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yG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赵阳阳 李兴升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092-1099,共8页
近年来,甘油三酯葡萄糖(The triglyceride-glucose, TyG)指数在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中备受关注。TyG指数是基于甘油三酯(TG)与空腹血糖(FBG)构建的一个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有... 近年来,甘油三酯葡萄糖(The triglyceride-glucose, TyG)指数在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中备受关注。TyG指数是基于甘油三酯(TG)与空腹血糖(FBG)构建的一个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有着紧密联系。多项研究发现,TyG指数水平的变化和ASCVD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情况息息相关。本研究旨在对TyG指数与ASCVD相关性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为进一步探究二者关系以及提升TyG指数在ASCVD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依据。In recent years, the triglyceride-glucose (TyG) index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related research. The TyG index is an indicator constructed based on triglycerides (TG)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and it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changes in the TyG index leve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ASCV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rehensively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yG index and ASCVD,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enhancing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TyG index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SC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G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S100A12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刘媛 张红瑾 刘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S100A12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ASCVD,将其分为糖尿病组(n=59)和ASCVD组(n=74)。选取同期行体检的...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S100A12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ASCVD,将其分为糖尿病组(n=59)和ASCVD组(n=74)。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n=56)。检测并比较血清FGF23、S100A12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影响因素。评估血清FGF23、S100A12水平对ASCV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ASCVD组高血压比例、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高于或长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VD组血清FGF23、S100A12表达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血清FGF23、S100A12表达水平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FGF23、S100A12单独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5、0.87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3%、89.83%。血清FGF23、S100A12联合预测优于其单独预测(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清FGF23、S100A12水平均升高。血清FGF23、S100A12联合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价值相较单独预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S100A12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与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的相关性
3
作者 戴苏婕 高萌 +2 位作者 米蕊 郝敬波 杨荣礼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与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SCVD分为ASCVD组...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与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SCVD分为ASCVD组(n=72)和非ASCVD组(n=86)。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血糖指标,构建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判断血糖指标与T2DM患者ASCVD之间的关系。根据TIR水平从低到高等分为四分位数组(Q1,Q4),进行TIR水平与T2DM患者ASCVD风险相关性的亚组分析。结果158例T2DM患者中45.57%的患者发生ASCVD,ASCVD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占比及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非ASCVD组患者(P<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结果显示,TIR是T2DM患者ASCVD发病的保护因素,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内时间(TAR)、平均葡萄糖(MG)、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是T2DM患者ASCV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TIR水平与T2DM患者ASCVD风险相关性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8的T2DM患者与年龄<68的T2DM患者相比,前者TIR水平与ASCVD更为明显相关(P交互=0.025)。结论ASCVD组患者TIR水平显著低于非ASCVD组,调整混杂因素后,TIR水平与T2DM患者ASCVD风险患病仍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老年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相关
下载PDF
睑黄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贾昊 屈欣怡 +2 位作者 刘云鹏 鲁琼 姜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52-253,共2页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达到372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缺血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因病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睑黄瘤 心血管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 缺血心脏病 死亡人数
下载PDF
HEART评分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胸痛人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春朋 刘晓丽 +4 位作者 董雪飞 马利祥 朱爱红 蔡丽丽 聂绍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362-1366,共5页
目的研究HEART风险评分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胸痛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2015年6月来急诊科就诊的胸痛患者,收集患者到达急诊科时的数据,并建立胸痛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HEART风险。... 目的研究HEART风险评分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胸痛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2015年6月来急诊科就诊的胸痛患者,收集患者到达急诊科时的数据,并建立胸痛数据库,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HEART风险。研究终点为随访3个月时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全因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结果研究期间有1735名急性胸痛患者就诊,入选477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疑诊急性缺血性胸痛患者。241名患者发生301个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其中65名患者发生AMI,172名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59名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5名患者死亡。HEART风险评分为2~10分。HEART风险评分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95%置信区间:0.68~0.77)。所有入选患者被分成3组:低危组(评分2~3分),中危组(评分4分)和高危组(评分5~10分),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7%(1/15),21.1%(18/85)和58.9%(222/377),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依据不同危险分层,采取不同分诊策略。结论HEART风险评分可用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胸痛人群的危险分层和处置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HEART风险评分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海岛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海燕 毛静飞 +2 位作者 石新木 潘辉 陈国雄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前绝大多数文献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复习了373篇关于HHcy有关的文献认为:未能... 目前绝大多数文献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复习了373篇关于HHcy有关的文献认为:未能证实HHcy在传统危险因素之外能明显增加对冠心病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海岛 心血管病危险因子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防治的新契机——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伟丽 惠汝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9-53,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世界范围关注的健康问题。大量证据表明心肌梗塞家族史与CVD危险相关。除了传统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及糖尿病等,疾病易感基因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影响着动...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世界范围关注的健康问题。大量证据表明心肌梗塞家族史与CVD危险相关。除了传统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及糖尿病等,疾病易感基因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影响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由于不同人群的研究结果未得到重复,基因检查用于临床和人群防治尚未成熟。虽然如此,近年来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为CVD的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提供了广阔前景。本文综述了动脉粥样硬化性CVD的遗传学研究现状,以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基因-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新趋势,以期促进遗传学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遗传学 基因组学
下载PDF
SEEDi: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一二级预防的基本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春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5-580,共6页
目前国内外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一二级的预防主要基于药物和改善生活方式的ABCDE策略,或称"药物为主型策略"。作者2005年提出的由"四大健康要素"[睡眠(sleep... 目前国内外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一二级的预防主要基于药物和改善生活方式的ABCDE策略,或称"药物为主型策略"。作者2005年提出的由"四大健康要素"[睡眠(sleep)、情绪(emotion)、运动(exercise)和饮食(diet)]构成的非药物且健康的"种子(SEED)"法则,或称SEED干预(SEEDi)策略是指导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指导ASCVD的一二级预防的基本策略。大力推广SEEDi策略,将使我国ASCVD等慢性病的防治实现"三大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如何治向如何防转变、由住院治疗向家庭保健转变,从而形成我国ASCVD防治花费少、效果好的新局面,使ASCVD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疾病预后和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一二级预防 策略 “种子(SEED)”法则 SEED干预
下载PDF
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李超君 鲁翠红 +2 位作者 李莉 李燕芳 王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5-1281,共7页
目的:探究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肌少症不同时期干预降低ASCVD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 目的:探究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肌少症不同时期干预降低ASCVD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的1072例老年人,其中男性408例,女性664人例。对受试者进行信息采集、体格检查、生化检测、身体成分测试和功能体适能测试。根据握力、5次起坐试验时间和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综合判定肌少症分级,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可能组、肌少症前期组、肌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四组受试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ASCV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肌少症患病率为10.6%,肌少症可能和肌少症前期检出率分别为16.1%和15.1%。男性肌少症前期[OR:95%Cl=3.63(1.03—12.78),P=0.04]和肌少症组[OR:95%Cl=8.90(1.15—68.86),P=0.04]与ASCVD 10年发病高风险相关,女性肌少症组[OR:95%Cl=5.05(1.49—17.13),P=0.009]与ASCVD 10年发病高风险明显相关。结论:男、女肌少症患者和男性肌肉质量下降人群的10年ASCVD发病风险较高,且肌少症严重程度和ASCVD发病风险正相关,这对于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10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发病风险 肌肉质量
下载PDF
从IMPROVE-IT研究再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2,共2页
2014年11月17日在美国心脏病学大会(AHA)上公布了备受关注的大型临床试验IMPROVE-IT研究结果,其结果全文即将发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IMPROVE-IT(IMProved Reduction of Outcomes:Vytorin Efficacy International Trial[进一步... 2014年11月17日在美国心脏病学大会(AHA)上公布了备受关注的大型临床试验IMPROVE-IT研究结果,其结果全文即将发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IMPROVE-IT(IMProved Reduction of Outcomes:Vytorin Efficacy International Trial[进一步降低终点事件:葆至能疗效国际试验])是一项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危患者中确认葆至能(依折麦布+辛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单药相比的临床获益和安全性的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二级预防 大型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冠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心脏病学 医学杂志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血脂管理 被引量:23
11
作者 伍莎 彭道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5期15-20,共6页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上升,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实际上,ASCVD是可防可控的,在疾病早期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ASCVD事件成本-效...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上升,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实际上,ASCVD是可防可控的,在疾病早期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ASCVD事件成本-效益最佳的方式,其中血脂管理是ASCVD防治的基石。依据本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数据建立的ASCV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不同个体应采取个体化且合理的预防策略,即以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为基础、他汀类药物治疗为主、非他汀类药物治疗为辅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一级预防 风险评估 血脂管理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史云聪 郭艺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5期485-490,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虽然目前关于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已证实二...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虽然目前关于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已证实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现有研究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机制可能涉及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血管钙化、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结合近年来最新的研究结果,现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之间的潜在联系与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炎症的临床评价和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林书 朱桐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71-275,共5页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高灵敏C反应蛋白、细胞黏附因子、白细胞介素和斑块温度及斑块pH变化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过程。现对这些炎症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中的临床...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高灵敏C反应蛋白、细胞黏附因子、白细胞介素和斑块温度及斑块pH变化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过程。现对这些炎症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中的临床评价及其药物干预研究进展做一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临床评价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治疗 细胞黏附因子 药物干预研究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 炎症标志物 相关疾病 炎症过程 pH变化 斑块
下载PDF
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蒲毅 冉思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279-1280,共2页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间期)是指心电图中T波峰值至末端的时限,即整个T波降支的时间,反应了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多项研究发现,Tp-Te间期、Tp-Te/QT比值是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间期)是指心电图中T波峰值至末端的时限,即整个T波降支的时间,反应了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多项研究发现,Tp-Te间期、Tp-Te/QT比值是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且与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是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亦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发生猝死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介绍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联系,进一步了解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T波峰末间期 心电图指标 心源猝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降支 心血管疾病 电位变化
下载PDF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丽娇 董军 陈文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5-849,共5页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是血浆脂蛋白中催化游离胆固醇酯化的关键酶,在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和胆固醇逆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LCAT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LCAT生物化学特...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是血浆脂蛋白中催化游离胆固醇酯化的关键酶,在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和胆固醇逆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LCAT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LCAT生物化学特性、在脂代谢中的作用机制、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及准确测定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病 高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高脂蛋白(a)水平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残余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珺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Lp(a)]水平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 280例ASCVD患者,按照血清Lp(a)水平四分位数分为第1、2、3、4分位组(切点值分别为20、30、40 mg/dl),各70例。比较四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复发情况... 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Lp(a)]水平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 280例ASCVD患者,按照血清Lp(a)水平四分位数分为第1、2、3、4分位组(切点值分别为20、30、40 mg/dl),各70例。比较四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复发情况;分析统计学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Lp(a)水平与ASCVD发生残余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四组患者年龄及男性、城市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工作类型、体育锻炼、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共发生ASCVD事件25例(8.93%);其中发生冠心病事件6例,缺血性脑卒中事件19例。第1、2、3、4分位组ASCVD发病率分别为2.86%(2/70)、5.71%(4/70)、10.00%(7/70)和17.14%(12/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基线资料后,随着Lp(a)水平的升高, ASCVD发生残余风险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与参照组对比,第4分位组ASCVD发病风险上升39%[HR=1.39,95%CI=(0.96, 1.90)]。结论血清Lp(a)水平与ASCVD的残余风险呈正相关,因此对于ASCVD患者除了要积极维持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稳定外,也要重点关注血清Lp(a)水平的控制,以降低患者的残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蛋白(a)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残余风险 相关
下载PDF
成年疗养员血脂异常现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危险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博 聂欣 +1 位作者 魏薇 王军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调查成年疗养员血脂异常情况和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风险,探讨血脂异常特点、“危险分层”意义和防治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4月至9月来某中心疗养的成年疗养员415例,通过病历回顾对其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血脂异... 目的调查成年疗养员血脂异常情况和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风险,探讨血脂异常特点、“危险分层”意义和防治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4月至9月来某中心疗养的成年疗养员415例,通过病历回顾对其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血脂异常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风险评估,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脂异常患病率,男性60.44%、女性46.32%、总体53.98%,高胆固醇血症最多,为31.81%、高三酰甘油(TG)血症为24.58%、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为27.47%、低HDL-C血症为13.73%。对415例成年疗养员进行ASCVD危险评估,其中高危占比23.37%、中危占比28.67%、低危占比47.95%,男性ASCVD危险评估程度高于女性,45~59岁人群高危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达到32.85%。结论疗养员群体血脂异常形势严峻,疗养保健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其预防、保健和康复职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效控制和减少疗养员血脂异常的发生和发展,努力避免心脑血管终末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养员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某地区机关工作人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18
作者 周琳 朱元芳 《右江医学》 2019年第11期833-837,共5页
目的了解某地区35~59岁机关工作人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对其未来10年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该类人群心血管病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类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国人10年A... 目的了解某地区35~59岁机关工作人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对其未来10年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该类人群心血管病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类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国人10年ASCVD风险评估流程表对2018年度体检的896名35~59岁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评估。结果 (1)男性收缩压、舒张压、LDL-C、空腹血糖、BMI的水平均高于女性,HDL-C水平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糖尿病、低HDL-C及吸烟的暴露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2)女性组低危等级所占比率高于男性(P<0.05),而男性组中危、高危等级所占比率高于女性(P<0.05),极高危等级组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和40~年龄组低危等级所占比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45~及以上年龄组中危等级所占比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55~59年龄组高危等级所占比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极高危组占比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及BMI的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率,在10年发病平均危险<5%组均低于10年发病平均危险≥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的检出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结论该类人群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男性高于女性,45~59岁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较大,应加强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巧调脂,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19
作者 周敬山 《医师在线》 2019年第31期34-34,共1页
作为心内科医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同时具有高血压与高血脂的患者可谓屡见不鲜,以下两个年龄、性别、血压、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都类似的病例,在给予同样的用药方案后,预后却截然不同。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调脂 高血脂 用药方案 心内科医师 高血压 LDL-C
下载PDF
早期联合降脂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近期血脂达标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磊 郭悦 +2 位作者 张庆全 鄢华 朱汉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94-297,311,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型(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的血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选...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型(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的血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住院的超高危ASCV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降脂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或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治疗,观察组在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或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的基础上联用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注射液治疗。进行短期随访后,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脂浓度的差异,包括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35 d,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C及non-HD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C及non-HDL浓度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LDL-C浓度≤1.4 mmol/L达标率为4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LDL-C浓度≤1.8 mmol/L的达标率为6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50%的达标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用PCSK9抑制剂可快速有效降低超高危ASCVD患者血脂浓度,促使血脂更早、更快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