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9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媛铃 习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6-90,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aCSVD)即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是老年卒中及痴呆的重要原因。慢性炎症反应、脑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BBB)功能障碍及其相互作用是aCSVD的发病机制,多种炎性细胞、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aCSVD)即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是老年卒中及痴呆的重要原因。慢性炎症反应、脑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BBB)功能障碍及其相互作用是aCSVD的发病机制,多种炎性细胞、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紊乱。aCSVD发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分为可干预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aCSVD,是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肠道微生态影响包括脑在内的多个靶器官,肠道微生物失调促进aCSVD患者慢性炎症状态的产生,肠道微生物失调也因此成为aCSVD发病的可干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杨笑 孟媛媛 +2 位作者 杨靖仪 王书函 张立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影像负荷评分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影像负荷评分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确诊为AIS且进行静脉溶栓的379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CSVD影像负荷评分,根据溶栓14 d后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分为预后良好组(≧18%)和预后不良组(<18%),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静脉溶栓的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收缩压、AIP指数、TyG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CSVD影像负荷评分≧2分(P<0.05)是影响AIS溶栓患者的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SVD影像负荷评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1,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74%;AIP AUC为0.951,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91.7%;TyG指数AUC为0.918,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82.7%结论AIP、TyG指数、CSVD影像负荷评分可作为评价静脉溶栓后AIS患者早期预后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卒中 早期预后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小血管病影像负荷
下载PDF
巴曲酶在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熊学忠 谭亚玲 管小君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7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究巴曲酶在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樟树市第二人民医院的80例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 目的探究巴曲酶在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樟树市第二人民医院的80例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Vm)和搏动指数(PI)、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5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MCA、PCA、ACA的PI及血栓前状态分子低于对照组,MCA、PCA、ACA的V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防治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值得肯定,对于脑血流及血栓前状态分子的改善作用较好,因此在本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梗死 进展梗死 血流 血栓前状态分子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指标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动脉超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管狭窄评估中的应用
4
作者 薛佳佳 王肖肖 +2 位作者 王旭 孙源源 朱弘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03-109,共7页
目的 探究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及颈动脉... 目的 探究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及颈动脉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SCI)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2例ASCI患者,均行TCD、颈动脉超声及甲功3项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为金标准,分析TCD、颈动脉超声联合TSH、FT4、FT3对ASCI血管狭窄的评估作用。结果 182例ASCI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颈内动脉血管轻度狭窄64例(35.16%),中度狭窄69例(37.91%),重度狭窄29例(15.93%),完全闭塞20例(10.99%)。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各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各组颈内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olume,EDV)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呈升高趋势,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管径(diameter,D)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呈降低趋势(P <0.05);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各组TSH、FT4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呈升高趋势,FT3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呈降低趋势(P <0.05);TSH、FT4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FT3与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 <0.05);TSH、FT4与PSV、EDV呈正相关,与RI、PI、D呈负相关,FT3与RI、PI、D呈正相关,与PSV、EDV呈负相关(P <0.05);RI、PI、D、PSV、EDV、TSH、FT4、FT3联合评估ASCI血管狭窄程度的AUC值最大,为0.941(P <0.05)。结论 TCD、颈动脉超声联合甲功3项对ASCI颈内血管狭窄评估有较高价值,RI、PI、D、PSV、EDV、TSH、FT4、FT3联合评估有利于诊断不同程度血管狭窄,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梗死 经颅多普勒超声 动脉超声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甲状腺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血管狭窄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静 董爱勤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4期177-180,共4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组由不同病因造成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相似的疾病,它主要影响着脑内的小动脉及小静脉等高级血管网。目前,CSVD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动脉粥样硬化(AS)是众所周知的脑部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而血...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组由不同病因造成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相似的疾病,它主要影响着脑内的小动脉及小静脉等高级血管网。目前,CSVD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动脉粥样硬化(AS)是众所周知的脑部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而血脂在AS的发病机制中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大量学者的深入研究,目前认为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及其相关传统血脂指标与CSVD联系密切。此研究从AIP与CSVD的发生发展入手,深入探讨了AIP及相关传统血脂指标与CSVD各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整合CSVD影像学总负荷来体现CSVD的严重程度,进一步探讨AIP及传统血脂指标与CSVD总负荷的相关性,最终确定了AIP与CSV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本文对AIP及其相关传统指标与CSVD总负荷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全面阐述了血脂对CSVD总负荷的影响,为临床建立CSVD总负荷综合性评价指标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小血管病 小血管病总负荷 血脂 综述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李冰 奚志 +5 位作者 王洋 修佳琦 郭前成 于晨晨 孙斯雨 杨霄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51-1757,共7页
背景颅内动脉负性重塑是指颅内大血管的狭窄性改变,是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的一个潜在指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关于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少开展。目的探索血压变异性(BPV... 背景颅内动脉负性重塑是指颅内大血管的狭窄性改变,是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的一个潜在指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关于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少开展。目的探索血压变异性(BPV)、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CSVD患者110例,根据影像学检查计算其脑动脉重塑(BAR)评分,并将患者分为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组(BAR评分<-1倍标准差,17例)和颅内动脉非负性重塑组(BAR评分≥-1倍标准差,93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可能导致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指标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预测价值,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临床价值。结果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组与颅内动脉非负性重塑组患者高血压史、SII、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史(OR=23.192,95%CI=1.029~522.644,P=0.048)、SII升高(OR=1.005,95%CI=1.000~1.010,P=0.041)、24 hSSD升高(OR=3.510,95%CI=1.155~10.671,P=0.027)是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SII、24 hSSD预测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95%CI=0.670~0.924,P<0.001)、0.933(95%CI=0.885~0.980,P<0.001)。基于SII、24 hSSD建立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内部验证,理想曲线与预测曲线相近。结论SII、24 hSSD升高是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并对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降低SII、24 hSSD对预防颅内动脉负性重塑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 颅内动脉重塑 血压变异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列线图
下载PDF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李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8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7月—2024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7月—2024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单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单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且单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且单抗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升高,且单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神经缺损,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卒中 阿司匹林 瑞舒伐他汀 阿利西尤单抗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李亚涓 章龙 陈玉兰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4年第22期3325-3327,333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脑小血管病(CSVD)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CSVD患者纳入病例组,50例健康者纳入参考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各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内-中...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脑小血管病(CSVD)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CSVD患者纳入病例组,50例健康者纳入参考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各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内-中膜厚度(IMT),比较不同组别IMT、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管腔狭窄程度、斑块发生情况及斑块性质差异。结果病例组WML、CMBs亚型IMT高于参考组(P<0.05);病例组LI亚型IMT与参考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各亚型双侧D均高于参考组,LI、CMBs亚型双侧SPV均低于参考组,WML亚型右侧SPV低于参考组(P<0.05);病例组各亚型RI与参考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WML亚型狭窄程度≥50%比例高于其他亚型及参考组(P<0.05);病例组LI、CMBs亚型颅外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参考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各亚型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参考组,且CMBs、WML亚型斑块发生率高于LI亚型(P<0.05);病例组CMBs与WML亚型斑块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CMBs、WML亚型不稳定斑块比例高于LI亚型与参考组(P<0.05);病例组CMBs与WML亚型不稳定斑块比例、LI亚型不稳定斑块比例与参考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S对CSVD各亚型影响不同,更易诱发CMBs、WML,不同亚型IMT、血流动力学参数、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性质差异明显,临床可通过检测CAS判断CSVD亚型,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腔隙梗死 小血管病 微出血 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S100A12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刘媛 张红瑾 刘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S100A12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ASCVD,将其分为糖尿病组(n=59)和ASCVD组(n=74)。选取同期行体检的...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S100A12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ASCVD,将其分为糖尿病组(n=59)和ASCVD组(n=74)。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n=56)。检测并比较血清FGF23、S100A12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影响因素。评估血清FGF23、S100A12水平对ASCV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ASCVD组高血压比例、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高于或长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VD组血清FGF23、S100A12表达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血清FGF23、S100A12表达水平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FGF23、S100A12单独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5、0.87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3%、89.83%。血清FGF23、S100A12联合预测优于其单独预测(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清FGF23、S100A12水平均升高。血清FGF23、S100A12联合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价值相较单独预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S100A12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东平 张波 胡长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通过对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比较,阐明其相关性,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脑小血管病的影响,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登记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 目的通过对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比较,阐明其相关性,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脑小血管病的影响,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登记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吸烟、饮酒、纤维蛋白原、腹围及体质指数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吸烟;脑小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②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比较,年龄、高血压在脑小血管病中的作用更为突出,而高胆固醇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更为密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吸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非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③年龄和高血压在脑白质疏松中的作用更突出,而高胆固醇血症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更为密切。④腔隙性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于脑白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脑小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虽然有很大程度重叠,却不完全相同;腔隙性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②脑小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相关,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较脑白质疏松更为密切,但颈动脉粥样硬化并非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腔隙梗死 白质疏松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靳玮 赵仕聪 +4 位作者 范鸣玥 李哲 贾砚秋 宋佳熙 王九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9-457,共9页
目的研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CSVD)MRI总负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212例,除血液学检测和头部MRI外,所有患者已完成颈动脉超声、头部CT血管成像... 目的研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小血管病(CSVD)MRI总负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SVD患者212例,除血液学检测和头部MRI外,所有患者已完成颈动脉超声、头部CT血管成像或颅内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以此评估颈动脉斑块、颅内外大动脉[颈总动脉及球部、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PCA)]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依据MRI总负荷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CSVD总负荷轻度(0分)组、CSVD总负荷中度(1~2分)组以及CSVD总负荷重度(3~4分)组。采用ANOVA检验、多样本秩和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SVD总负荷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1)年龄增大(OR=1.043,95%CI:1.011~1.077,P=0.009)、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OR=1.027,95%CI:1.008~1.052,P=0.010)、高血压病史(OR=2.420,95%CI:1.191~5.039,P=0.016)为CSVD总负荷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2)MCA中度狭窄(OR=3.065,95%CI:1.038~9.227,P=0.044)、MCA重度狭窄-闭塞(OR=3.683,95%CI:1.600~8.707,P=0.002)、PCA中度狭窄(OR=4.934,95%CI:1.759~14.285,P=0.003)、PCA重度狭窄-闭塞(OR=2.605,95%CI:1.029~6.749,P=0.045)、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闭塞(OR=3.679,95%CI:1.052~14.108,P=0.046)均与CSVD总负荷增加独立相关。结论CSVD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着部分相同的危险因素。M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P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与CSVD MRI总负荷增加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小血管病 MRI总负荷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倩 蒋更如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17-220,共4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病 炎症标志物 血清标志物检测 致死原因 世界范围内 功能缺损 缺血 肿瘤 血管病 弥漫 局灶 卒中
下载PDF
5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华敏 王佳佳 +5 位作者 陈文亚 刘志清 马爱金 张金 许元丰 毛伦林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6,共7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 目的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患者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个体化血管内治疗的sI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重建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I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死亡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52例sICAS患者共有55处病变,均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62.94±9.04)岁。术前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90%(80%,99%),狭窄长度为8(5,11)mm。采用的手术方式分别为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术(25例,27个病变)、自膨式支架植入术(19例,20个病变)、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8例,8个病变)。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为10%(0,20%),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管重建成功率为94.23%(49/5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85%(2/52)。临床随访12(12,18)个月,影像学随访10(6,12)个月,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7.69%(4/52),复发性IS发生率为1.92%(1/52),无患者死亡。结论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对sICAS安全、有效,其可提高血管重建成功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远期IS复发和再狭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缺血卒中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超敏-CRP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兵 李卓 +1 位作者 孟祥红 魏东宁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824-825,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0名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A组)、脑供血不足患者(B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健康体检者(C组)血清中Hs-CR...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0名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A组)、脑供血不足患者(B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健康体检者(C组)血清中Hs-CRP含量。结果A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s-CRP与动脉硬化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有关,Hs-CRP与稳定性颈动脉硬化性斑块患者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敏C-反应蛋白 梗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与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的相关性
15
作者 戴苏婕 高萌 +2 位作者 米蕊 郝敬波 杨荣礼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与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SCVD分为ASCVD组... 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与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SCVD分为ASCVD组(n=72)和非ASCVD组(n=86)。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血糖指标,构建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判断血糖指标与T2DM患者ASCVD之间的关系。根据TIR水平从低到高等分为四分位数组(Q1,Q4),进行TIR水平与T2DM患者ASCVD风险相关性的亚组分析。结果158例T2DM患者中45.57%的患者发生ASCVD,ASCVD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占比及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非ASCVD组患者(P<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结果显示,TIR是T2DM患者ASCVD发病的保护因素,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内时间(TAR)、平均葡萄糖(MG)、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是T2DM患者ASCV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TIR水平与T2DM患者ASCVD风险相关性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8的T2DM患者与年龄<68的T2DM患者相比,前者TIR水平与ASCVD更为明显相关(P交互=0.025)。结论ASCVD组患者TIR水平显著低于非ASCVD组,调整混杂因素后,TIR水平与T2DM患者ASCVD风险患病仍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老年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相关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卫 邢成名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8期620-623,共4页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炎症机制中 ,C反应蛋白 (CRP)起着重要作用。超敏CRP检测可用于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通过监测CRP指导抗炎治疗 ,可能会在心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 CRP检测 炎症机制 抗炎治疗 二级预防 监测 危险 重要作用
下载PDF
全脑CTP定量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表面渗透性
17
作者 肖行斌 杨秀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9期1594-1596,共3页
目的:研究全脑CTP定量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表面渗透性。方法:将130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对患者采用全脑CTP检查,分析患侧和健侧的血管表面渗透性和... 目的:研究全脑CTP定量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表面渗透性。方法:将130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对患者采用全脑CTP检查,分析患侧和健侧的血管表面渗透性和灌注参数、术前术后的血管表面渗透性。结果: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患侧血管Ps值和CBV、MTT显著高于健侧,和健侧相比,患侧的CBF减低(P<0.05);患侧术后血管表面渗透性和术前血管表面渗透性相比,较低(P<0.05)。结论:全脑CTP定量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表面渗透性,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P定量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血管表面渗透
下载PDF
30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分析
18
作者 霍清萍 梁芳 +2 位作者 李金菩 王宇新 王兵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1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TIA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LI组)、脑梗死(CI)患者(CI组)共309例,分析三组ICVD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构成、年龄、...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TIA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LI组)、脑梗死(CI)患者(CI组)共309例,分析三组ICVD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构成、年龄、性别以及CAS斑块性质与位置的关系。结果(1)CI组颈动脉超声检出的CAS远较TIA组高(P〈0.05),但三组患者CAS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ICVD患者CAS检出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LI组、CI组与年龄的关系较TIA组更为密切(P〈0.05)。超声检出CAS患者的硬化程度与年龄无相关性。(3)ICVD患者颈动脉硬斑检出率(93.34%)明显高于软斑和混合斑检出率(7.66%)。颈动脉分叉处(BIF)斑块总数及硬斑数也明显高于其他位置(P均〈0.05)。(4)性别与CAS无明显相关性。但60—69岁年龄段女性患者CAS检出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P〈0.05)。结论(1)CI组CAS检出率高于TIA组。(2)ICVD患者CAS检出率有年龄特征性,但CAS程度与年龄无相关性。(3)ICVD患者CAS斑块以硬斑为主,BIF是斑块高发部位。(4)总体上ICVD患者CAS检出率无性别差异,但60~69岁年龄段女性ICVD患者CAS检出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血管病 短暂缺血发作 腔隙梗死 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超声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丹丹 王益 +3 位作者 吴晶 尹延航 李学忠 陈晓鹏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将其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14 d。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14天,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评价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治疗90 d,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评价独立生活能力),计算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治疗前和治疗14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的人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人可溶性CD40(sCD40)。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YKL-40、sCD40水平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ACI有效、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依达拉奉右莰醇可能通过降低血清YKL-40、sCD40水平起治疗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人甲壳质酶蛋白40 人可溶CD40 神经系统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梗死 卒中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亚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姬 张俊峰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328-1330,共3页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负相关,随着对HDL-C的深入研究,发现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与HDL-C的功能异常有关,HDL-C的功能异常表现在其有多种亚型,HDL亚型异常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发...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负相关,随着对HDL-C的深入研究,发现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与HDL-C的功能异常有关,HDL-C的功能异常表现在其有多种亚型,HDL亚型异常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亚型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