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江流域洪水风险区划及防治区划编制与思考
1
作者 陈丕翔 苗青 +1 位作者 杨骐 邹薏轩 《广东水利水电》 2025年第3期23-27,共5页
洪水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是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防洪减灾科学决策、规划、管理的新基础。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区划分析模型构建、风险要素分析计算、风险等级划分等工作,完成了研究区域洪水风险的定量评估,... 洪水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是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防洪减灾科学决策、规划、管理的新基础。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区划分析模型构建、风险要素分析计算、风险等级划分等工作,完成了研究区域洪水风险的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北江流域洪水灾害极高、高、中风险区域面积分别为1055.60 km^(2)、1144.55 km^(2)和1174.40 km^(2),主要江河防洪区一级、二级重点防治区面积分别为87.80 km^(2)和141.90 km^(2)。基于北江流域洪水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提出了区域洪水防御工作的建议,为洪水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风险区划 防治区划 风险普查
下载PDF
基于隶属度函数分析贵州铁皮石斛的气候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芳 左晋 +3 位作者 聂琼 胡家敏 刘宇鹏 古书鸿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目的】探明贵州铁皮石斛的气候适宜性,为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于全省挖掘各地气候资源引种和调整产业结构。【方法】以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位置的铁皮石斛为材料,考察其生长量和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含量。... 【目的】探明贵州铁皮石斛的气候适宜性,为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于全省挖掘各地气候资源引种和调整产业结构。【方法】以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位置的铁皮石斛为材料,考察其生长量和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含量。选取年均温、1月均温、1月最低温、7月均温、7月最高温、≥10℃积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9个气候因子作为区划指标,分析其与铁皮石斛生长量和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建立铁皮石斛有效成分与气象因子间的多元回归模型,确定影响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区划指标及其权重,利用ArcGIS对贵州铁皮石斛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结果】贵州省11个不同地理位置的铁皮石斛茎、叶平均含水率分别为65.98%、67.06%;茎长12.07~17.83 cm,基茎粗3.01~5.56 mm;生物碱含量为0.22~0.31 mg/g,平均0.28 mg/g;多糖含量为22.79%~39.02%,平均30.25%;总氨基酸含量为11.54~24.71 mg/g,平均16.66 mg/g。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7月均温、7月最高温呈正相关,即在一定适宜范围内,随着7月温度升高,多糖含量逐渐增大;生物碱含量与年均温、1月均温、1月最低温、7月均温、7月最高温和≥10℃积温均呈正相关;总氨基酸含量与年均温、1月均温、1月最低温、7月均温和≥10℃积温呈正相关;降水量与铁皮石斛生物碱含量呈负相关,与多糖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及茎长、基茎粗呈正相关;相对湿度与铁皮石斛多糖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与生物碱含量及茎长、基茎粗呈负相关;日照时数与茎长、基茎粗呈正相关,增加日照时数有利于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贵州铁皮石斛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论】贵州最适宜发展铁皮石斛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及北部局地;适宜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南部、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基本适宜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多糖 生物碱 氨基酸 生态适宜性 区划
下载PDF
云南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区划评估
3
作者 范立张 解明恩 +2 位作者 杨晓鹏 杨鹏武 肖瑞迪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04,共9页
为系统评估云南太阳能资源,在近年来完成云南清洁能源气象评估项目基础上,初步构建云南太阳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框架和模型。利用云南7个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26个台站日照资料,建立1961—2022年全省太阳总辐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 为系统评估云南太阳能资源,在近年来完成云南清洁能源气象评估项目基础上,初步构建云南太阳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框架和模型。利用云南7个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26个台站日照资料,建立1961—2022年全省太阳总辐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云南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太阳总辐射呈中部多,西南部次之,东部及西北部少的分布特征。云南年太阳总辐射量在905~1800 kWh/m^(2)之间,除滇西北边缘地区外,大致呈西高东低型分布。云南太阳能资源总体可分为5个等级,滇中地区拥有云南最好的太阳能资源量,滇西南是云南太阳能资源的次高值区。云南全省年太阳能资源理论总储量约577.28×10^(12) kWh,太阳能资源储量总体富裕。云南大部地区具有较好的太阳能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日照 太阳辐射 ARCGIS 时空分布 区划评估 云南
原文传递
改进模糊聚类语义分割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4
作者 曾宇 姚琨 秦勤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5,共6页
声环境功能区划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但公开发布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中的文字和图片无法直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首先提出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超像素方法,对声环境功能区划图进行语义分割以获取声功能区信息。接着采用简单线... 声环境功能区划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但公开发布的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中的文字和图片无法直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首先提出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超像素方法,对声环境功能区划图进行语义分割以获取声功能区信息。接着采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构建超像素,提取声环境功能区划图特征矩阵,基于K-means++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语义分割超像素粒化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图,并以声功能区面积占比计算结果偏差为评价指标,分析超像素尺度对分割结果的影响。然后基于不同图像特征矩阵构建方法和聚类中心初始化方法,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高斯混合模型聚类、K-medoids聚类语义分割声环境功能区划图,最后比较不同组合方案的声功能区面积占比计算结果偏差,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环境功能区划 彩色图像分割 模糊C均值聚类 简单线性迭代聚类 K-means++算法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进藏公路灾害风险区划
5
作者 刘卫民 郭冠淼 +3 位作者 蔡庆娥 尉学勇 董小波 陈培聪 《中外公路》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青藏高原公路沿线灾害频发,严重影响道路通行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进藏公路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对提升进藏公路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总结进藏公路区域地质环境与灾害发育规律,分析公路交通运行宏观表现,并在此基础上... 青藏高原公路沿线灾害频发,严重影响道路通行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进藏公路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对提升进藏公路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总结进藏公路区域地质环境与灾害发育规律,分析公路交通运行宏观表现,并在此基础上以新藏公路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地质环境及气象灾害主控因素有针对性地选取评价因子。采用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信息量模型建立新藏公路沿线水毁灾害、地质灾害与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得到不同评价因子信息量值,绘制新藏公路水毁灾害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危险性评价分区图以及综合灾害危险性评价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和极高危险区域中包含了96.09%的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水毁灾害高和极高危险区域中包含了94.74%的已知水毁灾害隐患点,综合灾害危险性评价分区图中高和极高危险区包含了95.76%的已知灾害隐患点,可以真实地反映藏区公路灾害风险状况,验证了指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进藏公路 灾害风险区划 多源数据融合 信息量模型
原文传递
气候变暖前后山东省优质专用小麦品质气候区划研究
6
作者 王娜 李楠 +5 位作者 南镇武 刘开昌 王宗帅 薛晓萍 孟维伟 王旭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小麦品质气候区划是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因地制宜生产优质小麦的重要前提。山东省是北方典型的强筋和中筋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山东省气象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小麦品质区划结果亟待更新。本研究采用小麦品质区划... 小麦品质气候区划是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因地制宜生产优质小麦的重要前提。山东省是北方典型的强筋和中筋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山东省气象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小麦品质区划结果亟待更新。本研究采用小麦品质区划农业气候指标对山东省122个气象站点1981—2020年小麦季气象条件(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进行综合打分,利用ArcGIS插值法得到气候变暖前后山东省小麦品质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前后,山东省普遍为强筋小麦适宜区和强筋中筋小麦过渡区,但气候变暖后,山东省的强筋小麦适宜区大幅缩小,强筋中筋小麦过渡区扩大,主要体现在鲁中和胶东半岛南部地区。小麦季≥0℃积温增加及5月(开花-灌浆期)气温日较差下降是导致小麦季农业气候指标综合得分下降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为及时调整山东省强筋和中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及实现品种和生态区的双向适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优质小麦 气候区划 关键生育期 气象要素分值 ArcGIS插值法
下载PDF
新疆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
7
作者 王锐锋 朱舒欣 +3 位作者 郭子良 林海 王清春 崔国发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9-553,共15页
综合地理区划全面地反映了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但当前研究仍缺乏结合生物、非生物以及地貌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目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卓有成效,亟需从区域角度提出兼顾自然地理特征和生物分异格局的区划方案。以... 综合地理区划全面地反映了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但当前研究仍缺乏结合生物、非生物以及地貌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量。目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卓有成效,亟需从区域角度提出兼顾自然地理特征和生物分异格局的区划方案。以综合性、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相结合为区划原则,采用热量、水分、土壤、植被和动物地理分布等5项指标,通过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SOFM)综合聚类,以聚类结果为基础,结合山系山脉界线及地貌完整性,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划分区划单元,根据新疆全域野外科学考察结果和卫星遥感三维影像加以修正,同时充分考虑新疆自然保护地的分布情况,保证了区划的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适用性。新疆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方案共分为四级,包括了5个自然保护地理大区(一级区)、11个自然保护地理地区(二级区)、21个自然保护地理亚地区(三级区)和48个自然保护地理小区(四级区),其中,一级区划与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格局相协调,划分为阿尔泰山Ⅰ、准噶尔盆地-北塔山Ⅱ、天山山地Ⅲ、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Ⅳ和昆仑山-阿尔金山Ⅴ。研究梳理了自然保护地理单元内的自然保护地及主要保护对象等,该区划方案与新疆自然保护地分布较为吻合,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地都未跨越自然保护地理亚地区,各自然保护地理单元内的物种在地理分布上也相对不隔离,同一自然保护地理单元内的自然保护地可组成以保护关键种、伞护种或旗舰种为目标的自然保护地群,以此构建区域自然保护地网络,提高生态系统连通性。该区划方案对新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生境廊道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其他省份乃至全国的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自然保护 地理区划 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SOFM)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白头翁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8
作者 吴莹莹 汪英俊 +1 位作者 廖延武 刘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白头翁分布的生态环境因子并预测其在中国境内的潜在适生区,为白头翁野生资源评估及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30条白头翁样点分布信息,结合48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8,筛选... 目的探讨影响白头翁分布的生态环境因子并预测其在中国境内的潜在适生区,为白头翁野生资源评估及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30条白头翁样点分布信息,结合48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8,筛选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进行潜在适生区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符合要求(AUC>0.9),筛选出影响白头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湿季度降水量、11月份平均气温、海拔、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5月份降水量、8月份平均气温,累计贡献率为84.3%。预测结果显示,白头翁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总适生区面积约2382461.60 km^(2),其中低适生区面积约1263497.00 km^(2),中适生区面积约582879.20 km^(2),高适生区面积约536085.40 km^(2),分别占总适生区面积的53.03%、24.47%、22.50%。结论本研究模型分析结果与文献记载相符,可为白头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 地理信息系统 最大熵模型 生态适宜性区划
下载PDF
基于改进Agent的空域管制扇区划设方法
9
作者 支博 田勇 +2 位作者 梁满佳 黄潇 吕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5-3043,共9页
为解决传统基于主观经验人为划设的扇区所存在的空域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满足如今空中交通运行需求,通过改进Agent方法,研究终端区三维扇区划设问题。首先,在满足传统扇区划设约束条件下,以提高扇区同交通流适应性,降低并均衡管制负荷为目... 为解决传统基于主观经验人为划设的扇区所存在的空域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满足如今空中交通运行需求,通过改进Agent方法,研究终端区三维扇区划设问题。首先,在满足传统扇区划设约束条件下,以提高扇区同交通流适应性,降低并均衡管制负荷为目标;随后,通过使用遗传算法确定Agent初始解位置以提高计算效率、设计优化Agent生长规则与空域填充规则方式改进传统Agent方法;最后,以上海终端区内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相比现行与传统Agent方法所得扇区划设方案,改进Agent方法能够分别提升25.84%、18.54%的扇区形状特征与空中交通流适应性;同时在降低终端区管制负荷总和基础上,可将各扇区间管制负荷标准差分别降低53.33%、36.58%。可见基于改进Agent的空域管制扇区划设方法为中国本土特色化空域规划提供参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理 区划 AGENT模型 启发式算法 强化学习
下载PDF
基于GIS的渠县黄花菜气候生态适宜性分析与区划
10
作者 王英 雍锐 +2 位作者 郑文全 张利平 伍文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28-131,共4页
利用渠县及周边区域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渠县黄花菜物候资料,基于黄花菜生物学特性,分析渠县黄花菜气候生态适宜性,选取区划指标,开展基于GIS的气候生态区划。结果表明:渠县黄花菜种植气候生态环境总体良好,几乎全境都适宜黄花菜生产;主要... 利用渠县及周边区域的气象观测资料和渠县黄花菜物候资料,基于黄花菜生物学特性,分析渠县黄花菜气候生态适宜性,选取区划指标,开展基于GIS的气候生态区划。结果表明:渠县黄花菜种植气候生态环境总体良好,几乎全境都适宜黄花菜生产;主要受地形影响,适宜区与次适宜区交错分布;大部区域黄花菜生长期在250d以上,黄花菜出苗至开花期间的温、光、水基本同步增加,适宜多熟性品种同时布局生产;主要气象灾害有盛夏高温、干旱、雨涝渍害等,高影响气象因子是盛夏高温和高湿环境。生产上,应合理利用海拔与季节性变化形成的气候优势,合理布局不同熟性品种,同时做好高温、干旱、雨涝渍害等灾害防御,提高黄花菜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气候生态 适宜性 区划 GIS 四川渠县
下载PDF
轴流转桨式机组改造后运行区划分
11
作者 井弦伟 吴定平 +3 位作者 杨举 张富春 陈壮 曹登峰 《水电与新能源》 2025年第2期17-19,47,共4页
水电机组运行区划分对机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针对改造后的2台150 MW轴流转桨式机组,根据积累的在线监测数据,以机组稳定性参数为主要依据,划分了机组运行区。结果表明,50~150 MW为改造后机组的稳定运行区,0~50 MW为限制运行区,改造后... 水电机组运行区划分对机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针对改造后的2台150 MW轴流转桨式机组,根据积累的在线监测数据,以机组稳定性参数为主要依据,划分了机组运行区。结果表明,50~150 MW为改造后机组的稳定运行区,0~50 MW为限制运行区,改造后的机组满足相关标准中对轴流转桨式水轮机稳定运行范围的规定。结果可用于指导机组运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 增容改造 运行区划
下载PDF
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
12
作者 刘安琪 张晓婧 +2 位作者 任建成 刘莉莉 卢晓宁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33-42,共10页
选取滨州市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78~2020年观测资料及区域自动站建站以来的观测资料、暴雨灾害灾情、地理信息与其他社会经济资料,应用GIS技术及统计方法多因子的叠加,综合得出暴雨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1)山东滨州暴雨危险性大致为中北部... 选取滨州市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78~2020年观测资料及区域自动站建站以来的观测资料、暴雨灾害灾情、地理信息与其他社会经济资料,应用GIS技术及统计方法多因子的叠加,综合得出暴雨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1)山东滨州暴雨危险性大致为中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2)滨城区大部、邹平市中部偏南的地区、无棣县西南部、沾化区东南部、惠民县东部与南部边缘、阳信县中东部及博兴县南部边缘地区人口暴雨灾害风险为高或较高。(3)经济暴雨灾害风险高或者较高的地区主要为滨城区大部、邹平市中南部、惠民县北部与南部边缘、无棣县中南部及博兴县南部边缘地区。(4)滨城区中北部与南部边缘地区、惠民县东部和东南部、博兴县南部小部分地区、沾化中西部和东南部暴雨农业风险为高或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气象灾害
下载PDF
基于GIS的攀枝花芒果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
13
作者 刘春艳 尹雪梅 +1 位作者 杜成勋 彭永康 《气象科技》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为充分利用攀枝花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芒果产业布局、促进芒果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攀枝花1993-2022年4个国家站和26个区域站现有年份气象资料、芒果生育期观测资料、攀枝花数字高程和乡镇边界,筛选出7个影响攀枝花芒果品质和产量... 为充分利用攀枝花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芒果产业布局、促进芒果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攀枝花1993-2022年4个国家站和26个区域站现有年份气象资料、芒果生育期观测资料、攀枝花数字高程和乡镇边界,筛选出7个影响攀枝花芒果品质和产量的气候因子和2个地形因子作区划指标,建立气候适宜性指标空间分布模型和综合生态适宜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自然断点法,运用GIS完成攀枝花芒果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攀枝花绝大部地区热量能满足芒果生长发育需求,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是制约芒果种植布局的关键气候指标,即在种植中应首要考虑芒果能否安全越冬。优势种植区(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占33%,分布在沿主要河流海拔1600 m以下地段;次适宜区分布在适宜区和不可种植区之间,占17%,气象风险较高;不可种植区占50%,北部海拔1750 m、南部2000 m以上大部地区不可种。区划结果经初步验证与实际种植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攀枝花 GIS 生态适宜度 气候区划
下载PDF
云南省样本县乡村建设评价成果综合评估及区划
14
作者 肖永平 陶忠 +1 位作者 程海帆 吴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59-264,共6页
为了更好地应用2022年云南省乡村建设评价成果,通过构建云南省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罗平县、嵩明县、建水县和云龙县为样本县,采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计算出乡村建设水平,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云南省样本县乡村建设... 为了更好地应用2022年云南省乡村建设评价成果,通过构建云南省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罗平县、嵩明县、建水县和云龙县为样本县,采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计算出乡村建设水平,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云南省样本县乡村建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建水县处于领先发展区,嵩明县和罗平县处于平稳发展区,云龙县处于一般发展区;从乡村建设4大核心目标看,发展水平和县城建设影响最大,农房建设和村庄建设其次。结果可为因地制宜解决云南省乡村建设发展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评估区划
下载PDF
云南边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区划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陈婉晴 张云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6期130-137,共8页
聚落文化景观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显著标志,其中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云南乃至全国范围内,在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上都有学者进行区划研究,但这些研究在对云南进行区划时,更多关注地区范围的共性问题,而... 聚落文化景观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显著标志,其中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云南乃至全国范围内,在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上都有学者进行区划研究,但这些研究在对云南进行区划时,更多关注地区范围的共性问题,而忽略了云南少数民族数量多分布广但聚集小的个性问题,尤其是对云南边境地区鲜有研究。因此,本研究聚焦于云南边境地区的文化景观个性问题,基于云南边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地域性、稳定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以相对一致性原则作为文化景观区划分的主导性原则,综合考虑地域完整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以景观基因的视角将云南边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空间划分为4个文化景观民族区:滇东南低热民族区、滇西亚热民族区、滇西南湿热民族区、滇西北高寒民族区;以及10个文化景观民族亚区。最后,本研究结合自然因素、历史人文因素两大驱动因子,分析云南边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形成该区划结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景观区划 云南边境地区 景观基因法
下载PDF
应用GIS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森林火灾风险区划——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
16
作者 陈国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151,共9页
应用ArcGIS的模糊逻辑和层次分析法,对湖南省宁远县的森林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和火险区划研究,参与评估的火险因子包括环境、人类活动和地形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降水、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研究区域林火风险的影响最为显著;... 应用ArcGIS的模糊逻辑和层次分析法,对湖南省宁远县的森林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和火险区划研究,参与评估的火险因子包括环境、人类活动和地形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降水、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研究区域林火风险的影响最为显著;宁远县47.6%的区域被确定为四级及以上火险等级,主要分布于该县中部的大部分地区,该县火险情况严峻;编制的森林火灾风险图预测精度达82.7%。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森林火灾风险预测中展现出较好的效果,可作为林火预测和火险制图的重要工具,编制的森林火灾风险图为宁远县的林火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险区划 地理信息系统 多准则决策分析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面向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的云南森林资源均质区划分研究
17
作者 刘浩 郑璞冰 +1 位作者 叶江霞 魏晓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根据云南省各县与森林资源质量相关的森林起源、单位面积蓄积量、海拔、坡度、地形起伏、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等17个因子的空间差异,以县级单位之间的空间距离表示森林资源的相似程度,借助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的方法将云南省划分为空间... 根据云南省各县与森林资源质量相关的森林起源、单位面积蓄积量、海拔、坡度、地形起伏、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等17个因子的空间差异,以县级单位之间的空间距离表示森林资源的相似程度,借助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的方法将云南省划分为空间上较一致的均质单元,揭示云南森林资源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K-均值聚类方法能更有效将云南省划分为6个森林资源均质区;且在实际应用中K-均值聚类的可操作性更强,结果更趋聚集连通性。研究除考虑森林资源禀赋外,将经济与人为活动因素纳入聚类分析中,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森林资源资产区域差异。研究可为构建国家森林资源资产清查价格体系及资产核算提供参考,对于支撑国家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性 K-均值聚类 层次聚类 社会经济属性 均质区划
下载PDF
资源地区生态经济区划与产业功能布局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18
作者 李文龙 侯鹏珅 +1 位作者 徐芮 林海英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8,共11页
生态经济发展是资源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基于县域视角的生态经济区划指标体系与区划模型,运用系统聚类与熵值法,对内蒙古进行双尺度两级生态经济区划研究;利用地理探测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识别影... 生态经济发展是资源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基于县域视角的生态经济区划指标体系与区划模型,运用系统聚类与熵值法,对内蒙古进行双尺度两级生态经济区划研究;利用地理探测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识别影响生态经济区划因素;结合内蒙古优化产业布局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内蒙古产业空间布局及其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内蒙古生态经济区划分为6类生态经济区和24类生态经济亚区;(2)生态环境因子是生态经济区划的首要影响因素,林地面积占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子作用显著(q值为0.791、0.778);经济社会因子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系数(q值为0.558)与人口增长率(q值为0.516)对生态经济区划结果影响最大;不同因子作用存在显著空间差异;(3)生态经济区划格局呈现较强空间依赖特征,呈现H-H(高)和L-L(低)集聚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区划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 内蒙古
原文传递
Python在普查中匹配区划代码的运用
19
作者 颊思聪 徐龙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5年第2期55-58,共4页
普查期间,常常需要根据所获得的地址信息查询地址所在区划的上海市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分类代码(本文统称为“区划代码”)进行分区划处理数据。当存在一个可参考的地址库的情况。
关键词 PYTHON 地址 区划代码 匹配
下载PDF
基于GIS凉山州北部雷击森林火灾风险区划
20
作者 谢东志 胥欣诚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9-33,共5页
为更好地了解凉山州北部雷击森林火灾的风险分布特点,针对性地预防雷击森林火灾,降低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本文采用凉山州北部4个县气象局2005—2020年的逐日雷电定位仪数据资料以及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要素序列,选取雷击点密度、地闪... 为更好地了解凉山州北部雷击森林火灾的风险分布特点,针对性地预防雷击森林火灾,降低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本文采用凉山州北部4个县气象局2005—2020年的逐日雷电定位仪数据资料以及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要素序列,选取雷击点密度、地闪强度、高程、地形起伏、土壤电导率和森林植被覆盖度6个指标,通过AHP方法构建森林火险指数,并使用ArcGIS 10.2软件对其进行区划。结果表明:凉山州北部总体的雷击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其中,中风险区面积占比42%;低风险区集中在甘洛县附近,面积占比28.9%;高风险区呈零散分布,面积占比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雷击起火 森林火灾 地理区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