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区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101
1
作者 张慧智 史学正 +4 位作者 于东升 王洪杰 赵永存 孙维侠 黄宝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土壤温度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其区域分异和季节性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本研究根据中国1971~2000年地面气候资料中年均和月均土壤温度、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我国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其区域分异和季节性变化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本研究根据中国1971~2000年地面气候资料中年均和月均土壤温度、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我国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及其区域分异特征,并分析了气温和降水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土壤温度从春季到夏季变化最大,20℃等温线的纬度跳跃接近25°,而由冬季到春季土壤温度的变化最为缓和。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区域中土壤温度与气温、降水之间的相关性也各不相同,在温带区域和青藏高原区,气温是土壤温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亚热带和热带湿润区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季节变化 区域分异 气温 降水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环保重点城市API指数的时空模态区域分异 被引量:39
2
作者 段玉森 魏海萍 +3 位作者 伏晴艳 高松 黄嵘 黄嫣旻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391,共8页
从区域空气污染监测、分析、预报研究与综合管理需求出发,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将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2004年7月1日-2006年6月30日2年逐日API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时空分布资料分解为模态特征向量和时间系数,并对模态间... 从区域空气污染监测、分析、预报研究与综合管理需求出发,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将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2004年7月1日-2006年6月30日2年逐日API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时空分布资料分解为模态特征向量和时间系数,并对模态间差异性进行了Morlet小波分析,研究其频谱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环保重点城市API指数时空模态区域分异体系.结果表明:以API指数作为评价指标,中国主要城市空气污染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全国47个重点城市可分为10个区域,分别代表不同的污染时空模态.EOF及Morlet小波方法将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API指数的时空分布清晰地表达出来,为空气污染区域分异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由于城市空间分布稀疏,难以涵盖全国所有城市的空气污染信息,因此,区域划分体系合理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I指数 时空模态 区域分异 经验正交函数 MORLET小波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彭建超 徐春鹏 +2 位作者 吴群 余德贵 陈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土地短缺逐渐成为制约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要素。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缓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可持续利用程度四方面阐释城市土... 土地短缺逐渐成为制约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要素。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缓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可持续利用程度四方面阐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以此构建适合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差距较大,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重要因素。②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由北向南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微弱的正相关性,空间分异格局明显。③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须予以针对性改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 区域分异 空间自相关 GIS 长三角
下载PDF
近50a来新疆降水随海拔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 被引量:37
4
作者 赵成义 施枫芝 +4 位作者 盛钰 李君 赵志敏 韩明 伊力哈木.伊马木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3-1213,共11页
依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率和分区连片的原则,将新疆102个气象站划为两种类型6个降水分区.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近似呈线性;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呈近似二次曲线类型.线性分布类型最大降水高度带在山顶,二... 依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率和分区连片的原则,将新疆102个气象站划为两种类型6个降水分区.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近似呈线性;海拔>2 500m的3个区,降水随海拔变化呈近似二次曲线类型.线性分布类型最大降水高度带在山顶,二次曲线类型最大降水高度带在"山腰",它随季节和气候干旱程度发生变化:夏季高,冬季低;气候越干旱,最大降水高度越高,反之亦然.最大降水高度的分布依气候的干湿程度和季节变化,各区的最大降水高度及降水量具有明显差异,1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约为3 190m,年平均降水量226.9mm;4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约为海拔3 332m,年平均降水量为86.9mm,6区最大降水高度带约为海拔3 840m,年平均降水量为36.4mm.降水量越少(干旱)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 降水变化 区域分异 最大降水高度带 新疆
下载PDF
GIS支持的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以福建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钱乐祥 许叔明 +2 位作者 秦奋 李斌 朱鹤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0,共6页
区域分异研究是区域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 ,GIS在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中的应用是GIS技术在土壤地理学中应用的重要方面。以福建为例 ,在GIS技术支撑下 ,利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 ,提出了一个反映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的综合... 区域分异研究是区域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 ,GIS在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中的应用是GIS技术在土壤地理学中应用的重要方面。以福建为例 ,在GIS技术支撑下 ,利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 ,提出了一个反映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并输出福建土壤贫瘠化等级图 ,据此分析了土壤贫瘠化的区域分异特征 ,表明 ,GIS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具有先进性、区域分异研究工作的高效性和成果的实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 贫瘠化 区域分异 GIS 土壤养分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国县域综合实力评价与区域分异特征 被引量:33
6
作者 仇方道 朱传耿 +1 位作者 单勇兵 马家常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2-398,共7页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SPSS软件包与GIS技术,对中国各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特征。认为,形成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水平和人口素质,而不单单是经济因素;以综合指数方法测度...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SPSS软件包与GIS技术,对中国各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特征。认为,形成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水平和人口素质,而不单单是经济因素;以综合指数方法测度的区域差距明显低于经济差距;北方沿边地区较高的经济水平与低下的社会经济结构水平呈现明显的错位;社会综合发展水平自沿海向内陆表现出高-低-次高-低的4元结构;从全国尺度看,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呈轴线开发模式,而在区域尺度上则表现为由核心区向周边地区逐步下降的"凸"字型空间格局;全国县域综合发展可分为高度协调发展型、中等协调发展型、社会经济结构滞后型、初级协调发展型、整体发展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综合实力 区域分异 中国
下载PDF
新疆天然水化学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地质成因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永林 雒昆利 +3 位作者 李玲 徐永新 张湜溪 田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4-802,共9页
为研究新疆天然水化学特征区域分异及成因,采集、分析和田地区51组天然水样,收集已发表的新疆其它地区天然水化学数据103组。数据说明:南疆天然水总溶解性固体(TDS)(1 589.4 mg/L)是北疆天然水(513.5mg/L)的3.1倍;83.33%和89.59%的北疆... 为研究新疆天然水化学特征区域分异及成因,采集、分析和田地区51组天然水样,收集已发表的新疆其它地区天然水化学数据103组。数据说明:南疆天然水总溶解性固体(TDS)(1 589.4 mg/L)是北疆天然水(513.5mg/L)的3.1倍;83.33%和89.59%的北疆天然水TDS和TH符合中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南疆天然水TDS和TH达标率分别为62.26%和70.75%。北疆天然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_3和Ca·Mg-HCO_3·SO_4,南疆天然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a-Cl·SO4和Na·Mg-Cl·SO_4。南北疆天然水化学特征区域差异与南北疆地质构造分区重合。地质构造演化的不同,为南北疆天然水提供不同物源;水文气象差异加剧了其天然水化学组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因素 水化学特征 区域分异 气象因素 新疆
原文传递
农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区域分异与评价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绍文 金继运 +1 位作者 和爱玲 唐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540-548,共9页
明确农村农田不同利用方式(露地菜田、大棚菜田、粮田)下土壤重金属区域分异与污染特征。采用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方法,对农田不同利用方式下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4个试区土壤重金属状况进行评价。天津试区3种利用... 明确农村农田不同利用方式(露地菜田、大棚菜田、粮田)下土壤重金属区域分异与污染特征。采用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方法,对农田不同利用方式下北京、天津、河北和山东4个试区土壤重金属状况进行评价。天津试区3种利用方式农田土壤重金属Cu、Zn、Cd、Pb和As含量均明显高于河北、山东和北京3个试区,4个试区露地菜田和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Cu、Zn、Cd和Pb含量均有较粮田高的趋势。总体上天津和河北两试区露地菜田和大棚菜田、山东试区大棚菜田土壤处于重金属轻污染状况,北京试区3种利用方式农田、天津和河北两个试区粮田土壤处于重金属污染警戒级,山东试区露地菜田和粮田土壤居重金属安全级。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3个试区两种利用方式农田和山东试区大棚菜田均处于Cd轻污染状况,山东试区露地菜田和粮田土壤Cd居污染警戒级,而4个试区3种利用方式农田土壤均未受到Cu、Zn、Pb、Cr、As和Hg的污染。天津试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试区,可能主要与天津试区曾有污水灌溉历史有关;露地菜田和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可能的原因是露地菜田和大棚菜田肥料用量远高于粮田;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结果有所不同,两者结合应用能比较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利用方式 污染指数 区域分异
下载PDF
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幅度的区域分异规律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晓兵 陈云浩 +1 位作者 王宏 史培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利用1983~1992年逐月的8km空间分辨率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字影象,建立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幅度指数(D),研究了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变化幅度较小,广大的东南部地区(东南、... 利用1983~1992年逐月的8km空间分辨率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字影象,建立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幅度指数(D),研究了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变化幅度较小,广大的东南部地区(东南、西南季风区)变化幅度较大。从东南到西北变化幅度呈递减趋势,且有明显地带状分布规律。对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分区,分出9个一级区域,15个二级区域,表明中国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动态变化 区域分异 数字影象
下载PDF
江苏省县域综合实力评价及区域分异特征 被引量:39
10
作者 仇方道 朱传耿 单勇兵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69,共5页
以县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江苏各县域综合实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江苏沿江地区和徐连经济带的综合实力高于中部地区,呈现出分别由南、由北向中部递减的“凹”字型空间格局;2)城市市区的综合实力高于周... 以县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江苏各县域综合实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江苏沿江地区和徐连经济带的综合实力高于中部地区,呈现出分别由南、由北向中部递减的“凹”字型空间格局;2)城市市区的综合实力高于周围农村地区,呈现出由市区向农村逐步递减的“凸”字型空间格局;3)江苏沿江地区的综合实力随着各县、市距上海距离的变化及通达性的难易,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圈层递减特征;4)经济水平、人口生活质量、社会结构水平的区域分异呈现出明显的空间不一致性,三者之间的协调性也表现为显著的由东南向西北逐步递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分异 综合实力 县域 江苏 生活质量 社会结构水平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微地貌区域分异 被引量:21
11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1 位作者 励惠国 刘高焕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3-517,共5页
黄河三角洲有岗阶地、河滩地、河成高地、平地、低洼地和滩涂地6种微地貌类型。1984-2001年间一直没有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在各微地貌类型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未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主要分布在平地。岗阶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最为... 黄河三角洲有岗阶地、河滩地、河成高地、平地、低洼地和滩涂地6种微地貌类型。1984-2001年间一直没有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在各微地貌类型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未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主要分布在平地。岗阶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最为稳定,以耕地为主,但面积总体在减少;河滩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多样,分布比较复杂,变化最大;河成高地、平地和低洼地发生变化的面积占2/3左右,耕地所占的比例均是最大的,其面积总体上不断减少;滩涂地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滩涂为主,随着人们对滩涂的开发利用,滩涂所占比例迅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黄河三角洲 微地貌类型 区域分异
下载PDF
纵向岭谷区北回归线一带年降水区域分异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金明 何大明 +2 位作者 吴绍洪 李运刚 曹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92,共12页
利用纵向岭谷区北回归线沿线及南北两侧的24个站点1961-2007时段月降水资料,基于全部站点的年降水主要特征统计,以及北回归线沿线的9个站点的年降水变化的趋势性和阶段性检验、9个站点间的年降水和5-10月各月降水序列的相关性检验,分析... 利用纵向岭谷区北回归线沿线及南北两侧的24个站点1961-2007时段月降水资料,基于全部站点的年降水主要特征统计,以及北回归线沿线的9个站点的年降水变化的趋势性和阶段性检验、9个站点间的年降水和5-10月各月降水序列的相关性检验,分析研究区的年降水及变化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年降水主要特征及其年际变化,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空间分异,即三个区域各自内部自相似度高,而三个区域之间分异明显。北回归线沿线9个站点的年降水序列都未表现出明显的"突变趋势性—阶段性"变化。研究区中部"岭—谷"相间的地形格局,对中部区域降水空间分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相邻站点间多年际降水序列呈高度相关,意味着控制中部区域降水的决定性因素并不存在明显分异,间隔分布的"岭—谷"地形会带来局地性降水量的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纵向岭谷区 北回归线一带 年降水 区域分异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区域分异 被引量:26
13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1 位作者 刘高焕 励惠国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利用多源遥感和空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1984、1986、1991、1996和2001年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 利用多源遥感和空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1984、1986、1991、1996和2001年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趋于多样化,年变化率比较大;近代黄河三角洲区,以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不稳定;黄河冲积平原区,耕地面积远高于其它地类,约占2/3,总体变化速率处于中等水平;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比较单一,耕地占绝对优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为稳定,年变化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黄河三角洲 区域分异 动态度
下载PDF
中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的区域分异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立志 马勇 叶晓堤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3-194,共12页
搜集整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地理分布数据 ,通过生境分析 ,确定啮齿动物分布区。基于GIS技术 ,以面积约为 6 470km2 的 76 6个栅格收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二元分布数据 ,采用多元分析的分层聚类方法 ,依据欧氏距离平方值 ,将地理... 搜集整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地理分布数据 ,通过生境分析 ,确定啮齿动物分布区。基于GIS技术 ,以面积约为 6 470km2 的 76 6个栅格收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二元分布数据 ,采用多元分析的分层聚类方法 ,依据欧氏距离平方值 ,将地理分布单元划分为若干个组。结果表明 ,当欧氏距离平方值分别为 11 379、17 0 6 8、 2 2 75 8和 2 8 44 7时 ,76 6个地理分布单元依次可分为 30、 9、 5和 3个组。分布单元组的物种组成比较和生态型分析表明 :①在我国干旱地区的海拔较低地带 ,景观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 ,地理分布单元组亦呈现相应的分布格局 ,喜湿的物种逐渐减少 ,耐旱的种类增加 ;②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寒漠与蒙新温性和暖温性荒漠啮齿动物物种数和组成相近 ,物种多样性低 ;③阿尔泰山地及南麓平原啮齿动物组成较为特殊 ,寒湿啮齿动物成份最高 ;④东祁连山地及其北麓以及伊犁谷地、额敏谷地、伊犁天山、准噶尔界山及东麓山前平原的啮齿动物成份较为复杂 ,物种多样性较高。我国干旱地区东部啮齿动物的物种密度和多样性高于西部 ,但在东部草原和西部荒漠之间的过渡区物种密度较高 ,表现出物种生态地理分布的边缘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中国 干旱地区 GIS 物种分布 区域分异 栅格单元
下载PDF
松嫩平原湖泊类型组合的区域分异 被引量:9
15
作者 吕金福 肖荣寰 +2 位作者 李志民 冷雪天 介冬梅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9-105,共7页
松嫩平原湖泊群是我国温带亚湿润地区的一个低平原湖泊群,根据湖泊分布的连续性,湖泊群的环境特征及湖泊主导类型与类型组合的区域分异,将松嫩平原湖泊群划分为6个亚区,并对各亚区的湖泊特征做了论述.
关键词 松嫩平原 亚区特征 湖泊资源 类型组合 区域分异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模型研究 被引量:640
16
作者 庄大方 刘纪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本项研究工作直接应用“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项目和“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取得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研究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自然环境... 本项研究工作直接应用“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项目和“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取得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研究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极地”模式,并建立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经度、高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综合指数 区域分异模型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内蒙古奈曼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区域分异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继平 常学礼 +1 位作者 李健英 蔡明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3-620,共8页
基于内蒙古奈曼旗1975、1985、1995和2005年4期遥感影像,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进行了分析,并选取多度和重要值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5—2005... 基于内蒙古奈曼旗1975、1985、1995和2005年4期遥感影像,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进行了分析,并选取多度和重要值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5—2005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趋于多样化,年变化率较大,区域分异显著.研究区北部冲积平原区以林地面积的大幅增加和沙地面积的显著减少为主要特点,其草地和沙地的变化速度最大,居民地的变化速度最小,沙地转化为耕地和沙地转化为林地这两种变化形式在该区的分布最广泛;中部沙区以沙地分布为主,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相对较小,以耕地和沙地的互相转化为该区的主要变化形式;南部黄土区以耕地面积占绝对优势,且变化速度最小,草地和沙地的变化速度最大,该区以草地转化为耕地和草地转化为林地为主要变化形式.自然因素决定了研究区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主体特征,人为因素决定了区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区域分异 多度 重要值 奈曼旗
下载PDF
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区域分异与驱动力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索安宁 巨天珍 +2 位作者 熊友才 王天明 葛剑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75-80,共6页
为正确理解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区域分异的驱动力机制,改善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借用植被数量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区域分异与驱动力的关系进行多元定量分析,认为: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现象,地形坡度... 为正确理解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区域分异的驱动力机制,改善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借用植被数量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泾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区域分异与驱动力的关系进行多元定量分析,认为:泾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现象,地形坡度、降水、人口密度、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河网密度是影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差异的主要因子。地形坡度与林地、灌丛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与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负相关;降水与林地的分布呈正相关;人口密度与耕地、居住工矿用地的分布呈正相关;农业机械化程度与耕地、灌丛的分布呈负相关。进而定量诊断出各种驱动力因子对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区域分异的贡献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区域分异 驱动因子 DCCA排序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初论古文化类型演替与传承模式的区域分异——以西拉沐沦河流域和汶泗流域为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崔之久 杨晓燕 夏正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4-441,共8页
西拉沐沦河流域地处中国地貌大势三大台阶之中台阶与低台阶的过渡区。该区的中度抬升和下切 ,造成了西拉沐沦河流域考古文化遗址在空间上的垂向迁移 ;频繁的迁移也导致了考古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 ,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 西拉沐沦河流域地处中国地貌大势三大台阶之中台阶与低台阶的过渡区。该区的中度抬升和下切 ,造成了西拉沐沦河流域考古文化遗址在空间上的垂向迁移 ;频繁的迁移也导致了考古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 ,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间断”的 ,不稳定的传承方式。位于中国地貌大势之低台阶上的汶泗流域 ,属自下古生代以来就十分稳定的剥蚀区 ,这些自然条件造成了汶泗流域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叠置型 ,考古文化在时空上 ,很少随着时间做空间上的改变 ,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空间稳定不动 ,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连续”、稳定的传承方式。两个流域的对比研究说明 ,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沐沦河流域 汶泗流域 遗址堆积形态 自然环境背景 文化传承方式 区域分异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区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伍星 沈珍瑶 刘瑞民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8年第6期819-829,共11页
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长江上游地区1980、1990和2000年3个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数学建模,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率和相对变化率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程度模型等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 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长江上游地区1980、1990和2000年3个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数学建模,利用土地利用变化率和相对变化率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程度模型等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为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速.西藏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为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覆被最不稳定,但土地利用程度增幅非常小.青海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虽然期间土地利用动态度较高,但土地利用程度有所下降.其余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都为耕地、林地和草地,四川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利用程度的变化幅度不大,云南、陕西和贵州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利用程度变化的趋势和幅度都基本相似.虽然湖北、甘肃和重庆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幅度不大,但土地利用程度却有明显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区域分异 土地利用动态度 土地利用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