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和化学预处理对玉米秸厌氧消化产气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庞云芝 李秀金 罗庆明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提出通过中温消化和化学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玉米秸的厌氧消化产气量。研究了中温和常温条件下,不同负荷率对玉米秸产气量的影响,以及经氢氧化钠、氨水与尿素处理后玉米秸主要成份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产气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温消化... 提出通过中温消化和化学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玉米秸的厌氧消化产气量。研究了中温和常温条件下,不同负荷率对玉米秸产气量的影响,以及经氢氧化钠、氨水与尿素处理后玉米秸主要成份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产气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温消化产气量比常温提高了139. 2 %~2 81. 8% ,消化时间减少了8~16d ;除尿素外,氢氧化钠和氨处理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玉米秸的产气量;中温消化时,氢氧化钠处理玉米秸的产气量比未处理玉米秸提高了77 .0 % ,比常温消化的未处理玉米秸提高了2 6 3 .6 %。把中温消化和化学处理结合起来是提高玉米秸厌氧消化效率和产气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 厌氧消化 温度 化学预处理 产气量
下载PDF
化学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宋安东 任天宝 +2 位作者 谢慧 裴广庆 张百良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6年第8期31-33,共3页
研究了化学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是40目玉米秸秆粉用0·5%的稀盐酸在121℃预处理60min后,加入纤维素酶2.5g·(100g)-1和木聚糖酶液2mL·(100g)-1,在pH4.8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体系中,液... 研究了化学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是40目玉米秸秆粉用0·5%的稀盐酸在121℃预处理60min后,加入纤维素酶2.5g·(100g)-1和木聚糖酶液2mL·(100g)-1,在pH4.8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体系中,液固比为10、50℃下糖化48h,玉米秸秆的总糖产率达48.5%、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转化率达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预处理 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糖化
下载PDF
化学预处理对稻草硅化程度的影响及其对瘤胃降解率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佳堃 叶丹妮 +1 位作者 李文婷 刘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本试验结合化学分析与电镜技术,探讨了氨化与碱化处理对稻草硅化程度的影响,分析了稻草硅化程度与降解率的相关性。化学分析显示,碱化或氨化处理稻草的总硅含量随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铵处理剂量的增加而线性下降(P<0.01);可溶性硅含量... 本试验结合化学分析与电镜技术,探讨了氨化与碱化处理对稻草硅化程度的影响,分析了稻草硅化程度与降解率的相关性。化学分析显示,碱化或氨化处理稻草的总硅含量随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铵处理剂量的增加而线性下降(P<0.01);可溶性硅含量随碳酸氢铵处理剂量的增加变化不显著(P>0.05),但随氢氧化钠处理剂量增加线性下降(P<0.01);总硅与稻草干物质降解率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r=-0.560,P<0.01)。电镜观察发现,氢氧化钠处理的稻草茎表皮根毛皱缩、乳突和瘤状结构部分溶解,碳酸氢铵处理的稻草茎外表皮层部分脱落;氢氧化钠处理的稻草茎表皮有明显的降解优势,碳酸氢铵处理的稻草茎表皮瘤胃降解72h后仍保持完整的乳突和瘤状结构。上述结果表明,氨化和碱化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稻草的硅化程度,借此提高稻草的降解率,但两者降低稻草硅化的程度与方式不同。氨化处理通过使稻草表皮层部分脱落,降低稻草总硅含量,但借此提高稻草降解率的作用较弱;碱化处理可使稻草表皮硅酸盐部分溶解,从而使稻草总硅含量、可溶性硅含量下降,加速稻草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预处理 硅化 降解率 表皮层 稻草
下载PDF
促进玉米秸秆酶解效率的化学预处理方法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柯静 余洪波 +1 位作者 徐春燕 张晓昱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12,共6页
分别用八种化学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试样用纤维素酶在最优条件下催化水解,初步比较了不同的化学方法在促进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方面的效果。通过比较各试样酶解后产糖量大小,得到最佳的预处理方案:采用0.176%(m/V)NaOH及... 分别用八种化学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试样用纤维素酶在最优条件下催化水解,初步比较了不同的化学方法在促进玉米秸秆酶解糖化方面的效果。通过比较各试样酶解后产糖量大小,得到最佳的预处理方案:采用0.176%(m/V)NaOH及0.9%(V/V)H2O2混合液在常温下按固液比1∶50振荡作用24 h,即在纤维素酶用量为50 FPU/g时,产糖量可从0.055 g/g提升到0.333 g/g,提高了83.51%;此时的木质素降解量亦为最大,达到了49.8%,此结果表明木质素的降解有利于纤维素酶敏感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化学预处理 酶解 还原糖 木质素
下载PDF
电化学预处理提高剩余污泥好氧消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丁瑾 朱南文 宋立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6,共5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好氧消化处理前的剩余污泥(以下简称污泥)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污泥有机物(以MLVSS来表征)的去除效果,探讨了电化学预处理对污泥好氧消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网状钛涂钌电极板为电极,在pH为11.00,极... 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好氧消化处理前的剩余污泥(以下简称污泥)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污泥有机物(以MLVSS来表征)的去除效果,探讨了电化学预处理对污泥好氧消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网状钛涂钌电极板为电极,在pH为11.00,极板间距为2.0cm,工作电压为15V,气体搅拌作用下电解30min后,污泥(初始质量浓度为20.04g/L)的MLVSS去除率达9.7%。污泥经过电化学预处理后,在自然温度(10~15℃)下进行好氧消化处理,14d后MLVSS去除率达40.1%,而同期未经预处理的污泥MLVSS去除率为33.2%,并于20d后达40.2%。经电化学预处理后污泥的好氧消化效率显著提高,大大缩短了污泥好氧消化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化学预处理 好氧消化
下载PDF
铼-锇同位素分析中试样化学预处理方法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巽 金立新 陈江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4,共6页
评述了用于Re -Os同位素体系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技术的发展。简要介绍了卡洛斯管熔样法、Os的CCl4提取、溴提取和微蒸馏方法。卡洛斯管封闭熔样方法 ,有效地防止了Os的挥发损失和保证了Os同位素平衡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熔样方法。蒸馏... 评述了用于Re -Os同位素体系分析的化学前处理技术的发展。简要介绍了卡洛斯管熔样法、Os的CCl4提取、溴提取和微蒸馏方法。卡洛斯管封闭熔样方法 ,有效地防止了Os的挥发损失和保证了Os同位素平衡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熔样方法。蒸馏法仍是分离和纯化Os的有效方法 ,溶剂 (CCl4)提取和溴提取法在许多实验室里应用 ,而微蒸馏则是Os的二次纯化的主要方法。Re的化学分离和纯化仍是离子交换和萃取法。引用主要文献 2 9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洛斯管 提取 微蒸馏 同位素 化学预处理方法 地球化学分析
下载PDF
不同化学预处理对神府煤粉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贾雪梅 周安宁 +2 位作者 刘博 蔺亚兵 常丽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0-124,共5页
为给制备煤基纳米复合材料提供参考,对利用酸脱灰、碱脱腐植酸、空气氧化3种化学预处理方法制备的神府脱灰煤样、脱灰脱腐植酸煤样和脱灰氧化煤样,采用低温液氮吸附试验对各煤样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脱灰、碱脱腐植酸... 为给制备煤基纳米复合材料提供参考,对利用酸脱灰、碱脱腐植酸、空气氧化3种化学预处理方法制备的神府脱灰煤样、脱灰脱腐植酸煤样和脱灰氧化煤样,采用低温液氮吸附试验对各煤样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脱灰、碱脱腐植酸、空气氧化处理对煤粉的孔径分布有明显影响,化学预处理后煤粉的总孔容和比表面积均减小,平均孔径增大,各孔径段孔隙数量减少,其中微孔数量减少最为明显。化学预处理过程对煤样的孔隙类型影响较小,原煤样和预处理煤样均以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为主。神府煤粉经过以上3种化学方法处理后,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形维数均减小,孔隙结构特征得以改善,煤粉孔隙系统复杂程度降低,更适合作为制备煤基功能复合材料的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煤粉 孔隙结构 煤基材料 化学预处理 脱灰煤 脱灰脱腐植酸煤 脱灰氧化煤
下载PDF
化学预处理 提高二次纤维使用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沈葵忠 房桂干 +3 位作者 邓拥军 刘明山 李萍 韩善明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对国内二次纤维原料分别使用NaOH、Na2CO3、碱性氮磷盐三种化学预处理方式进行了研究。二次纤维的NaOH预处理是提高二次纤维强度指标的有效方法。预处理碱用量宜控制在1%~3%。与NaOH预处理相比,Na2CO3、碱性氮磷盐预处理具有相似的增... 对国内二次纤维原料分别使用NaOH、Na2CO3、碱性氮磷盐三种化学预处理方式进行了研究。二次纤维的NaOH预处理是提高二次纤维强度指标的有效方法。预处理碱用量宜控制在1%~3%。与NaOH预处理相比,Na2CO3、碱性氮磷盐预处理具有相似的增强效果,在提高二次纤维环压强度指标方面效果更好。碱性氮磷盐化学预处理工艺具有特殊意义,纸浆得率损失小,同时N、P盐是二次纤维工厂废水处理工程正常运行必须加入的营养盐,不会给工厂增加新的化学污染来源和化学药品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纤维 化学预处理 NAOH NA2CO3 碱性氮磷盐 强度性能 造纸原料
下载PDF
电化学预处理玻碳电极微分计时电位溶出法测定DNA中的嘌呤碱基及DNA浓度 被引量:7
9
作者 贾文丽 李天华 +1 位作者 张晶晶 王怀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56-2060,共5页
研究了鸟嘌呤(G)、腺嘌呤(A)、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和变性DNA在电化学预处理玻碳电极上的恒电流微分计时电位溶出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用电化学方法预处理玻碳电极操作简单,效果明显,预处理玻碳电极对嘌呤及其核苷和DNA的吸附能力大大... 研究了鸟嘌呤(G)、腺嘌呤(A)、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和变性DNA在电化学预处理玻碳电极上的恒电流微分计时电位溶出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用电化学方法预处理玻碳电极操作简单,效果明显,预处理玻碳电极对嘌呤及其核苷和DNA的吸附能力大大增强,用微分计时电位溶出法可以得到灵敏的溶出峰,溶出峰高(dt/dE)与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嘌呤碱基及其核苷的定量检测和DNA浓度的测定.将该方法应用于酸变性DNA样品中鸟嘌呤与腺嘌呤的同时测定,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还可获得有关DNA损伤的一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嘌呤碱基及其核苷 化学预处理玻碳电极 计时电位溶出分析
下载PDF
化学预处理磷石膏用于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敏 庞英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0,共3页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石灰溶液、氨水和柠檬酸溶液预处理磷石膏,测试预处理磷石膏的杂质质量分数及DTA曲线.将预处理磷石膏掺入水泥熟料作缓凝剂磨制水泥,对所制水泥的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柠檬酸对磷石膏的杂质去除效果较...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石灰溶液、氨水和柠檬酸溶液预处理磷石膏,测试预处理磷石膏的杂质质量分数及DTA曲线.将预处理磷石膏掺入水泥熟料作缓凝剂磨制水泥,对所制水泥的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柠檬酸对磷石膏的杂质去除效果较好,其预处理的磷石膏作为水泥缓凝剂,效果与天然石膏相当.石灰溶液中和法虽是常推荐使用的磷石膏预处理方法,但与柠檬酸溶液预处理法相比,石灰中和磷石膏作缓凝剂的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化学预处理 缓凝剂 石灰溶液 氨水 柠檬酸
下载PDF
骨料表面化学预处理对界面区的组分梯度分布和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Ⅰ:骨料化学预处理对其表面特性与界面过渡区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久俊 董延玲 +1 位作者 海然 吴科如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共5页
研究了用化学方法处理后的骨料表面与界面过渡区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经酸处理可以使骨料表面洁净化、粗糙化、多孔化和提高表面反应活性 ,从而使界面结构向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方向发展 ;经碱处理的骨料则使界面结构向不利的方向发... 研究了用化学方法处理后的骨料表面与界面过渡区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经酸处理可以使骨料表面洁净化、粗糙化、多孔化和提高表面反应活性 ,从而使界面结构向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方向发展 ;经碱处理的骨料则使界面结构向不利的方向发展。用经酸预处理的骨料配制的混凝土 ,其界面过渡区的厚度明显缩小 ,密实度提高 ,水化产物趋于均匀 ,且其组分的梯度分布得到明显改善 ,从而可以有效的缓解界面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 骨料 化学预处理 界面区 组分梯度分布
下载PDF
化学预处理对甘蔗叶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焦静 王金丽 +4 位作者 郑勇 王刚 郭昌进 彭志连 周晶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9-783,共5页
以甘蔗叶为发酵原料,研究采用酸、碱预处理对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均可提高甘蔗叶沼气产量,碱预处理的产气量总体好于酸预处理,甲烷含量也相对较高,碱预处理发酵后物料纤维素降解率可达56.15%... 以甘蔗叶为发酵原料,研究采用酸、碱预处理对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均可提高甘蔗叶沼气产量,碱预处理的产气量总体好于酸预处理,甲烷含量也相对较高,碱预处理发酵后物料纤维素降解率可达56.1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甘蔗叶的表观形态结构,发现经NaOH预处理后,甘蔗叶表面结构遭到较明显的破坏,更容易被消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化学预处理 产气效果 纤维素降解
下载PDF
电化学预处理碳纤维电极用于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局部麻醉药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伟红 刘峻 +1 位作者 丁建华 汪尔康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880-884,共5页
本文研究了电化学预处理碳纤维的各种条件,如处理电压、处理时间、处理后稳定时间、溶液条件等对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找出的电化学预处理最佳条件是在2.0V进行1.5min阳极化处理并在缓冲液中保持... 本文研究了电化学预处理碳纤维的各种条件,如处理电压、处理时间、处理后稳定时间、溶液条件等对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找出的电化学预处理最佳条件是在2.0V进行1.5min阳极化处理并在缓冲液中保持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预处理 碳纤维电极 毛细管电泳 麻醉药
下载PDF
化学预处理与生化组合处理兰炭生产污水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德生 黄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96-1202,共7页
通过现场中试实验对曝气微电解、强化混凝、催化电氧化作预处理提高兰炭污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探讨.并对通过预处理与生化处理的组合实现兰炭污水达到污水排放标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水首先调节pH值为3左右,在通过120min的... 通过现场中试实验对曝气微电解、强化混凝、催化电氧化作预处理提高兰炭污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探讨.并对通过预处理与生化处理的组合实现兰炭污水达到污水排放标准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水首先调节pH值为3左右,在通过120min的曝气微电解处理后,可使有机物由25000mg/L下降到10000mg/L,氨氮由3000mg/L降到1200mg/L,COD和NH3-N的去除均可达到60%;然后调节曝气微电解出水的pH值为8~9,通过投加200mg/L PAC、4.5mg/L PAM强化混凝后,出水COD和NH3-N可去除50%;强化混凝后出水再通过120 min的催化电氧化反应器的高级氧化处理,废水中COD去除率可达65%,NH3-N去除率为60%;催化电氧化反应器出水最后通过厌氧/好氧生物接触处理,其出水COD〈150mg/L,NH3-N〈2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污水 化学预处理 曝气微电解 催化电氧化 生化处理
下载PDF
电化学预处理修饰的玻碳电极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汉昌 左孝兵 王兆荣 《分析仪器》 CAS 1997年第1期2-7,共6页
本文从表面结构与形貌、化学组成、电催化、吸附等方面对电化学预处理修饰的玻碳电极(GCE)进行了综述,并对实验方法与条件、分析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玻炭电极 化学预处理 化学分析仪器
下载PDF
3种化学预处理下水葫芦和甘蔗渣的酶解产糖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莉 姜涛 +2 位作者 周文兵 袁雨 马忠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2,共7页
采用2%(m/V)H2SO4(稀酸)、2%NaOH(稀碱)和1%H2O2+2%NaOH(氧化+稀碱)3种化学方法对水葫芦秸秆和甘蔗渣进行预处理后酶解,分析预处理后各样品主要化学组分含量变化及其去除率与酶解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水葫芦来说,3种预处理后的... 采用2%(m/V)H2SO4(稀酸)、2%NaOH(稀碱)和1%H2O2+2%NaOH(氧化+稀碱)3种化学方法对水葫芦秸秆和甘蔗渣进行预处理后酶解,分析预处理后各样品主要化学组分含量变化及其去除率与酶解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水葫芦来说,3种预处理后的酶解产糖率差异不大,而对甘蔗渣来说,稀碱和氧化+稀碱预处理下的酶解产糖率显著高于稀酸预处理下的产糖率,并高于3种预处理后水葫芦样品的酶解产糖率,显示出甘蔗渣作为产糖原料的优越性。经预处理后的样品酶解产糖率与纤维素含量及木质素和灰分的去除率成正比。氧化+稀碱预处理后甘蔗渣样品在12h的还原糖产率达81.54%,该预处理温度较低,原料利用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预处理 水葫芦 甘蔗渣 酶解
下载PDF
化学预处理对慈竹化机浆制浆漂白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芳敏 沈葵忠 +5 位作者 房桂干 邓拥军 李萍 韩善民 焦健 金莉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20,共5页
对氢氧化钠和中性亚硫酸钠两种化学预处理方式的慈竹化机浆的制浆、漂白性能进行了研究。氢氧化钠预处理,原浆白度较深;中性亚硫酸钠预处理,原浆白度较浅。不同预处理方式引起的浆料原始白度差异,可以一直保持到过氧化氢漂白以后,后者... 对氢氧化钠和中性亚硫酸钠两种化学预处理方式的慈竹化机浆的制浆、漂白性能进行了研究。氢氧化钠预处理,原浆白度较深;中性亚硫酸钠预处理,原浆白度较浅。不同预处理方式引起的浆料原始白度差异,可以一直保持到过氧化氢漂白以后,后者比前者白度高出11%~12%ISO。不同预处理方式,相同过氧化氢水平漂白时,对应的最佳用碱量不同;10%H2O2漂白时,氢氧化钠预处理的最佳碱用量为6%,中性亚硫酸钠预处理的最佳碱用量为7%。中性亚硫酸钠预处理浆料的漂白性能优于氢氧化钠预处理,抗张指数及耐破指数高20%~40%;撕裂指数高出10%~20%。在本文研究的化学品用量范围内,中性亚硫酸钠预处理方式优于氢氧化钠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竹 化学机械浆 化学预处理 过氧化氢漂白
下载PDF
化学预处理对薜荔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文珊 朱晓东 +2 位作者 林雨 陈剑萍 黄美丽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5,共5页
研究不同浓度的HNO3、KNO3、GA溶液及其不同浓度配比的混合预处理液对薜荔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株的薜荔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差异显著;适宜浓度的HN03、KN03以及GA溶液对薜荔种子发芽均有促进作用,筛选出的最佳组合(HNO3... 研究不同浓度的HNO3、KNO3、GA溶液及其不同浓度配比的混合预处理液对薜荔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株的薜荔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差异显著;适宜浓度的HN03、KN03以及GA溶液对薜荔种子发芽均有促进作用,筛选出的最佳组合(HNO3:37.78mmol/L+GA:30mg/L)可使薜荔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对照组的2.27倍、11.25倍和4.72倍,并使发芽天数缩短到5—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种子 发芽 化学预处理
下载PDF
不同化学预处理对板栗苞生物降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俊玲 梁丽珍 兰彦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431-433,共3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H2SO3、HCl、H2O2对板栗苞进行预处理,然后用复合纤维素分解菌系MC1对其进行生物降解,通过测定板栗苞中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变化,研究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板栗苞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OH和H2O2处理效果较好,而且以2... 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H2SO3、HCl、H2O2对板栗苞进行预处理,然后用复合纤维素分解菌系MC1对其进行生物降解,通过测定板栗苞中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变化,研究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板栗苞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OH和H2O2处理效果较好,而且以2%浓度的NaOH处理在处理效果与经济成本上最为适宜。经2%NaOH预处理后栗苞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别降解了47.27%6、9.26%4、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苞 木质纤维素 化学预处理 降解
下载PDF
骨料表面化学预处理对界面区组分梯度分布和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Ⅱ:骨料化学预处理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久俊 董延玲 +1 位作者 海然 吴科如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7,23,共4页
用化学预处理的方法对骨料表面进行活化和粗糙化处理,研究了处理后的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混 凝土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骨料经不同的酸处理后,混凝土的强度、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线性变形区的范围和弹性模量等均 明... 用化学预处理的方法对骨料表面进行活化和粗糙化处理,研究了处理后的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混 凝土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骨料经不同的酸处理后,混凝土的强度、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线性变形区的范围和弹性模量等均 明显提高或扩大,说明用酸处理骨料表面是有效的。但用NaOH处理无效,甚至对混凝土的界面结构和力学行为产生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力学性能 骨料 化学预处理 粗糙化 弹性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