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和球囊损伤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高玲 陈琴 +4 位作者 康丽娜 王涟 宋杰 江时森 徐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91-594,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和球囊损伤血管内皮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球囊法损伤腹主动脉内皮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中1/2动物损伤内皮前1周耳缘静脉推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建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手术... 目的观察糖尿病和球囊损伤血管内皮对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球囊法损伤腹主动脉内皮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其中1/2动物损伤内皮前1周耳缘静脉推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建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手术后10周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内膜增生情况及其内巨噬细胞数量、平滑肌细胞密度,比较无内皮损伤的胸主动脉和损伤内皮的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不同,以及糖尿病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兔胸、腹主动脉均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但胸主动脉内膜与中膜比值(分别为0.9±0.18和0.7±0.2)显著低于腹主动脉(分别为6.9±2.0和6.9±2.1);两组兔腹主动脉内膜增生程度虽相似,但糖尿病兔粥样硬化病变内巨噬细胞浸润明显重于非糖尿病兔(阳性染色面积占内膜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9.6%±5.5%和39.7%±8.7%),而平滑肌细胞密度低于非糖尿病兔(阳性染色面积占内膜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8.7%±5.8%和35.2%±4.9%),这在内膜内1/2部分尤其显著(巨噬细胞阳性染色面积占内1/2内膜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8.8%±4.8%和33.9%±6.2%;平滑肌细胞分别为32.8%±5.8%和25.4%±3.8%)。结论球囊损伤内皮加速了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糖尿病增强了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管内皮 球囊损伤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实验动物 家兔
下载PDF
苦瓜蛋白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小肠胆固醇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宋砚明 王佐 +2 位作者 郭正宇 张晓蕾 孟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苦瓜蛋白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小肠胆固醇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苦瓜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6只6周龄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对照组)、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组(高脂组)、高... 目的探讨苦瓜蛋白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小肠胆固醇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苦瓜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6只6周龄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对照组)、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组(高脂组)、高脂高胆固醇+苦瓜蛋白组(苦瓜蛋白组)。喂养12周后处死,比较各组血脂水平,苏丹Ⅳ染色观察全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主动脉窦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沉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TP结合盒转运体G5和G8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高脂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苦瓜蛋白组总胆固醇(14.52±1.06 mmol/L比18.21±1.95 mmol/L)、甘油三酯(0.51±0.11 mmol/L比0.92±0.07 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2 mmol/L±0.95比7.16±0.98 mmol/L)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与高脂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苦瓜蛋白组主动脉斑块面积(31.2%±3.6%比69.6%±4.8%)和主动脉窦脂质面积(26.02±3.07μ?比45.23±11.2μ?)比高脂组显著减少。苦瓜蛋白组小肠中ATP结合盒转运体G5和G8的mRNA和蛋白表达都比高脂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苦瓜蛋白可通过增加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小肠中ATP结合盒转运体G5和G8的表达,降低血脂水平,减少主动脉斑块及主动脉窦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蛋白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ATP结合盒转运体G5 ATP结合 盒转运体G8 胆固醇转运
下载PDF
吸烟鼠脑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柳忠兰 孙大勇 +2 位作者 冯昱 拱忠影 耿建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2-394,共3页
为观察吸烟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表达的影响 ,建立大鼠吸烟动物模型 ,将 75只大鼠随机分为长期大量组、长期小量组、短期大量组、戒烟组和对照组 ,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合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脑血... 为观察吸烟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表达的影响 ,建立大鼠吸烟动物模型 ,将 75只大鼠随机分为长期大量组、长期小量组、短期大量组、戒烟组和对照组 ,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合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1的表达 ;电镜观察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发现 ,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表达增加 (P <0 .0 5 ) ,与吸烟量和时程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显著。戒烟鼠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表达下调 (P >0 .0 5 ) ,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明显恢复。结果提示 ,吸烟致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表达上调可能是吸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吸烟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影响 原位杂交 吸烟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何继强 王绿娅 刘晓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0-362,共3页
血管紧张素Ⅱ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血管紧张素Ⅱ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新生和脂质代谢的影响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病理学 血管紧张素Ⅱ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综述 血管紧张素Ⅱ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脂异常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谢宇光 石雪颖 于晓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6期478-480,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协同作用 血脂异常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脂蛋白脂肪酶 中间密度脂蛋白 独立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来氟米特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颜彦 王翔飞 +5 位作者 张庆勇 崔杰峰 王颉 朱文青 钱菊英 葛均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32-434,共3页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来氟米特治疗组。在0周和8周时测定血清中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介素6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来氟米特治疗组。在0周和8周时测定血清中血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介素6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斑块处巨噬细胞数量。图像分析观察主动脉斑块内膜面积比。结果来氟米特对血脂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介素6、主动脉斑块内膜面积比及斑块处的巨噬细胞数较高脂饮食组显著降低(P均<0.001)。结论来氟米特可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炎症反应,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来氟米特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 来氟米特 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介素6
下载PDF
亲环素A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蓉 蔡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93-2095,共3页
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是一种在生物界广泛存在、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最初作为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的细胞受体被发现。CyPA具有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lase),在细胞内与CsA结合,介导免疫抑制;参与胆固醇转运,... 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是一种在生物界广泛存在、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最初作为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的细胞受体被发现。CyPA具有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lase),在细胞内与CsA结合,介导免疫抑制;参与胆固醇转运,维持细胞内胆固醇的动态平衡;诱导炎性细胞聚集,发挥前炎性因子功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血管损伤后重塑等多种病理过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本文就CyPA在AS形成中的病理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亲环素A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胆固醇转运 前炎性因子 CYPA 细胞受体 免疫抑制
下载PDF
血液动力学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凌琼 屠伟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84-1586,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血液动力学因素 信号转导 血管内皮细胞 血液流动 血管壁 细胞生长 功能变化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青年脑梗死1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也 武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1124-1128,共5页
目的提高对中青年脑卒中常见病因的认识。方法汇报1例青年急性脑卒中病例,对青年脑梗死的病因、流行病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青年脑卒中患者相对症状轻,且预后相对较好,动脉粥样硬化仍... 目的提高对中青年脑卒中常见病因的认识。方法汇报1例青年急性脑卒中病例,对青年脑梗死的病因、流行病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青年脑卒中患者相对症状轻,且预后相对较好,动脉粥样硬化仍是我国青年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原因;其他病因包括烟雾病、血管炎、夹层、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肿瘤卒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心房黏液瘤、扩张性心肌病等。结论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特点广泛而复杂,诊治过程中需系统全面地寻找病因及危险因素,从而进行有效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青年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血流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克强 《解剖科学进展》 1997年第3期6-12,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血流动力学因素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分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切应力对内皮细胞形态与功能影响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成为热点之一。本文将切应力对内皮细胞形态、通透性、自...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血流动力学因素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分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切应力对内皮细胞形态与功能影响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成为热点之一。本文将切应力对内皮细胞形态、通透性、自由基、血管舒缩因子的产生,粘附分子的表达,促凝与抗凝及信号传递机理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应力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内皮细胞 脉动流 血管内 生物学特性 定常流 应力依赖性 粘附分子 巨噬细胞
下载PDF
苯妥英钠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11
作者 林森 赵连东 +1 位作者 李耀武 李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11期1466-1467,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苯妥英钠 大鼠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下载PDF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杜军保教授等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12
作者 金红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LESIONS 气体信号分子 国家教育部 特聘教授 硫化氢 获得者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成 陈金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0期894-896,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人类健康 化学因子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外泌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炎东 廖明芳 曲乐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99-703,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是目前导致中国人群死亡的第1位原因,其病死率是欧美国家的4~5倍,且发病率仍呈逐年增高趋势。因此,探讨AS的发病机制,寻找与AS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分子,对于早期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是目前导致中国人群死亡的第1位原因,其病死率是欧美国家的4~5倍,且发病率仍呈逐年增高趋势。因此,探讨AS的发病机制,寻找与AS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分子,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该疾病,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AS的主要病理表现为炎性反应细胞浸润、脂质沉积、细胞增殖和凋亡,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目前普遍认为,AS与细胞内压力蓄积相关,如全身性炎性反应通过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和下调M1与M2巨噬细胞比例,导致局部炎性反应过度激活和氧化应激发生。近年研究[5]发现,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在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和炎性反应过度激活中发挥作用,与心血管疾病如AS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外泌体 全身性炎性反应 炎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释放 应性疾病 慢性炎性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信号素蛋白4D/丛蛋白B1通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黄菊 王立平 +2 位作者 杨昆鹏 陈冬雪 赵鹃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6期946-948,F0003,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的急慢性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位居第一,据估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2.9亿人,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信号素蛋白4D(Sema4D)因参与轴突生长调控而被发现[2],近年来发现Sema4D及其受... 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的急慢性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位居第一,据估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2.9亿人,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信号素蛋白4D(Sema4D)因参与轴突生长调控而被发现[2],近年来发现Sema4D及其受体丛蛋白B1 (PlexinB1)均可在AS斑块中表达[3],但对AS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整合近年来文献,通过对其结构、特点、功能等进行分析,探讨Sema4D/PlexinB1通路的作用机制,阐明其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素 心血管事件 心血管病 生理学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轴突生长
下载PDF
过氧化亚硝酸盐在人血管内皮引起内质网应激和凋亡预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Dickhout JG Hossain GS +4 位作者 Pozza LM Zhou J Lhotak S Austin RC 郝新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6-216,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过氧化亚硝酸盐 人血管内皮细胞 内质网应激 预示 凋亡 Sin-1 GRP94 GRP78 氧化作用
下载PDF
茶油中MFA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纪钢 江晓云 《宜春医专学报》 1996年第Z2期19-20,13,共3页
膳食中脂肪的含量严重地影响着机体的脂质代谢,为此早期人们采用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企图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但发现这种低脂膳食并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相反还引起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构成... 膳食中脂肪的含量严重地影响着机体的脂质代谢,为此早期人们采用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企图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但发现这种低脂膳食并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相反还引起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构成机体脂质重要成份之一的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之比值为2:3。不饱和脂肪酸包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MFA)和多不饱和酸(PFA),前者主要为油酸占45.8%,后者主要为亚油酸占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单不饱和脂肪酸 血小板聚集率 大豆油 营养学报 流行病学调查 脂质代谢 超氧化物 心血管疾病 亚油酸
下载PDF
免疫系统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脂蛋白相关炎性蛋白是心血管疾病标志物还是介导者?
18
作者 Chait A Han CY +2 位作者 OramJF Heinecke J W 谭玉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70-570,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心血管疾病 蛋白相关 标志物 炎性蛋白 免疫系统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介导 高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视角: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代谢异常
19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3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甘油三酯 脂蛋白代谢异常 血浆
下载PDF
血糖波动加速载脂蛋白-E缺乏大鼠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20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年第6期55-55,共1页
本研究(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7 Jul 6;358(3):679—85.Epub 2007 May4.)的目的是探讨血糖波动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给载脂蛋白-E缺陷的大鼠每日两次喂养麦芽糖,造成餐后血糖反复波动,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载脂蛋白-E 血糖波动 大鼠 血糖反复 RES 麦芽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