测量和临床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柏青 孙淼 王丽琴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10期1216-1217,共2页
血压的各种测量方法中,听诊法器械价廉,方法简便,在临床流行病学血压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手腕和手指血压测定仪,其测定部位比右心房高度低,故而读数偏高。ABPM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提供了从其它技术不能获得的信息,但其... 血压的各种测量方法中,听诊法器械价廉,方法简便,在临床流行病学血压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手腕和手指血压测定仪,其测定部位比右心房高度低,故而读数偏高。ABPM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提供了从其它技术不能获得的信息,但其精确度也有欠缺,其取样值仅为1d 内血压变动值的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测量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下载PDF
高血压谷峰比值及用药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晓巍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4期312-312,共1页
关键词 血压 谷峰比值 用药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下载PDF
拉西地平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超 段延吉 +1 位作者 潘成利 张丽芬 《中国处方药》 2005年第4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血压左心室肥厚 逆转作用 拉西地平 临床研究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超声心动图 氨氯地平 左室肥厚
下载PDF
得高宁、吲哒帕胺及钾镁盐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建军 王华 +1 位作者 李峰 张晓宇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546-547,共2页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联合治疗 吲哒帕胺 得高宁 钾镁盐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昼夜变化规律 血压患者
下载PDF
NicOx进行Naproxcinod对血压影响的临床试验
9
作者 钱苏宁(摘) 《国外药讯》 2008年第6期27-27,共1页
法国的药物开发商NicOxSA已经在美国开始了两项临床药理学研究,这些研究运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来评价naproxcinod(I)相比于布洛芬(ibuprofen)(Ⅱ)和萘普生(naproxen)(Ⅲ)的血压特点。这些不同的研究分别持续了12周和1... 法国的药物开发商NicOxSA已经在美国开始了两项临床药理学研究,这些研究运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来评价naproxcinod(I)相比于布洛芬(ibuprofen)(Ⅱ)和萘普生(naproxen)(Ⅲ)的血压特点。这些不同的研究分别持续了12周和16周,它们共同招募了总共420名血压控制良好的骨性关节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临床试验 临床药理学 关节炎患者 血压控制 开发商 萘普生 布洛芬
下载PDF
白大衣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质量指数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伟 丁林锋 +1 位作者 王岚 李静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白大衣高血压(white—coat hyperten—sion,WCH)指患者在诊室内所测血压升高而在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普及,WCH的发现率逐年上升,甚至可达门诊高血压的20%以上,这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 白大衣高血压 左室质量指数 血压变异性 舒张功能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血压正常 血压升高 发现率
原文传递
诊室血压与家测血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卜敏锐 朱宁 +1 位作者 陈丹 李铁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19-1121,共3页
关键词 诊室血压 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血压患者 动脉内测压 20世纪 EFFECT 白大衣效应 白大衣现象
原文传递
血压变异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孙欣萍 李静 徐凤芹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第5期459-462,共4页
20世纪80年代,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开展,出现了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的概念。2010年3月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英国的Sever报道,在110万次的血压测量值基础上阐述了血压变异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引... 20世纪80年代,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开展,出现了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的概念。2010年3月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英国的Sever报道,在110万次的血压测量值基础上阐述了血压变异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引起心血管病和神经病学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期,柳叶刀(Lancet)、柳叶刀神经病学(LancetNeurology)杂志发表了多篇与血压变异相关的文章,成为年度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在中医领域,应用传统中药治疗高血压已取得显著疗效,其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否减少血压波动性,改善BPV的研究也随之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中西医研究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美国心脏病学会 心血管事件 神经病学 血压测量值 血压波动性
原文传递
警惕异常的血压曲线
13
作者 王勇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14年第7期6-6,共1页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血压昼夜节律与生理波动规律有了基本的认识。目前采用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即(白昼均值-夜间均值)/白昼均值,用于判断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状况;
关键词 血压曲线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血压昼夜节律 夜间血压下降 波动规律 均值 白昼
原文传递
社区随访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章力 邢冲 《浙江预防医学》 2013年第11期78-80,共3页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应用,人们对24h血压的变化规律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清晨醒后血压急剧上升,即短时间内(2~3h)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甚至达到一日之内最高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血压晨峰现象。前瞻性研究表明晨峰血压(MBP...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应用,人们对24h血压的变化规律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清晨醒后血压急剧上升,即短时间内(2~3h)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甚至达到一日之内最高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血压晨峰现象。前瞻性研究表明晨峰血压(MBPS)增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患者 晨峰现象 控制效果评价 随访管理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社区 独立危险因素 24H血压
原文传递
血压变异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肖明获 林金秀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18期28-29,共2页
BPV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体内神经内分泌动态调节综合平衡的结果[1].早在1969年,英国人Bevan等首次运用动脉内插管技术对人的血压进行了连续监测,对血压的自发性波动有所了解.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 BPV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体内神经内分泌动态调节综合平衡的结果[1].早在1969年,英国人Bevan等首次运用动脉内插管技术对人的血压进行了连续监测,对血压的自发性波动有所了解.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开展,逐渐形成了BPV的概念.我们平常提到的"血压晨峰"现象、体位性低血压、勺型血压、非勺型血压和超勺型血压等,就是BPV的几种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 动脉内插管技术 体位性低血压 血压波动 神经内分泌 BPV 非勺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