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注射液对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治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艳蕾 景友玲 +5 位作者 李宏杰 张一兵 段国贤 王小君 张伟 赵春秀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040-2044,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SMAO)休克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腹分离兔肠系膜上动脉并夹闭2h后松夹,复制SMAO休克动物模型,并于松夹前、后各15min分别将黄芪注射...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SMAO)休克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腹分离兔肠系膜上动脉并夹闭2h后松夹,复制SMAO休克动物模型,并于松夹前、后各15min分别将黄芪注射液1mL/kg以2倍的NS配制自耳缘iv,观察动物血压、血浆及红细胞膜丙二醛(MDA)、红细胞膜微黏度、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黄嘌呤氧化酶(XOD)、乳酸脱氢酶(LDH)及酸性磷酸酶(ACP)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小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MAO组血压和红细胞SOD降低(均P<0.01),红细胞膜微粘度、红细胞膜MDA以及血浆MDA,XOD,LDH和ACP的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光镜下小肠病理损害明显.黄芪注射液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较SMAO组明显改善(80.1±3.6 vs 39.4±5.2,4.63±0.57 vs 3.44±0.61,3.35±0.34 vs 4.09±0.38,0.23±0.02 vs 0.41±0.02,3.61±0.41 vs 4.32±0.92,71.4±13.1 vs 92.5±13.9,50.2±18.2 vs 105.5±37.0,37.0±11.8 vs 71.7±22.0,均P<0.01).结论:SMAO休克伴有氧自由基代谢紊乱,体内脂质过氧化过程加强.黄芪注射液通过抗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改善红细胞膜微黏度,减轻组织损伤,延缓SMAO休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脂质过氧化 红细胞膜微黏度
下载PDF
触珠蛋白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前后血清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宏杰 要瑞莉 +3 位作者 武慧丽 李常颖 王世鑫 赵化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43-144,178,共3页
目的:探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及触珠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家兔SMAO休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质谱-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差异蛋... 目的:探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及触珠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家兔SMAO休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质谱-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并应用Western blot和Elisa对血清触珠蛋白在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在家兔SMAO休克前后血清双向电泳图谱中发现19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1个蛋白质点只见于SMAO休克后血清双向电泳图中;8个蛋白质点明显见于SMAO休克前的血清双向电泳图中。鉴定并验证了触珠蛋白在SMAO休克后血清中含量增高。结论:家兔SMAO休克后血清触珠蛋白含量增高,可能参与了SMAO休克后机体的代偿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双向电泳 免疫印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前后的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宏杰 要瑞丽 +2 位作者 武慧丽 李常颖 王世鑫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及其在SMAO休克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家兔SMAO休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分离家兔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蛋白,找出凝胶上的差异蛋... 目的:探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及其在SMAO休克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复制家兔SMAO休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分离家兔SMAO休克前后血清中的蛋白,找出凝胶上的差异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差异蛋白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在家兔SMAO休克前后血清双向电泳图谱中发现19个差异蛋白点,其中11个蛋白质点在SMAO休克后血清中表达明显上调;8个蛋白质点在SMAO休克后血清中表达明显下调。从中选取4个差异最明显的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和数据库搜索共鉴定出符合条件的2个差异蛋白点,为对氧磷酶和触珠蛋白,均在SMAO休克后血清中含量增高。结论:家兔SMAO休克前后血清蛋白质组会发生明显变化,对氧磷酶和触珠蛋白可能参与了SMAO休克后机体的代偿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双向电泳 质谱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淋巴液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敏 牛春雨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9-10,共2页
为探讨肠淋巴液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的影响,对SMAO休克大鼠给予肠淋巴液或血浆治疗,并以生理盐水对照,观察其对血压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夹后90min起,肠淋巴液治疗组的血压显著于高对照组,其4h存活率也显... 为探讨肠淋巴液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的影响,对SMAO休克大鼠给予肠淋巴液或血浆治疗,并以生理盐水对照,观察其对血压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夹后90min起,肠淋巴液治疗组的血压显著于高对照组,其4h存活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而血浆组与对照组血压和存活率未见这差异。提示肠淋巴液对SMAO休克具有提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液 血压 肠系膜 动脉闭塞性休克 SMAO 休克
下载PDF
复方麝香注射液对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和小鼠缺氧的影响
5
作者 叶启智 覃玉智 莫少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38-140,382,共4页
夹闭兔肠系膜上动脉1h,开夹后血压进行性下降至零,制成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uperiormesenteric artery ocdusion,SMAO)休克模型。将小鼠放入125ml 密闭瓶中,造成小鼠缺氧至死亡。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的作用。实验表明:该药能增强开夹... 夹闭兔肠系膜上动脉1h,开夹后血压进行性下降至零,制成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uperiormesenteric artery ocdusion,SMAO)休克模型。将小鼠放入125ml 密闭瓶中,造成小鼠缺氧至死亡。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的作用。实验表明:该药能增强开夹血压迅速下降后引起的升压反射,能显著延长开夹后血压维持在8kPa 以上的时间和动物存活时间(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开夹后4h,对照组动物死亡率是100%,而高药量组仅为36%。提示该药有抗兔休克小肠再灌流损害的作用。能显著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麝香注射液 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缺氧
下载PDF
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6
作者 李化民 王红 +1 位作者 张凤珍 马志华 《微循环学杂志》 1994年第3期15-17,T001,共4页
通过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后松夹,复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以血压下降50%为指针。休克组兔颈动脉血压下降,血气的变化为:PH值降低、PaCO_2降低、BE负值增大,微循环... 通过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后松夹,复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以血压下降50%为指针。休克组兔颈动脉血压下降,血气的变化为:PH值降低、PaCO_2降低、BE负值增大,微循环障碍。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数值前后变化不显著。结果表明:酸中毒、微循环障碍,在SMAO休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障碍 发病机制 动脉闭塞性休克 酸中毒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SMAO休克 血液流变性 发生机理 溶酶体酶 氧自由基 循环血量 血液粘度 血液气体 内毒素
下载PDF
米力农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兔肠道氧代谢的影响
7
作者 陈雷 张自云 戴云 《云南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米力农是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许多研究认为能改善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全身的氧供、氧耗,但对肠道的氧供、氧耗的影响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米力农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兔肠道氧代谢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家兔随机... 目的米力农是磷酸二酯酶III抑制剂,许多研究认为能改善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全身的氧供、氧耗,但对肠道的氧供、氧耗的影响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米力农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兔肠道氧代谢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经腹分离肠系膜上动脉复制SMAO休克模型。对照组静脉泵入米力农0.1ml·kg-1·min-1,治疗组静脉注入负荷量米力农50μg·kg-1,随后持续泵入米力农0.5ug·kg-1·min-1,液体总量和A组相同。实验期间于夹闭前-1h、松夹后休克时0h、松夹后1h、2h、定时观察MAP,HR,SMAF;测定肠系膜上静脉、颈内动脉血气,并根据公式计算出氧供(DO)2、和氧耗(VO)2。结果松夹后1-2h期间,治疗组较对照组MAP,HR,SMAF,肠道DO2及VO2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米力农能显著增加SMAO休克兔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提高肠道的氧供、氧耗、及全身血压,改善了缺血脏器的血供和氧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氧代谢 肠道
下载PDF
等渗、高渗盐水腹腔灌洗治疗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况耀 黄克勤 万方荣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1999年第2期68-70,共3页
为了解等渗、高渗盐水腹腔灌洗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的疗效,笔者于1997年通过家兔模型拟以血浆内毒素含量和动物存活时间为主要指标,探讨家兔SMAO休克时等渗(NS)或高渗(HS)盐水腹腔灌洗的抗休克效果及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 等渗、高渗盐水 腹腔灌洗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模型 家兔
下载PDF
肠淋巴再灌注加重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大鼠肺部炎症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争杰 赵自刚 赵永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6期3074-3076,共3页
目的:研究肠系膜淋巴再灌注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SMAO组,MLR组,SMAO+MLR组,SHAM组。再灌注2h后,迅速留取肺组织,一部分制备组织匀浆,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 目的:研究肠系膜淋巴再灌注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SMAO组,MLR组,SMAO+MLR组,SHAM组。再灌注2h后,迅速留取肺组织,一部分制备组织匀浆,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和晚期糖基化产物受体(RAGE)。再另外选取固定位置肺部组织放入中性甲醛中固定,用于测定肺内HMGB1、RAGE的表达。结果:SMAO与SMAO+MLR组肺部组织匀浆ICAM-1、RAGE含量显著高于MLR与SHAM组,且SMAO+MLR组肺组织匀浆的ICAM-1、RAGE含量高于SMAO组。肺部组织内HMGB1和RAGE在MLR组与SHAM组基本不表达,或少量表达,MLR加重了SMAO休克模型中HMGB1和RAGE的表达。结论:MLR加重SMAO休克大鼠肺部炎症反应,进一步证实肠淋巴途径在SMAO休克发病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证实HMGB1及RAGE在SMAO休克大鼠的炎症失常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淋巴再灌注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原文传递
内毒素移位在肠淋巴再灌注加剧SMAO休克大鼠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丽娜 赵自刚 +3 位作者 赵永泉 刘争杰 牛春雨 张静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在肠淋巴再灌注(MLR)加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1 h,再灌注2 h)、SMAO组(夹闭...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在肠淋巴再灌注(MLR)加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ham,仅麻醉与手术)、MLR组(夹闭肠系膜淋巴管1 h,再灌注2 h)、SMAO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再灌注2 h)和SMAO+MLR组(同时夹闭肠系膜淋巴管和肠系膜上动脉1 h,再灌注2 h)。再灌注2 h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血浆;留取固定位置的肝、肾、心肌、肺组织,制备组织匀浆。应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以及各组织匀浆内毒素(ET)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各器官组织匀浆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Sham组和MLR组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SMAO组及SMAO+MLR组的血浆、肝、肾、心肌、肺组织匀浆的ET含量均显著高于Sham组和MLR组,且SMAO+MLR组血浆及各组织匀浆的ET水平均显著高于SMAO组;SMAO组及SMAO+MLR组肝、肾、心肌、肺组织匀浆CD14、LBP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及MLR组,且SMAO+MLR组各指标均高于SMAO组。结论:MLR加剧SMAO休克多器官损伤的作用机制与ET经过肠淋巴途径移位、激活内毒素增敏系统LBP/CD14、促进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淋巴再灌注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内毒素移位 炎症反应 多器官损伤
下载PDF
肠淋巴再灌注对SMAO休克大鼠多器官ICAM-1、RAGE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争杰 赵自刚 +4 位作者 赵永泉 牛春雨 张玉平 司永华 张立民 《微循环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3,11,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肠淋巴再灌注(MLR)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肺、心肌、肾、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含量的影响,探讨MLR加剧SMAO休克大鼠器官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 目的:观察肠淋巴再灌注(MLR)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大鼠肺、心肌、肾、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含量的影响,探讨MLR加剧SMAO休克大鼠器官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MLR组、SMAO组和SMAO+MLR组,后三组大鼠分别夹闭肠系膜淋巴管和/或肠系膜动脉1h、再灌注2h。Sham组不夹闭。各组于相应时间点留取固定位置的肺、心肌、肾、肝组织,制备组织匀浆;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各组织匀浆ICAM-1、RAGE含量。结果:Sham组和MLR组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SMAO组和SMAO+MLR组肺、肾、心肌、肝组织ICAM-1、RAG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MLR组和Sham组(P均<0.01);SMAO+MLR组肺、肾、心肌、肝组织ICAM-1与RAGE含量显著高于SMAO组(P均<0.01)。结论:MLR加剧SMAO休克大鼠多器官损伤的作用机制与各器官组织ICAM-1、RAGE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淋巴再灌注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多器官损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下载PDF
正常淋浆对大鼠重症休克的干预作用
12
作者 韩敏 牛春雨 +3 位作者 刘艳凯 姜华 樊贵 赵自刚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淋浆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及重症失血性休克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均分为6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及颈动脉放血至40mmHg 1h复制SMAO休克和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以小量淋浆及血浆治疗,... 目的:探讨正常淋浆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及重症失血性休克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均分为6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及颈动脉放血至40mmHg 1h复制SMAO休克和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以小量淋浆及血浆治疗,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NS)作对照,观察其血压及存活时间。结果:1.对SMAO休克的影响:淋浆组在休克70~120min血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在110~120min显著高于血浆组(P〈0.05).而血浆组与模型组血压未见差异(P〉0.05);淋浆组3h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2.对失血性休克的影响:淋浆组输淋浆、输血后期直至停止输液后,血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0.01),输NS及停止输液后,血压显著高于血浆组(P〈0.05~0.01);而血浆组血压仅于输血浆后5~10min高于模型组(P〈0.05)。淋浆组存活时间显著优于其它两组。结论:正常淋浆对SMAO休克及重症失血性休克均具有提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淋浆 血浆 血压 存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