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饲动物双歧杆菌对伊犁马运动性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永发 哈里马西·阿合力汗 +5 位作者 姚新奎 孟军 曾亚琦 袁鑫鑫 王彤亮 王建文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6,共8页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对伊犁马运动成绩与心率变异性及赛后恢复的影响。选取2~3岁伊犁马骟马19匹,随机分为4组,依据其饲粮添加量依次添加0%、0.025%、0.05%、0.1%的动物双歧杆菌(1×10^(11)CFU/g),试验...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对伊犁马运动成绩与心率变异性及赛后恢复的影响。选取2~3岁伊犁马骟马19匹,随机分为4组,依据其饲粮添加量依次添加0%、0.025%、0.05%、0.1%的动物双歧杆菌(1×10^(11)CFU/g),试验第50天测定马匹比赛成绩及比赛各阶段心率变异性(HRV)数据,分析饲粮添加双歧杆菌对伊犁马运动成绩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第50天,试验组马匹比赛用时均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正式期第50天,各组时域指标:对照组赛前Mean RR指标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与赛后1 h(P<0.01),0.05%、0.1%组赛前与赛后1 h各组Mean RR指标均极显著高于赛后即刻(P<0.01);各组赛后即刻Mean HR均极显著高于赛前与赛后1 h(P<0.01)。频域指标:0.1%组马匹赛后1 h其LF指标与赛前、赛后即刻相比显著降低(P<0.05),赛前、赛后1 h马匹HF指标显著高于赛后即刻(P<0.05);0.1%组赛前LF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线性指标:0.05%组、0.1%组赛后1 h全部R-R间距的标准差(X)(SD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双歧杆菌添加组赛后即刻SD2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可见,饲粮中添加动物双歧杆菌可提高伊犁马运动成绩,改善赛后心率变异性,提高赛后恢复速度,缓解赛后应激,对伊犁马运动性能及机体健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动物双歧杆菌 心率变异性 运动性能
下载PDF
高产吲哚-3-甲醛的动物双歧杆菌对结肠肿瘤发展过程中炎症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刘宇菲 陆文伟 +1 位作者 赵建新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色氨酸吲哚衍生物吲哚-3-甲醛(indole-3-carboxaldehyde,IAld)是微生物的特有代谢产物,已被证明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肿瘤活性,然而肠道微生物是否在体内通过产生IAld发挥相关作用仍不清楚。为此,该研究以1株高产IAld的益生菌——... 色氨酸吲哚衍生物吲哚-3-甲醛(indole-3-carboxaldehyde,IAld)是微生物的特有代谢产物,已被证明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肿瘤活性,然而肠道微生物是否在体内通过产生IAld发挥相关作用仍不清楚。为此,该研究以1株高产IAld的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SHXXA4M1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结肠炎相关结直肠肿瘤小鼠模型,以评估其对结直肠肿瘤进程中肠道炎症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SHXXA4M1干预组小鼠相较于模型组小鼠,体重、存活率、结肠长度以及脾脏指数等各项表观指标得到改善;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结肠内IAld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IL-1β、IL-17A、IFN-γ等促炎因子水平下降,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升;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也明显上升。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补充高产IAld的动物双歧杆菌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缓解结肠炎相关结直肠肿瘤小鼠的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 吲哚-3-甲醛 吲哚衍生物 动物双歧杆菌 炎症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动物亚种联合传统发酵剂对发酵乳体外降血糖与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冯贤丹 潘坤 +2 位作者 李思宁 唐善虎 田木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共7页
文章探究不同发酵组合(发酵剂或底物)对发酵乳体外降血糖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动物双歧杆菌动物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psp.animalis,Ba)与传统酸奶发酵剂(SL)共培养对各组发酵乳在低温贮藏期间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 文章探究不同发酵组合(发酵剂或底物)对发酵乳体外降血糖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动物双歧杆菌动物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psp.animalis,Ba)与传统酸奶发酵剂(SL)共培养对各组发酵乳在低温贮藏期间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DPPH·清除率、·OH清除率、Fe^(2+)螯合能力及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发酵乳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DPPH·清除率、·OH清除率和还原能力在整个低温贮藏期内呈先升后降趋势,Fe^(2+)螯合能力呈相反趋势。发酵底物相同时,Ba联合SL发酵可显著提高发酵乳的α-淀粉酶抑制率、DPPH·清除率、·OH清除率、Fe^(2+)螯合能力和还原能力(P<0.05),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无显著影响(P>0.05)。发酵剂相同时,各组发酵乳α-淀粉酶抑制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发酵混合乳、发酵牦牛乳、发酵牛乳;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Fe^(2+)螯合能力和还原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发酵牛乳、发酵混合乳、发酵牦牛乳。结果表明,Ba联合SL共培养可提高发酵乳体外降血糖及抗氧化活性;相比于牦牛乳,牛乳和混合乳更适合作为发酵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共发酵 动物双歧杆菌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乳亚种BL19对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发酵乳品质的改善
4
作者 李培培 郭帅 +3 位作者 张启航 徐维那 王记成 张和平 《中国食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双歧杆菌因自身生理特性,故在发酵乳应用时存在时效性差和风味不佳等缺陷。本试验中将乳酸乳球菌乳亚种BL19与4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分别复配制备发酵乳,并以单菌株发酵作为对照,测定发酵和贮藏期间各组发酵乳的pH值、滴定酸度、活菌数... 双歧杆菌因自身生理特性,故在发酵乳应用时存在时效性差和风味不佳等缺陷。本试验中将乳酸乳球菌乳亚种BL19与4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分别复配制备发酵乳,并以单菌株发酵作为对照,测定发酵和贮藏期间各组发酵乳的pH值、滴定酸度、活菌数、黏度、持水力、质构。通过电子鼻、电子舌以及感官品鉴,综合评价BL19对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发酵乳品质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相比于单菌株发酵,BL19可将动物双歧杆菌发酵乳的发酵时间缩短至8 h,并使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的活菌数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4倍以上。贮藏期内,BL19可降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发酵乳的后酸程度,使pH值维持在4.33以上;提高持水力到60%以上;将黏度保持在2000 cP以下,同时改善发酵乳的质构。另外,加入BL19可丰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发酵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提升发酵乳在贮藏期间的口感和滋气味。结论:乳酸乳球菌乳亚种BL19对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发酵乳品质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研究可为益生菌发酵乳在产业化过程的应用推广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乳亚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益生菌 发酵乳品质 贮藏特性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XLTG11对小鼠便秘的预防及缓解作用
5
作者 姜海莘 陶冠宇 +2 位作者 岳菊 张婉莹 李柏良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7,50,共9页
为探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洛哌丁胺构造小鼠便秘模型的缓解作用及机制。将100只健康Balb/c雄性小鼠随机平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低、中、高剂量组。通过观察粪便基础指标、组织学形态、短链... 为探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洛哌丁胺构造小鼠便秘模型的缓解作用及机制。将100只健康Balb/c雄性小鼠随机平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低、中、高剂量组。通过观察粪便基础指标、组织学形态、短链脂肪酸和微生物群组成分等比较不同剂量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便秘小鼠的影响以及缓解机制。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加小鼠首粒排黑便时间、5 h粪便粒数、粪便含水率和小肠推进率;下调促炎因子,上调抗炎因子;升高兴奋型神经递质,降低抑制型神经递质;修复受损结肠屏障;改善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丰度。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其润肠通便机制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提高便秘小鼠粪便中乙酸含量进而影响胃肠调节肽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文章为拓展益生菌研究方向、开发新型缓解便秘功能性乳制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 便秘 消化吸收 洛哌丁胺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复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改善作用
6
作者 刘志忠 刘立伟 +6 位作者 刘志刚 陈海丽 崔红 杨波 张佳琪 乌日更 姚凯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8,共10页
为评估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CZ-03(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 CZ-03)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LGG-08(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LGG-08)复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采用这两种菌株对牛乳进行复合发酵,分析... 为评估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CZ-03(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 CZ-03)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LGG-08(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LGG-08)复合发酵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采用这两种菌株对牛乳进行复合发酵,分析其流变学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活菌数。利用多频扩散波谱法详细研究复合发酵乳的微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评估其稠度、硬度、内聚性和黏度指数。结果显示,在贮藏初期(0~14 d),复合发酵乳的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从204.7 mg/L增加至233 mg/L,显著高于单菌株发酵乳。此外,复合发酵乳在整个贮藏期间的活菌数显著高于单菌组,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贮藏稳定性和益生功能。复合菌株的使用显著改善了发酵乳的流变学和质构特性,尤其在黏度和持水性方面。与单一菌株发酵的样品相比,复合发酵乳能更有效地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这些发现为益生菌发酵乳的产品开发和健康功能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并为发酵乳的生产及贮藏特性评估提供了创新视角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益生菌发酵乳 品质改善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B4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其益生特性分析
7
作者 丁瑞培 刘承忠 +6 位作者 史灿灿 张慧玉 代宜萍 穆如雪 李子龙 何茂章 李卓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5,共11页
目的分析由健康人粪便中新分离出的一株动物双歧杆菌B4株的全基因组信息,并探究其益生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方法对动物双歧杆菌B4的耐药性、溶血性、耐胃酸特性以及生化特性进行评估,并利用二代+三代测序技术对该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目的分析由健康人粪便中新分离出的一株动物双歧杆菌B4株的全基因组信息,并探究其益生特性。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方法对动物双歧杆菌B4的耐药性、溶血性、耐胃酸特性以及生化特性进行评估,并利用二代+三代测序技术对该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基因功能注释。结果经全基因组测序后显示该动物双歧杆菌B4株基因组大小为1944146 bp,GC含量为60.49%,不含质粒,总基因数为1642个。体外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该动物双歧杆菌B4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包括非溶血性和耐胃酸的特性。同时基因组结果显示,该动物双歧杆菌B4株不具有毒素、致病相关基因,耐药基因少且传播能力不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通过KEGG、COG、GO等基因注释显示其含有很多生物活性酶,如β-半乳糖苷酶、L-乳酸脱氢酶等益生基因。结论该动物双歧杆菌B4株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在基因层面上展示了优良的安全性,具有益生特性的基因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 分离培养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分析 益生菌 益生基因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缓解便秘及调节肠道菌群作用
8
作者 陈智仙 彭宁 张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8-314,共7页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Bi66)缓解便秘的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为国产菌种资源提供优质菌株。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组和动物双歧...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Bi66)缓解便秘的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为国产菌种资源提供优质菌株。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组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组,连续给小鼠灌胃益生菌14 d后灌胃洛哌丁胺构建便秘小鼠模型,测定小鼠粪便指标、小肠推进率,测定小鼠血清胃肠调节肽,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果: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显著提高便秘小鼠粪便粒数、粪便湿重、粪便含水量(P<0.05),显著缩短排首粒黑便时间(P<0.05),提高小肠推进率。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显著提高胃动素(P<0.05)、非常显著提高胃泌素水平(P<0.01)、降低血管活性肠肽、内皮素水平(P<0.05)。肠道菌群分析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提高便秘小鼠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Bi66降低便秘小鼠厚壁菌门,增加拟杆菌门;在属水平上显著提高另枝菌属、罗氏菌属和联合乳杆菌属丰度(P<0.05),非常显著提高经黏液真杆菌属、unclassified-Muribaculaceae和拟普雷沃氏菌属丰度(P<0.01)。结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66通过调节胃肠调节肽和肠道菌群缓解小鼠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Bi66 便秘 肠道菌群 胃肠调节肽 本文网刊:
下载PDF
光疗联合动物双歧杆菌BB-12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效果
9
作者 邹鹏飞 钟蕾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7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分析光疗联合动物双歧杆菌BB-12治疗新生儿黄疸(NNJ)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NNJ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光疗治疗)和研究组(31例,光疗+动物双歧杆菌BB-12治疗)。治疗5d后比较两... 目的:分析光疗联合动物双歧杆菌BB-12治疗新生儿黄疸(NNJ)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NNJ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光疗治疗)和研究组(31例,光疗+动物双歧杆菌BB-12治疗)。治疗5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清胆红素水平及肠道菌群定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d及5d时肠道菌群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d、3d、5d时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疗联合动物双歧杆菌BB-12治疗NNJ患儿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疗 动物双歧杆菌BB-12 新生儿黄疸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叠氮溴化丙锭-qPCR定量检测发酵乳中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和植物乳植杆菌ST-Ⅲ
10
作者 张玉律 包静 王琳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7期255-261,共7页
目的将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联合,建立一种发酵乳体系中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和植物乳植杆菌ST-Ⅲ的活菌定量... 目的将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联合,建立一种发酵乳体系中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和植物乳植杆菌ST-Ⅲ的活菌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首先设计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和植物乳植杆菌ST-Ⅲ的特异性基因序列的引物探针,验证引物探针特异性,优化PMA反应条件,建立标准曲线,验证灵敏度,最后定量检测发酵乳样品中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和植物乳植杆菌ST-Ⅲ菌株的数量。结果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与植物乳植杆菌ST-Ⅲ经PMA处理受损菌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μg/mL,处理菌液样品的最佳曝光时间为10 min,PMA-qPCR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发酵乳体系中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与植物乳植杆菌ST-Ⅲ。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PMA-qPCR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发酵乳体系中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与植物乳植杆菌ST-Ⅲ,为发酵乳产品中益生菌的定量检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溴化丙锭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 植物乳植杆菌ST-Ⅲ
原文传递
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晓斌 杜丽 +6 位作者 沈馨 刘曙红 李建芳 魏雅静 邹续 贾艳华 孙志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4,共6页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是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具有改善便秘、炎症和免疫调节等益生作用。目前我国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有14株菌,其中3株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分别为HN019、Bi-07以及BB12。虽然针对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的...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是一类重要的益生菌,具有改善便秘、炎症和免疫调节等益生作用。目前我国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中有14株菌,其中3株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分别为HN019、Bi-07以及BB12。虽然针对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的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性总结。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聚焦可用于婴幼儿食用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的安全性评估和益生特性分析,为婴幼儿益生菌株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N019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07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B12 安全性 益生特性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YYS-J9的筛选、鉴定及体外功效评价
12
作者 官雪芳 王琦 +4 位作者 徐梅 赵大洲 于添 赖恭梯 黄颖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2期282-293,共12页
目的挖掘出可利用低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能吸附重金属铅的乳酸菌,并评估其重金属吸附能力、短链脂肪酸生产水平、胃肠耐受力、黏附力、生物膜形成、疏水性能和抑菌水平。方法采用革兰氏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 目的挖掘出可利用低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能吸附重金属铅的乳酸菌,并评估其重金属吸附能力、短链脂肪酸生产水平、胃肠耐受力、黏附力、生物膜形成、疏水性能和抑菌水平。方法采用革兰氏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的YYS-J9菌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进行铅/镉吸附水平测试,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其短链脂肪酸水平,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法综合评价YYS-J9利用低聚糖生长和产短链脂肪酸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YYS-J9人工模拟胃液、胰液耐受力,分光光度法检测YYS-J9的生物量、生物膜形成水平、黏附聚集水平和疏水作用力,牛津杯法检测抑菌水平。结果从自然发酵乳中分离出一株能以多种低聚糖为唯一碳源的可高效吸附重金属铅/镉的菌株YYS-J9,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和GroEL基因鉴定,确定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YYS-J9对铅和镉的吸附率高达95.46%和84.62%;可利用海藻糖、水苏糖、菊粉、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可产较高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和戊酸,PCA分析获得低聚半乳糖、海藻糖和水苏糖是YYS-J9最适生长和产短链脂肪酸的低聚糖,并可利用各种低聚糖形成生物膜,其中以菊粉和低聚半乳糖为碳源时生物膜形成能力最佳,分别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的2.853倍和3.211倍;YYS-J9可在pH为2.0~3.0的人工模拟胃液中处理1~5 h,存活率不低于83.67%,并可高达95.81%,在pH为7.5~8.0人工模拟胰液中处理3~6 h,存活率范围在75.46%~86.02%之间,具有良好的胃液胰液耐受力;其疏水率高达78.424%,对白假丝酵母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和黏附能力。结论从发酵乳中筛选出一株可利用多种低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产短链脂肪酸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YYS-J9,该菌同时具有显著的铅/镉吸附、生物膜形成、良好的胃液胰液耐受力、疏水性和对白假丝酵母的抑制和黏附特征,这为便秘、重金属排毒和抑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益生菌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低聚糖 短链脂肪酸 生物膜 人工胃液 人工胰液 疏水性 白假丝酵母
原文传递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抗生素扰乱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
13
作者 马微微 方润晨 +3 位作者 吴金富 武亚男 赵伊阳 黄莉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5,共6页
通过设计抗生素混合溶液(硫酸庆大霉素7.5 mg/次+头孢噻肟钠30 mg/次)扰乱小鼠肠道菌群模型,探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 通过设计抗生素混合溶液(硫酸庆大霉素7.5 mg/次+头孢噻肟钠30 mg/次)扰乱小鼠肠道菌群模型,探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连续14 d每天灌胃抗生素混合溶液(硫酸庆大霉素7.5 mg/次+头孢噻肟钠30 mg/次)诱导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各剂量组分别灌胃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肠道菌群变化、进行肠道组织病理学分析,检测肠道屏障,检测血清中脂多糖(LPS)和D-乳酸含量,检测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高剂量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能够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清中LPS和D-乳酸含量,显著上调ZO-1、Occludin、Claudin-1和MUC2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明显增加,高剂量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可以使肠杆菌、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显著减少。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可改善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提高肠道屏障相关基因表达,进而有效调节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肠道屏障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对肥胖小鼠体脂分布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梅珍 郑晗盈 +3 位作者 郭东北 陈小旋 潘莉莉 李红卫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6,共13页
利用肥胖小鼠模型探讨动物双歧杆菌CP-9(Bifidobacterium animalisCP-9,CP-9)和罗伊氏乳杆菌ADR-1(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ADR-1,ADR-1)对体质量、体脂分布和血脂的影响。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对照组(High-fat ... 利用肥胖小鼠模型探讨动物双歧杆菌CP-9(Bifidobacterium animalisCP-9,CP-9)和罗伊氏乳杆菌ADR-1(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ADR-1,ADR-1)对体质量、体脂分布和血脂的影响。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对照组(High-fat Diet,HFD)、CP-9组、ADR-1组,正常饮食组(Normal Diet,ND)普通饲料喂养,每组12只,连续灌胃10 w。测量小鼠体质量、体成分,观察体脂肪分布、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测定肝脏组织脂肪酸合成酶(Fattty Acid Synthase,FAS)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的蛋白表达。干预结束时,与HFD相比,CP-9和ADR-1组小鼠体质量(-18.82%,-18.82%vs HFD)、腹腔和皮下脂肪、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显著降低(P<0.05)。CP-9、ADR-1组肝脂肪变性及肝损伤较HFD组明显改善,且肝脏FAS基因的蛋白表达减少(-53.22%,-53.22%vs HFD),PPARγ基因的蛋白表达增加(571.43%,714.29%vs HFD)。综上,CP-9和ADR-1干预可有效减轻肥胖小鼠体质量、腹腔和皮下脂肪,改善肝脂肪变性及肝损伤,可能是通过调节肝脏FAS和PPARγ基因的蛋白表达降低TG、LDL-C从而改善脂肪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 罗伊氏乳杆菌 减重 脂肪分布 血脂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增博 刘铭洋 +1 位作者 刘飞 李柏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3-111,共9页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XLTG11低剂量组(2.5×10~6 CFU/只)、XLTG11中剂量组(2.5×10~7 ...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XLTG11低剂量组(2.5×10~6 CFU/只)、XLTG11中剂量组(2.5×10~7 CFU/只)、XLTG11高剂量组(2.5×10~8 CFU/只)。在1~3 d,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0μL CTX(40 mg/kg),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然后在4~30 d,XLTG11各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XLTG11,每只小鼠0.2 mL,其余两组灌服0.2 mL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迟发型变态反应、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细胞因子水平、结肠病理组织、肠道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含量。结果表明,XLTG11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增加其足跖厚度,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含量,增强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提高细胞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IL-1β和干扰素-γ的含量。此外,XLTG11还可以减轻CTX对肠道组织的损伤并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肠道SCFA(乙酸、丙酸和丁酸)水平。综上,XLTG11可显著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和调节小鼠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 免疫调节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对便秘的改善研究
16
作者 杨夕缘 杨波 +2 位作者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4,共13页
便秘是常见胃肠道疾病,部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B.lactis)已被证明对便秘有改善作用,但效果存在差异。为研究不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对便秘的缓解效果,建立便秘动物模型,通过3株动物双歧杆... 便秘是常见胃肠道疾病,部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B.lactis)已被证明对便秘有改善作用,但效果存在差异。为研究不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对便秘的缓解效果,建立便秘动物模型,通过3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的干预试验,测定便秘相关指标、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水平,探究各菌株缓解便秘的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CCFM1278和BB12干预显著改善便秘小鼠排便质量、排便粒数、粪便含水质量分数、首粒黑便时间和小肠推进率,而FJSSZ6M5的干预效果不显著。CCFM1278干预调节便秘小鼠肠道菌群中Akkermansia、Ruminiclostridium 6、Ruminococcus1和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改善短链脂肪酸和脱氧胆酸水平,促进胃泌素、生长抑素分泌,抑制水通道蛋白3和水通道蛋白8的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综上,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CCFM1278具有缓解便秘的潜力,可将为便秘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脱氧胆酸 胃肠调节肽 水通道蛋白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动物双歧杆菌对伊犁马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17
作者 王永发 左林芳 +3 位作者 姚新奎 孟军 曾亚琦 王建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18,共10页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梯度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对伊犁马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相近、饲养管理水平一致的2~3岁伊犁马骟马19匹,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试验Ⅰ组(Q1、H1)、试验Ⅱ组(Q2、H2)、试验Ⅲ组(Q3、H3)、试...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梯度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对伊犁马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相近、饲养管理水平一致的2~3岁伊犁马骟马19匹,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试验Ⅰ组(Q1、H1)、试验Ⅱ组(Q2、H2)、试验Ⅲ组(Q3、H3)、试验Ⅳ组(Q4、H4),Q为试验前期,H为试验后期,其中试验Ⅰ组为对照组,4匹重复,其余试验组每组5匹重复,依据所有马匹平均体重,每天每匹马饲喂6.4 kg精料补充料及8 kg的干牧草,精料补充料于当天分早、晚两次添加,牧草分四次添加,于此基础上,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当天晨饲时分别依据马匹当天单次饲粮添加量的0.025%、0.05%、0.1%添加0.8、1.6、3.2 g的动物双歧杆菌,预饲期7 d,正式期50 d,采集试验前后两个时期的马匹粪便样本,通过细菌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马匹粪便样本中获得2870233条优化序列。(2)对照组饲喂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饲喂前后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饲喂双歧杆菌后,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饲喂前(P<0.05)。(3)在门水平上,伊犁马肠道优势菌群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4)在属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属为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属水平上,试验Ⅳ组后期与其他组相比,Streptococcus所占总属水平比例最小,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所占总属水平比例要高于其他组别。综上所述,于马匹饲粮中添加动物双歧杆菌添加剂,对于伊犁马的肠道菌群有一定影响,且会改善伊犁马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伊犁马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 伊犁马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SF联合植物乳杆菌120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缓解作用
18
作者 陈嘉辉 张建华 +3 位作者 彭玲玲 吕惠惠 魏华 万翠香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2024年第5期437-446,共10页
为了探讨益生菌对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的作用,我们通过给予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饮食来建立NAFLD小鼠模型,同时灌胃100μL益生菌混合物(植物乳杆菌1201+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SF)干... 为了探讨益生菌对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的作用,我们通过给予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饮食来建立NAFLD小鼠模型,同时灌胃100μL益生菌混合物(植物乳杆菌1201+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SF)干预12周。结果显示,双菌联合干预可恢复NAFLD小鼠的肝功能、缓解氧化应激和调节自噬;显著改善小鼠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产生,从而抑制LPS/NF-κB信号通路,缓解炎症反应。此外,双菌联合干预改善了小鼠胰岛素抵抗水平,调节PI3K-Akt/AMPK信号通路,进而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肝脏中的脂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动物双歧杆菌 植物乳杆菌 肠道菌群 炎症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复合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
19
作者 高浩 陈志豪 +3 位作者 陆致成 张青松 张程程 马申嫣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9,共7页
文章为探究复合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XLTG11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低下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 文章为探究复合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XLTG11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低下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试验组,通过灌胃5×10^(7)、5×10^(8)、5×10^(9)CFU/m L复合益生菌,持续进行30 d试验。试验期间,分别对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接受复合益生菌治疗的小鼠在胸腺、脾脏指数、耳肿胀程度、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血清血溶素水平、NK细胞活性以及巨噬细胞吞噬指数等方面显著提高,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中、高剂量效果最为显著。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使胸腺指数增加39.08%(P<0.001)、脾脏指数增加22.08%(P<0.05)、NK细胞活性增加26.47%(P<0.001);高剂量组使耳肿胀程度增加达到84.54%(P<0.01)、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55.53%(P<0.01)、血清血溶素水平增加12.17%(P<0.01);碳廓清吞噬指数低、中剂量组分别增加58.51%、58.59%(P<0.001);而低剂量组使腹腔巨噬细胞能力提高57.75%(P<0.01)。综上,由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和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改善小鼠免疫功能,为开发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 植物乳植杆菌CCFM8661环磷酰胺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小鼠肠道的益生作用
20
作者 汪小东 刘铭洋 +2 位作者 翟纯毅 唐宏伟 李柏良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36,共10页
该研究探讨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小鼠肠道的益生作用。将48只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XLTG11低剂量组、XLTG11中剂量组和XLTG11高剂量组。其中受试组每只分别灌胃1.6×10^(6)、1.6×10^(7)和1.6... 该研究探讨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对小鼠肠道的益生作用。将48只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XLTG11低剂量组、XLTG11中剂量组和XLTG11高剂量组。其中受试组每只分别灌胃1.6×10^(6)、1.6×10^(7)和1.6×10^(8)CFU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菌粉,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4 d后,测定小鼠体质量、肠道菌群、组织病理、肠道屏障、肠道通透性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加14.51%,小鼠肠道的菌群丰度和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29.32%和33.88%,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下降24.49%,并且低、中、高剂量组紧密连接蛋白和黏蛋白的表达量增加,小鼠血清中LPS和D-乳酸含量下降,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可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肠道通透性。此外,小鼠盲肠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分别升高13.66%、43.04%、48.58%。综上,该研究表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能够对小鼠肠道产生健康益处,并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和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XLTG11 肠道菌群 组织病理 肠道屏障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