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阎桂芳 刘坤申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11期912-913,共2页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 同型半胱氨酸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强化全身性疾病需整体性干预的理念——2011A年HA/ACCF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及降低风险治疗指南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良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01期30-32,共3页
自从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2006年更新二级预防指南以来,一些重要的临床试验陆续公布,进一步证实了二级预防对于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外周血管病、主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益处。较之... 自从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2006年更新二级预防指南以来,一些重要的临床试验陆续公布,进一步证实了二级预防对于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外周血管病、主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益处。较之2006版指南,2011版指南整体上没有显著改动,但仍然有其亮点:新指南将标题拓展为“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及降低风险治疗指南”,充分反映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并体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作为全身性疾病需要整体性干预的理念;指南还增加了抑郁和心脏康复的推荐(J Am Coll Cardiol 2011,58:2432-2446)。事实上,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患者,包括持续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的各种二级预防措施可提高生存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复发率、减少血管重建术的需求及提高生活质量。以下将就指南的建议做一详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 指南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杨笑 孟媛媛 +2 位作者 杨靖仪 王书函 张立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影像负荷评分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影像负荷评分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确诊为AIS且进行静脉溶栓的379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CSVD影像负荷评分,根据溶栓14 d后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分为预后良好组(≧18%)和预后不良组(<18%),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静脉溶栓的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收缩压、AIP指数、TyG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CSVD影像负荷评分≧2分(P<0.05)是影响AIS溶栓患者的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SVD影像负荷评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1,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74%;AIP AUC为0.951,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91.7%;TyG指数AUC为0.918,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82.7%结论AIP、TyG指数、CSVD影像负荷评分可作为评价静脉溶栓后AIS患者早期预后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脑卒中 早期预后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脑小血管病影像负荷
下载PDF
TyG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赵阳阳 李兴升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092-1099,共8页
近年来,甘油三酯葡萄糖(The triglyceride-glucose, TyG)指数在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中备受关注。TyG指数是基于甘油三酯(TG)与空腹血糖(FBG)构建的一个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有... 近年来,甘油三酯葡萄糖(The triglyceride-glucose, TyG)指数在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中备受关注。TyG指数是基于甘油三酯(TG)与空腹血糖(FBG)构建的一个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有着紧密联系。多项研究发现,TyG指数水平的变化和ASCVD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情况息息相关。本研究旨在对TyG指数与ASCVD相关性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为进一步探究二者关系以及提升TyG指数在ASCVD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依据。In recent years, the triglyceride-glucose (TyG) index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related research. The TyG index is an indicator constructed based on triglycerides (TG)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and it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changes in the TyG index leve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ASCV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rehensively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yG index and ASCVD,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enhancing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TyG index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SC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G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英克司兰治疗亚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的疗效与安全性:ORION-18研究中国大陆亚组分析
5
作者 霍勇 李勇 +6 位作者 韩雅君 丁春华 邢晓春 张雪莲 李建平 徐标 陈纪言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ORION-18研究已证实,英克司兰在亚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人群中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英克司兰在中国大陆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ORION-18研... 目的:ORION-18研究已证实,英克司兰在亚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人群中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英克司兰在中国大陆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ORION-18研究是一项在亚洲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其中中国大陆亚组包含232例已接受饮食控制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其他降脂治疗)但LDL-C仍升高的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受试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组(英克司兰组和安慰剂组各116例),在第1天、第90天和第270天分别接受英克司兰300 mg或安慰剂治疗。主要终点为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的百分比变化。次要终点包括:LDL-C从第90天至第360天经时间校正的百分比变化和绝对值变化;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的绝对值变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ApoB)、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的百分比变化。其他次要终点包括:第330天达到LDL-C<1.8 mmol/L、LDL-C较基线降低≥50%、达到所处ASCVD风险水平总体降脂目标(LDL-C总体目标值:ASCVD患者<1.4 mmol/L,ASCVD高危人群<1.8 mmol/L)的受试者比例。安全性终点为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异常、严重不良事件及其严重程度和其与治疗的相关性。结果:英克司兰组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经安慰剂校正的百分比变化为-61.16%,绝对值变化为-1.73 mmol/L;与安慰剂组相比,英克司兰组LDL-C从第90天至第360天经时间校正的百分比变化为-58.51%,绝对值变化为-1.64mmol/L;英克司兰组PCSK9、总胆固醇、ApoB、non-H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经安慰剂校正的百分比变化分别为-77.44%、-35.65%、-43.43%、-50.90%(P均<0.0001)。第330天时,英克司兰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79.6%(74/93)和7.8%(6/77)的受试者达到LDL-C<1.8 mmol/L,分别有69.9%(65/93)和0%(0/77)的受试者实现LDL-C较基线降低≥50%,分别有66.7%(62/93)和2.6%(2/77)的受试者达到总体降脂目标。英克司兰治疗12个月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相似,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已接受饮食控制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其他降脂治疗)但LDL-C仍升高的中国大陆ASCVD患者或ASCVD高危受试者中,英克司兰降低LDL-C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英克司兰在中国大陆人群中评估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在亚洲总体人群中的评估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英克司兰 小干扰核糖核酸
下载PDF
某高校青、中年职工代谢综合征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China-PAR模型分析
6
作者 罗士欢 刘红军 +2 位作者 聂颖 王伟 薛丽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6期899-902,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某高校青、中年教职工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预测(China-PAR)评分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调查问卷和健康体检的方式,以248名青、中年代谢综合征教职工为研究对象,按照China-PAR评分风... 目的:分析北京某高校青、中年教职工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预测(China-PAR)评分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调查问卷和健康体检的方式,以248名青、中年代谢综合征教职工为研究对象,按照China-PAR评分风险分级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析比较代谢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青、中年教职工代谢综合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心脑血管病10年风险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后,相对于低危风险,工作压力大对中危风险影响显著;相对于低危因素,工作压力大、吸烟对高危风险影响显著。结论:青、中年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脑血管病10年风险较高,需给予高度关注,在改善代谢指标同时考虑工作压力、吸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健康管理 China-PAR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7
作者 高璨然 方理刚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肥胖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增加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肥胖率持续上升,且已与多种心血管疾病(CVD)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肥胖不仅作为风险因素参与其中,还通过内脏脂肪和心外膜脂肪的沉积,显著加... 肥胖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增加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肥胖率持续上升,且已与多种心血管疾病(CVD)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肥胖不仅作为风险因素参与其中,还通过内脏脂肪和心外膜脂肪的沉积,显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本综述总结了肥胖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机制及肥胖对ASCVD(主要是冠心病)的诊断技术影响和临床管理现状,为临床医生提供肥胖患者ASCVD管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下载PDF
补肾通脉方治疗肾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miR-126的影响
8
作者 胡毅澜 宋晓丹 +2 位作者 温妙瑜 罗陆一 程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842-848,共7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脉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肾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微小RNA-126(miR-126)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3月至2023年10月在深圳市中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60例T2D... 【目的】探讨补肾通脉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肾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微小RNA-126(miR-126)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3月至2023年10月在深圳市中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60例T2DM合并ASCVD肾虚血瘀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实施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和运动干预,并给予降糖、调脂、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通脉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iR-126、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以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情况,并评估2组患者的颈动脉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血清miR-126水平方面: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miR-12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的血清miR-126水平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对血清miR-126水平的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血清VCAM1水平方面: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V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的血清VCAM1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对血清VCAM1水平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血清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CRP、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且研究组对血清IL-1β、IL-6水平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血脂指标方面: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而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对TC、LDL-C水平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颈动脉疗效方面: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63.33%(19/30);组间比较(χ^(2)检验),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补肾通脉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上调miR-126的水平,抑制VCAM1表达,降低血清CRP、1L-1β、IL-6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延缓T2DM合并ASCVD病情进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肾虚血瘀 补肾通脉方 MIR-126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河南农村成人血清糖皮质激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0 a发病风险的关联及炎症的中介效应
9
作者 周以琳 史佳雨 +9 位作者 魏丹丹 赵梦真 马翠翠 耿巾甜 郭尧 徐浩然 陈志伟 霍文倩 王重建 毛振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河南农村成人血清糖皮质激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10 a发病风险的关联,以及炎症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从“河南农村队列”基线人群中选取4 995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血清皮质醇、11-脱氧皮质醇、可的松... 目的:探讨河南农村成人血清糖皮质激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10 a发病风险的关联,以及炎症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从“河南农村队列”基线人群中选取4 995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血清皮质醇、11-脱氧皮质醇、可的松水平与ASCVD 10 a发病风险的关联,评估9种炎症指标在关联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调整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饮酒状况、脂肪摄入状况、蔬菜水果摄入状况和体力活动后,血清皮质醇和11-脱氧皮质醇水平与ASCVD 10 a发病风险存在正关联,β(95%CI)分别为0.184(0.080~0.287)、0.101(0.031~0.170)。血清皮质醇与ASCVD 10 a发病风险的关联部分由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介导,中介比例分别为15.2%、11.9%、16.3%。血清11-脱氧皮质醇与ASCVD 10 a发病风险的关联部分由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数计数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介导,中介比例分别为31.2%、15.5%、18.7%、10.3%、10.4%、9.9%、15.9%。结论: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会增加河南农村成人ASCVD 10 a发病风险,炎症部分介导了两者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炎症 中介效应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脑小血管病总负荷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静 董爱勤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4期177-180,共4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组由不同病因造成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相似的疾病,它主要影响着脑内的小动脉及小静脉等高级血管网。目前,CSVD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动脉粥样硬化(AS)是众所周知的脑部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而血...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组由不同病因造成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相似的疾病,它主要影响着脑内的小动脉及小静脉等高级血管网。目前,CSVD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动脉粥样硬化(AS)是众所周知的脑部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而血脂在AS的发病机制中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大量学者的深入研究,目前认为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及其相关传统血脂指标与CSVD联系密切。此研究从AIP与CSVD的发生发展入手,深入探讨了AIP及相关传统血脂指标与CSVD各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整合CSVD影像学总负荷来体现CSVD的严重程度,进一步探讨AIP及传统血脂指标与CSVD总负荷的相关性,最终确定了AIP与CSV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本文对AIP及其相关传统指标与CSVD总负荷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全面阐述了血脂对CSVD总负荷的影响,为临床建立CSVD总负荷综合性评价指标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 血脂 综述
下载PDF
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
11
作者 米日夏提江·麦麦提 朱国强 +3 位作者 苏明杰 哈力努尔·沙德克江 张雪琴 陆晨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77-185,共9页
目的用机器深度学习法研究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1日至2023年5月31... 目的用机器深度学习法研究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过肾穿刺诊断膜性肾病患者620例。按纳入排除标准,最终424例PMN患者被纳入我们的研究,其中包含219例ASCVD。患者按7∶3的比例被分成训练组(n=297)和验证组(n=127)。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筛选,并使用LASSO回归进一步优化筛选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可视化统计方法对临床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结果ASCVD组与非ASCVD组患者比较,年龄更大[56(51,63)岁比35(28,44)岁],男性占比更多[154(70.3%)比117(57.1%)],吸烟占比更多[71(32.4%)比43(21.0%)],饮酒占比更多[54(24.7%)比32(15.6%)],收缩压更高[130(120,142)mmHg(1 mmHg=0.133 kPa)比122.0(113.5,135.5)mmHg],舒张压更高[80(75,90)mmHg比80.0(70.0,85.5)mmHg],高血压占比更高[142(64.8%)比67(32.7%)],体力工作者占比更多[60(27.4%)比28(13.7%)]。此外,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钠浓度、尿素氮、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定量、天冬氨酸转氨酶、尿潜血、尿透明管型及病理管型数、C反应蛋白、补体C4、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ASSO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4个与PMN患者发生ASCVD风险相关的预测变量,得到年龄、高血压、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是PMN患者ASCVD的风险因素。训练组ASCVD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24(95%CI:0.895~0.952),验证组ASCVD发生风险的AUC为0.932(95%CI:0.892~0.972)。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度较好(训练组P=0.827;验证组P=0.389)。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患者的阈值概率为0.01~1时,使用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PMN患者发生ASCVD风险均有益。结论本研究发现年龄、高血压、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是PMN患者并发ASCVD的风险因素,建立了包含该4个风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PMN患者发生ASCV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病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列线图
下载PDF
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相关血脂领域研究进展
12
作者 邓浩轩 华军益 《心电与循环》 2025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发病率居高不下,血脂异常是其重要危险因素。真实世界中,由于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复杂以及降脂治疗的达标率不尽人意,通过调脂治疗实现ASCVD发病率的降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随着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发病率居高不下,血脂异常是其重要危险因素。真实世界中,由于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复杂以及降脂治疗的达标率不尽人意,通过调脂治疗实现ASCVD发病率的降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随着血脂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针对不同靶标的新型降脂药物陆续问世,调脂治疗的新成果将在降低ASCVD发病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降脂新理念、调脂治疗新方法及新型降脂药物对降低ASCVD发病率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发病率 新型降脂药物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巴曲酶在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熊学忠 谭亚玲 管小君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7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究巴曲酶在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樟树市第二人民医院的80例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 目的探究巴曲酶在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樟树市第二人民医院的80例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Vm)和搏动指数(PI)、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5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MCA、PCA、ACA的PI及血栓前状态分子低于对照组,MCA、PCA、ACA的V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防治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展为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值得肯定,对于脑血流及血栓前状态分子的改善作用较好,因此在本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进展脑梗死 脑血流 血栓前状态分子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媛铃 习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6-90,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aCSVD)即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是老年卒中及痴呆的重要原因。慢性炎症反应、脑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BBB)功能障碍及其相互作用是aCSVD的发病机制,多种炎性细胞、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aCSVD)即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是老年卒中及痴呆的重要原因。慢性炎症反应、脑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BBB)功能障碍及其相互作用是aCSVD的发病机制,多种炎性细胞、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紊乱。aCSVD发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分为可干预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aCSVD,是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肠道微生态影响包括脑在内的多个靶器官,肠道微生物失调促进aCSVD患者慢性炎症状态的产生,肠道微生物失调也因此成为aCSVD发病的可干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脑小血管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指标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动脉超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管狭窄评估中的应用
15
作者 薛佳佳 王肖肖 +2 位作者 王旭 孙源源 朱弘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03-109,共7页
目的 探究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及颈动脉... 目的 探究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及颈动脉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SCI)血管狭窄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82例ASCI患者,均行TCD、颈动脉超声及甲功3项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为金标准,分析TCD、颈动脉超声联合TSH、FT4、FT3对ASCI血管狭窄的评估作用。结果 182例ASCI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颈内动脉血管轻度狭窄64例(35.16%),中度狭窄69例(37.91%),重度狭窄29例(15.93%),完全闭塞20例(10.99%)。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各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各组颈内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olume,EDV)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呈升高趋势,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管径(diameter,D)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呈降低趋势(P <0.05);不同血管狭窄程度各组TSH、FT4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呈升高趋势,FT3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呈降低趋势(P <0.05);TSH、FT4与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FT3与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 <0.05);TSH、FT4与PSV、EDV呈正相关,与RI、PI、D呈负相关,FT3与RI、PI、D呈正相关,与PSV、EDV呈负相关(P <0.05);RI、PI、D、PSV、EDV、TSH、FT4、FT3联合评估ASCI血管狭窄程度的AUC值最大,为0.941(P <0.05)。结论 TCD、颈动脉超声联合甲功3项对ASCI颈内血管狭窄评估有较高价值,RI、PI、D、PSV、EDV、TSH、FT4、FT3联合评估有利于诊断不同程度血管狭窄,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经颅多普勒超声 动脉超声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甲状腺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血管狭窄
下载PDF
累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暴露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16
作者 刘露晴 王美肖 +5 位作者 刘士贺 张晓雪 陈奕秀 刘智慧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目的]探讨累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HDLC)暴露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员... [目的]探讨累积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HDLC)暴露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员工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共50777例。根据累积non-HDLC/HDLC暴露水平四分位数分为Q1、Q2、Q3、Q4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中ASCVD累积发病率,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累积non-HDLC/HDLC暴露对ASCVD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0.19±2.21)年,新发ASCVD 5003例。Q1至Q4组AS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6.49%、8.71%、10.86%、14.85%(Log-rank 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Q1组相比,Q2、Q3、Q4组发生ASCVD的HR(95%CI)分别为1.13(1.03~1.24)、1.18(1.07~1.29)、1.22(1.12~1.34);发生心肌梗死的HR(95%CI)分别为1.15(0.87~1.53)、1.44(1.10~1.88)、1.67(1.29~2.17);发生血运重建的HR(95%CI)分别为1.21(0.99~1.49)、1.31(1.07~1.60)、1.49(1.22~1.81);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HR(95%CI)分别为1.17(1.03~1.32)、1.17(1.04~1.33)、1.21(1.06~1.37);但以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为结局事件时,并未发现以上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累积non-HDLC/HDLC值与ASCVD的风险呈线性关联。[结论]累积non-HDLC/HDLC暴露与ASCVD的发病风险呈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累积暴露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S100A12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刘媛 张红瑾 刘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S100A12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ASCVD,将其分为糖尿病组(n=59)和ASCVD组(n=74)。选取同期行体检的...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S100A12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ASCVD,将其分为糖尿病组(n=59)和ASCVD组(n=74)。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n=56)。检测并比较血清FGF23、S100A12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影响因素。评估血清FGF23、S100A12水平对ASCV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ASCVD组高血压比例、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高于或长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VD组血清FGF23、S100A12表达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血清FGF23、S100A12表达水平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FGF23、S100A12单独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5、0.87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3%、89.83%。血清FGF23、S100A12联合预测优于其单独预测(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清FGF23、S100A12水平均升高。血清FGF23、S100A12联合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ASCVD的价值相较单独预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S100A12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调控cAMP/PKA/PPARγ信号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性损伤的影响
18
作者 武洪方 于静 +1 位作者 袁晓璞 杨丽丽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路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主动脉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造模后... 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路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主动脉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方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造模后将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H-89组(5 mg·kg^(-1))、血府逐瘀汤组(12 g·kg^(-1))、血府逐瘀汤+H-89组(12 g·kg^(-1)血府逐瘀汤+5mg·kg^(-1)H-89),每组12只;另取12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给药12周后,试剂盒检测血清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沉积情况;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cAM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PKA、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主动脉斑块损伤比例、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主动脉组织中cAMP水平、PKA、PPARγ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组大鼠血清TC、TG、LDL-C、IL-6、IL-1β和TNF-α水平、主动脉斑块损伤比例、血管内膜-中膜厚度降低,血清HDL-C水平、主动脉组织中cAMP水平、PKA、PPARγ蛋白水平升高(P<0.05);H-89组上述指标呈相反变化(P<0.05);H-89可减弱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激活cAMP/PKA/PPARγ通路,改善血脂异常,抑制炎症反应,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损伤 环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A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大鼠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ox-LDL,RC和NLR联合检测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贾建普 王丽轩 +3 位作者 赵泽宇 张丽冉 张乐国 夏瑞雪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残余胆固醇(RC)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联合检测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残余胆固醇(RC)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联合检测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并经头部MRI及临床诊断为ICAS(观察组,n=160),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n=52)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n=108);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60例作为对照组。磁性微粒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ox-LDL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RC,NLR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ox-LDL,RC,NLR水平与mR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ICA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ox-LDL,RC,NLR水平对ICA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ox-LDL(53.65±8.35 U/L vs 33.23±6.42 U/L),RC(0.82±0.15 mmol/L vs 0.52±0.13 mmol/L),NLR水平(2.84±0.38 vs 1.95±0.26)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23,65.079,62.911,均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ox-LDL(57.52±8.72 U/L),RC(0.84±0.14 mmol/L),NLR水平(3.02±0.45)均高于预后良好组(45.62±6.63 U/L,0.79±0.12 mmol/L,2.48±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99,8.507,7.562,均P<0.05);且两组患者血清TC,LDL-C,HDL-C水平及m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55~27.072,均P<0.05)。血清ox-LDL,RC,NLR水平与m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2,0.623,0.653,均P<0.05)。血清TC,LDL-C,HDL-C,ox-LDL,RC,NLR水平均为影响ICAS预后的因素(均P<0.05);血清ox-LDL,RC,NLR预测ICAS患者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94(0.835~0.937),0.860(0.797~0.910),0.817(0.748~0.874),三者联合预测的AUC(95%CI)为0.965(0.923~0.987),三者联合预测相比于血清ox-LDL,RC,NLR单独预测更具有价值(Z=3.030,3.969,4.839,均P<0.05)。结论ICAS患者血清ox-LDL,RC,NLR水平均上升,与mRs评分呈正相关,三者对ICAS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血清残余胆固醇 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下载PDF
中英文标准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术语中国专家共识
20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 《中英文标准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术语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1 位作者 李子孝 李姣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3-977,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疾病负担沉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是亟待解决的疾病问题之一,但目前我国尚未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统一术语。《中英文标准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术语中国专家共识》参考国内国际临床指南、本领域国际...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疾病负担沉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是亟待解决的疾病问题之一,但目前我国尚未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统一术语。《中英文标准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术语中国专家共识》参考国内国际临床指南、本领域国际权威共识等内容,基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分型、并发症等10个类别扩增中英文术语,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术语的制定提供标准化的建议和指导,以推动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信息形成统一共识,促进其与国际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 标准化术语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