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演化与工程设计
1
作者 潘守鸿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22期96-97,共2页
文章提出动物演化可称作是个体群体,分化组合,螺旋上升的过程。把动物演化过程应用到工程设计,并用数学的方法描述,把这种方法称作基数序数法。
关键词 动物演化 工程设计 方法描述 基数序数
下载PDF
动物演化的基数序数法
2
作者 潘守鸿 《科技风》 2019年第34期219-219,222,共2页
文章提出动物演化是个体群体,分化组合,螺旋上升的过程。用数学方法描述,数字化,把这种方法称作基数序数法。可以用计算机编制程序和软件,以取得精确地计算结果,并绘制出满意的系统进化树。
关键词 动物演化 方法描述 数字化 基数序数
下载PDF
新研究显示云南昭通古猿分布区曾是貘类动物演化中心
3
作者 同号文 《化石》 2016年第1期74-75,共2页
貘类动物起源于北美始新世早期,体型较小,后来发展为美洲和欧亚大陆特有动物。我国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的貘化石发现很稀少。1978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时墨庄等人在云南一四三煤田地质队的协助下在昭通永乐褐煤矿采掘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 貘类动物起源于北美始新世早期,体型较小,后来发展为美洲和欧亚大陆特有动物。我国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的貘化石发现很稀少。1978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时墨庄等人在云南一四三煤田地质队的协助下在昭通永乐褐煤矿采掘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他们依据其中的几件貘化石下颌骨残段建立一新种一云南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昭通 动物演化 分布区 哺乳动物化石 北京自然博物馆 古猿 显示 煤田地质队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脊椎动物演化模式
4
作者 邓涛 侯素宽 +2 位作者 吴飞翔 王世骐 李志恒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1-545,共15页
在青藏高原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本地区的现代生物多样性塑造受到其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许多起源于高原的物种甚至现代广布类群祖先的洲际扩散也由其驱动。在中生代时期,青藏高原今天所处的地区覆盖着广阔的海洋,喜马拉雅山脉的三叠纪海... 在青藏高原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本地区的现代生物多样性塑造受到其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许多起源于高原的物种甚至现代广布类群祖先的洲际扩散也由其驱动。在中生代时期,青藏高原今天所处的地区覆盖着广阔的海洋,喜马拉雅山脉的三叠纪海相沉积中产有鱼龙和旋齿鲨等脊椎动物化石。至侏罗—白垩纪,西藏东南部的部分地区逐渐脱离海洋环境,在昌都盆地形成了与当时四川盆地相似的淡水湖泊,恐龙等爬行动物则在湖边活动。新生代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使青藏高原逐渐隆起,一些热带、亚热带鱼类的发现,表明当时青藏地区内部与东南亚的热带地区之间可能有水系连通。随着这一地区地势隆起幅度显著升高,环境变干、变凉,致使喜暖鱼类终于在此绝迹,并转换为青藏高原特有的裂腹鱼类。青藏高原的快速上升导致季风气候加强,中亚内陆地区的气候持续走向干旱,中国西部的中新世动物群主要由耐旱的草原型哺乳动物组成,还有耐旱的鸟类和爬行动物共生。青藏高原在上新世最终达到现代的高度,其气候环境已具有冰冻圈的特点,成为冰期动物群最初的演化中心。2.6Ma全球气温第一次下降到低于今天的水平,已经适应了冰冻环境的动物迅速扩散到青藏高原周边以及更遥远的地区,成为现代动物多样性的基础。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复杂而大规模的环境变化,这一系列的地质运动和地貌演化引发并形成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气候格局,促进了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脊椎动物演化 水循环 中生代 新生代
原文传递
和政动物群自然遗产价值分析
5
作者 苏奇 张赢骜 +2 位作者 姚明涛 李江海 周敏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4期70-79,共10页
和政动物群主要产自甘肃省东南部临夏盆地新近纪红土层和第四纪地层中,由老至新产出巨犀动物群、铲齿象动物群、三趾马动物群和真马动物群4个哺乳动物群,代表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动物群面貌发生的显著更替,完美揭示... 和政动物群主要产自甘肃省东南部临夏盆地新近纪红土层和第四纪地层中,由老至新产出巨犀动物群、铲齿象动物群、三趾马动物群和真马动物群4个哺乳动物群,代表了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动物群面貌发生的显著更替,完美揭示了在构造变动背景下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及其与生物的协同演化关系。和政动物群化石赋存地层发育连续、完整,产出的化石数量巨大,形态完整且丰富,全球罕见,不仅在研究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青藏高原隆升,以及古环境、古气候、古地理变迁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同时具有科普教育价值、文旅价值和美学价值,而且是地球历史过程中反映高原隆升-环境气候变化-生物演化协同发展的典型例证,具有自然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为珍贵的化石类自然遗产。此外,和政地区的合理开发及保护,对于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政动物 新生代 哺乳动物演化 自然遗产价值
下载PDF
中国科学家揭开脊椎动物起源与演化之谜
6
《中国科技财富》 2003年第3期90-90,共1页
2月28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舒德干等研究者与英、日等国学者合作完成的重要成果《云南虫类的一个新种及其对后口动物演化的重要意义》。该成果的发布,标志着脊椎动物实证起源研究取得了进一步的... 2月28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舒德干等研究者与英、日等国学者合作完成的重要成果《云南虫类的一个新种及其对后口动物演化的重要意义》。该成果的发布,标志着脊椎动物实证起源研究取得了进一步的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学家 脊椎动物起源 脊椎动物演化 高阶元生物 《云南虫类的一个新种及其对后口动物演化的重要意义》 澄江化石库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地区古近纪早期哺乳动物演化及年代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7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8-308,共1页
自从20世纪20年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考察团开展考察以来,蒙古高原就成了世界上古近纪哺乳动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依据这一地区发现的不同时代的哺乳动物群建立的哺乳动物分期,构成了亚洲古近纪哺乳动物年代学的基本... 自从20世纪20年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考察团开展考察以来,蒙古高原就成了世界上古近纪哺乳动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依据这一地区发现的不同时代的哺乳动物群建立的哺乳动物分期,构成了亚洲古近纪哺乳动物年代学的基本框架,被广泛运用于区域及洲际陆相古近系对比以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年代学 古近纪 动物演化 二连地区 内蒙古 自然历史博物馆 早期
原文传递
生命的黎明——动物演化之谜(一)
8
作者 田喆(改编) 《走近科学》 2007年第5期4-9,共6页
生命在地球上演化的历史漫长而神秘,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动物的始祖在哪里?生物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大灭绝?人类的存在又是怎么回事?再一次冰河期后的动物会是什么样子?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学世界》栏目为此推出五一特别节目《动... 生命在地球上演化的历史漫长而神秘,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动物的始祖在哪里?生物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大灭绝?人类的存在又是怎么回事?再一次冰河期后的动物会是什么样子?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学世界》栏目为此推出五一特别节目《动物演化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演化 生命 中央电视台 科学世界 冰河期 历史 地球 灭绝
原文传递
鱼类如何演化成陆上动物
9
《科技潮》 2004年第5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鱼类 陆上动物 动物演化 动物化石
下载PDF
动物演化之谜——(六)未来狂想(中)
10
作者 欧阳薇(改编) 《走近科学》 2007年第11期8-12,共5页
一亿年后的世界像是一个潮湿炎热的大温室,演化出了一批新动物:长达9米的海洋生物幽灵水母、成为大型掠食者的隼蝇、以及地球上最后一种哺乳动物波格鼠等,它们面临着与今天完全不同的生存挑战。
关键词 动物演化 海洋生物 哺乳动物 温室 水母
原文传递
动物演化之谜——(五)未来狂想(上)
11
作者 欧阳薇(改编) 《走近科学》 2007年第10期32-36,共5页
100多位国际权威的科学家通力合作,对未来地球的地貌、气候和环境变迁进行科学预测:地球将在500万年后再度进入冰河期。那时,生命将再度面临严寒的挑战,任何存活的生物都必须快速适应极端的冰河气候。 但是,生命并不会因生存环境... 100多位国际权威的科学家通力合作,对未来地球的地貌、气候和环境变迁进行科学预测:地球将在500万年后再度进入冰河期。那时,生命将再度面临严寒的挑战,任何存活的生物都必须快速适应极端的冰河气候。 但是,生命并不会因生存环境严酷而消亡。科学家根据生命演化规律进行推想,告诉您500万年后那个未来世界的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演化 环境变迁 科学预测 演化规律 科学家 冰河期 生命 地球
原文传递
动物演化之谜——(七)未来狂想(下)
12
作者 王远伟(改编) 《走近科学》 2007年第12期48-51,共4页
科学家预测:如今分崩离析的地球陆地,在2亿年后,又会像距今2亿年前一样,重新漂聚到一起,形成一块新的“泛大陆”。 这个剧烈的变化虽然使生命已适应的生存环境几乎完全被颠覆,但地球生命依然生生不息。 它们会是谁?都长得什么... 科学家预测:如今分崩离析的地球陆地,在2亿年后,又会像距今2亿年前一样,重新漂聚到一起,形成一块新的“泛大陆”。 这个剧烈的变化虽然使生命已适应的生存环境几乎完全被颠覆,但地球生命依然生生不息。 它们会是谁?都长得什么样子?都有哪些生存高招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演化 地球生命 科学家 泛大陆
原文传递
动物演化之谜——(四)生存挑战
13
《走近科学》 2007年第9期30-34,共5页
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动物面对严峻的挑战,只有那些出色的猎食者或防卫者,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关键词 动物演化 演化过程 猎食
原文传递
全颌鱼重绘脊椎动物演化图谱
14
作者 朱幼安 朱敏 《科学世界》 2013年第12期4-7,共4页
2013年9月底,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古生物学发现,该发现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领导的团队,他们在距今4.23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完整的远古鱼类化石。这件演化史中的过渡化石,迅... 2013年9月底,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古生物学发现,该发现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领导的团队,他们在距今4.23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完整的远古鱼类化石。这件演化史中的过渡化石,迅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有学者称其为“一条令人瞠目结舌的古鱼”、“赋予了有颌脊椎动物祖先全新面目的、令人惊奇的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脊椎动物 鱼类化石 动物演化 图谱 古生物学 《自然》 研究员 研究所
原文传递
动物演化之谜——(二)龙行天下
15
《走近科学》 2007年第7期28-32,共5页
当地球的历史进入距今2.5亿-2.05亿年前的三叠纪,古老的类哺乳爬行动物虽然仍统治着世界,但它们的命运已日薄西山,在新的挑战面前开始走向穷途末路。
关键词 动物演化 爬行动物 三叠纪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中国哺乳动物的演化
16
作者 杨睿 《科学(中文版)》 2006年第11期18-19,共2页
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在内的青藏高原,是现在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始于新生代(6500万年)早期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作用,是这一地区不断抬升,形成世界屋脊的根本原因。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 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在内的青藏高原,是现在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始于新生代(6500万年)早期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作用,是这一地区不断抬升,形成世界屋脊的根本原因。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境内,青藏地区高寒干燥:蒙古一新疆高原区南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难以受到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的影响,从而逐渐草原化和干旱化:东部和南部在季风的影响下,出现了温暖湿润化。南于哺乳动物演化迅速,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这些自然环境的改变势必会对其组成和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演变也会记录在埋藏的化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哺乳动物 动物演化 隆升 中国 喜马拉雅山脉 自然环境 碰撞作用
下载PDF
动物演化之谜——(三)新生代的动物灭绝档案
17
作者 程炜(改编) 《走近科学》 2007年第8期45-49,共5页
地球上的生物自元古代开始在海洋中出现,经过古生代到中生代,地球已经是爬行动物的时候,恐龙称霸一时,龙行天下。中生代白垩纪,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地球进入了新生代。
关键词 新生代 动物灭绝 动物演化 小行星撞击地球 档案 全球生态系统 恐龙灭绝 爬行动物
原文传递
揭开哺乳动物演化的幕帘——吴氏巨颅兽
18
作者 刘嘉文 《生物进化》 2018年第3期45-47,共3页
2001年,Science杂志报道了匹兹堡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罗泽西研究员等的一项重要发现:1.95亿年前早侏罗系的哺乳型类动物——吴氏巨颅兽。标本于1980年代发现于云南省禄丰县。这只仅剩2克重头骨的可能只有回形针大小的动物属于哺乳... 2001年,Science杂志报道了匹兹堡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罗泽西研究员等的一项重要发现:1.95亿年前早侏罗系的哺乳型类动物——吴氏巨颅兽。标本于1980年代发现于云南省禄丰县。这只仅剩2克重头骨的可能只有回形针大小的动物属于哺乳型类摩根齿兽科,它揭示了侏罗纪哺乳动物的演化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氏巨颅兽 动物演化 哺乳动物 自然历史博物馆 幕帘 侏罗系 研究员 匹兹堡
原文传递
中国发现1.6亿年前哺乳动物祖先化石
19
作者 王国起 《地球》 2011年第10期76-77,共2页
8月25日,中美科学家在北京宣布了一项重大的发现,经过几年的研究,他们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中华侏罗兽。这一新属、新种化石的发现,将有胎盘类哺乳动物起源年代向前推进了3500万年,同时校正了现代基于DNA方法... 8月25日,中美科学家在北京宣布了一项重大的发现,经过几年的研究,他们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中华侏罗兽。这一新属、新种化石的发现,将有胎盘类哺乳动物起源年代向前推进了3500万年,同时校正了现代基于DNA方法测定的哺乳动物演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祖先 中国 动物起源 有胎盘类 动物演化 科学家 DNA
原文传递
马圈沟遗址古地磁测年结果在欧亚大陆猛犸象演化研究上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光飚 Adrian M.LISTER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4,共2页
河北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古地磁测年结果(朱日祥等,2004)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其确立了远古人类在亚洲北部首次出现的最早年代.除人类文化遗物外,马圈沟遗址还同时出土了大批对于我们理解上新世-更新世期间哺乳动物演化具有重要价值... 河北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古地磁测年结果(朱日祥等,2004)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其确立了远古人类在亚洲北部首次出现的最早年代.除人类文化遗物外,马圈沟遗址还同时出土了大批对于我们理解上新世-更新世期间哺乳动物演化具有重要价值的化石材料.尤其重要的是该遗址第三文化层中的真象类牙齿标本("Elephas sp.":朱日祥等,2004),已被鉴定为草原猛犸象(Mammuthus trogontherii)(魏光飚等,2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测年 猛犸象 遗址 欧亚大陆 泥河湾盆地 文化遗物 动物演化 古人类 更新世 上新世 文化层 sp. 化石 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