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预后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马祥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40-143,共4页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治疗过程中使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重要价值。方法 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研究区间内选取98例行动脉溶栓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电脑随机抽签分为差异化护理小组后,分别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手段,观察两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治疗过程中使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重要价值。方法 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研究区间内选取98例行动脉溶栓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电脑随机抽签分为差异化护理小组后,分别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手段,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血管再通、存活率、护理满意度均处在更高水平,并显示出显著组间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未见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处在低于常规组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低,均具有组间差异(P<0.05)。结论 于围手术期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帮助动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争取更多的存活率,并获的较好的血管再通效果,改善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术 急性脑梗死 围手期护理 预后效果
下载PDF
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均峰 赵德喜 +4 位作者 孙正伟 张宪坤 李志国 李闯 潘德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100例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脉血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溶栓...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100例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脉血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溶栓后7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门诊或电话随访3个月,治疗组改良的Rankin残障量表(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脉血康胶囊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增强脑血流动力学,改善脑组织供血和供养,促进病损区域脑细胞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脉血康胶康
下载PDF
Orem自护理论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喻蓉艳 段甜甜 +4 位作者 张芳 康飞飞 胡奕婷 罗瑞霞 张莉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66-169,共4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Orem自护理论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骰子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和分析Orem自护理论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掷骰子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Orem自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昏迷情况、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溶栓后3、7、14 d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后24 h、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溶栓后7、14 d的Barther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Orem自护理论对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状况,减轻神经受损程度,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OREM自护理论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申东峰 王宝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观察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29例动脉溶栓治疗病人和40例SolitaireA B型支架取栓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和预后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经治疗后阻塞血管再通病人中,支架取栓为36例,... 目的观察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29例动脉溶栓治疗病人和40例SolitaireA B型支架取栓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和预后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经治疗后阻塞血管再通病人中,支架取栓为36例,动脉溶栓的为22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组有5例发生术中脑出血,SolitaireA B型支架取栓的病人组未发生脑出血,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应用脑mR S评分表评价,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取栓较单纯药物溶栓具有更小的副作用、更好的血管再通率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取栓 动脉溶栓术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瑶 李柏霖 胡楠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5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ACI)动脉溶栓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动脉介入溶栓术的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根据病情予动脉溶栓治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ACI)动脉溶栓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动脉介入溶栓术的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根据病情予动脉溶栓治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亚低温治疗,干预5~7 d。试验组加血府逐瘀汤,2次/d,治疗7 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3、7 d后炎症因子IL-1β、IL-10、hs-CRP、SOD、MDA的变化,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检测颅内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7 d后,两组IL-1β降低(P<0.05),IL-10、hs-CRP升高(P<0.05),SOD升高(P<0.05),MDA降低(P<0.05),NIHSS、ICP降低(P<0.0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3、7 d后,试验组IL-1β、hs-CRP低于对照组(P<0.05),IL-10高于对照组(P<0.05),SOD高于对照组(P<0.05),MDA低于对照组(P<0.05),NIHSS、ICP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血府逐瘀汤 亚低温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7例动脉溶栓术后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韦丽 田海岩 陈琳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缺血再灌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大龙 隗永健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2055-2058,共4页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HDL)与急性脑梗死(ACI)动脉溶栓术后缺血再灌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神经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动脉溶栓术治疗,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表达水平,判定缺血再灌注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 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HDL)与急性脑梗死(ACI)动脉溶栓术后缺血再灌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神经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动脉溶栓术治疗,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表达水平,判定缺血再灌注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完成动脉溶栓术,发生缺血再灌注14例(再灌注组),发生率为16.7%。再灌注组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低于非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高于非再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4例患者中,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与缺血再灌注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都为导致缺血再灌注发生的重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缺血再灌注比较常见,高密度脂蛋白与缺血再灌注存在相关性,也是导致缺血再灌注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缺血再灌注 高密度脂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全脑血管造影+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8
作者 杨春梅 颜秀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1期138-139,共2页
我院内科于2006年5月开始对发病6h内的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全脑血管造影+动脉溶栓术进行治疗(简称溶栓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全脑血管造影 动脉溶栓术 溶栓治疗 疗效观察 对照组
下载PDF
急性肾梗塞动脉溶栓术临床探讨
9
作者 党建波 肖兴丽 +3 位作者 隋广平 邓伟 黄风雷 赵春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7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肾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总结了近年来我院的15例病例,经皮股动脉穿刺(Selddingers),将导管插入梗塞侧肾动脉,溶栓药物灌注使血管内形成的血栓溶解,恢复血管的通畅性,达到治疗。肾血栓栓塞性...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肾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总结了近年来我院的15例病例,经皮股动脉穿刺(Selddingers),将导管插入梗塞侧肾动脉,溶栓药物灌注使血管内形成的血栓溶解,恢复血管的通畅性,达到治疗。肾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目的。结果:15例病例中,溶栓成功12例,成功率为80%,其中发生在6小时以内的急性肾梗塞9例,溶栓成功8例,溶栓成功率高达89.9%,发生在12小时以内的急性肾梗塞6例,溶栓成功4例,溶栓成功率66.7%。结论:通过本组15例病历的分析,证明动脉溶栓术是治疗急性肾梗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梗塞 动脉溶栓术 治疗 经皮股动脉穿刺
下载PDF
冠状动脉溶栓术21例护理体会
10
作者 潘宁萍 《广西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191-193,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溶栓术 护理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艾瑞 刘静静 +2 位作者 石璟 贾妍 杨世泉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744-746,共3页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患者中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风险管理和护理对策,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并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患者中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风险管理和护理对策,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并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术后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调查结果,并进行2组间的结果比较。结果:风险管理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满意度调查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整体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高压氧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
下载PDF
选择性脑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导管室护理
12
作者 刘冬梅 高甡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 脑栓塞 动脉溶栓术 护理
下载PDF
选择性脑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导管室护理
13
作者 刘冬梅 《沈阳医学》 2000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选择性脑动脉溶栓术 护理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术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海 陈康宁 +1 位作者 任亚静 刘连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188-2190,共3页
目的观察多模式CT指导下的动脉内rt-PA接触溶栓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出符合溶栓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39~73岁,平均64岁。分为&l... 目的观察多模式CT指导下的动脉内rt-PA接触溶栓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出符合溶栓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39~73岁,平均64岁。分为<3 h组及3~6 h组。记录溶栓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蓝金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及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结果32例样本中26例(81.3%)患者溶栓治疗有效,23例(71.9%)临床结局良好,16例(50.0%)血管完全再通,症状性出血1例(3.1%)。溶栓前后NIHSS、MRS及BI明显改善,<3 h及3~6 h组溶栓安全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模式CT指导的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头颅CT
原文传递
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俞迪红 赖春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88-2990,共3页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4例发病时间在4.5~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后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脉血康胶囊治疗(...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4例发病时间在4.5~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后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组)和普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差异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由治疗前的(26.74±2.85)降低为治疗后的(8.64±2.03);对照组由治疗前的(26.03±2.30)降低为治疗后的(16.39±3.20),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情况,治疗前观察组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0.13±2.01)s、(10.52±2.29)s、(32.47±5.27)s、(2.71±3.92)g/L,治疗后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3.83±2.64)s、(13.52±2.27)s、(38.68±5.86)s、(2.66±0.88)g/L;对照组治疗前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0.28±2.64)s、(10.37±2.44)s、(33.54±5.43)s、(2.78±4.72)g/L,治疗后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2.14±2.02)s、(10.19±2.46)s、(35.06±5.38)s、(2.88±0.72)g/L,治疗前两组凝血情况PT、TT、APTT、FIB各项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脑组织供血情况,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血康胶囊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术期护理方法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丽君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6期76-78,共3页
目的:更进一步对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对脑梗患者所行的护理方法不同... 目的:更进一步对动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对脑梗患者所行的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人员均分位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评价二者不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0%,而对照组患者的为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血管完全再通、部分再通及未通者分别有23例(46.0%)、18例(36.0%)、9例(18.0%),对照组对应的指标数据为20例(40.0%)、20例(40.0%)、10例(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股动脉穿刺点血肿、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而对照组的为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动脉溶栓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围手 护理干预 预后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溶栓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柯伟 邓小容 李文澜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3期217-219,共3页
急性脑梗死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因此要迅速有效地实现血管再通,挽救半暗带,最终恢复神经缺损。溶栓时间窗是关键,溶栓越早,再通率越高,目前多主张以6h 内为宜[1]... 急性脑梗死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因此要迅速有效地实现血管再通,挽救半暗带,最终恢复神经缺损。溶栓时间窗是关键,溶栓越早,再通率越高,目前多主张以6h 内为宜[1]。但是由于患者就医时间延误,术中患者配合性差等诸多因素抵消了动脉溶栓术的获益。本研究旨在评估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溶栓术中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节约更多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术 颅内 应用 急性脑梗死 溶栓时间窗 人类健康 高发病率 血管再通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国庆 刘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2期56-57,共2页
目的:利用对脑部微出血灶的检测,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作用中的预测性。方法:利用二代双源CT和1.5T核磁共振扫描仪,运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的技术,对65例患者中6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MRI和SWI检查,... 目的:利用对脑部微出血灶的检测,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作用中的预测性。方法:利用二代双源CT和1.5T核磁共振扫描仪,运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的技术,对65例患者中6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MRI和SWI检查,在进行动脉溶栓之后的48h内进行CT或者是MRI的复查。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上是否出现微型出血灶将其分为非微出血灶和微型出血灶,分析预测两组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状况。结果:在选取的65例患者中有21例(32.3%)患者具有微型出血灶,主要分布于丘脑的基底节区。其中有7例患者属于轻度,9例属于中度,5例重度。在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后,有6例患者表现了出血性转换的迹象,5例微出血灶者,非微出血者1例,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微出血灶分度与出血性转化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16,P<0.05)。结论:脑微出血灶的程度与出血性转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邓丽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238-240,共3页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于动脉溶栓术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影响。方法:以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84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成A、B两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效果。结果:B组卧床、住院时间分别为(5.35±0...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于动脉溶栓术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影响。方法:以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84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成A、B两组,分别行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效果。结果:B组卧床、住院时间分别为(5.35±0.65)d和(12.45±0.55)d,均相较于A组的(8.15±0.85)d和(17.25±1.25)d显著更短(P<0.05);B组的FMA、MBI评分分别为(42.71±3.05)分和(69.12±3.22)分,均相较于A组的(35.14±2.55)分和(58.62±2.36)分显著更高(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7%,显著低于A组的23.81%(P<0.05);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A组的80.95%(P<0.05)。结论:针对动脉溶栓术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神经功能缺损度,从而促使其获得显著疗效,尽早康复出院,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下载PDF
尿激酶与替罗非班动脉溶栓术联合治疗无明确责任血管的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脑血管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胡骁 徐波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与替罗非班动脉溶栓术联合治疗无明确责任血管的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脑血管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尿激酶组(n=30)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 目的观察尿激酶与替罗非班动脉溶栓术联合治疗无明确责任血管的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脑血管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尿激酶组(n=30)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替罗非班组(n=30)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联合组(n=40)给予尿激酶联合替罗非班动脉溶栓治疗。统计三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记录三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检测三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内皮功能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脑血管储备功能[平均血流速度(MFV)、脑血管反应性(CVR)、屏气指数(BHI)、搏动指数(PI)]、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WBV)、全血低切黏度(LWBV)、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水平。结果联合组疗效高于尿激酶组及替罗非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的NO上升,PAC-1、CD62p、GMP-140、ET-1下降,且联合组治疗后NO高于尿激酶组及替罗非班组,血小板活化因子、ET-1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的MFV、CVR、BHI及ADL评分上升,PI、HWBV、LWBV、FIB、D-D及NIHSS评分下降,且联合组治疗后MFV、CVR、BHI及ADL评分高于另外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PI及NIHSS评分低于尿激酶组及替罗非班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与替罗非班动脉溶栓术联合治疗无明确责任血管的急性脑梗死可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水平,调节患者血液流动学和内皮功能,增强脑血管储备功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替罗非班 动脉溶栓术 无明确责任血管的急性脑梗死 脑血管储备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