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瘀通络解毒法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江海艳 王春妍 杨世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以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周后,...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以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SOD,MDA和TGF-β1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用药组SOD活性明显上升,MDA和TGF-β1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均P<0.01。结论: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及拮抗TGF-β1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络解毒法 肝纤维 大鼠
下载PDF
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_1、Smad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白静丽 刘庆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946-2949,共4页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解毒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以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 w后,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TGF-β1的表达;RT-PCR法检测Smad3 mRNA的表达。结果病...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解毒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以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 w后,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TGF-β1的表达;RT-PCR法检测Smad3 mRNA的表达。结果病理学观察表明化瘀通络解毒颗粒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均能明显降低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胶原含量,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RT-PCR和免疫组化显示治疗后TGF-β1、Smad3的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能逆转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具有促进肝脏胶原降解和抑制TGF-β1及其下游信号Smad3的表达,进而阻断其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络解毒法 肝纤维 大鼠 TGF-β1 SMAD3
下载PDF
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DGFB、α-SM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白静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80-3381,共2页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予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解毒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予化瘀通络解毒颗粒进行干预,造模8 w后取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PDGFB、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动物肝组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病变,PDGFB、α-SMA表达水平升高,其中模型组升高最明显。化瘀通络解毒颗粒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化瘀通络解毒颗粒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DGFB、α-SMA的表达,其抗肝纤维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肝脏胶原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络解毒法 肝纤维 大鼠 PDGFB Α-SMA
下载PDF
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30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敏 李献平 《北京中医》 2007年第11期727-728,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中药,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肝功能改善、黄疸消退... 目的观察中医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中药,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肝功能改善、黄疸消退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复常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法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凉血解毒 中医药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