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连特盆地隐蔽油藏高效滚动勘探开发方法技术及应用——以厄瓜多尔14和17区块为例
1
作者 王光付 李发有 +8 位作者 孙建芳 徐海 张亚雄 冯玉良 丁峰 叶双江 陈诗望 吴洁 孙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55,共13页
厄瓜多尔14和17区块位于奥连特盆地前渊带,主要含油层系为Napo组的M1,U和T段。现已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基于趋势面驱动的叠后地震数据连片一致性处理、时-频衰减高精度合成记录标定和解释及各向异性变速成图... 厄瓜多尔14和17区块位于奥连特盆地前渊带,主要含油层系为Napo组的M1,U和T段。现已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基于趋势面驱动的叠后地震数据连片一致性处理、时-频衰减高精度合成记录标定和解释及各向异性变速成图,精细刻画了低幅度构造,发现了一批低幅度构造油藏。采用分频迭代去噪拾取薄层弱反射系数,以其重构的叠后宽频有效信号为约束,采用相控波形非线性反演,定量预测了埋深3 000 m的2~5 m厚潮汐水道砂岩,发现了多个M1超薄层岩性油藏。依据区域水动力条件、低幅度构造油藏油-水界面趋势及油藏能量特征,发现了LU水动力油藏并滚动扩边。通过观察大量岩心薄片,发现海绿石在石英砂岩储层中呈胶结物和颗粒两种赋存状态,建立了海绿石双组构测井解释体积模型,评价并识别了UT低电阻率油藏。基于热带雨林地表和隐蔽油藏特点,按照“整体部署、分批实施、跟踪评价、及时调整”的策略,实现滚动勘探、评价和快速建产,探井和评价井成功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成藏 低幅度构造 低电阻率油层 勘探开发策略 隐蔽油藏 奥连特盆地 厄瓜多尔
下载PDF
新疆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领域研究进展与突破方向
2
作者 桑树勋 李瑞明 +10 位作者 刘世奇 周效志 韦波 韩思杰 郑司建 皇凡生 刘统 王月江 杨曙光 秦大鹏 周梓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3-585,共23页
新疆煤层气资源量7.5万亿m^(3)(2000 m以浅),已施工煤层气井450口,年产气量达到0.8亿m^(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了2025年实现煤层气产量25亿m^(3)的目标,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开发成为紧迫的重大需求。从煤层气富集模式与选区技术、“甜点... 新疆煤层气资源量7.5万亿m^(3)(2000 m以浅),已施工煤层气井450口,年产气量达到0.8亿m^(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了2025年实现煤层气产量25亿m^(3)的目标,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开发成为紧迫的重大需求。从煤层气富集模式与选区技术、“甜点”预测探测技术、加速滚动开发与快速增储上产策略、地质适配性开发技术、煤层气与煤炭、油气协同开发技术5个关键技术领域,系统梳理了新疆煤层气勘探开发已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提出了可能突破方向。研究表明:新疆煤储层具有多-厚煤层普遍、低阶煤发育、急倾斜煤层多见、煤体变形与构造控制显著、水文条件和露头条件复杂,和三“低”(含气量低、甲烷体积分数低、含气饱和度低)五“高”(高含气强度、高孔隙度、高地应力变化、高储层压力变化、高渗透率变化)的含气性及物性等煤层气地质独特性;煤层气成因与富集模式具有多样性,包括生物成因气、热成因气或生物-热复合成因及其相应富集模式,生物成因气藏或生物成因气贡献普遍;煤层气分布赋存规律呈现前陆盆地、山间盆地显著差异性;创新形成基于“两”分开(浅部与深部,低阶煤与中高阶煤)“两”结合(地质评价与工程评价,多元数据)的科学评价与基于“机器学习+三维地质建模”的精准选区技术是第1个突破方向。深部煤层气/煤系气“甜点”发育区域主要为盆内坳陷的凸起、盆内隆起的凹陷、盆缘斜坡,高产井位多为构造高点,发育层位为割理裂隙发育的原生结构煤层或孔裂隙发育的煤系砂砾岩储层;基于“地球物理+岩石物理+岩石力学地层新方法”和“地质甜点+工程甜点新理念”的深部煤层气/煤系气“甜点”预测探测技术是第2个突破方向。低风险、短周期、高效率、多批次工程部署是加速滚动开发的基本原则;中浅部煤层气快速增储上产技术策略是在优选新区块布井建井、对老区块煤层气井进行增产改造;深部煤层气快速增储上产技术策略是在大型盆地缓坡深部和盆内凸起“甜点”区优先部署开发;科学加速滚动开发与高效快速增储上产的工程部署方法与技术策略是第3个突破方向。在井网井型差异性优化部署、低储层伤害钻井固井、高可靠性录井测井试井、多井型高效分段压裂、低套压-控压排采管控等工程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发展构建新疆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勘探开发地质适配性技术体系是第4个突破方向。开展先采气后采煤、煤层气与煤共采、煤层气与原位富油煤共采,推动中浅部煤层气与煤炭协同勘探开发;开展煤系叠合型气藏开发、煤层气与煤系气共探共采、煤系全油气系统勘探开发,推动深部煤层气与油气协同勘探开发,已有关注和探索;煤层气与煤、油气共探共采是第5个突破方向。成果试图为新疆煤层气大规模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工程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独特性 成因与成藏模式 工程部署方法 地质适配性技术 协同勘探开发 新疆煤层气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启示
3
作者 兰浩 杨兆彪 +4 位作者 仇鹏 王彬 刘常青 梁宇辉 王钰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2,共10页
白家海凸起侏罗系煤是国内深部煤层气直井产量很早取得突破的地方,为准噶尔盆地的重要靶区。煤储层为特低灰、低水分、中高挥发性煤,孔渗系统较好。具有“古生新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模式,煤层含气量高、游离气占比高、含气饱和度... 白家海凸起侏罗系煤是国内深部煤层气直井产量很早取得突破的地方,为准噶尔盆地的重要靶区。煤储层为特低灰、低水分、中高挥发性煤,孔渗系统较好。具有“古生新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模式,煤层含气量高、游离气占比高、含气饱和度高,为优质煤层气储层。历经多年的勘探开发证明:多数直井试采无需排水降压即可快速见气(2~5 d),排采初期日产气量较高(2100~9890 m^(3)),日产水量少甚至不产水(<5 m^(3)),可自喷生产,返排率低,长期试采压力均衡下降,且具有一定的稳产期(25~60 d);煤层射孔层厚度、压裂液体系、压裂加砂比均可影响煤层气试气效果,其中冻胶、胍胶体系优于活性水-清洁压裂液体系。最新施工的彩探1H水平井试采表现出压裂开井后即高产,试采最高日产气量5.7万m^(3),日产水量少(0.5~3.0 m^(3)),表现出常规天然气特征,随后衰减稳定,表现为吸附气与游离气共同产出;与直井对比,水平井产量高、稳产时间长、压降速率小。基于研究区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特征,及勘探开发历程,得到3方面启示。一是深部多类型气藏富集规律再认识:需重视油气运聚圈闭的成藏演化研究,重视深部位气水空间分配和富集规律的研究。二是深部中低阶煤储层可压性评价:针对凸起高部位孔渗系统好的中低煤阶储层,需形成适合的压裂工艺体系。三是深部多类型气藏开发方式优化:针对游离气占比高的气藏,实现游离气-吸附气的接续产出,保持降压面积稳定扩展,排采控制尤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白家海凸起 深部煤层气 孔渗系统 成藏特征 勘探开发进展
下载PDF
聚焦油气勘探开发核心需求 加快构建石油工程技术新体系
4
作者 曾义金 《中国石化》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气关键技术装备不断发展突破,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大国重器,油气勘探开发自主能力增强,为实现能源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气关键技术装备不断发展突破,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大国重器,油气勘探开发自主能力增强,为实现能源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背景下,要坚持国家战略目标,聚焦提高科技发展质量,面向油气勘探开发主战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创新能力,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推动油气工程技术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产业化 产业变革 国家战略目标 先发优势 油气勘探开发 高端化 石油工程技术 自主能力
下载PDF
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与发展方向
5
作者 孙焕泉 毛翔 +5 位作者 吴陈冰洁 国殿斌 王海涛 孙少川 张英 罗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0-411,共12页
地热资源是重要的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具有本土能源、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等优势。21世纪以来,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中深层地热供暖利用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在世界地热产业中的鲜明特色。但与此同时,受限于我国绝大部分... 地热资源是重要的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具有本土能源、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等优势。21世纪以来,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中深层地热供暖利用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在世界地热产业中的鲜明特色。但与此同时,受限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板块内部,东部用能旺盛区尚没有规模中高温地热资源发现,我国地热发电产业发展缓慢。基于对我国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归纳了我国中深层地热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现状,包括地热系统形成机制、选区评价技术、热储描述技术、可持续开发技术及“取热不耗水”关键工程技术等。地热能若要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未来需要向品位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的深层地热资源进军。建议持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始技术创新,尽快摸清我国深层地热资源家底,攻关高温钻完井、复杂结构井、深层热储改造、井下换热和干热岩EGS工程等关键技术,推进“地热+”多能协同,加大示范项目建设和应用市场培育。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管理监督力度,为地热产业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热产业 直接利用 勘探开发技术 发展方向 碳中和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油气勘探开发事故分析
6
作者 柴天祥 樊建春 +2 位作者 赵宏展 马娟 刘德昌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78-182,共5页
对油气勘探开发事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预防事故的发生。采用数据挖掘方法,运用Apriori算法对事故发生阶段、事故类型和事故后果展开了关联规则分析,构建了事故致因复杂网络模型。对挖掘出的强关联规则以及网络拓扑特征进行了分... 对油气勘探开发事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预防事故的发生。采用数据挖掘方法,运用Apriori算法对事故发生阶段、事故类型和事故后果展开了关联规则分析,构建了事故致因复杂网络模型。对挖掘出的强关联规则以及网络拓扑特征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风险点和关键致因,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预防事故发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开发 数据挖掘 APRIORI算法 复杂网络
下载PDF
碳税对矿税制油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张玺 葛海明 +2 位作者 王家兴 王磊 祖瑞璟 《国际石油经济》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作为温室气体最重要的排放者之一,石油公司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被要求考虑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矿税制合同下的某油田为例,分析碳税对油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影响,将碳成本整合到矿税制下油田的经济评价模型中,研究不同的碳税政策对油田盈利... 作为温室气体最重要的排放者之一,石油公司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被要求考虑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矿税制合同下的某油田为例,分析碳税对油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影响,将碳成本整合到矿税制下油田的经济评价模型中,研究不同的碳税政策对油田盈利能力和石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主要结论:1)将碳税纳入到石油公司的决策中将显著影响油田的现金流,进而改变投资决策;2)对勘探开发和炼化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征税是当前原油价格下的最佳征收范围;3)允许碳税从应税收入中扣除会通过税盾效应影响油田勘探开发投资,碳税越高,影响越明显。本研究提供了针对碳价、征收范围和抵扣政策的相关分析,以帮助石油公司进行更有效的预测,也为东道国政府的碳税政策提供多个组合;对油田的经济评价模型进行了改进,为石油公司的合同谈判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税 碳减排 油田勘探开发投资 矿税制 经济评价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废物治理:现实、主体行为与优化
8
作者 杨柳 李娟 +3 位作者 汪刚 刘曼琴 彭新艳 孙钰涓 《可持续发展》 2024年第1期251-262,共12页
四川盆地是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示范区,随着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物不断增加,对区域内的环境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治理成为影响和制约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关键。本文立足于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 四川盆地是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示范区,随着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物不断增加,对区域内的环境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治理成为影响和制约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关键。本文立足于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废物治理现状,从指导思想、发展方式到治理能力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构建了政府、油田企业和第三方服务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系统分析其行为演化规律,提出治理优化对策。研究发现:一是现有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废物治理模式存在主导思想与绿色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废物处理能力与现实需求的三重矛盾;二是基于政府、油田企业、第三方废物治理企业三个关键主体行为博弈的最优稳定策略是(弱监管、积极治理、重视补贴)。因此,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重塑科学治理方式,创新治理技术将有利于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废物治理效能的提高,有利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勘探开发 绿色发展理念 废物治理 三方博弈
下载PDF
国产数智化核心工业软件为油气勘探开发赋能
9
作者 戴城 陈志强 《中国石化》 2024年第4期39-41,共3页
工业软件是指应用于工业领域,以提高工业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业装备性能的应用软件,是工业设计和生产最重要的核心技术,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高端专业软件不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传统油气行... 工业软件是指应用于工业领域,以提高工业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业装备性能的应用软件,是工业设计和生产最重要的核心技术,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高端专业软件不仅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传统油气行业信息化升级、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代表着高效率、高收益,是市场争夺的有利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行业 数字化转型 油气勘探开发 应用软件 高端专业 装备性能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业企业研发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油气勘探开发档案利用服务研究
10
作者 孙沁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针对当前油气勘探开发档案利用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论文基于GIS技术设计了包含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的油气勘探开发档案利用服务系统架构,以便从档案系统、业务系统等汇聚各类档案数据,利用数据中台开展数据治理和提供服务。系... 针对当前油气勘探开发档案利用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论文基于GIS技术设计了包含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的油气勘探开发档案利用服务系统架构,以便从档案系统、业务系统等汇聚各类档案数据,利用数据中台开展数据治理和提供服务。系统所具有的集成检索、在线地图、集成展示等功能模块,可以实现油气勘探开发档案按区域、对象、专业、分类等多样叠加、集成展示,进一步提升档案“可视化”和用户利用“便捷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油气勘探开发档案 数据中台 档案利用服务
下载PDF
油田高精度勘探开发背景下录井技术需求与对策
11
作者 谢洪路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录井是钻井过程中建立地层剖面和识别发现油气的重要手段,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录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有必要基于油田高精度勘探开发背景下录井技术需求,针对性创新应用录井技术,确保录井... 录井是钻井过程中建立地层剖面和识别发现油气的重要手段,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录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有必要基于油田高精度勘探开发背景下录井技术需求,针对性创新应用录井技术,确保录井数据采集质量,提升录井数据处理解释水平。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油田勘探开发对录井的技术需求,其次重点探讨了录井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以及技术对策,以期更好推动录井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 录井技术 数据采集 录井解释
下载PDF
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与发展方向
12
作者 丁栋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85-87,共3页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化石燃料过度使用的弊端。因此,社会各行各业开始关注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与利用。为了提高我国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水平,要做好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促进我国地热资源勘探开发...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化石燃料过度使用的弊端。因此,社会各行各业开始关注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与利用。为了提高我国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水平,要做好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促进我国地热资源勘探开发与应用市场的生态化发展。首先,分析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不仅具有可再生特点,还具有节能效果好、利用效率高、采购价格低廉等优势。其次,结合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介绍该类能源开发的技术,并提出未来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勘探开发 技术
下载PDF
2023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
13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1期32-32,共1页
①全国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②塔里木盆地深地工程成功打造增储上产大场面;③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再获新突破;④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⑤老油区深挖潜再次刷新我国陆上原油产量里程碑;⑥四川盆地天然气千亿方生产基地建设稳... ①全国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②塔里木盆地深地工程成功打造增储上产大场面;③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再获新突破;④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⑤老油区深挖潜再次刷新我国陆上原油产量里程碑;⑥四川盆地天然气千亿方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⑦12000米钻机助力万米科探“双子星”鸣笛开钻;⑧旋转导向高端钻井技术装备实现跨越发展;⑨深水油气工程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取得重大突破;⑩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步推进 油气勘探开发 海洋油气勘探 双子星 原油产量 油气产量 深水油气 新能源
下载PDF
2023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发布
14
作者 石文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4年第1期26-26,共1页
本刊讯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2023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分别是:一、全国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t,连续7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原油产量达2.08... 本刊讯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2023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分别是:一、全国油气产量当量创历史新高,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t,连续7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原油产量达2.08亿t,天然气产量达2300亿m^(3);二、塔里木盆地深地工程成功打造增储上产大场面,富满、顺北等主力油气田快速上产,油气增储上产向地球深部进军步伐不断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产量 油气勘探开发 油气产量 原油产量 地球深部 增储上产 标志性成果 千万吨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 页岩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金华 王龙 +3 位作者 陈修 刘江艳 惠潇 程党性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共14页
页岩油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勘探领域,是重要的石油接替资源。经过长期的矿场实践,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和研究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长足进展:(1)夹层型页岩油在前期勘探突破、探明我国首个整装10亿吨级的庆城大油田基础上,... 页岩油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勘探领域,是重要的石油接替资源。经过长期的矿场实践,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勘探开发和研究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长足进展:(1)夹层型页岩油在前期勘探突破、探明我国首个整装10亿吨级的庆城大油田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规模效益开发,建成了百万吨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2)纹层型页岩油勘探首次将细粒沉积复合体分为砂质纹层、凝灰质纹层、高TOC泥质纹层、中低TOC泥质纹层4种纹层类型,通过评价其发育规模、储集性能、含油性、可动性和原油性质等,明确砂质纹层与中低TOC泥质纹层组合是纹层型页岩油最优甜点段;针对甜点段,应用M—N交会法等测井评价新方法实现了复杂岩性的精细解释,通过定向射孔和穿层立体压裂技术实现了水平段井筒周围三维甜点立体沟通,形成了纹层型页岩油甜点的有效识别、预测和改造技术,风险勘探获重大突破,首次提交预测储量2.05×10^(8)t。(3)页理型页岩油可分为两类,中高成熟度页岩可采用水平井攻关,较高的TOC(4%~14%)和高S1含量是控制甜点目标的关键参数;中低成熟度有机质页岩是开展原位转化攻关的最有利对象。鄂尔多斯盆地长7陆相页岩油领域的战略性突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仍面临不小挑战。夹层型页岩油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整体形势较好,但在甜点预测、储层提产提效和提高采收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攻关;与夹层型页岩油相比,纹层型页岩油具有完全不同的沉积背景、岩性组合、储集空间和工程品质,面临的难题更多,效益动用的难度更大,要以储量品质和可动用性为重点,持续深化成藏富集规律研究,强化配套技术体系攻关;页理型页岩油目前勘探和认识程度均比较低,需要稳步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和先导性攻关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 延长组 长7段 勘探开发 新进展
下载PDF
华东地区深部煤层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桑树勋 韩思杰 +2 位作者 周效志 刘世奇 王月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4期403-415,共13页
华东地区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对保障区域能源需求、优化地区能源结构、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调研和前期研究积累,总结了华东地区煤层气及瓦斯抽采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深部煤层含气特征与资源潜力,探讨了已有深部煤层气... 华东地区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对保障区域能源需求、优化地区能源结构、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调研和前期研究积累,总结了华东地区煤层气及瓦斯抽采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深部煤层含气特征与资源潜力,探讨了已有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在华东地区的适用性,讨论并预测了华东地区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在有利区,最后提出了华东地区开展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优势和挑战。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华东地区针对煤矿区及构造煤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储备良好,形成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淮南模式”与构造煤煤层气顶板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技术。华东地区深部煤层具有含气量高(大于10 cm^(3)/g)和含气饱和度高(大于80%)的特征,两淮矿区深部煤层气预测地质资源量占绝大多数,2000 m以浅高达8984.69×10^(8)m^(3),表明两淮地区深部煤层气具备良好的资源优势。深部煤层气的水平井等开发方式及造洞穴应力释放、水力割缝等增产工艺在华东地区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淮南煤田潘谢矿区可作为华东地区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区。华东地区深部煤层气工作程度低,需要开展区域性的深部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典型地区成藏规律的深入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资源潜力 勘探开发前景 淮南煤田 华东地区
下载PDF
油气勘探开发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大势所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合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3期1-9,47,共10页
近年人工智能技术全面爆发,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油气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并在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降低运营生产成本、保障安全生产、降低环境风险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 近年人工智能技术全面爆发,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油气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并在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降低运营生产成本、保障安全生产、降低环境风险等方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储层评价、测井、物探、钻完井、油藏工程、油气田工程等领域的研发应用现状,国内外油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合作研发模式,在非常规油气领域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布局,已取得初步效果。当前油气勘探开发人工智能应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获取成本高,数据质量问题突出,业务场景复杂,无法单纯依靠数据驱动,研发生态尚未成熟,短期见效慢,认识尚浅,配套机制跟不上等。针对人工智能落地应用提出如下建议: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框架,实现持续自动化检查提高数据质量;将行业机理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共建智慧能源合作生态,鼓励智慧能源生态发展;要清楚认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是系统工程、持续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油气勘探开发 数字化转型 数据治理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渝东南南川地区东胜构造带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
18
作者 何希鹏 张培先 +2 位作者 任建华 王伟 卢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7-1066,共10页
渝东南南川地区东胜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的盆缘过渡带,经历多期构造改造,具有构造复杂、保存条件复杂、地应力场复杂的典型地质特征,导致常压页岩气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为提高东胜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单井产量、实现效益开发,通过... 渝东南南川地区东胜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的盆缘过渡带,经历多期构造改造,具有构造复杂、保存条件复杂、地应力场复杂的典型地质特征,导致常压页岩气单井产量差异较大。为提高东胜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单井产量、实现效益开发,通过开展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构造特征分析、成藏富集规律研究及生产动态分析等,以及加强基础研究和勘探开发实践,明确了东胜复杂构造带实现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的四项关键技术对策:①提高浅层速度模型精度,提升构造解释准确度;②优化井网部署,提高井控储量;③地质工程一体化,钻定导协同导向提高甜点钻遇率;④建立分区差异化压裂方案,提高裂缝复杂度。东胜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关键技术对策为复杂构造带常压页岩气的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盆缘其他类似地区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页岩气 勘探开发 东胜构造带 南川地区 渝东南
下载PDF
测控技术在深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19
作者 葛祥 刘伟 +2 位作者 孙鑫 王春伟 马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1230,共10页
深层、常压页岩气是中国石化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面临效益开发的困难,对井筒测控技术提出了提速降本、提产增效的更高要求。为了准确评价页岩气储层,开展了储层微观特征定量表征、孔隙压力系数预测、含气量计算、低阻页岩评价和... 深层、常压页岩气是中国石化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面临效益开发的困难,对井筒测控技术提出了提速降本、提产增效的更高要求。为了准确评价页岩气储层,开展了储层微观特征定量表征、孔隙压力系数预测、含气量计算、低阻页岩评价和可压性评价研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页岩气“双甜点”精细评价技术。为了提高深层优质页岩钻遇率,打造了定测录导一体化工作模式,基于多属性地质建模,测录震多专业融合,形成了复杂构造区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针对不同工区工程地质特征的差异,明确了旋转导向和螺杆+MWD两种提速技术的适用范围,实现分类施策提速提效。为了配合大规模体积压裂,研发应用了多级射孔桥塞联作、等孔径射孔、高温井下微地震监测和“牵引器+DAS光纤”压裂监测等多项技术。研究形成的页岩气“双甜点”精细评价技术、提高储层钻遇率技术、钻井提速和压裂提产配套技术,在深层、常压页岩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较好地支撑了勘探开发。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发挥定测录导一体化优势,不断推进测控技术创新,在新层系/新类型页岩气解释评价、高温测控仪器和工具研制、基础资料录取等方向持续攻关,全力保障深层、常压页岩气高质量勘探与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技术 深层页岩气 常压页岩气 勘探开发 钻井提速 压裂提产
下载PDF
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协同研究模式探索与实践
20
作者 张恩莉 康强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3期56-64,共9页
西南油气田矿区内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更多高山等复杂地表环境的油气资源被发现,传统的勘探开发业务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其高强度和深合作的要求。结合西南油气田的业务现状、协同痛点、科研需求,明确勘探开发科研协同新... 西南油气田矿区内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更多高山等复杂地表环境的油气资源被发现,传统的勘探开发业务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其高强度和深合作的要求。结合西南油气田的业务现状、协同痛点、科研需求,明确勘探开发科研协同新型业务模式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物理油气资产(气藏—井筒—地面)为对象,建立标准化研究流程,探索智能化辅助研究,支撑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通过3年技术攻关与实践,在梦想云和区域湖的基础上,搭建勘探开发协同研究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套一体化协同共享的研究工作环境、盆地级一体化的研究模型、全业务链智能化的研究流程,促使勘探开发研究实现油气藏研究数据、软件、成果之间有效共享与协同工作,全面支撑油气田勘探开发业务,提升科研工作质量和效率。目前应用于区带目标评价取得成效,推动了西南油气田业务模式的发展,助力中国石油集团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勘探开发 协同研究 协同工作流 研究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