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瘀通脉颗粒干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齐锋 宋柏奇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颗粒干预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经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服化瘀...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颗粒干预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经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服化瘀通脉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7%(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心绞痛和临床再狭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冠脉CTA再狭窄发生人数治疗组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脉颗粒具有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脉颗粒 经皮腔内冠状动介入治疗 再狭窄 CTA
下载PDF
祛痰化瘀通脉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朱盛 杨斌 刘建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90-2293,共4页
目的:探讨祛痰化瘀通脉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大鼠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致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至5d口服灌胃给予大、中、小剂量祛痰化瘀通脉颗粒,每日1次。采用伊文氏蓝-氯化三苯基四唑(TTC)双... 目的:探讨祛痰化瘀通脉颗粒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大鼠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致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1至5d口服灌胃给予大、中、小剂量祛痰化瘀通脉颗粒,每日1次。采用伊文氏蓝-氯化三苯基四唑(TTC)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缺血和心肌坏死面积,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心梗边缘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EGFR-2的表达,观察不同剂量祛痰化瘀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各剂量祛痰化瘀通脉颗粒组术后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及缺血面积,明显增加新生血管密度,VEGF、VEGFR-2表达均有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化瘀通脉颗粒能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增加微血管密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与上调心肌局部VEGF、VEGF-2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痰化瘀通脉颗粒 急性心肌缺血 血管新生 双重染色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益气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晓明 王振国 +1 位作者 杨清峰 杨晓妮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0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DN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和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益气活血中药制剂化瘀通脉颗粒,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中医证...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DN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和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益气活血中药制剂化瘀通脉颗粒,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证候总积分计算总有效率。采用日立3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尿液中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TGF-β、IL-6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8周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8周UAER、血清Cys 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8周血清TNF-α、TGF-β和IL-6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制剂可进一步提高早期DN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益气活血法 化瘀通脉颗粒 糖尿病肾病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