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道化学性栓塞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富宇 何生 +5 位作者 董家鸿 李宁 程惊秋 蒋力生 程南生 熊先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32-1132,共1页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化学性栓塞 胆道阻塞 栓塞治疗 胆色素结石 亚太地区 肝胆外科 特殊部位 高复发率
原文传递
应用胆道化学性栓塞进行化学性肝切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富宇 何生 +5 位作者 李宁 程惊秋 董家鸿 张鸣明 蒋力生 程南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胆道化学性栓塞进行化学性肝切除的可行性、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苯酚或无水乙醇与氰基丙烯酸酯对大鼠行胆道化学性栓塞,通过组织学观察、Fas和TGF β1的检测初步探讨化学性肝切除的可行性和作用机理。结果 苯酚与... 目的 探讨应用胆道化学性栓塞进行化学性肝切除的可行性、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应用苯酚或无水乙醇与氰基丙烯酸酯对大鼠行胆道化学性栓塞,通过组织学观察、Fas和TGF β1的检测初步探讨化学性肝切除的可行性和作用机理。结果 苯酚与氰基丙烯酸酯的组合能够更好的毁损、栓塞肝内胆道系统,并在栓塞肝叶的周边部取得了无肝细胞存在的化学性肝切除的效果。苯酚栓塞组和乙醇栓塞组的Fas(88 90±38 10 ,72 39±2 9 5 1)和TGF β1表达(185 2 2±70 39,16 3 5 6±5 1 75 ) ,均高于胆管结扎组(2 6 31±12 0 7,74 84±4 0 73) (q值分别为10 37、8 4 5、9 83和8 0 7,P <0 0 5 )。而苯酚栓塞组的羟脯氨酸含量(4 89±0 83mg/g 湿肝重)又高于乙醇栓塞组(3 5 4±0 87mg/g 湿肝重) (q=6 2 5 ,P <0 0 5 )。结论 胆道化学性栓塞有可能达到化学性肝切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栓塞 肝切除 实验研究 TGF-Β1表达 氰基丙烯酸酯 作用机理 组织学观察 无水乙醇 方法应用 初步探讨 胆道系统 胆管结扎 苯酚 Fas 肝细胞 酸含量 肝重
原文传递
胆道化学性栓塞在肝内胆管结石防治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富宇(综述) 蒋力生(综述) +1 位作者 李宁(综述) 何生(审校)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86-288,共3页
肝内胆管结石虽是亚太地区的常见病,但其治疗却至今依然十分棘手。研究表明,33.9%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存在胆道二级分支以上的狭窄,这使结石既不易取净,又易复发,其术后4~10年间的复发率可达4.2%~40%。但目前对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虽是亚太地区的常见病,但其治疗却至今依然十分棘手。研究表明,33.9%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存在胆道二级分支以上的狭窄,这使结石既不易取净,又易复发,其术后4~10年间的复发率可达4.2%~40%。但目前对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的预防和胆管狭窄的处理仍无有效的方法。即使应用气囊扩张成功治疗胆管狭窄,其术后3~7年间的再狭窄率仍高达24%~58%;而应用金属记忆合金支架作为异物又有促进结石形成的疑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病 临床应用前景 化学性栓塞 胆道 防治 胆管狭窄 记忆合金支架 亚太地区
原文传递
关于“应用胆道化学性栓塞治疗难治性肝胆管结石症的首例报道”的思考
4
作者 王炳煌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05-505,共1页
为有效并较彻底地去除肝内区域性病灶(结石、狭窄及增生性改变等)应用多年临床观察、大量手术所见的总结和病理学确认的肝管内阻塞性因素造成相应的肝组织纤维化萎缩"自截现象"的这一转归以用人工栓堵处理肝内病灶,20多年前... 为有效并较彻底地去除肝内区域性病灶(结石、狭窄及增生性改变等)应用多年临床观察、大量手术所见的总结和病理学确认的肝管内阻塞性因素造成相应的肝组织纤维化萎缩"自截现象"的这一转归以用人工栓堵处理肝内病灶,20多年前即有所思——这一设想必需:①肝内病灶为区域性或节段性;②定位准确;③相应肝管支无变异,亦不致发生异位栓塞;①栓塞剂无毒,不致癌;⑤操作中亦不外泄(回流至其它肝管支)等。时过境迁,设备、制剂及技术安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所期待的动物实验亦见陆续报道,何生教授等并于近期试用于临床并提出了"治疗难治性肝胆管结石症的首例报告(见本期"论著"栏首篇)。今特将这一总结刊发并约请有关专家就其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等作相关方面的共同思考,并希作者进一步探索,望专业同道共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化学性栓塞治疗 难治性肝胆管结石症 首例报道 肝组织纤维化萎缩“自截现象”
原文传递
肝动脉栓塞碘油进入门静脉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吴汉平 梁惠民 +1 位作者 郑传胜 冯敢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 研究肝动脉栓塞碘油进入门静脉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常规肝动脉造影无肝动脉门静脉瘘、碘油和/或超液态碘油作为栓塞剂行介入治疗患者共173例(肝癌14 7例,肝血管瘤2 6例) ,共接受动脉内碘油化学性栓塞(LP TACE)治... 目的 研究肝动脉栓塞碘油进入门静脉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常规肝动脉造影无肝动脉门静脉瘘、碘油和/或超液态碘油作为栓塞剂行介入治疗患者共173例(肝癌14 7例,肝血管瘤2 6例) ,共接受动脉内碘油化学性栓塞(LP TACE)治疗2 74例次,其中肝癌2 4 7例次,肝血管瘤2 7例次。观察TACE后碘油进入门静脉情况,分析其出现的相关因素并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周观察肝功能,1个月行CT检查观察碘油聚集情况。结果 2 74例次LP TACE中78例次出现门静脉内碘油充填,发生率2 8.5 % ,其中肝癌组为6 2 /2 4 7(发生率2 5 .1% ) ,肝血管瘤组为16 /2 7(发生率5 9.3% ) (χ2 =13.94 6 ,P <0 .0 1)。肝癌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门静脉内碘油充填与肿瘤类型、病灶大小、导管位置、碘油类型和碘油相对用量(碘油总量/肿瘤直径)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碘油类型、导管位置和肿瘤类型有关。肝血管瘤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其只与碘油类型有关。门静脉内充填的碘油一般在术后1~3d消失,门静脉内碘油阳性组和阴性组肝功能无明显差别,术后1个月后CT复查发现门静脉内碘油阳性组碘油聚集较阴性组佳。结论 碘油进入门静脉可以作为LP TACE治疗过程中碘油足量的标志之一,肝血管瘤、使用超液态碘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 临床意义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关 LP-TACE 肝血管瘤 门静脉内 超液态碘油 介入治疗患者 超选择性栓塞 分析结果 肿瘤类型 导管位置 肝动脉造影 化学性栓塞 TACE后 发生率 碘油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对肝癌灌注栓塞后血供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根山 祖茂衡 +1 位作者 袁刚 刘永保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7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CTPI)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后血供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TACE后1个月行CT灌注成像,计算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CTPI)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后血供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TACE后1个月行CT灌注成像,计算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肝动脉分数。检测TACE术前1天、术后1个月外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与肝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数据用统计软件包SPSS12.0处理。结果⑴TACE术后肝癌活性灶与非瘤区肝实质的BF、BV、MTT、HAI差异显著(P<0.05)。PS差异不明显(P>0.50)。⑵与肝动脉造影血管减影比较,CTPI的诊断正确率为96.4%。⑶DSA检查无活性患者外周血VEGF较TACE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SA检查病灶有活性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⑴TACE术后肝细胞癌病灶呈高灌注表明病灶具有活性,需要再次TACE。⑵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应用价值与DSA相当。⑶VEGF检测结合CT灌注成像可以客观判断肝癌TACE后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T灌注成像 经导管动脉化学性栓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对门静脉压力影响的初步临床研究
7
作者 詹世林 陈建雄 +2 位作者 裴世强 霍枫 陈国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152-1153,共2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8例不能切除肿瘤及 2例能切除肿瘤的肝细胞癌病人 ,手术中安置肝动脉、门静脉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术后经此装置应用 5 FU( 1 0g) ,MM C( 10mg) ,表阿霉素 ( 5 0mg)及超液化碘油 ( ...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8例不能切除肿瘤及 2例能切除肿瘤的肝细胞癌病人 ,手术中安置肝动脉、门静脉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术后经此装置应用 5 FU( 1 0g) ,MM C( 10mg) ,表阿霉素 ( 5 0mg)及超液化碘油 ( 6~ 2 0ml ,平均 12 3ml)的混悬液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及测定栓塞前 ,栓塞后 30min ,2h ,2 4h ,3d ,7d ,14d的门静脉压力。结果 :栓塞后门静脉压力立即升高 ,3~ 7d达到高峰 ,14d开始下降 ,但仍高于栓塞前 (P <0 0 1)。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可使门静脉压力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肿瘤 肝动脉 化学性栓塞 治疗 门静脉压力
下载PDF
白芨栓塞能阻止肿瘤再血管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舒笛 彭晓兰 《医学信息》 1997年第5期7-7,共1页
白芨栓塞能阻止肿瘤再血管化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介入放射科教授冯敢生最近报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中药白芨在栓塞肝动脉治疗肝癌中,不仅无毒副作用,能促凝血,而且能抗炎、抗肿瘤,具有栓塞和化疗的双重作用。接受治疗的病人生存... 白芨栓塞能阻止肿瘤再血管化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介入放射科教授冯敢生最近报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中药白芨在栓塞肝动脉治疗肝癌中,不仅无毒副作用,能促凝血,而且能抗炎、抗肿瘤,具有栓塞和化疗的双重作用。接受治疗的病人生存期明显延长,3年生存率达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血管化 明胶海绵栓塞 肿瘤供血动脉 白芨 介入治疗 生存期 血管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栓塞 化学性栓塞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在原发性肝癌TACE后残余病灶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根山 周胜利 +2 位作者 曹刚 徐文杰 王江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CT定位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后残余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 TPS)对23例肝细胞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37个残余病灶行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内。结果 37个病灶完全缓解13个,部... 目的探讨CT定位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TACE后残余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 TPS)对23例肝细胞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37个残余病灶行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内。结果 37个病灶完全缓解13个,部分缓解17个,无变化6个,进展1个。总有效率为8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肝细胞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后残余病灶创伤小,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碘放射性核素 经导管动脉化学性栓塞
下载PDF
TACE联合树突状细胞、γδT细胞治疗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伟 徐浩 +3 位作者 陈复兴 刘军权 顾玉明 王文亮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树突状细胞(DC)、γδT细胞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30例HCC患者分为2组,每组15例。单纯TACE治疗组(A组)常规行TACE;TA-CE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组(B组)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树突状细胞(DC)、γδT细胞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30例HCC患者分为2组,每组15例。单纯TACE治疗组(A组)常规行TACE;TA-CE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组(B组)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诱导分化获得成熟的DC、γδT细胞,行TACE联合免疫细胞过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等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后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CD4+、CD3+CD56+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治疗后CD3+、CD4+、CD16+CD56+、CD3+CD56+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TACE联合DC、γδT细胞应用具有提高HC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化学性栓塞 ΓΔT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肝癌病人围介入治疗期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焕梅 宫树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079-1080,共2页
目的:探讨实施有效的围介入期护理,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术前详细给病人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效果,做好心理护理、调节饮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备皮、备药、并按时术前用药;术中配合... 目的:探讨实施有效的围介入期护理,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术前详细给病人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效果,做好心理护理、调节饮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备皮、备药、并按时术前用药;术中配合医生做好各方面护理;术后采取正确卧位、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和术侧肢体情况、及时处理介入栓塞后综合征。结果:33例都顺利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并渡过介入后反应期,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周密细致的护理对保证介入治疗的顺利实施和减轻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学性栓塞 护理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1期1737-1737,共1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早期缺乏明届症状,就诊时往往已属中晚期。此外,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发生早。并且大都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所以,手术的切除率低,绝大部分肝癌病人选择非手术治疗。肝动脉化学性... 原发性肝癌是我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起病隐匿,早期缺乏明届症状,就诊时往往已属中晚期。此外,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发生早。并且大都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所以,手术的切除率低,绝大部分肝癌病人选择非手术治疗。肝动脉化学性栓塞术成为目前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介入是借助于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的血供.使瘤体严重缺血和坏死而缩小。我科从2007年4月-2009年9月,对42例中、晚期肝癌采用此法,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护理 肝动脉化学性栓塞 非手术治疗 肝癌肝内转移 恶性肿瘤 肝动脉灌注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对介入治疗的影响及对策
13
作者 时建明 《苏州医学杂志》 1999年第4期192-192,共1页
目前.介入性肝动脉化学性栓塞是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肝肿瘤存在动静脉瘘者(以下简称动静脉瘘)可影响疗效及生存期.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肝动脉化学性栓塞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14
作者 马永菊 《社区医学杂志》 2010年第17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肝动脉化学性栓塞 根治性切除术 非手术治疗 细胞发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