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分拣蛋白及对氧磷脂酶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丁颖颖 袁建兴 +3 位作者 常娟 章晓伟 吴晓新 丁超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分拣蛋白(Sortilin)、对氧磷脂酶1(PON-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如皋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CAP患者,依据CAP稳定性将其分为稳定组(54例)和不稳...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分拣蛋白(Sortilin)、对氧磷脂酶1(PON-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如皋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CAP患者,依据CAP稳定性将其分为稳定组(54例)和不稳定组(4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Sortilin、PON-1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联合Sortilin、PON-1对CAP稳定性的诊断效能。结果:与稳定组相比,不稳定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升高,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6、4.680、5.487,P<0.05)。与稳定组相比,不稳定组血清Sortilin水平显著增加,PON-1水平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2、5.581,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Sortilin是影响CAP稳定性的危险因素(OR=3.165,P<0.05),而PON-1是影响CAP稳定性的保护因素(OR=0.76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ortilin、PON-1、EDV、IMT、PSV及5项联合诊断CAP稳定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95%CI:0.695~0.864)、0.814(95%CI:0.724~0.885)、0.847(95%CI:0.761~0.911)、0.767(95%CI:0.672~0.846)、0.707(95%CI:0.607~0.793)和0.963(95%CI:0.839~0.907)。Sortilin、PON-1、EDV、IMT及PSV 5项联合诊断CAP稳定性的AUC最高,优于单独诊断,其灵敏度为95.65%,特异度为83.33%。结论:超声血流参数EDV、IMT和PSV能够提供CAP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信息,血清Sortilin、PON-1水平能够反映CAP斑块形成与发展的生物学过程,5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更好的诊断CAP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超声血流参数 分拣蛋白(Sortilin) 对氧磷脂酶1(PON-1)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方向的推桥弓手法对轻度稳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刘婷 钟凯霖 +4 位作者 鹿文静 刘珍 罗渊 李明波 陈晓英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向的推桥弓手法对轻度稳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正推桥弓组、反推桥弓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正推桥弓组自上而下推... 目的:观察不同方向的推桥弓手法对轻度稳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正推桥弓组、反推桥弓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正推桥弓组自上而下推按桥弓穴,反推桥弓组则自下而上推按桥弓穴,空白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干预30 d后,先根据彩超检测的斑块横切面及血管横切面横径计算颈总动脉斑块狭窄率,然后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正推桥弓组有1例、反推桥弓组有2例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在颈部中立位下,各组患者斑块狭窄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反推桥弓组斑块狭窄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PSV、EDV、TAMAX、RI、P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反推桥弓组PSV、EDV、TAMAX、RI、PI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反推桥弓手法在短时期内不会影响轻度、稳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也不会加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弓穴 推拿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狭窄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关于CTA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陈大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01-004,共4页
评估CTA与MRI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以及狭窄程度评估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这次研究里,65位患者通过CTA和MRI进行了检查。结果 MRI图像质量的好评率达到95.38%,比CTA略高一点,在用来确认斑块上,MRI的能力也明显强于CTA,发现率高到... 评估CTA与MRI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以及狭窄程度评估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这次研究里,65位患者通过CTA和MRI进行了检查。结果 MRI图像质量的好评率达到95.38%,比CTA略高一点,在用来确认斑块上,MRI的能力也明显强于CTA,发现率高到98.46%,而CTA是89.23%,差别显著(P=0.0342)。对于狭窄的识别,MRI同样表现得更好,检出率有96.92%,明显超过CTA的86.15%(P=0.0242)。谈到诊断的满意度,MRI超越CTA也很明显,满意者占到98.46%,而用CTA的只有87.69%(P=0.0142)。通过具体数据的对比,MRI在这些关键点上都显示了更优的表现。结论 MRI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狭窄检出率和诊断满意度方面表现出比CTA更优越的效果,建议在临床中优先考虑使用MRI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MRI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诊断满意度
下载PDF
血清miR-124、CD146及Angptl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李霞 王景梅 +4 位作者 李军华 胡艳艳 王闪闪 毛亚娟 武一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21-2126,213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24(miR-124)、CD146、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ACI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91例作为ACI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1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ACI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56例)、稳定斑块组(71例)、无斑块组(6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技术检测所有对象血清miR-124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4、CD146联合Angptl2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血清CD146、Angptl2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2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CAS斑块的稳定性与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C)、CD146、Angptl2、miR-124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4下降、CD146升高、Angptl2升高、合并高脂血症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24、CD146、Angptl2及三项指标联合应用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719、0.781和0.834。结论血清miR-124表达水平及CD146、Angptl2水平是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可能参与ACI患者CAS斑块形成及发展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微小RNA-124 CD146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PLT、CRP、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素雅 袁彬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定斑块组(6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入院时PLT、CRP、UA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PLT、CRP、UA水平联合检测对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入院时TC、TG、LDL-C、PLT、CRP、U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HDL-C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TC(>5.98 mmol/L)、TG(>1.21 mmol/L)、LDL-C(>3.40 mmol/L)、PLT(≥218.61×109/L)、CRP(>10 mg/L)、UA(>323.46μmol/L)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入院时HDL-C(≥0.90 mmol/L)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保护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水平与TC、TG、LDL-C呈正相关,与斑块稳定性、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联合诊断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80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8%、68.25%(P<0.001)。结论:PLT、CRP、UA水平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且在诊断CAS稳定性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PLT CRP UA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丽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析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0年07月至2021年07月开展,纳入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配合研究,均进行病理诊断,行超声、CEUS方法诊断,比较两种技术的诊... 目的 探析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0年07月至2021年07月开展,纳入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配合研究,均进行病理诊断,行超声、CEUS方法诊断,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42例患者,结果显示增强斑块共有50个,其中易损斑块有32个、稳定斑块有18个,依据病理检验结果,CEUS技术诊断准确度92.00%(46/50)、灵敏度93.75%(30/32)均较超声准确度76.00%(38/50)、灵敏度71.88%(23/32)高(P<0.05),CEUS特异性为88.89%(16/18)与超声特异性为83.33%(15/1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出50个增强斑块,肩部有32个、基底部有16个、尾部有2个,软斑块31个、混合斑块10个、硬斑块9个。CEUS在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的增强强度分级比较中有明显差异(P<0.05);混合斑块、硬斑块的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高于软斑块,最大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低于软斑块(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CEUS方法评估,可有效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可对斑块稳定性予以客观、灵敏的反映,可定量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超声造影技术 诊断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清SE-CAD、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慧 田臻 +1 位作者 杨扬 纪岩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并根...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观察组,并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59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1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E-CAD、PDGF-B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E-CAD、PDGF-BB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E-CAD、PDGF-BB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病人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E-CAD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AUC、截断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848、8.22 ng/mL、93.02%、61.02%;PDGF-BB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AUC、截断值、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858、60.68 pg/mL、93.02%、66.10%;SE-CAD联合PDGF-BB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AUC、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905、86.05%、88.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E-CAD、PDGF-BB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SE-CAD、PDGF-BB水平均升高,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紧密相关,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柿叶黄酮对ApoE缺失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英珠 白卫娜 +1 位作者 时玮 吴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184,共2页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头臂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饲喂的载脂蛋白(Apo)E-/-缺失小鼠,灌胃给予柿叶总黄酮,观察其对头臂干AS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检测血清血脂含量和斑块内脂质沉积。结果柿叶总黄酮连续灌胃... 目的观察柿叶黄酮对头臂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饲喂的载脂蛋白(Apo)E-/-缺失小鼠,灌胃给予柿叶总黄酮,观察其对头臂干AS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检测血清血脂含量和斑块内脂质沉积。结果柿叶总黄酮连续灌胃12 w,与模型组比较,柿叶黄酮组AS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从34%降低至14%;斑块内包埋的纤维帽数量减少71%;MMP-9阳性染色明显减少。油红O染色面积减少53%。对血脂无显著影响。结论柿叶总黄酮显著降低头臂干AS的形成,可能减少不稳定性斑块形成和血管壁内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黄酮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斑块内脂质沉积
下载PDF
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聪 陈菲 冯萍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或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治...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或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治疗52例,为常规剂量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d或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d治疗52例,为强化降脂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易损斑块检出率、斑块Crouse积分,同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各项血脂指标以及颈动脉IMT、易损斑块检出率、稳定斑块Crouse积分及不稳定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降低,且强化降脂组TC、LDL-C水平以及颈动脉IMT、易损斑块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比1.9%,P=0.558)。结论强化降脂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同时稳定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降脂 急性脑梗死 超声 斑块稳定性 血脂
下载PDF
线粒体动力学/自噬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家文(综述) 朱安娥 +4 位作者 吴君 杨林 吴文鑫 李小丽 王杰(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9期3318-3321,3325,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疾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改变将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后果严重。线粒体裂变与融合失衡或线粒体自噬过度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疾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改变将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后果严重。线粒体裂变与融合失衡或线粒体自噬过度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改变的重要原因。保持线粒体裂变与融合的动态平衡,调控线粒体自噬的程度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新策略。该文综述了线粒体动力学/自噬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联系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调节机制,以期更全面地了解线粒体动力学/自噬对病变发育和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线粒体裂变与融合失衡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 综述
下载PDF
HRMRI和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
11
作者 邹远航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与超声造影(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RMRI和CEUS评估,以病理...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与超声造影(CEU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RMRI和CEUS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MRI与CEUS对斑块的检出情况,计算其一致性、诊断效能、不同类型斑块的特点。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本研究100例患者中,斑块共123个,其中不稳定斑块86个,稳定斑块37个;对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类型的检出:HRMRI与金标准比较,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98,P<0.05);CEUS与金标准比较,一致性一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11,P<0.05),HRMRI一致性高于CEUS,HRMRI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较CEUS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RI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中的脂质核心、纤维帽、钙化、纤维斑块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I和CEUS均能有效区分易损斑块,HRMRI对易损斑块的检出率更高,且能细化斑块成分,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超声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颖 李晓燕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稳定性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的关系。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56只大白兔划...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稳定性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的关系。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56只大白兔划分为2组:A组为AS研究组40只,A组分为A1亚组(斑块破裂组)、A2亚组(斑块未破裂组);B组为参照组16只。A组采用(标准颗粒+1%胆固醇)进行喂养+球囊损伤,B组采用标准颗粒喂养。在研究期间,动态监测A、B两组血清MMP-9和hs-CRP浓度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期间,B组兔的体质量与A1、A2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开始、实验第14周末,B组血脂指标变化不明显,A2和A1亚组的血脂指标由实验开始时到实验第14周末呈上升趋势;实验第14周末,B组与A1、A2亚组的血脂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A2亚组和A1亚组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时,B组与A1亚组、A2亚组的血清MMP-9和hs-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10周时,B组、A2亚组和A1亚组的血清MMP-9和hs-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亚组血清MMP-9和hs-CRP浓度高于A2亚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14周时,A1亚组和A2亚组的血清MMP-9和hs-CRP浓度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亚组血清MMP-9和hs-CRP浓度高于A2亚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过程中A1、A2两亚组的血清MMP-9、hs-CRP浓度均呈现升高趋势(P<0.01)。实验兔血清MMP-9浓度和hs-CRP浓度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967,P=0.001)。结论 MMP-9和hs-CRP呈正相关关系,且两者的浓度与AS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斑块越不稳定,MMP-9和hs-CRP的浓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联合血清sdLDL-C检测对脑卒中复发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芳 古旸 李辉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111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脑卒中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111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脑卒中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91例。比较两组出院时的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sdLDL-C、90 d复发风险评估量表(RRE-90)评分,采用Pearson分析RRE-90评分与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性分析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风险的效能。结果复发组出院时的RRE-90评分、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RRE-90评分与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6、0.857、0.749,P均<0.05);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预测复发的AUC依次为0.815、0.821、0.750,各指标联合预测复发的AUC最大为0.916,预测复发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7.91%。结论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IMT、血清sdLDL-C与脑卒中复发相关,三者联合对脑卒中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动脉内中膜厚度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脑卒中 脑卒中复发
下载PDF
宽胸气雾剂对冠心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14
作者 梁兆铭 郑艾聪 +1 位作者 陈小惠 吴坤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5期2812-2815,共4页
目的:观察宽胸气雾剂对冠心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2022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并首次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观察宽胸气雾剂对冠心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4月—2022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并首次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冠心病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宽胸气雾剂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的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一氧化氮(NO)、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水平;超声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LDL-C、TC、TG、hs-CRP、Hcy、FIB、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LDL-C、TC、TG、hs-CRP、Hcy、FIB、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O、VEG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NO、VEG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斑块体积、血管体积、管腔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斑块体积、血管体积、管腔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宽胸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其能改善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斑块稳定性具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宽胸气雾剂 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锌指样转录因子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分析
15
作者 仉达 费彦达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6期17-20,3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分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28例ACI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分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28例ACI患者作为ACI组,根据ACI患者CAS斑块的特性,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19例,稳定斑块组4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4例,另选取12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TRP1、KLF2水平;Spearman法分析ACI组患者血清CTRP1、KLF2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TRP1、KLF2水平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I组血清CTRP1水平较高、KLF2水平较低(t=15.949、78.545,P<0.01)。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TRP1、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依次升高(F=49.819、27.014、17.143、335.582,P<0.01);KLF2水平依次降低(F=127.385,P<0.01)。ACI组患者CTRP1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532,P<0.01);KLF2水平与CAS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r=-0.61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RP1、KLF2、LDL-C、中性粒细胞计数、NIHSS评分是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OR(95%CI)=3.154(1.533~6.488)、0.763(0.648~0.898)、2.373(1.328~4.239)、2.148(1.278~3.611)、2.723(1.355~5.471),P<0.01]。CTRP1、KLF2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度为90.62%,特异度为75.56%,优于单独预测(Z=2.585、2.237,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CTRP1水平较高,KLF2水平较低,两者均与ACI患者CAS斑块稳定性相关,且两者联合对ACI患者CAS斑块不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 锌指样转录因子2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PON-1、KLF-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16
作者 吴红亮 王荣平 吕淑玉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918-1921,192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清氧磷酶-1(PON-1)、Krüppel样因子-2(KLF-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河北省献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AIS伴CAS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清氧磷酶-1(PON-1)、Krüppel样因子-2(KLF-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河北省献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AIS伴CAS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其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51)和稳定斑块组(n=6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ON-1、KLF-2水平。以老年AIS患者CAS斑块稳定性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其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ON-1、KLF-2水平对其的预测能效。结果120例老年AIS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率为42.50%(51/120)。老年AIS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Krüppel样因子-2,独立保护因素为PON-1、KLF-2(P均<0.05)。血清PON-1、KLF-2水平联合预测老年AIS患者CAS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大于血清PON-1、KLF-2水平单独预测的AUC(P均<0.05)。结论老年AIS患者血清PON-1、KLF-2水平降低与CAS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缺血性卒中 斑块稳定性 氧磷酶-1 Krüppel样因子-2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增平 王伟佳 +1 位作者 孔憶娜 王聪睿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急性脑梗死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分辨率MRI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进一步分为...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急性脑梗死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分辨率MRI检查,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进一步分为无斑块组(n=51)、稳定性斑块组(n=89)和不稳定斑块组(n=58);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联素及IL-8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而1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其他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脂联素低水平及IL-8高水平均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及IL-8水平可初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预估指标,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以及IL-8水平的增加可能预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脂联素 白细胞介素-8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川芎、赤芍及其有效部位配伍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徐浩 文川 +2 位作者 陈可冀 史大卓 刘剑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3-518,共6页
目的观察活血中药川芎、赤芍及其有效部位配伍——芎芍胶囊(川芎总酚和赤芍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在复制ApoE-/-小鼠AS模型基础上,采用普通光镜、免疫组... 目的观察活血中药川芎、赤芍及其有效部位配伍——芎芍胶囊(川芎总酚和赤芍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在复制ApoE-/-小鼠AS模型基础上,采用普通光镜、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从AS斑块的病理形态学、细胞构成、炎症反应等方面,观察活血中药川芎、赤芍及其有效部位配伍芎芍胶囊稳定斑块的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ApoE-/-小鼠继喂高脂饮食26周后,主动脉根部出现明显AS病变,具有典型不稳定斑块特点。川芎、赤芍都有降低总胆固醇(TC)和增加纤维帽厚度作用,川芎尚可降低甘油三酯(TG)、减少脂质核面积(脂质中心/斑块面积)和巨噬细胞浸润,而芎芍胶囊兼具以上作用,且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TC/HDL-C、减少炎症反应、增加斑块中胶原面积。结论川芎、赤芍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环节不尽相同,其有效部位配伍而成的芎芍胶囊对不稳定斑块干预作用更为明显,显示出中药配伍增效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斑块 川芎 赤芍 芎芍胶囊
下载PDF
血竭提取物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明学 徐浩 +4 位作者 潘琳 文川 温见燕 刘剑刚 陈可冀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25-1829,共5页
目的观察血竭提取物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血脂及清道夫受体CD36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血竭提取物稳定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3只6~8周龄ApoE-/-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3周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血... 目的观察血竭提取物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血脂及清道夫受体CD36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血竭提取物稳定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3只6~8周龄ApoE-/-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3周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血竭提取物(450.5 mg/kg)组、辛伐他汀(9.01 mg/kg)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1只。继续高脂喂养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3周后,检测血脂,取主动脉根部4个切面,分别行HE染色和Movat染色,采用易损指数[(细胞外脂质成分+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成分)]综合评价药物对小鼠主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主动脉内CD36 mRNA的表达。结果给药13周后,血竭提取物组和辛伐他汀组的斑块易损指数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竭提取物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0.01),而主动脉内CD36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竭提取物可通过改善斑块内部成分来稳定易损斑块,其机制与调节血脂、抑制清道夫受体CD36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提取物 斑块稳定性 清道夫受体CD36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录山 杨永宗 +9 位作者 冯大明 孙文清 唐朝克 唐雅玲 易光辉 王佐 任重 王贵学 杨保堂 万载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前已有的动物模型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破裂的可控性及量化研究方面均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为了建立类似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斑块模型,体外研究斑块稳定性,应用传统的高脂高胆固醇膳食诱导建立了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目前已有的动物模型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破裂的可控性及量化研究方面均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为了建立类似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斑块模型,体外研究斑块稳定性,应用传统的高脂高胆固醇膳食诱导建立了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从血脂水平和斑块病理形态学特征方面加以了证实.该模型中斑块与人类成熟斑块的高度相似性使其成为研究斑块稳定性和斑块破裂的较好模型.从量化比较这一出发点着手,建立了一个体外可控可量化诱导斑块破裂模型,方法简单易行,是一个较好的量化研究斑块破裂和破裂相关因素间关系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破裂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