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应用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德华 魏宏 +2 位作者 王少雷 马思平 赵国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40-1043,1047,共5页
目的观察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行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HRAIC)对癌细胞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介入病区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行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HRAIC)对癌细胞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介入病区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7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术前行HRAIC新辅助化疗,7 d后行根治术,术后行FOLFOX4-6全身化疗;对照组直接进行根治术及化疗;比较2组治疗结束后肿瘤标志物、术后随访期间癌细胞转移或复发时间、转移率、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结束后6个月CEA、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4±5.5)μg/L vs.(20.7±7.2)μg/L,(30.5±9.5)U/ml vs.(37.2±12.1)U/ml,t=7.155,P<0.01;t=3.867,P<0.01]。研究组随访期内肿瘤转移或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29.1±6.5)月vs.(24.4±6.1)月,t=2.169,P=0.041],肝转移发生率和总转移率低于对照组(9.1%vs.21.3%,11.7%vs.23.8%,x^2=4.479、3.895,P=0.034)。研究组治疗结束后3年、4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87.0%vs.78.8%,83.1%vs.73.8%,x^2=1.881、2.029,P=0.170、0.154);研究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与累积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6.5%vs.64.1%,82.4%vs.66.3%,x^2=159.130、84.336,P均<0.01)。结论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前采用HRAIC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肿瘤载荷与肝转移发生率,延长转移或复发时间,并表现出改善术后生存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肝转移 无瘤生存时间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全身静脉化疗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恶性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强 吴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4期1961-1964,1968,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静脉化疗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全身静脉化疗+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身静脉... 目的:探讨全身静脉化疗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全身静脉化疗+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身静脉化疗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化疗前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因子含量的差异,胃癌组织中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化疗前,两组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血管新生因子的含量以及胃癌组织中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化疗后,观察组血清中CEA、CA724、CA242、AFP、VEGF、Ang-2、COX2、PD-ECGF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胃癌组织中iASPP、p130Cas、ERBB2、C-myc mRNA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胃癌组织中GKN1、p16、PTEN、TSPYL5、merlin mRNA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应用全身静脉化疗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可有效降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恶性程度,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胃癌 全身静脉化疗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肿瘤标志物 癌基因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血清EGFR HER-2 MMP-2表达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进峰 彭雷 +1 位作者 付豹 陈小贺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2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CRC患者1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与研究组83例(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均测定患者血清EGFR、HER-2、MMP-2表达水平,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后1、3年预后情况及治疗后3年复发、转移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8.895,P=0.000)。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GFR、HER-2、MMP-2表达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7、3.509、6.345,P均<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5,P=0.620)。研究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77/83,92.77%)显著高于对照组(61/81,75.31%),治疗后3年生存率(52/83,62.65%)显著高于对照组(29/81,3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71、14.039,P=0.002、0.000);随访中,研究组患者发生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及局部复发共19例,对照组共3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6,P=0.032)。结论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能减少CRC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血清EGFR、HER-2、MMP-2表达水平,远期生存率高且复发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肿瘤组织中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胡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08-810,814,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肿瘤组织中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术... 目的:研究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肿瘤组织中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术前不接受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肿瘤组织中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1)促凋亡分子:观察组患者胃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Fas、FasL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2)抗凋亡分子:观察组患者胃癌组织中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FLICE-inhibitory protein,FLIP)、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AP2A)、Survivin的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肿瘤标志物:观察组患者血清中DDK1、EXOSC2、YY1、sMICA、CD44v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凋亡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胃底贲门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明洲 何明 范小斌 《癌症进展》 2022年第5期469-471,535,共4页
目的 探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对不可切除胃底贲门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20例不可切除胃底贲门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 目的 探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对不可切除胃底贲门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20例不可切除胃底贲门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GAS)]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PGⅠ、PGⅡ和GAS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PGⅠ、PGⅡ和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EGF、HIF-1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VEGF、HI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6个月生存率为91.67%(55/6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对不可切除胃底贲门癌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VEGF、HIF-1α水平,提高近期生存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明胶海绵颗粒 栓塞 胃底贲门癌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袁建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7-499,共3页
区域动脉灌注抗癌药物,肿瘤组织中高浓度的抗癌药物高度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最大限度的杀伤癌细胞,除了提高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外,较高浓度的化疗药经门静脉回流到肝脏,对预防肝转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结直肠经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区域动脉灌注抗癌药物,肿瘤组织中高浓度的抗癌药物高度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最大限度的杀伤癌细胞,除了提高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外,较高浓度的化疗药经门静脉回流到肝脏,对预防肝转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结直肠经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肿瘤组织学疗效显著,肿瘤细胞凋亡明显,能提高手术根治切除率,减少术后转移和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而且并发症少,几无痛苦,为一种微创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结直肠癌综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结直肠癌 价值 抗癌药物
下载PDF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胃癌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晓玲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3期6-9,共4页
关键词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治疗 胃癌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学键 黄德骧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1年第2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胃癌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治疗 RAIC
下载PDF
经肱动脉主干对复发乳腺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体会
9
作者 朴京华 安伟德 +1 位作者 王嘉 李任书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主干对复发乳腺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方法。[方法]经肱动脉主干放置静脉穿刺用硅胶管约2 6~2 8cm ,压迫患侧颈总动脉肱动脉,而后采用5氟尿嘧啶(5 -FU) 0 .5 g、MMC10mg、美蓝1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 0mL ,注入导管内。...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主干对复发乳腺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方法。[方法]经肱动脉主干放置静脉穿刺用硅胶管约2 6~2 8cm ,压迫患侧颈总动脉肱动脉,而后采用5氟尿嘧啶(5 -FU) 0 .5 g、MMC10mg、美蓝1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 0mL ,注入导管内。每次用药间隔三四天,4~6次为1个疗程。定期检查血象,密切注意白细胞下降。[结果]2 0例病人局部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提高,为进一步行二次根治术创造了条件。[结论]本方法化疗优于一般化疗方案,其明显优点在于毒副小,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乳腺癌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动脉主干 5氟尿嘧啶 白细胞下降 症状及体征 化疗方法 静脉穿刺 颈总动脉 生理盐水 用药间隔 定期检查 生活质量 化疗方案 硅胶管 动脉 导管内 生存率 根治术 mL
下载PDF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为民 许海明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67-368,共2页
关键词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治疗 胰腺癌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别志强 邵磊 杨磊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年第5期61-62,共2页
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目前尚无定论.既往多采用静脉全身化疗法,疗效不甚满意.我科自1995年以来,在胃癌根治术后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术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用药反应 预后
下载PDF
经肱动脉主干对复发乳腺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研究
12
作者 朴京华 安伟德 李玉文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经肱动脉主干放置静脉穿刺用硅胶管26~28cm,压迫患侧颈总动脉、肱动脉,而后,采用5-FU0.5g、MMC10mg、美蓝1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注入导管内。结果经1~2个疗程后,20例病人局部症状及体征明显缓... 目的探讨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经肱动脉主干放置静脉穿刺用硅胶管26~28cm,压迫患侧颈总动脉、肱动脉,而后,采用5-FU0.5g、MMC10mg、美蓝1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注入导管内。结果经1~2个疗程后,20例病人局部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提高,为进一步行二次根治术创造了条件。结论本方法毒副作用小,疗效佳,优于一般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动脉主干 复发乳腺癌 区域灌注化疗 症状及体征 静脉穿刺 颈总动脉 生理盐水 生活质量 毒副作用 硅胶管 动脉 导管内 生存率 根治术 疗效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观升 王志广 刘龙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5年第S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但试验组额外给予术前区域动脉灌...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但试验组额外给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短期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短期疗效高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下载PDF
短程EOF方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与常规化疗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7
14
作者 税明才 熊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短程EOF方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与常规化疗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66例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进行短程EOF方案化疗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短程EOF方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接受短... 目的:研究短程EOF方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与常规化疗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66例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进行短程EOF方案化疗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短程EOF方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接受短程EOF方案静脉化疗。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的数目及凋亡基因的含量、血清中肝肾功能指标以及cfDNA甲基化程度。结果:(1)有效性指标:观察组胃癌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数目多于对照组,Caspase-3、Caspase-9、Fas、FasL的mRNA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p16、RNF180、SFRP2、SOX17、RUNX甲基化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安全性指标:观察组血清RBP、CysC、ALT、AST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程EOF方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能够更为有效的杀灭癌细胞、降低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减轻肝功能和肾功能损伤,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常规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静脉化疗 凋亡 甲基化
下载PDF
吴茱萸热熨联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峰 徐静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81-585,共5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熨联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普外科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直肠癌术后常规西医...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熨联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普外科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直肠癌术后常规西医治疗及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吴茱萸热熨足三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P=0.02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5天,治疗组腹胀分级评分与呕吐分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生长抑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组整体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热熨联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能促进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效缓解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状态,预防并发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热熨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直肠癌术后 胃肠蠕动功能 胃动素 生长抑素
下载PDF
术前口服S-1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不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恶性分子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刘磊 于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2期2661-2664,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口服替吉奥(S-1)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不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恶性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术前接受术前口服S-... 目的:研究术前口服替吉奥(S-1)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不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恶性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术前接受术前口服S-1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实验组和接受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的对照组,化疗后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手术切除后测定肿瘤组织中抑癌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分子的表达量。结果:新辅助化疗后,实验组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胞苷激酶-1(TK-1)、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CA12-5、CA72-4、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除后,实验组肿瘤组织中p16、p27、PTEN、TXNIP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yclinB2、CyclinD1、CyclinE、CDK1、CDK2的mR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口服S-1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能够更为有效地杀伤胃癌细胞,降低肿瘤负荷、抑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替吉奥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肿瘤标志物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胃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加手术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附24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秋波 陶智慧 +2 位作者 胡奎 韩智 马勇 《航空航天医药》 2003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 :提高治愈性手术切除率。方法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加手术联合治疗胃癌。结果 :术前介入后术中发现肿瘤病灶周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浸润粘连少 ,局部组织疏松水肿 ,肿瘤易于剥离。结论 :术前介入明显提高了胃癌的手术切除率。
关键词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胃癌疗效观察
下载PDF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中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沈永生 王智民 邢志伟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7期1806-1809,共4页
目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中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依据入院顺序将144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接受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 目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在中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依据入院顺序将144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接受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化疗前、术前和术后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生长相关基因产物β(GROβ)、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术后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血清GROβ、ANGPTL2、CEA、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或转移率为25.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可降低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可降低术后复发或转移率,但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并不明显,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癌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梁文添 杨玲 赵伟强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信宜市中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胃肠道... 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信宜市中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观察组术后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12、18个月,观察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进展期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 静脉新辅助化疗 胃肠道肿瘤根治术
下载PDF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生长抑素和化疗药物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培龙 胡静波 +2 位作者 林万隆 叶启发 袁金忠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生长抑素和化疗药物对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结肠癌病人45例,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5例。A组为术前加入善宁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B组为术前不加入善宁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C组不采用区域动...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生长抑素和化疗药物对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结肠癌病人45例,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5例。A组为术前加入善宁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B组为术前不加入善宁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C组不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常规手术组。切除标本行MVD、VEGF、Ki67LI、ALI检察。结果A、B、C组MVD分别为12±8、25±17、26±16(P<0.05),VEGF表达分别为39、70、72,Ki67LI分别为8±4、11±6、16±7(P<0.05),ALI分别为4.3±0.5、2.2±0.6、1.5±0.6(P<0.05)。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肿瘤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促进细胞凋亡,加入善宁可以加强上述作用外,对肿瘤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可以提高结肠癌的疗效,生长抑素可以增强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 regional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PRAC) 结肠癌 血管形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