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人性和助人行为对遵从排斥者心理代价的影响
1
作者 杨晓莉 邹妍 张艺琼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探究被排斥者的自身特点与遵从排斥者心理代价间的关系,研究采用经典网络掷球范式,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被排斥者的宜人性和助人行为对遵从排斥者心理代价的影响。实验1发现,相较于非宜人性个体,遵从他人指令排斥宜人个体的心理代价更高... 为探究被排斥者的自身特点与遵从排斥者心理代价间的关系,研究采用经典网络掷球范式,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被排斥者的宜人性和助人行为对遵从排斥者心理代价的影响。实验1发现,相较于非宜人性个体,遵从他人指令排斥宜人个体的心理代价更高;实验2发现,相较于非宜人性非助人行为个体,遵从他人指令排斥宜人性助人行为个体的心理代价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从排斥 心理代价 宜人性 助人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
下载PDF
旁观者助人行为“阶段动机模型”的建构与应用
2
作者 李亦菲 王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2期4-8,共5页
作为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表现,欺凌与非欺凌情境下旁观者助人行为的培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践中,缺乏合适的、可行性强的理论模型作为助人行为的干预依据。以旁观者干预模型和亲社会行为模型为基础,结合期望理论和动机圈... 作为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表现,欺凌与非欺凌情境下旁观者助人行为的培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践中,缺乏合适的、可行性强的理论模型作为助人行为的干预依据。以旁观者干预模型和亲社会行为模型为基础,结合期望理论和动机圈理论,建构了旁观者助人行为的“阶段动机模型”。该模型从外部环境、认知过程和个性因素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将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各种动机分为效价动机、效能动机、期望动机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旁观者助人行为的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利用该模型设计的旁观者助人行为干预体系在北京市一所小学进行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观者 助人行为 助人动机
下载PDF
愿景型领导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组织心理所有权的中介作用和促进性焦点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陈晓 张慧莹 谢俊 《心理研究》 2023年第6期525-535,共11页
愿景沟通是领导者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工具。大部分研究都探讨了愿景型领导对下属目标实现的激励作用,但对愿景型领导如何激发员工的助人行为人们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三个阶段搜集了347份员工数据,系统探讨了愿景型领导对员工... 愿景沟通是领导者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工具。大部分研究都探讨了愿景型领导对下属目标实现的激励作用,但对愿景型领导如何激发员工的助人行为人们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三个阶段搜集了347份员工数据,系统探讨了愿景型领导对员工助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愿景型领导对员工助人行为有积极影响;愿景型领导通过组织心理所有权间接影响员工助人行为;下属的促进性焦点强化了愿景型领导与组织心理所有权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愿景型领导 助人行为 组织心理所有权 促进性焦点
下载PDF
面孔吸引力对助人行为预判的影响
4
作者 朱嘉怡 张静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11期6499-6505,共7页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纷纷研究面孔吸引力对个体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了30名初中生进行实验,探索面孔吸引力对助人行为的预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被试对不同面孔吸引力水平个体助...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纷纷研究面孔吸引力对个体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了30名初中生进行实验,探索面孔吸引力对助人行为的预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被试对不同面孔吸引力水平个体助人行为的预判具有一致性;面孔吸引力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1, 29) = 342.838,p < 0.05;面孔图片性别主效应显著F(1, 29) = 51.273,p < 0.05。在社会助人情境中,人们更愿意相信高面孔吸引力的人有助人行为,即存在“美即好”这一刻板效应;并且认为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做出助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吸引力 助人行为 初中生
下载PDF
多孩背景下绘本阅读提升幼儿以心理理论为基础的助人行为研究
5
作者 王心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3年第10期0097-0099,共3页
绘本阅读教学对于幼儿心理理论的提升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在语言、认知上的发展,还能够影响幼儿对社会认知的判断。国家教育部在《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曾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在幼儿绘本阅... 绘本阅读教学对于幼儿心理理论的提升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在语言、认知上的发展,还能够影响幼儿对社会认知的判断。国家教育部在《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曾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在幼儿绘本阅读的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尽量以幼儿故事、幼儿图书为基础,提升幼儿心理理论的同时助力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通过绘本阅读教学为整体设计目标,以幼儿助人行为为研究落脚点,建立与幼儿健康成长的一系列机制是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多孩背景下绘本阅读为切入点,结合幼儿心理理论基础,对幼儿助人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以其对幼儿认知、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孩背景 绘本阅读 心理理论 助人行为
下载PDF
组织中的助人行为:概念界定、影响因素与结果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文娟 段锦云 朱月龙 《心理研究》 2013年第1期59-65,共7页
助人行为是组织成员自愿地为同事提供工作相关信息和资源、分担其工作任务、协助解决或者预防其工作相关问题的行为。个体的情绪状态、人格特质、价值观和团队凝聚力等会影响助人行为,助人行为对个体的积极情绪、绩效评价和团队绩效评... 助人行为是组织成员自愿地为同事提供工作相关信息和资源、分担其工作任务、协助解决或者预防其工作相关问题的行为。个体的情绪状态、人格特质、价值观和团队凝聚力等会影响助人行为,助人行为对个体的积极情绪、绩效评价和团队绩效评价有正向影响。本研究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和归因理论解释了助人行为的发生机制,最后提出将来的研究可以关注团队层面的助人行为以及探讨助人行为在群体内的动态影响,并多角度、多水平地分析了助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人行为 角色外行为 团队助人行为 自愿性工作行为
下载PDF
面孔可信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依恋安全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秀娟 王娜 +2 位作者 韩尚锋 刘燊 张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2-1302,共11页
分别从特质依恋和状态依恋角度考察施助者的依恋安全在求助者面孔可信度与助人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求助者面孔可信度影响助人行为,面孔可信度高的求助者得到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面孔可信度低的求助者;(2)施助者的依恋安全... 分别从特质依恋和状态依恋角度考察施助者的依恋安全在求助者面孔可信度与助人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求助者面孔可信度影响助人行为,面孔可信度高的求助者得到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面孔可信度低的求助者;(2)施助者的依恋安全调节求助者面孔可信度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安全依恋能有效缓冲低面孔可信度带来助人行为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依恋安全有助于提升社会安全感和促进亲社会行为,因此应注重依恋安全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人行为 助人意愿 面孔可信度 依恋安全
下载PDF
亲社会背景抑制游戏对助人行为的消极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子祥 王娟 +1 位作者 李佳浩 李晓聪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基于一般学习模型,验证暴力游戏对助人行为的消极作用,并探索暴力游戏在赋予亲社会背景后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七巧板任务和情境模拟任务测量86名三年级儿童的稳定助人行为和紧急助人行为,并分析游戏类型、性别因素对行为... 目的:基于一般学习模型,验证暴力游戏对助人行为的消极作用,并探索暴力游戏在赋予亲社会背景后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七巧板任务和情境模拟任务测量86名三年级儿童的稳定助人行为和紧急助人行为,并分析游戏类型、性别因素对行为得分的影响。结果:游戏类型对儿童的稳定助人行为(F=6.17,P<0.01)、紧急助人行为(F=4.25,P<0.05)产生明显影响,而性别因素作用均不明显。结论:支持一般学习模型,说明暴力游戏对助人行为有消极作用,但亲社会背景可以有效降低暴力游戏对助人行为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背景 稳定助人行为 紧急助人行为 一般学习模型
原文传递
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年助人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向葵 盖笑松 +1 位作者 陈彩琦 宋小冬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11,共6页
本研究针对当前社会形势下,不同年龄人们助人行为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①在非紧急情境下,助人行为普遍存在,绝大多数人乐意帮助他人,在紧急情境下助人行为则明显降低。②儿童助人行为具有最大的情境性,在他... 本研究针对当前社会形势下,不同年龄人们助人行为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①在非紧急情境下,助人行为普遍存在,绝大多数人乐意帮助他人,在紧急情境下助人行为则明显降低。②儿童助人行为具有最大的情境性,在他们力所能及情况下能积极热心助人,在紧急情况下受能力所限助人行为很少发生。青年助人行为自觉性较高、但责任感差。中年人冷漠不关心他人行为突出。老年人的仁爱同情心最强,社会公益水平最高。③在各年龄组之间,助人行为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都更倾向于帮助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年 中年人 老年人 助人行为
下载PDF
6~12岁儿童道德移情、助人行为倾向及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岑国桢 王丽 李胜男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81-785,共5页
以 1 2 4名 6~ 1 2岁儿童为被试、以情境故事为材料的测查表明 :我国 6~ 1 2岁儿童均能作出移情反应和一般助人行为倾向反应 ,但 8岁以上儿童的反应更为强烈和成熟 ;8岁以上儿童才能在自己也有困难的冲突背景下仍作出助人行为倾向的反... 以 1 2 4名 6~ 1 2岁儿童为被试、以情境故事为材料的测查表明 :我国 6~ 1 2岁儿童均能作出移情反应和一般助人行为倾向反应 ,但 8岁以上儿童的反应更为强烈和成熟 ;8岁以上儿童才能在自己也有困难的冲突背景下仍作出助人行为倾向的反应 ;6~ 1 2岁儿童的移情反应与其一般助人行为倾向反应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移情反应与冲突背景下的助人行为倾向反应的显著正相关 8岁以上儿童才具有 ;个人、集体两类情境会影响他们的移情反应 ;人身伤害、声誉损害、财物损坏三种情境会影响他们的助人行为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理 道德移情 助人行为倾向 人际交往
下载PDF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共情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邓林园 李蓓蕾 +2 位作者 武永新 许睿 靳佩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1,共9页
为探讨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和共情对青少年助人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从山东和重庆抽取768名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助人行为、自我效能感以及共情各维度(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 为探讨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和共情对青少年助人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从山东和重庆抽取768名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助人行为、自我效能感以及共情各维度(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和家庭环境各维度(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的得分均处于中上水平;(2)家庭环境、共情和自我效能感均与初中生的助人行为呈显著正相关;(3)自我效能感、家庭适应性和认知共情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助人行为,累计解释率达26%;(4)初中生家庭环境不仅能直接影响其助人行为,还能通过共情和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其助人行为,间接效应共有三条路径,分别为家庭环境→共情→助人行为,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助人行为,家庭环境→共情→自我效能感→助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助人行为 共情 自我效能感 初中生
下载PDF
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观点采择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7
12
作者 钟毅平 杨子鹿 范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0-1057,共8页
自我–他人重叠(self-other overlap)是指交往关系中的个体不同程度地接受和理解他人的观念、资源,从而出现自我和他人信息表征的重叠现象。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以及观点采择的作用。实验1采用情境启... 自我–他人重叠(self-other overlap)是指交往关系中的个体不同程度地接受和理解他人的观念、资源,从而出现自我和他人信息表征的重叠现象。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以及观点采择的作用。实验1采用情境启动法,探讨高、低自我–他人重叠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重叠程度差异显著,重叠程度越高,助人行为越明显。实验2采用语义启动和情境启动法,考察观点采择在自我–他人重叠影响助人行为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观点采择和重叠程度的主效应显著,观点采择与重叠程度的交互效应显著,与控制组相比,观点采择条件下,助人行为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表明自我–他人重叠程度越高,助人行为越明显,而且观点采择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观点采择 自我–他人重叠 助人行为 意愿程度
下载PDF
不同线索下3~9岁儿童的情绪认知、助人意向和助人行为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丽珠 胡金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88-991,共4页
本研究通过个别施测 ,考察了 6 0 0名 3~ 9岁儿童在不同线索下的情绪认知、助人意向和助人行为。结果表明 ,情绪认知成绩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对情境和表情线索一致任务的认知优于对矛盾线索的认知 ,情绪认知利用线索随年龄的增长统合... 本研究通过个别施测 ,考察了 6 0 0名 3~ 9岁儿童在不同线索下的情绪认知、助人意向和助人行为。结果表明 ,情绪认知成绩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对情境和表情线索一致任务的认知优于对矛盾线索的认知 ,情绪认知利用线索随年龄的增长统合型逐渐取代表情依存型和情境依存型而占优势 ;不同难度的线索任务制约了儿童的助人意向和助人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情绪认知 助人意向 助人行为 年龄差异
下载PDF
道德情绪对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道德推理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吴鹏 范晶 刘华山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59-1569,共11页
对道德情绪与道德推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道德心理学研究者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传统道德心理学理论认为道德推理应该起重要作用。最新的道德心理模型则认为道德情绪也起重要作用,但在情绪与推理的作用大小上存在争议。实验1通过情绪启... 对道德情绪与道德推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道德心理学研究者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传统道德心理学理论认为道德推理应该起重要作用。最新的道德心理模型则认为道德情绪也起重要作用,但在情绪与推理的作用大小上存在争议。实验1通过情绪启动与电子邮件求助的研究范式,探讨同情、内疚情绪对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情与内疚情绪可以显著激发个体的网络助人行为。实验2探讨道德情绪影响网络助人行为的机制,即道德推理在道德情绪对网络助人行为影响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道德推理可以部分中介道德情绪对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道德情绪对网络助人行为的直接影响及道德推理的部分中介作用,不支持道德动机社会直觉模型、支持道德双加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绪 道德推理 网络助人行为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大学生感恩影响助人行为的情景剧本实验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安明 惠秋平 刘华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4-80,共7页
为了考察感恩对助人行为的预测作用,细化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之间的关系研究。研究对296名大学生进行情景实验,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协方差分析技术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果发现: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不同,它是一种积极的、具... 为了考察感恩对助人行为的预测作用,细化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之间的关系研究。研究对296名大学生进行情景实验,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协方差分析技术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果发现: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不同,它是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价值的情感特质;感恩比负债感和快乐更能正向预测助人行为等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感恩 助人行为 情景实验
下载PDF
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幼穗 韩映虹 陈淑芳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47,53,共6页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各两个班共108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中班和大班各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将幼儿置于无冲突和有冲突两种情境下,研究在这两种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情训...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各两个班共108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中班和大班各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将幼儿置于无冲突和有冲突两种情境下,研究在这两种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情训练前无冲突情境下幼儿助人行为显著高于冲突情境;在无冲突情境下,中大班助人行为差异显著;在冲突情境下,中大班无显著差异。移情训练后,无论是在无冲突情境下还是在冲突情境下,实验班幼儿的助人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幼儿在冲突情境下助人行为显著高于无冲突情境中的助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 助人行为 移情训练
下载PDF
大学生感恩、负债感、快乐与助人行为关系的情景实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惠秋平 何安明 刘华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52-857,共6页
目的:考察感恩、负债感、快乐3种情绪状态对助人行为的作用及其差异。方法:选取河南某高校3个班的190名大学生,采用感恩、负债感、快乐3种情景实验来激发被试的相应情绪,每班随机接受一种情景实验,采用人性的哲学量表(PHN)中的利他主义... 目的:考察感恩、负债感、快乐3种情绪状态对助人行为的作用及其差异。方法:选取河南某高校3个班的190名大学生,采用感恩、负债感、快乐3种情景实验来激发被试的相应情绪,每班随机接受一种情景实验,采用人性的哲学量表(PHN)中的利他主义分量表、自编的助人和主动助人测评工具测量大学生的利他观念、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在助人和主动助人上,协变量利他观念的效果显著[F(1,186)=9.24、10.52,均P<0.01];情绪状态的主效应显著[F(2,186)=3.50、3.45,均P<0.05]。进一步多重事后比较发现,感恩状态下被试的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得分均高于快乐状态下的得分[(4.21±0.10)vs.(3.86±0.09),(4.22±0.09)vs.(3.90±0.08)]。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恩能正向预测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β=0.33、0.20),快乐能正向预测主动助人行为(β=0.16)。结论:排除利他观念的影响后,感恩状态下的被试比快乐状态下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感恩比快乐更有助于助人行为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感恩 助人行为 情景实验
下载PDF
状态共情、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夏勉 王远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8-176,共9页
采用情景实验法对23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考察了状态共情和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状态共情与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行为均有正向预测作用。(2)人际信任负向调节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 采用情景实验法对23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考察了状态共情和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状态共情与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行为均有正向预测作用。(2)人际信任负向调节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意愿的影响,正向调节状态共情对助人时间的影响。即在低人际信任组,情境安全程度与助人行为的相关更高;在高人际信任组,状态共情与助人行为的相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共情 情境安全程度 人际信任 助人行为
下载PDF
公平敏感性和群体分类对助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俞睿玮 刘文 张中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
随机选取大学生197名,采用量表法和实验法对公平敏感性和助人行为进行测查,旨在通过实验探索公平敏感性、群体分类和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实验采取3(公平敏感性:索取型、公平型、奉献型)×2(群体分类:内群体、外群体)被试间实验设... 随机选取大学生197名,采用量表法和实验法对公平敏感性和助人行为进行测查,旨在通过实验探索公平敏感性、群体分类和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实验采取3(公平敏感性:索取型、公平型、奉献型)×2(群体分类:内群体、外群体)被试间实验设计。研究发现:(1)公平敏感性对助人行为有影响,奉献型大学生在助人行为上显著高于公平型和索取型大学生的助人行为。(2)群体分类对助人行为有影响,大学生对内群体的助人行为显著高于对外群体的助人行为。(3)在捐助行为上,公平敏感性和群体分类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具体表现在:奉献型和公平型在内群体和外群体中的捐助行为上差异显著,而索取型被试在群体分类上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人行为 群体分类 公平敏感性 索取型 公平型 奉献型 内群体 外群体
下载PDF
大学生助人行为两难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夏勉 张玉 谢宝国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5-140,共6页
通过问卷调查共情、安全情境、人际信任对大学生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助人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愿意付出的助人时间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作为亲社会动机的共情和作为自利倾向的情境安全对大学生助人意愿和时间的影响均显... 通过问卷调查共情、安全情境、人际信任对大学生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助人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愿意付出的助人时间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作为亲社会动机的共情和作为自利倾向的情境安全对大学生助人意愿和时间的影响均显著,形成两难冲突的现象。研究还发现,人际信任在两难冲突中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在危险情境下,高人际信任者的助人行为显著高于低人际信任者。基于上述分析,促进大学生助人行为可以从培养共情能力、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增进人际信任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人行为 共情 情境安全 人际信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