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台经济背景下的劳动过程理论:挑战与新议程
1
作者 魏海涛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10,共12页
劳动过程理论起源于马克思,是探究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及其动态机制的重要视角。平台经济的新形态改变了传统劳动过程理论兴起与适用的背景条件,对该理论构成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扩展机会。虽然平台经济创造了资本与劳动互动的新场景,... 劳动过程理论起源于马克思,是探究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及其动态机制的重要视角。平台经济的新形态改变了传统劳动过程理论兴起与适用的背景条件,对该理论构成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扩展机会。虽然平台经济创造了资本与劳动互动的新场景,但劳动力如何转化为劳动这一劳动过程理论的内核并未改变。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平台经济背景下劳动过程理论的多元化议程,并对传统的核心概念赋予新的含义,以此为拓展劳动过程的理论边界和中国平台劳动者研究提供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理论 平台经济 平台劳动 挑战 新议程
下载PDF
劳动过程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减负审视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新翠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年第9期64-74,共11页
为教师减负成为国家决策,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对此形成科学、合理的社会认知。特别是从政策执行视角来看,更需要各级政府、相关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公众把握好为教师减负的核心要义和关键所在。劳动过程理论是从社会学视角专门研究工人劳动... 为教师减负成为国家决策,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对此形成科学、合理的社会认知。特别是从政策执行视角来看,更需要各级政府、相关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公众把握好为教师减负的核心要义和关键所在。劳动过程理论是从社会学视角专门研究工人劳动过程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控制,对于解释教师工作负担现状以及找准为教师减负的突破口具有极强的贡献力。劳动过程理论视角下,教师工作呈现出专业水平去技能化、工作强度强化和工作任务复杂化的特征,由教师工作复杂化而带来的教师工作去技能化和高强度化均是外在控制的结果。为此,为教师减负的关键在于减少对教师工作的市场控制、管理控制和思想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理论 中小学教师 工作负担 控制
下载PDF
芬伯格对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和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志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6-19,共4页
芬伯格解读出的马克思是这样的: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技术设计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志;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过渡理论表明社会主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这种运动将造就一种新型的社会体系,这种新型的社会体系也将... 芬伯格解读出的马克思是这样的: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技术设计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志;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过渡理论表明社会主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这种运动将造就一种新型的社会体系,这种新型的社会体系也将具有自己的技术体系。芬伯格对马克思的解读为我们带来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伯格 马克思 劳动过程理论 社会主义过渡理论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根基
4
作者 关锋 《江汉学术》 2014年第4期72-78,共7页
劳动过程理论是马克思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内在维度之一,但在很长时间内不为人们所重视。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主要内蕴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早期异化劳动思想的推进与深化,它着重揭示了资本权力在微... 劳动过程理论是马克思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内在维度之一,但在很长时间内不为人们所重视。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主要内蕴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早期异化劳动思想的推进与深化,它着重揭示了资本权力在微观生产过程领域实现对工人的控制、支配和剥夺。它为此吁求劳动者在劳动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个人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多维和谐,这和科学发展观内在地高度契合。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对于我们领悟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理论指引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过程理论 科学发展观 劳动异化 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劳动过程理论的拓展和转型:21世纪以后的演变 被引量:7
5
作者 赵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7,共9页
基于马克思经典著作、在20世纪70年代被重提并得到充分研究的劳动过程理论,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的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简要回顾劳动过程理论的发展轨迹,重点探讨了在新的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理论的多元化研究路径,对传统核心概念... 基于马克思经典著作、在20世纪70年代被重提并得到充分研究的劳动过程理论,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的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简要回顾劳动过程理论的发展轨迹,重点探讨了在新的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理论的多元化研究路径,对传统核心概念“技术”和“控制”赋予新的含义,试图为中国劳动社会问题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理论 全球化和后工业化 福特主义 《资本论》 劳动与垄断资本》
下载PDF
劳动过程理论与劳动主体的重构——布若威与马克思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9,共7页
布若威(Burawoy)在《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一书中,根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提出,工人之所以努力去工作绝对不是为了单纯地获得工资那么简单,而是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劳动市场与内部国家两种运作机制造就了工... 布若威(Burawoy)在《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一书中,根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提出,工人之所以努力去工作绝对不是为了单纯地获得工资那么简单,而是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劳动市场与内部国家两种运作机制造就了工人不得不去努力工作的生产结构。在这种生产结构的长期塑造下,工人阶级是被主观与客观结构共同塑造出生产的同意机制。要避免这种"被制造的同意"结构,就必须重新回到马克思的《资本论》,回到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和劳动主体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 同意 布若威 马克思 劳动过程理论
下载PDF
劳动过程理论及其经验研究之简评
7
作者 蒋璇 《黑河学刊》 2010年第12期170-171,共2页
劳动过程理论最早由马克思提出,经过后人学者不断扩充发展,逐渐得以丰富和完善。介绍并分析国内外学者在劳动过程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境对该理论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劳动过程理论 国外研究 国内研究 启示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视域下劳资关系及情绪剥削--基于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
8
作者 刘允秀 夏庆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6-23,共8页
数字资本主义在带来一系列繁荣景象,同时也加剧劳资之间的权利失衡。基于劳动过程理论,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劳资关系进行分析。劳动过程中劳资关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数字资本情绪控制与工人情绪抵抗、数字技术加速劳资关系中不稳定与... 数字资本主义在带来一系列繁荣景象,同时也加剧劳资之间的权利失衡。基于劳动过程理论,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劳资关系进行分析。劳动过程中劳资关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数字资本情绪控制与工人情绪抵抗、数字技术加速劳资关系中不稳定与被剥削的工作、劳动过程中数字资本全天监控数字劳动者。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劳动过程中劳资关系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与压迫,而是变得更加隐蔽。因此,基于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分析数字资本主义视域下劳资关系,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劳动过程、再生产和利益等五个方面,揭示数字资本主义控制下劳动过程中劳资关系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劳资关系 马克思 劳动过程理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重新审视
9
作者 黄菲菲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7期5-6,共2页
本文将从“资本论”劳动过程理论的双重逻辑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关系进行反思。人类中间派声称卡尔·马克思主张“控制自然”,自然主义者则认为马克思是强调“自然的根源”。在笔者看来,正是物质代谢概念的引入,使马克思的... 本文将从“资本论”劳动过程理论的双重逻辑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关系进行反思。人类中间派声称卡尔·马克思主张“控制自然”,自然主义者则认为马克思是强调“自然的根源”。在笔者看来,正是物质代谢概念的引入,使马克思的劳动观念具有了现代的生态意蕴。从表面上看,马克思劳动观念的双重逻辑和评价似乎是矛盾的,然而,如果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统一。因此,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环境问题方法论不能是“自然中心主义”或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它应该是一个唯物辩证法理论,它抛弃了它们之间固有的对立,实现了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理论 马克思生态学 重新审视
下载PDF
重返生产的核心——基于劳动过程理论的发展脉络阅读《生产政治》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洁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4-242,共9页
关键词 劳动过程理论 布雷弗曼 竞争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意识形态 经济思想史
原文传递
劳动控制与抵抗:西方劳动过程理论评述与启示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兆阳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02-109,共8页
本文以控制和抵抗为线索,总结并评论了西方劳动过程理论的发展过程。资本为了消除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并稳定的获得剩余价值,需要加强对劳动过程的控制;工人为了提高自身收益,也会争夺劳动过程的主导权,从而与资本控制产生冲突。不同控制... 本文以控制和抵抗为线索,总结并评论了西方劳动过程理论的发展过程。资本为了消除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并稳定的获得剩余价值,需要加强对劳动过程的控制;工人为了提高自身收益,也会争夺劳动过程的主导权,从而与资本控制产生冲突。不同控制形式的转变正是资本应对工人抵抗而不断尝试掌握劳动过程决定权的结果,这一理论为理解中国劳动关系和劳资冲突现状提供了理论工具和分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 抵抗 劳动过程理论 劳动关系
原文传递
劳动过程理论:简史和核心理论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晓晖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89,117,共4页
劳动过程理论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劳动关系的理论,它重点关注工作场所里对劳动利用和管理控制。从产生到现在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它从"劳动的不确定性"出发,把"工作场所"置于广阔的政治经济环境内,分析工... 劳动过程理论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劳动关系的理论,它重点关注工作场所里对劳动利用和管理控制。从产生到现在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它从"劳动的不确定性"出发,把"工作场所"置于广阔的政治经济环境内,分析工作场所内劳动双方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理论 劳动的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劳动过程理论:马克思主义不应被疏漏的向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关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57,共7页
劳动过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本有的重要维度,但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的出版标志着劳动过程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得以确立,而后在马格林、弗里德曼、埃德沃兹等人的努力下,形成具有世界影响的研究高峰。马克思... 劳动过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本有的重要维度,但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的出版标志着劳动过程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得以确立,而后在马格林、弗里德曼、埃德沃兹等人的努力下,形成具有世界影响的研究高峰。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主要集中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它是对早期异化劳动思想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深化,着重揭示了资本的权力同时存在和运作于微观的工厂与生产过程领域,实现对工人的控制、支配和剥夺。劳动解放和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仅需要所有制革命,还需要劳动组织的民主化、人道化。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和布雷弗曼对它的研究,在当今西方左翼理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既有益于我们全面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也有益于我们正确分析和辩证评判当今国外一些左翼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理论 马克思主义 劳动解放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和微观政治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关锋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0-35,共6页
一、问题的提出与呈现 贝尔在上世纪中叶提出,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存在着双重失落:人失去了对劳动条件的控制,也失去了对劳动产品的控制”。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两条道路,分别为“可能导向关于工作和劳动的新人道主义观念”即劳... 一、问题的提出与呈现 贝尔在上世纪中叶提出,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存在着双重失落:人失去了对劳动条件的控制,也失去了对劳动产品的控制”。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两条道路,分别为“可能导向关于工作和劳动的新人道主义观念”即劳动者民主地控制劳动过程的道路,和“关于人、财产和剥削的原始经济观念的道路”。但“马克思冒了两次风险:其一是在财产私有制中寻找异化的根源;其二是通过如下观念引入了一种乌托邦主义的思想:一旦财产私有制被消灭,人将立即获得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理论 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 财产私有制 微观 异化劳动 新人道主义 乌托邦主义
原文传递
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发展新动向及其启示——兼论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思考
15
作者 沈文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3,共5页
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在分析工作场所的劳动分工、劳资关系、工人意识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对我国当前劳动关系建设有指导意义。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本身在经历了发展的偏差之后,进入"回归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新阶段。本文在这样的背... 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在分析工作场所的劳动分工、劳资关系、工人意识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对我国当前劳动关系建设有指导意义。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本身在经历了发展的偏差之后,进入"回归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新阶段。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阐述了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正在显现的三个发展动向,即研究内容向劳动组织民主化转变;研究范围向社会制度结构拓展;研究目标向劳动解放的实践逼近。本文同时结合这些发展动向,为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过程理论 劳动组织 社会制度 劳动解放
下载PDF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劳动过程理论构建
16
作者 王蔚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9-143,共5页
在马克思去世后近百年,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直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马格林、斯通,尤其是布雷弗曼、布若威等学者对劳动过程的关注,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才开始复兴并呈现多元化趋势。马克思对劳动过程... 在马克思去世后近百年,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直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马格林、斯通,尤其是布雷弗曼、布若威等学者对劳动过程的关注,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才开始复兴并呈现多元化趋势。马克思对劳动过程的分析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论系统并确立了基本的研究视域与方法。因此,回到《手稿》重新审视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构建,对全面理解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 生产过程 异化
原文传递
劳动过程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与反思 被引量:19
17
作者 汪建华 《社会发展研究》 2018年第4期191-209,共19页
本文对西方劳动过程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劳工问题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相关研究详细描绘了我国不同行业生产活动中的权力关系、管理控制策略和劳动者体验,展示了四十年经济奇迹的另一面。当然,对本土经验的考察也要避免对劳动过程... 本文对西方劳动过程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劳工问题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相关研究详细描绘了我国不同行业生产活动中的权力关系、管理控制策略和劳动者体验,展示了四十年经济奇迹的另一面。当然,对本土经验的考察也要避免对劳动过程理论框架的机械照搬和教条运用,可取其理论视野和问题意识之核心,在分析中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视野、历史视野、结构的眼光、现实经验的眼光和多元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理论 中国劳工问题 本土经验
原文传递
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理论:三种代表性表述 被引量:12
18
作者 谢富胜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9,共8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研究由"缺失"开始走向"复兴",并呈现出多元化景观。各种劳动过程理论的分异表明,劳动过程理论缺乏共同的研究主题或理论硬核。如何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研究由"缺失"开始走向"复兴",并呈现出多元化景观。各种劳动过程理论的分异表明,劳动过程理论缺乏共同的研究主题或理论硬核。如何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理论怎样才能重获生机等问题,促使劳动过程理论研究有可能在基本范式和理论硬核方面达成共识和统一。布莱顿研究小组的劳动过程理论、法国帕洛瓦斯的劳动过程变迁理论、汤普逊的劳动过程核心理论,为劳动过程理论从分散走向聚焦并形成其理论硬核提供了借鉴和思考。而回归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研究的逻辑则是未来劳动过程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核心理论
原文传递
不稳定就业与农民工市民化悖论:基于劳动过程的视角 被引量:28
19
作者 石智雷 刘思辰 赵颖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123,共36页
本文旨在从劳动过程的视角,将不稳定就业作为一种资本积累方式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并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和企业访谈案例,结合广义倾向值匹配等方法进行经验论证。本研究梳理出不稳定就业的一般特征及其对当代中国农民... 本文旨在从劳动过程的视角,将不稳定就业作为一种资本积累方式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并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和企业访谈案例,结合广义倾向值匹配等方法进行经验论证。本研究梳理出不稳定就业的一般特征及其对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的影响,并尝试从国家与资本的双重运作逻辑中去理解经济转型期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研究发现,在资本积累及劳动过程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民工及其不稳定就业现象。资本通过控制农民工就业流动而达成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目标,无需承担劳动者的再生产成本。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悖论:不稳定就业有助于提高农民工个体的工资水平,但是不利于其家庭成员随迁。这种资本积累方式的隐蔽性在于,所谓的农民工流动自由其实是雇主通过掐尖式用工以保证资本的利润率。不稳定就业不会提升农民工的群体性收入,反而强化了群体内部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就业 农民工 市民化悖论 劳动过程理论 资本积累
下载PDF
工厂政体下的农民工生存境遇——劳动过程视角下的当代新工人阶级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辉 汪璇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4-78,共5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弱势地位,中国新产业工人的形成也遭遇被资本肢解的策略。本文重返劳动过程的微观视角,考察当前农民工面临的劳动纪律、安全卫生与生产条件、工作时间、地方保护主义、乡土...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弱势地位,中国新产业工人的形成也遭遇被资本肢解的策略。本文重返劳动过程的微观视角,考察当前农民工面临的劳动纪律、安全卫生与生产条件、工作时间、地方保护主义、乡土庇护、工会缺失以及宿舍劳动体制等方面,分析当前新产业工人形成面临的工厂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业工人 工厂政体 劳动过程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