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围产期抑郁发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玉芹 王小榕 +3 位作者 王子旭 陈雪 刘晓巍 赵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孕产妇围产期抑郁发病率,分析孕晚期抑郁和产后抑郁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就诊的4476名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及临床资料,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孕产妇围产期抑郁发病率,分析孕晚期抑郁和产后抑郁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就诊的4476名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及临床资料,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进行筛查,分析北京地区孕产妇女围产期抑郁发病率及年龄、配偶学历、夫妻间不良事件、代际关系、计划怀孕、个人月收入、个人最高学历、新生儿性别、月经情况等因素对围产期抑郁患病率的影响。结果:EPDS筛查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孕产妇女孕晚期抑郁和产后抑郁发病率分别为20%和15.30%,孕晚期的抑郁发病率要高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P<0.01)。对于孕晚期抑郁,20~35岁的孕妇相较于大于35岁的孕妇发生孕晚期抑郁的可能性更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产后抑郁,个人月收入小于10000元(P<0.05)、既往有痛经史(P<0.05)、经前紧张(P<0.01)、目前存在漏尿情况(P<0.05)是产后抑郁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地区孕产期妇女的围产期抑郁发病率高,其中孕晚期抑郁的发病率要显著高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临床需要进一步关注抑郁发病高危人群,提高围产期抑郁的早期识别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抑郁 发病率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北京地区围产期妇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