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水提液化学成分谱HPCE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凤环 肖亚聪 +1 位作者 罗庆群 孙学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建立川芎水提液所含化学成分谱毛细管电泳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HPCE/DAD分析技术,缓冲液为含5%乙腈的30 mmol/L硼砂(NaOH调pH9.60),压力进样:0.5 psi,5 sec;分离电压:25 kV;毛细管温度:20℃。结果:建立了川芎水提液化学成分谱的H... 目的:建立川芎水提液所含化学成分谱毛细管电泳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HPCE/DAD分析技术,缓冲液为含5%乙腈的30 mmol/L硼砂(NaOH调pH9.60),压力进样:0.5 psi,5 sec;分离电压:25 kV;毛细管温度:20℃。结果:建立了川芎水提液化学成分谱的HPCE分析方法,并鉴定了川芎嗪。结论:川芎水提液HPCE分析方法的建立,为川芎水提液指纹图谱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水提液 化学成分谱 高效毛细管电泳
原文传递
葛根及粉葛化学成分谱HPCE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永刚 孙学刚 魏凤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07-1408,共2页
目的建立葛根及粉葛化学成分谱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CE/DAD分析技术,缓冲液为含16.7%甲醇的40mmol/L硼砂,压力进样:137.9kPa,5s;分离电压:0~5min,25kV;5~25min:22kV;毛细管温度:20℃。结果建立了葛根及粉葛化学成分谱的... 目的建立葛根及粉葛化学成分谱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CE/DAD分析技术,缓冲液为含16.7%甲醇的40mmol/L硼砂,压力进样:137.9kPa,5s;分离电压:0~5min,25kV;5~25min:22kV;毛细管温度:20℃。结果建立了葛根及粉葛化学成分谱的HPCE分析方法,鉴定了葛根素、大豆苷元两种主要成分。结论本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可用于葛根及粉葛指纹图谱研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粉葛 化学成分谱 高效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筋骨止痛凝胶化学成分分析
3
作者 吕凯红 胡玉梅 +7 位作者 钱梦雨 李璐 刘文君 曹亮 李吉峰 王振中 章晨峰 肖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5-1034,共10页
目的 对筋骨止痛凝胶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快速检识。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分析,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5 mL/min;进样量2μL;柱温35℃;... 目的 对筋骨止痛凝胶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快速检识。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分析,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 1.7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5 mL/min;进样量2μL;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全扫描。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裂解规律结合相关对照品、文献,对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归属。结果 共鉴定出100种成分,包括含氮类、皂苷类、苯酞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其中28种成分经对照品确认。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鉴定筋骨止痛凝胶中的非挥发性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止痛凝胶 UPLC-Q-TOF-MS/MS 化学成分谱 非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区家敏 冯小琼 +5 位作者 刘郁葱 高宗江 杨杨 张洲 王新明 郑君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6-834,共9页
根据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VOCs)贡献特征,选取在用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液化石油气(LPG)出租车和摩托车,采用底盘测功机及实际道路测试,获取了以上车型尾气排放的VOCs化学成分(59种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特征谱.轻型汽油... 根据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排放(VOCs)贡献特征,选取在用轻型汽油车、轻型柴油车、液化石油气(LPG)出租车和摩托车,采用底盘测功机及实际道路测试,获取了以上车型尾气排放的VOCs化学成分(59种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特征谱.轻型汽油车以及摩托车的尾气组成中芳香烃含量最高,其次为烷烃;苯系物、异戊烷以及乙烯占轻型汽油车尾气VOCs组成的54.5%;苯系物、异戊烷以及乙炔占摩托车尾气组成的54.6%.轻型柴油车的尾气组成中烷烃比例最高,其次是芳香烃和烯炔烃.除了苯和甲苯,正十一烷、正十二烷、正癸烷、乙烯、丙烯、1-丁烯亦在柴油车尾气中占有重要比例(41.2%).LPG出租车尾气组成以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为主,并伴有较高比例的1,2,4-三甲基苯、1,2,3-三甲基苯和甲苯.与类似研究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在油品、排放标准及采样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机动车排放源成分谱相关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建议对机动车成分谱研究在尾气采样与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VOCs排放 化学成分谱 珠三角
原文传递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三黄膏主要成分
5
作者 王天明 易剑锋 +1 位作者 王波 潘海邦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8-15,共8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三黄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取三黄膏50 mg加入甲醇内标提取液,涡旋后取上清液,用微孔滤膜过滤后准备...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三黄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取三黄膏50 mg加入甲醇内标提取液,涡旋后取上清液,用微孔滤膜过滤后准备检测。液相条件:Agilent SB-C18 1.8μm,2.1 mm×100 mm色谱柱,以超纯水(加入0.1%的甲酸)和乙腈(加入0.1%的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6 mL/min,柱温40℃,进样量2μL。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温度500℃;离子喷雾电压5 500 V(正离子模式)/–4 500 V(负离子模式);离子源气体I(GSI)、气体II(GSII)和气帘气分别设置为50、60和25 psi,碰撞诱导电离参数设置为高。三重四级杆扫描使用多反应检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并将碰撞气体(氮气)设置为中等。通过进一步的去簇电压(Declustering Potential,DP)和碰撞能(Collision Energy,CE)优化,完成了各个MRM离子对的DP和CE。根据每个时期内洗脱的代谢物,在每个时期监测一组特定的MRM离子对。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共鉴定和推测出30个化合物,包括11种生物碱类、11种黄酮类、3种萜类、5种酚酸类。结论:通过UPLC-MS/MS鉴定的30种化合物与黄芩、黄连、黄柏主要化合物进行对比后发现,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三黄膏保留了黄芩、黄连、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今后三黄膏的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膏 超高效液相色-串联质 化学成分谱
下载PDF
不同栽培条件对莲子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家宽 张国利 《湖北中医杂志》 2010年第5期75-76,共2页
目的规范莲子的生产基地。方法采用莲的不同种植密度(80—100桩/182m2)和施肥条件(11-19kg/亩),以莲子的产量、乙醇浸出物含量和甲醇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为质量评价指标,确定莲的种植密度、施肥条件和莲子的最佳采收期。结果莲的不同... 目的规范莲子的生产基地。方法采用莲的不同种植密度(80—100桩/182m2)和施肥条件(11-19kg/亩),以莲子的产量、乙醇浸出物含量和甲醇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为质量评价指标,确定莲的种植密度、施肥条件和莲子的最佳采收期。结果莲的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条件对莲的产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亩产均达到100kg以上;莲子采收期集中在7月中下旬,而且下午采收的莲子乙醇浸出物含量高于上午采收,最高含量达4.992%,同一采收时间的莲子甲醇提取物HPLC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高达0.95以上。结论莲的种植密度为80桩/182m2,施肥量为11kg,施肥比例:N-P2O5-K=1∶1.5∶0.9,采收期集中7月中下旬,并以下午采收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条件 莲子 产量 乙醇浸出物 HPLC化学成分指纹图
下载PDF
从“谱-组关系”探索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靶点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4
7
作者 蒋海强 李运伦 +1 位作者 周洪雷 齐冬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79-181,共3页
方剂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方剂作用于机体,通过影响和参与机体代谢来发挥药效。影响和参与机体代谢的物质基础是方剂的化学成分,机体代谢水平表达的是其内源性代谢物质水平的变化,其药效体现为机体异常状态的改善。建立方剂化... 方剂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方剂作用于机体,通过影响和参与机体代谢来发挥药效。影响和参与机体代谢的物质基础是方剂的化学成分,机体代谢水平表达的是其内源性代谢物质水平的变化,其药效体现为机体异常状态的改善。建立方剂化学成分差异与机体整体代谢组改变的相关性数学模型即"谱-组关系"表征体系,理解复杂体系间的相互作用,从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结合的角度探索方剂化学成分谱与机体代谢组的宏观整体关联和微观成分关联,从而在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科学阐述及配伍意义的现代研究方面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谱 代谢组 方剂配伍 -组关系
下载PDF
基于HPLC-Q-TOF-MS/MS技术的七味通痹口服液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唐明 高霞 +5 位作者 耿婷 王佳佳 陈夏霖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26-2236,共11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MS)对七味通痹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表征。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MS)对七味通痹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表征。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和文献数据鉴定七味通痹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共指认出七味通痹口服液制剂中72个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氨基酸类、酚酸类及苯丙素类等,其中18个化合物经对照品比对。结论该研究为七味通痹口服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通痹口服液 HPLC-Q-TOF-MS/MS 化学成分谱 生物碱类 黄酮类 酚酸类
原文传递
UPLC-Q-TOF-MS/MS快速分析杏贝止咳颗粒化学成分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宁 高霞 +5 位作者 周宇 耿婷 杨彪 王雪 黄文哲 肖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439-4449,共11页
应用UPLC-Q-TOF-MS/MS对杏贝止咳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液相条件: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和0.08%甲酸水溶液(含0.1%甲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30℃;质谱条件... 应用UPLC-Q-TOF-MS/MS对杏贝止咳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液相条件: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和0.08%甲酸水溶液(含0.1%甲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30℃;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结合对照品的比对和文献数据进行化合物解析,结果共鉴定和推测出87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及皂苷类等,其中23个化合物经对照品验证。该结果为阐明杏贝止咳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并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贝止咳颗粒 UPLC-Q-TOF-MS/MS 化学成分谱
原文传递
基于 UPLC-ESI-Q-TOF-MS/MS 技术的桂枝茯苓胶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杨慧敏 杨彪 +4 位作者 胡玉梅 曹亮 王振中 朱克近 肖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1-877,共17页
采用UPLC-ESI-Q-TOF-MS/MS技术对桂枝茯苓胶囊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液相条件:ZORBAX RRHD Eclipes Plus C18(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0℃;质谱条件:... 采用UPLC-ESI-Q-TOF-MS/MS技术对桂枝茯苓胶囊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液相条件:ZORBAX RRHD Eclipes Plus C18(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30℃;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和文献数据共指认出桂枝茯苓胶囊制剂中200个化学成分,其中40个化合物经对照品验证。结果为其质量平衡研究以及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UPLC-ESI-Q-TOF-MS/MS 化学成分谱
原文传递
UPLC-Q-TOF-MS/MS快速分析六味地黄苷糖片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11
作者 樊晓荃 付娟 +2 位作者 胡军华 肖伟 王振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473-6484,共12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六味地黄苷糖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_(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3%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采用...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六味地黄苷糖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_(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3%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和文献数据鉴定六味地黄苷糖片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和推测出71个化合物,其中25个来自酒萸肉、19个来自熟地黄、31个来自牡丹皮、2个来自泽泻、3个来自茯苓、2个来自山药。其中22个化合物经对照品验证。结论基本明确了六味地黄苷糖片的化学物质基础,为六味地黄苷糖片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苷糖片 分析 质量控制 化学成分谱 酒萸肉 熟地黄 牡丹皮 泽泻 茯苓 山药
原文传递
UPLC-Q-TOF-MS/MS分析复方南星止痛膏化学成分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郭帅 马阳 +5 位作者 耿婷 高霞 黄文哲 曹亮 肖伟 王振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8-307,共10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对复方南星止痛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液相条件:Agilent ZORBAX SB-C_(18)(4. 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和0. 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对复方南星止痛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液相条件:Agilent ZORBAX SB-C_(18)(4. 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和0. 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结合对照品的比对和文献数据进行化合物解析,结果共鉴定和推测出58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有机酸及川芎内酯类等,其中12个化合物经对照品验证。该结果为复方南星止痛膏的质量控制以及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南星止痛膏 超高效液相色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 化学成分谱
原文传递
中药质量评价指纹谱研究与中药农业发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秀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7-505,共9页
中药质量控制的理想技术方法是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效应谱,但由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滞后于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的研究和发展,某些问题亟待提出和寻找对策,以促进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效应谱的健康、有序发展。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和... 中药质量控制的理想技术方法是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效应谱,但由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滞后于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的研究和发展,某些问题亟待提出和寻找对策,以促进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效应谱的健康、有序发展。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和效应谱两者对应,效应谱是对指纹谱的验证,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的是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对于这样一项需要一定资金投入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应视为政府、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与企业的联动行为。由于我国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效应谱的研究和制定将在新的机遇中蓬勃发展。在中药有效成分不可能完全研究清楚的现实条件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由此带来中药农业发展新的契机。这是树立和落实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质量 中药化学成分指纹 中药农业
下载PDF
北京市铺装道路降尘污染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7
14
作者 竹涛 李冉冉 +2 位作者 朱晓晶 李笑阳 刘海兵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1-1211,共11页
为研究北京市道路降尘在不同季节的污染特征及来源,选取北京市4条典型道路得到64个采样点的道路尘样品,采集的道路尘样品经过预处理得到75μm以下的颗粒物,经过再悬浮及实验室分析得到PM_(2.5)的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谱.结果表明:不同采... 为研究北京市道路降尘在不同季节的污染特征及来源,选取北京市4条典型道路得到64个采样点的道路尘样品,采集的道路尘样品经过预处理得到75μm以下的颗粒物,经过再悬浮及实验室分析得到PM_(2.5)的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谱.结果表明:不同采样高度及不同道路类型的颗粒物粒径大体分布规律一致,颗粒物质量频率存在三个峰值,分别为0.75μm(微粒径)、2.50μm(小粒径)、4.50μm(大粒径);各季节的降尘颗粒物的化学组分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元素,主要元素(含量>1%)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元素富集因子法得到污染元素为Cr、Cd、Sn、Cu、Zn、Pb、As,双重元素为Bi、Ti、Ni、W、Mg、Ca、TI、Mo、V、Fe、Zr、Ba,其余16种为非富集元素;颗粒物中离子质量分数在夏季最大为9.31%,春季、秋季、冬季的离子质量分数相差不大,其中Ca^(2+)、NO_3^-、Cl^-、SO_4^(2-)占总离子质量的80%左右;碳素中w(OC)和w(EC)的季节变化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OC/EC[w(OC)/w(EC)]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不同季节w(OC)和w(EC)的相关性大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PM_(2.5)中化学组分来源分析表明,污染元素受机动车和建筑尘影响较大,与机动车尾气相比,机动车磨损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小视;燃煤影响一直存在,但供暖期污染有所改善.机动车尾气、建筑尘及土壤尘对离子均有贡献,在夏季土壤尘、建筑尘、二次反应的综合影响较大,春季土壤尘影响更为突出.碳在夏秋季节受汽车尾气和建筑尘的影响较大,夏季二次反应影响不大;冬季除气象因素外,燃煤和生物质燃烧也不可忽视;春季土壤尘影响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降尘 粒径分布 化学成分谱 污染特性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中小燃煤锅炉PM_(2.5)成分谱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健 黄成 +4 位作者 李莉 陈勇航 楼晟荣 乔利平 王鸿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93-1501,共9页
选取7台中小燃煤锅炉,分析其排放的烟气中PM_(2.5)的排放因子、成分谱特征和除尘设施对不同粒径段的PM_(2.5)、OC、EC的去除效率.研究发现:除尘设施出口处的PM_(2.5)质量排放因子在0.047~0.283 g·kg^(-1)之间,平均为(0.146±0.... 选取7台中小燃煤锅炉,分析其排放的烟气中PM_(2.5)的排放因子、成分谱特征和除尘设施对不同粒径段的PM_(2.5)、OC、EC的去除效率.研究发现:除尘设施出口处的PM_(2.5)质量排放因子在0.047~0.283 g·kg^(-1)之间,平均为(0.146±0.081)g·kg^(-1).SO_4^(2-)在离子组分中的含量最为丰富,其次为NH_4^+和Ca^(2+);S在元素组分中的含量最为丰富,其次为Al、Ca、Fe;OC、EC的含量波动幅度较大,各锅炉产生的OC和EC比值均大于1.在所测粒径的范围内,PM_(2.5)的质量浓度呈单峰或双峰分布,峰值点出现在0.07~0.12μm处和1μm以上(双峰时);OC的粒径分布呈双峰或三峰的特征,峰值点分别出现在0.04μm和0.20~0.31μm处和1μm以上(三峰时).除尘设施对PM_(2.5)、OC、EC质量浓度的整体去除效率分别为66%、53%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PM2.5 排放因子 化学成分谱 去除效率
原文传递
论中药质量评价模式的创新
16
作者 邓翀 张英 颜永刚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10,共4页
目前主要依据现代分析手段诸如IR、LC-MS、NMR等对单一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或建立指纹图谱以及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化学表征,以及对药物体内代谢成分谱进行表征评价中药质量。本文从质量的本质内涵入手,认为中药质量应该从化学属... 目前主要依据现代分析手段诸如IR、LC-MS、NMR等对单一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或建立指纹图谱以及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化学表征,以及对药物体内代谢成分谱进行表征评价中药质量。本文从质量的本质内涵入手,认为中药质量应该从化学属性和生物属性两个层次评价。提出了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质量评价模式 化学成分谱 药物体内分析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基于模型化学机理的VOCs化学物种谱建立与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泽琨 朱文波 +5 位作者 区家敏 高宗江 刘郁葱 郑君瑜 邓思欣 王水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21-3432,共12页
本研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道路移动源、工业有机溶剂及非工业有机溶剂使用源VOCs化学成分谱实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大气模型化学机理CB05和SAPRC-07的本地化模型物种谱,并与基于美国环保署SPECIATE数据库建立的物种... 本研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道路移动源、工业有机溶剂及非工业有机溶剂使用源VOCs化学成分谱实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大气模型化学机理CB05和SAPRC-07的本地化模型物种谱,并与基于美国环保署SPECIATE数据库建立的物种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SAPRC-07机制建立的本地物种谱与SPECIATE差异较CB05机制明显;2制鞋、家具制造、轻型汽油车和摩托车本地物种谱与SPECIATE物种化结果差异较小;3印制电路板、轻型柴油车、LPG出租车及非工业有机溶剂使用源的物种谱差异较为显著.从模型物种谱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考虑,模型物种谱应尽量基于本地源化学成分谱建立;此外,对于重要源排放成分谱数据缺失的区域,利用SPECIATE数据作为模型物种输入文件时,建议优先选取CB05机制,以期提高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大气模型化学机制 模型物种 化学成分谱 珠三角
原文传递
葛根芩连方中多成分肠渗透性的原药材归属研究
18
作者 朱美玲 杨文宁 +3 位作者 董玲 董红环 侯成波 刘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489-4493,共5页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BCS)构建的复杂层面为中药复方研究,在坚持多成分同时测定的前提下,开展渗透性研究时,其首要任务是明确透过肠壁而被吸收的成分来源,即...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BCS)构建的复杂层面为中药复方研究,在坚持多成分同时测定的前提下,开展渗透性研究时,其首要任务是明确透过肠壁而被吸收的成分来源,即具体归属于中药复方中的哪味药材。该研究利用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技术(chemical fingerprint),采用离体翻转肠囊实验技术对经典名方葛根芩连方中的肠渗透多成分进行直观来源归属,为下一步的肠渗透性定性及定量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葛根芩连方 渗透性 离体翻转肠囊 成分 化学成分指纹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