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内淋巴瘤患者化学药物治疗后的眼底变化
1
作者 李莹 张鸿瑫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观察眼内淋巴瘤患者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后的眼底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21-12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的11例(15眼)眼内淋巴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7~67岁,平均55.9岁,观察化疗后眼底变化。结果 1... 目的 观察眼内淋巴瘤患者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后的眼底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21-12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的11例(15眼)眼内淋巴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7~67岁,平均55.9岁,观察化疗后眼底变化。结果 11例给予眼部局部化疗或联合全身治疗后眼部淋巴瘤消退效果良好,观察至今(随访截至2022-05)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年内发生化疗相关性视网膜病变7例(7眼),视神经病变7例(9眼)给予眼部相关对症治疗后,1年内眼底未见进展性变化,病情稳定;3例(6眼)全身其他部位确诊淋巴瘤化疗后,1年内确诊化疗相关性视神经病变及化疗相关视网膜病变,给予眼科对症治疗,观察1年眼底肿瘤未见进展性病变,病情稳定;1例(1眼)全身其他部位确诊淋巴瘤,化疗后1年内单眼视网膜特发性出血,给予眼科对症治疗,观察1年,眼底未见进展性病变。结论 全身淋巴瘤合并眼内淋巴瘤患者无论眼内单纯化疗或者眼内局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后,容易合并化疗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给予眼部及全身对症治疗可稳定或减缓病变的发生和进展,减少中枢神经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化学药物治疗 眼底病变
下载PDF
71例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化学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与生存分析
2
作者 黄龄乐 颜新宇 +7 位作者 王欣 张红宾 唐晓琼 罗小华 肖青 陈建斌 刘林 王利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8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方案及预后。方法选取医院血液内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MDS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危险分层为中高危的MDS患者71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接受去甲基化药物(H... 目的探讨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方案及预后。方法选取医院血液内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MDS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危险分层为中高危的MDS患者71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接受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组(HMA组)和HMA联合化疗组(联合化疗组)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评估及生存分析。结果与HMA组比较,联合化疗组患者治疗前的IPSS危险分层更严重,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更高(P<0.05),疗效、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LFS)无显著差异(P>0.05)。初诊时髓系原始细胞百分比小于分界值[4.395%,由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得到]的非化疗组患者的OS比化疗组更高(P=0.0256),在髓系原始细胞百分比<10%的患者中得到相似结果。结论部分MDS患者初诊时IPSS危险分层及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较高,其可能需要行HMA联合化疗,但对于初诊时髓系原始细胞百分比小于4.395%的患者,化疗前需谨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髓系原始细胞 去甲基化药物 化学药物治疗 预后分析
下载PDF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C与卵巢癌化学药物治疗耐药的相关性
3
作者 王文文 蔡昱 +1 位作者 贾双双 翟建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C(kinesin family proteins 2C,KIF2C)与卵巢癌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51例。其中铂类化疗...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C(kinesin family proteins 2C,KIF2C)与卵巢癌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51例。其中铂类化疗敏感患者98例,铂类化疗耐药患者53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KIF2C在化疗敏感及化疗耐药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化疗耐药组织中KIF2C明显低表达。KIF2C及病理分期ⅢC期是影响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危险因素。结论KIF2C有可能成为预测卵巢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指标,并可能成为治疗化疗耐药卵巢癌患者的新型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物治疗耐药 卵巢癌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C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4
作者 魏亮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1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化疗,观察组加用贝伐珠单抗。两组均以21 d...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化疗,观察组加用贝伐珠单抗。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均治疗2个周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均较对照组高,而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及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贝伐珠单抗 化学药物治疗 细胞免疫 肿瘤标志物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敬雪明 李铃 +2 位作者 敬雨佳 李芸 梅小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7-961,共5页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探究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探究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上呼吸道,占22.7%,其次是肺和口腔,分别占20.4%、18.5%。急性白血病并发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最高,占67.0%,其次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白血病,分别占24.5%、14.7%。白细胞总数在0~0.5×109/L组的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医院感染例次、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感染例次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发生感染时间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送检标本626份,分离病原体136株,分离率21.7%,其中革兰阴性菌71株(52.2%),革兰阳性菌35株(25.7%),真菌23株(16.9%)。患者的住院时间、接受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激素及免疫治疗、白细胞缺乏程度和持续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子是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粒细胞缺乏症 交叉感染 化学药物治疗
下载PDF
化学药物治疗及其联合靶向治疗对中国人群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金启成 杨薏帆 +1 位作者 闫涵 曹邦伟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8-36,共9页
目的:比较单纯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方案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对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在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以及重庆维普数据库中搜索各种化... 目的:比较单纯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方案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对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在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以及重庆维普数据库中搜索各种化疗方案及其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对纳入的文章逐篇进行质量评估。采用Meta分析软件ReviewManager5.1.7对化疗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有11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在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方面,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OR=0.48,95%CI:0.37—0.63,P〈0.001)。恶心呕吐、腹泻、肝损害、骨髓抑制、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不良反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二者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化学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初治肺结核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与化学药物治疗的相关性 被引量:8
7
作者 万引 徐漫清 张爱妹 《江西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323-1325,共3页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与化学药物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emi Bio特异性细胞检测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人、初治肺结核病人、初治肺结核病人经正规抗痨方案强化治疗2个月后外周血中...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与化学药物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emi Bio特异性细胞检测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人、初治肺结核病人、初治肺结核病人经正规抗痨方案强化治疗2个月后外周血中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_3^+、CD_4^+、CD_8^+T升高,CD_4^+/CD_8^+比值下降(P<0.05);经过两个月化学药物正规抗结核治疗后CD_3^+、CD_4^+、CD_4^+/CD_8^+有升高(P<0.05)。结论肺结核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经化学药物抗结核治疗后免疫功能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T淋巴细胞亚群 SEMI Bio细胞检测 化学药物治疗
下载PDF
肺癌化学药物治疗期间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卫国 曾军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9-10,共2页
目的:分析肺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期间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肺癌化疗期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学资料。结果:30例中,分离培养出3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24株(73%),革兰阳性球菌7株(21%),真菌2株(6%)。... 目的:分析肺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期间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肺癌化疗期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学资料。结果:30例中,分离培养出3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24株(73%),革兰阳性球菌7株(21%),真菌2株(6%)。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派酮对31株革兰阴性、阳性菌敏感性分别为97%、81%、71%、68%。而氨苄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啉的耐药性较高。结论: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是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学药物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抗生素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显红 张爽 +5 位作者 王俊凤 王胜 张蕊 张洋 张良 程颖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11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9例耐药晚期NSCLC患者给予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其中多西他赛联合贝伐单抗3例、...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11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9例耐药晚期NSCLC患者给予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其中多西他赛联合贝伐单抗3例、培美曲塞二钠联合贝伐单抗5例、紫杉醇联合贝伐单抗1例。每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9例患者中,3例部分缓解。无进展生存期2~12个月,总生存期4~1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下肢静脉血栓、充血性心力衰竭、血压升高、消化道反应以及脱发。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耐药晚期NSCLC取得较好疗效,毒性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药物治疗 贝伐单抗 耐药
原文传递
土源性蠕虫病的化学药物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中兴 杨连第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年第1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土源性线虫病 化学药物治疗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 蠕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总感染率 肝吸虫病 国家卫生部 包虫病 调查结果
下载PDF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加化学药物治疗110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贺建民 霍大志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980-981,共2页
近年来,随着高敏感度放射免疫测定血HCG及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异位妊娠诊断率已显著提高,为腹腔镜保守性治疗输卵管妊娠创造了条件。持续性异位妊娠(PEP)是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再次治疗的主要原因。我院... 近年来,随着高敏感度放射免疫测定血HCG及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异位妊娠诊断率已显著提高,为腹腔镜保守性治疗输卵管妊娠创造了条件。持续性异位妊娠(PEP)是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再次治疗的主要原因。我院近3年来,应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同时在病灶周围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显著减少了PEP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 输卵管妊娠 化学药物治疗 持续性异位妊娠 保守性手术治疗 放射免疫测定 保守性治疗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化学药物治疗早期喉癌,实证与臆想? 被引量:3
12
作者 屠规益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19,共3页
化疗药物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兴起在上世纪50年代,对提高一些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和手术及放射治疗共同配合,计划性应用,确定了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治疗原则,促进了恶性肿瘤的临床进展。但对头颈肿瘤(90%为鳞... 化疗药物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兴起在上世纪50年代,对提高一些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和手术及放射治疗共同配合,计划性应用,确定了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治疗原则,促进了恶性肿瘤的临床进展。但对头颈肿瘤(90%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单一应用化学治疗的试验,没有能起到根治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物治疗 早期喉癌 鳞状上皮细胞癌 综合治疗原则 恶性肿瘤 化疗药物 肿瘤患者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中药结合化学药物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迟惠昌 张青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8期638-640,共3页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古典医籍中无大肠癌的确切称谓,但相关论述散在于多种病证范畴内。依据大肠癌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表现,
关键词 大肠癌 中药、化学药物治疗 综述
下载PDF
麦粒灸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庆江 王韶华 +1 位作者 张海洋 石朝民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第4期8-9,共2页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们生存和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是常见的副作用,一般多在放化疗后5-7d出现。临床中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后多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升白细胞治疗,但是食欲减...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们生存和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是常见的副作用,一般多在放化疗后5-7d出现。临床中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后多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升白细胞治疗,但是食欲减退、发热、骨骼疼痛等副作用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粒灸 放射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肝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正刚 杨秉辉 《中国处方药》 2005年第5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化学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 肝癌治疗 远处转移 病人需要 肝硬化 接受
下载PDF
非化学药物治疗锚头鳋病的有效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明传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化学药物治疗 锚头鳋病 虫体 发育阶段 生物防治法
下载PDF
紫草辅助化学药物治疗宫外孕1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春艳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1期1688-1689,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紫草对宫外孕化学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宫外孕(孕40~50天)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甲氨喋呤配伍四氢叶酸钙及加用紫草后宫外孕化学药物治疗,对两组治疗成功率及不良反应、阴道出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进行... 目的:探讨中药紫草对宫外孕化学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宫外孕(孕40~50天)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甲氨喋呤配伍四氢叶酸钙及加用紫草后宫外孕化学药物治疗,对两组治疗成功率及不良反应、阴道出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加用紫草组的完全有效率为93.50%,显著高于未加用紫草组(87.5%),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及月经恢复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用紫草可改善宫外孕化学药物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 甲氨喋呤 四氢叶酸钙 宫外孕化学药物治疗
下载PDF
囊虫病化学药物治疗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曲琪环 郝艳红 +1 位作者 刘永杰 孙志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34,共1页
国内外对囊尾蚴病药物治疗研究,自1972年以来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治疗囊虫病的药物有化学药物:吡喹酮、丙硫咪唑、甲苯咪唑。中药:O.L.S注射液、千金丸、雷丸粉针剂等。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化学药物丙硫咪唑和吡喹酮。1效... 国内外对囊尾蚴病药物治疗研究,自1972年以来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治疗囊虫病的药物有化学药物:吡喹酮、丙硫咪唑、甲苯咪唑。中药:O.L.S注射液、千金丸、雷丸粉针剂等。但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化学药物丙硫咪唑和吡喹酮。1效果比较选择目前应用的三种化学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虫病 化学药物治疗 比较试验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化学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曲学玲 韩璐 陈秀萍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75-78,共4页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化疗对于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化疗方案的改进和多种新的化疗途径的合理组合,以及新近开展的辅助化疗等化学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化学药物治疗 妇科肿瘤 妇科疾病
下载PDF
化学药物治疗寄生虫疾病的研究现状
20
作者 任洪林 柳增善 张西臣 《吉林畜牧兽医》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化学药物治疗 预防 阿米巴病 灭滴灵 治疗 血吸虫 研究现状 寄生虫疾病 禽球虫病 毛滴虫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