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蒋文渊 王健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研究表明,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1])。其中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和动脉僵硬度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SI)是测量动脉僵硬度相关参数,具有无创和易于应用等特点。与健康人群相比,终末期肾病... 研究表明,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1])。其中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和动脉僵硬度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SI)是测量动脉僵硬度相关参数,具有无创和易于应用等特点。与健康人群相比,终末期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2])。而且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相关^([3])。近期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新的独立危险因素[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 血液透析患者 脉搏波速 心血管事件 非酒精性脂肪肝 ARTERIAL 健康人群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动脉僵硬度评估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
作者 顾莹珍 刘晋星 党爱民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248-252,共5页
作为血管老化的早期表现形式,动脉僵硬度在心血管领域逐渐受到了重视。研究显示,动脉僵硬度与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冠心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在疾病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动脉僵硬度的常见测量方式... 作为血管老化的早期表现形式,动脉僵硬度在心血管领域逐渐受到了重视。研究显示,动脉僵硬度与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冠心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在疾病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动脉僵硬度的常见测量方式、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以及改善动脉硬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 心血管代谢 脉搏波传导速 治疗与预防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不同血糖水平男性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即时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何荣 张丽 +5 位作者 李鹏 张晓玲 张国 臧懿然 吴寿岭 孙丽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997-3004,共8页
背景以往有氧运动获益的研究主要关注有氧运动对长期心血管健康及结局的影响,即规律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动脉僵硬度,而有研究指出高血糖是增加动脉僵硬度的因素,因此推测高血糖可能削弱了有氧运动改善动脉硬化的作用。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对... 背景以往有氧运动获益的研究主要关注有氧运动对长期心血管健康及结局的影响,即规律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动脉僵硬度,而有研究指出高血糖是增加动脉僵硬度的因素,因此推测高血糖可能削弱了有氧运动改善动脉硬化的作用。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对不同血糖水平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即时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既往参加开滦研究2018—2020年第6次随访体检且被抽取参加2020年第5次国民体质监测并于开滦集团旗下四家企业完成功率车二级负荷试验前、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量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降压药史等)、人体测量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和生化检测指标(空腹血糖等),根据空腹血糖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Q1组(n=220):<5.00 mmol/L、Q2组(n=240):5.00~<5.40 mmol/L、Q3组(n=230):5.40~<5.81 mmol/L、Q4组(n=234):≥5.81 mmol/L。以功率车二级负荷试验作为有氧运动的形式,以baPWV水平作为反映四肢动脉僵硬度的指标,收集研究对象功率车二级负荷试验前、后baPWV相关资料〔SBP、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baPWV水平、代谢当量(MET)、最大摄氧量(VO2max)等〕,试验前记作1,试验后记作2;并计算前、后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值(记作ΔbaPWV等)。比较Q1组、Q2组、Q3组、Q4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baPWV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评估不同血糖水平对功率车二级负荷试验前、后baPWV水平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924例,平均年龄为(36.9±7.7)岁。各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四组的年龄、高脂血症、高血压、降压药史、SBP、DBP、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功率车二级负荷试验前、后的baPWV相关资料比较结果显示,Q1组、Q2组、Q3组HR2高于HR1(P<0.01);Q1组、Q2组、Q3组、Q4组的baPWV2高于baPWV1(P<0.01);四组间的SBP1、SBP2、DBP1、DBP2、MAP1、MAP2、baPWV1、baPWV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aPWV1相比,不同血糖水平人群baPWV2平均下降36.0 cm/s。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与Q4组相比,Q1组的ΔbaPWV水平降低〔B(95%CI)=-18.96(-36.96,-0.96),P=0.04〕。结论有氧运动能即时改善动脉僵硬的程度,但高血糖减弱了有氧运动改善动脉僵硬度的作用,临床医生要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有氧运动方案,以改善动脉硬化延缓血管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糖尿病 血管硬化程 有氧运动 血糖 动脉僵硬度 脉搏波传导速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尿白蛋白升高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田芸凡 彭澎 +3 位作者 孙婧煜 钱雪松 孙伟 孔祥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人群动脉僵硬度与尿白蛋白升高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和大新镇选取年龄>45岁的78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四分位数分为四组,包括PWVⅠ组(PWV<1552.8 c...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人群动脉僵硬度与尿白蛋白升高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和大新镇选取年龄>45岁的78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四分位数分为四组,包括PWVⅠ组(PWV<1552.8 cm/s,197例)、PWVⅡ组(PWV为1552.8~1733.5 cm/s,196例)、PWVⅢ组(PWV为1733.6~1949.0 cm/s,196例)和PWVⅣ组(PWV>1949.0 cm/s,197例)。主要观察尿白蛋白升高,定义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30 mg/g。以PWVⅠ组作为参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计算其他三组发生尿白蛋白升高的风险。进一步采用亚组分析探讨不同亚组间baPWV和尿白蛋白升高的相关性。结果与低baPWV者比较,高baPWV者的年龄偏大、男性偏多、饮酒者偏多、收缩压偏高、空腹血糖偏高、UACR水平更高(均为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aPWV和UACR水平呈正相关(rs=0.205,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baPWV与尿白蛋白升高显著相关(均为P<0.05)。调整变量后,以PWVⅠ组作为参考,PWVⅣ组的尿白蛋白升高的风险最高(OR=1.84,95%CI:1.10~3.10)。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baPWV与尿白蛋白升高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 臂踝脉搏波速 尿白蛋白/肌酐 尿白蛋白 高血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僵硬度相关参数变化与神经功能改善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登花 邓增山 杨晓娟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僵硬度参数变化与神经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根据转归情况将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出院组(90例)和住院死亡组(17例),再按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将出院组进一步分为功能改善组(51例)和无功能改善组(39例)。在入院...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僵硬度参数变化与神经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根据转归情况将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出院组(90例)和住院死亡组(17例),再按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将出院组进一步分为功能改善组(51例)和无功能改善组(39例)。在入院第1日和第7日监测24 h血压并测量动脉僵硬度参数——动脉僵硬度指数(ASI)和脉搏波速度(PWV)。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逻辑回归分析确定住院死亡和神经功能改善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住院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PWV和ASI较出院组患者差(P均<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ASI是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功能改善组患者入院第7日的PWV低于第1日(P<0.05)。功能改善组与无功能改善组患者入院第1日和第7日的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WV和中心舒张压降低能独立预测神经功能改善(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ASI增高与较高住院病死率有关。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PWV降低与神经功能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脉搏波速 动脉僵硬度指数 功能改善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涵 刘好 +1 位作者 党奎 罗俊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19541-19546,共6页
动脉僵硬度是最早可检测的血管损伤指标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早期识别患者并制定预防策略,需要寻找可靠的标志物。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动脉硬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抵抗... 动脉僵硬度是最早可检测的血管损伤指标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早期识别患者并制定预防策略,需要寻找可靠的标志物。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动脉硬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抵抗替代指标。现就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 胰岛素抵抗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
下载PDF
超声检测主动脉僵硬度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袁胜坤 杨银广 梁凤仪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803-80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主动脉僵硬度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入选本研究观察组,80名健康人员入选本研究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用超声技术对脉搏波传播速度(PWV)、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主动脉僵硬度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入选本研究观察组,80名健康人员入选本研究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用超声技术对脉搏波传播速度(PWV)、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总动脉内径(C-Di)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测量水平,根据观察指标水平改变情况绘制ROC曲线,根据ROC曲线分析并比较各项检测指标AUC、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PWV高于对照组,C-IMT、C-Di低于对照组(P<0.05)。PWV、C-IMT、C-Di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79m/s,0.76mm,6.54mm;AUC分别为0.857,0.872,0.853;三项指标用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的AUC为0.939,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PWV、C-IMT、C-Di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患病期间多种主动脉僵硬度指标均会出现明显改变,联合检测PWV、C-IMT、C-Di可为冠心病患者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同时还有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动脉僵硬度 冠心病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与冠心病左心室舒张的关系
8
作者 马铮 张国勇 +2 位作者 刘佩林 连政 郭彩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6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和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老年人设为对...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和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老年人设为对照组。将87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分为A组47例和B组40例,并根据是否存在高血压分为C组41例和D组46例。比较各组baPWV、ABI、AASI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baPWV、ABI、AASI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aPWV、ABI、AASI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baPWV、AASI水平高于对照组,AB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aPWV、AASI水平高于B组,ABI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aPWV、ABI、AAS水平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功能与baPWV、AASI呈负相关(r=-0.835、-0.381,P<0.05),与ABI呈正相关(r=0.617,P<0.05);ROC曲线显示,baPWV、ABI、AASI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3、0.861、0.711,灵敏度为95.7%、87.2%、44.7%,特异度为97.5%、77.5%、100.0%。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表现为baPWV、AASI水平上升与ABI下降,且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者表现更明显。baPWV、ABI、AASI均与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相关,能够有效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 踝臂指数 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 左心室舒张功能 老年患者
下载PDF
非肥胖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李培瑛 陈明明 余馨妍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0期17-21,共5页
目的 探讨非肥胖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瞬时弹性成像仪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的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以受控衰减参数(CAP)评价脂肪肝,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最终纳入304... 目的 探讨非肥胖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瞬时弹性成像仪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的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以受控衰减参数(CAP)评价脂肪肝,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最终纳入3049例非肥胖体检者进行研究,分析纳入非肥胖人群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影响非肥胖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评估CAP对高动脉僵硬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3049例非肥胖体检者中NAFLD患者1135例,占37.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NAFLD患者分别为445例(14.6%)、406例(13.3%)和284例(9.3%)。高动脉僵硬度900例,占29.5%,其中轻度、中度、重度高动脉僵硬度人群分别为555例(18.2%)、199例(6.5%)和146例(4.8%)。NAFLD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baPWV均高于正常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百分比均大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动脉僵硬度人群的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P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CAP均高于正常动脉僵硬度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BMI、ALT、sUA、FPG、FPI和NAFLD是非肥胖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NAFLD发生高动脉僵硬度的OR为1.291[95%CI=(1.030,1.618),P<0.05]。CAP预测高动脉僵硬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610[95%CI=(0.588,0.632),P<0.05],最佳界值为239.5 dB/m,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477和0.683。结论 非肥胖人群中,不同程度NAFLD患者的动脉僵硬度均高于正常人群。NAFLD是独立于常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外的高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干预NAFLD降低非肥胖人群出现高动脉僵硬度的风险,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动脉僵硬度 脉搏波传播速 受控衰减参数 非肥胖人群
下载PDF
AMAS系统在评估高血压动脉僵硬度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许妍 王美娟 於晓平 《医学诊断》 202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无创全身动脉僵硬度自动测量系统(Automatic Measurement of Arterial Stiffness,AMAS)测得的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 cfPWV)在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临床应用。方法:回...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无创全身动脉僵硬度自动测量系统(Automatic Measurement of Arterial Stiffness,AMAS)测得的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 cfPWV)在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血压水平分级标准将高血压组分为2组,1级(轻度)为第1组,2级(中度)和3级(重度)为第2组。应用同一超声诊断机AMAS测量受试者的cfPWV。比较各组cfPWV、收缩压、舒张压等参数。结果:cfPWV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fPWV 值随血压增高而增大,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和收缩压是cfPWV的影响因素,且年龄和收缩压与cfPWV呈正相关。结论:通过AMAS检测cfPWV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对临床早期干预以及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 健康管理中心 心脑血管并发症 自动测量系统 超声诊断 收缩压 动脉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硫代硫酸钠对接受慢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及PWV、lnCAC、CAVI的影响
11
作者 陈文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3497-3499,共3页
目的:旨在评估硫代硫酸钠(STS)对血液透析(HD)患者动脉僵硬度(AS)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根据心踝血管指数(CAVI)测量的100名患有异常AS的HD男性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静脉... 目的:旨在评估硫代硫酸钠(STS)对血液透析(HD)患者动脉僵硬度(AS)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根据心踝血管指数(CAVI)测量的100名患有异常AS的HD男性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对照组静脉未注射硫代硫酸钠。比较两组CAVI、脉搏波速度(PWV)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lnCAC)。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的PWV及治疗后6个月的CAVI、lnCA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lnCAC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AS异常的HD男性患者采用STS治疗可显著改善AS,稳定血管钙化,其可作为新的治疗策略用于延迟和治疗HD患者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 心踝血管指数 冠状动脉钙化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血管钙化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12
作者 钱盾 宁明安 尚粉青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低于对照组,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微小RNA-335-5p(miR-335-5p)、微小RNA-126(miR-12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大动脉僵硬程度,改善心室重构,调节miR-335-5p、miR-126表达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尼可地尔 冠心病 动脉僵硬度 心室重构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宁明安 李红 尚粉青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5期9-12,共4页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替...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格瑞洛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替格瑞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低于对照组,踝臂指数(ABI)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改善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及血管内皮功能,调节心肌损伤标志物表达,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降低频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替格瑞洛 冠心病心绞痛 动脉僵硬度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胆固醇血症兔模型动脉僵硬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温朝阳 唐杰 +3 位作者 王月香 程志刚 林倩 张高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胆固醇血症兔腹主动脉僵硬度的研究。方法5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高胆固醇血症组、对照组2和动脉粥样硬化组,以普通或高胆固醇饲养建立相应的模型。导管测量兔股动脉血压。在基... 目的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胆固醇血症兔腹主动脉僵硬度的研究。方法5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高胆固醇血症组、对照组2和动脉粥样硬化组,以普通或高胆固醇饲养建立相应的模型。导管测量兔股动脉血压。在基础点和模型建立后,取兔左肾动脉起始部远心端约1.5~2cm处的腹主动脉长轴切面,ET技术检测动脉僵硬度。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腹主动脉弹性系数(Eρ)和硬度指数(G)较对照组高(P〈0.01),动脉顺应性(AC)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高胆固醇血症组和对照组之间Eρ、β及AC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Eρ与血管舒张期内径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正相关(P〈0.05),β及AC则否。Eρ、β及AC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管收缩期内径、血糖(GLU)、血清胆固醇(CH)、血清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不相关(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腹主动脉僵硬度增高,高胆固醇血症兔则否。僵硬度指标中,Eρ和β敏感性较高,AC则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动脉硬化 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僵硬度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被引量:20
15
作者 谭静 华琦 +3 位作者 闻静 邢绣荣 刘荣坤 杨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522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亚组1(1项指标异常)、亚组2(2项指标异常)和亚组3(3项或以上指标异常)。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522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亚组1(1项指标异常)、亚组2(2项指标异常)和亚组3(3项或以上指标异常)。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作为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并与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各亚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0.001),亚组3与亚组1和亚组2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年龄(r=0.432,P<0.001)、收缩压(r=0.341,P<0.001)、腰围(r=0.151,P=0.001)、空腹血糖(r=0.257,P<0.001)和甘油三酯(r=0.103,P=0.019)存在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和空腹血糖是影响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独立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的聚集可能促进动脉僵硬度的发生发展。开展人群代谢综合征成分聚集的评估及进行脉搏波速度检测有助于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代谢综合征 脉搏波速 动脉僵硬度 动脉 动脉弹性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韦秀英 胡世红 +4 位作者 韦汐 李玉兰 黄秋菊 郑杨杨 武艳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03-1305,共3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晨尿微量白蛋白与晨尿肌酐的比值(ACR)分为两组,一组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组),另一组为非早期糖尿病肾病组(非早期DN组)。所有患者均测...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晨尿微量白蛋白与晨尿肌酐的比值(ACR)分为两组,一组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组),另一组为非早期糖尿病肾病组(非早期DN组)。所有患者均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反映患者的外周动脉僵硬度,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①早期DN组与非早期DN组的baPWV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简单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ACR、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空腹C肽、2 h C肽呈正相关;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CR是baPWV的影响因素。结论早期DN组的动脉僵硬度明显高于非早期DN组,提示动脉僵硬度与早期糖尿病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 动脉僵硬度 早期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宋洪斌 刘振东 +5 位作者 路方红 刁玉涛 张华 赵颖馨 孙尚文 齐在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6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和腰围将受试者分为4组:正常BMI+正常腰围组(正常组,n=194)、正常BMI+腰围增高组(单纯腰围增高组,n=195)、BMI增高+正常腰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6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和腰围将受试者分为4组:正常BMI+正常腰围组(正常组,n=194)、正常BMI+腰围增高组(单纯腰围增高组,n=195)、BMI增高+正常腰围组(单纯BMI增高组,n=196)及BMI增高+腰围增高组(BMI和腰围增高组,n=191)。测定所有受试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根据受试者的血脂情况,计算动脉硬化指数。结果 BMI和腰围增高组受试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2120±263 mm/s)和动脉硬化指数(3.35±0.87)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及单纯腰围增高组和单纯BMI增高组(P<0.05)。BMI和腰围增高组受试者的踝臂指数(0.72±0.15)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及单纯腰围增高组和单纯BMI增高组(P<0.05)。单纯BMI增高组受试者的踝臂指数及动脉硬化指数与单纯腰围增高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BMI和腰围增高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均显著,且二者存在协同效应。结论腹型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受损程度严重,BMI和腰围增高对动脉弹性功能受损有交互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动脉僵硬度 高血压
下载PDF
中心动脉脉压是影响大动脉僵硬度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肖文凯 叶平 +3 位作者 白永怿 骆雷鸣 吴红梅 高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55,共7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脉搏波传...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脉搏波传播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应用张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和中心动脉脉搏波增强指数(AIx)。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被测定。结果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显著低于相应的肱动脉收缩压和脉压,这种脉压扩增在血压正常组9.85±6.55 mm Hg明显低于高血压组12.64±6.69 mm Hg,但在脉压扩增比上两组未见差异。大动脉僵硬度受血压及年龄的影响,高血压组具有较高的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脉压扩增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单因素分析见中心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和血管损害标志物的相关性更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受中心脉压的独立影响而外周平均动脉压及脉压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中心动脉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可能是中心动脉僵硬度更直接的指示器和更好的血管老化的标志,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可能更多地将中心动脉压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心动脉 动脉僵硬度 压力波反射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动脉僵硬度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朝伟 晋荣 +2 位作者 王丽 钟赟 刘世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及动脉僵硬度与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EH患者92例,健康对照组3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相关血液生化检查,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及动脉僵硬度与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EH患者92例,健康对照组3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相关血液生化检查,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和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结果:EH组的血清UA明显高于对照组[(361.51±83.81)μmol/L vs(317.03±62.22)μmol/L,P<0.05];EH组IMT及异常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69±0.14)mm vs(0.60±0.12)mm,42.39%vs 10.00%,P<0.05];45例EH患者检出颈动脉斑块,随着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增高,血清UA水平依次增高[(285.25±78.41)μmol/L、(341.19±63.99)μmol/L和(401.33±88.49)μmol/L,P<0.05];软斑块组(n=11)的血清UA水平较硬斑块组(n=34)显著增高[(389.00±69.45)μmol/L vs(323.03±72.71)μmol/L,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FPWV与年龄(r=0.414)、收缩压(r=0.224)、脉压(r=0.270)和血清UA(r=0.219)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增高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UA水平可反映颈动脉斑块的严重程度及稳定性,EH患者随着血清UA水平增高大动脉弹性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尿酸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脉搏波传导速 动脉僵硬度
下载PDF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年龄与血管内皮功能对大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雅利 雷梦觉 +2 位作者 刘秋玲 涂燕平 龚爱斌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大动脉僵硬度与年龄、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71例,进行大动脉僵硬度(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同期年龄配对的健康老年人3...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大动脉僵硬度与年龄、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71例,进行大动脉僵硬度(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同期年龄配对的健康老年人30例和健康中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老年健康组、中年健康组 baPWV 依次减慢[老年 ISH:(2459.2±436.8)比老年健康:(2097.2±315.7)比中年健康:(1619.7±214.2)cm/s,P<0.01或<0.05),而 FMD 则依次增大(老年 ISH:6.2±2.2比老年健康:9.8±2.5比中年健康:14.4±1.9,P<0.05或<0.01)。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中,baPWV 与 FMD呈显著性负相关、与收缩压(SBP)、脉压(PP)呈显著性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明:年龄、FMD、SBP、PP 是大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中增龄与 FMD 失调明显增加了大动脉僵硬度,因此,在控制 ISH 的同时,改善 FMD 可以降低大动脉僵硬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年龄 内皮功能 动脉僵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