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的时空耦合演进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佳锐 李佳洺 +1 位作者 马仁锋 张文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39-4053,共15页
青藏高原是中国“三区四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重要单元之一,兼顾其生态安全与区域合理开发是保障中国生态稳定的基础。阐释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的耦合机制,设计了两者关系的衡量体系,测算了2011—2020年青藏高原区域开... 青藏高原是中国“三区四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重要单元之一,兼顾其生态安全与区域合理开发是保障中国生态稳定的基础。阐释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的耦合机制,设计了两者关系的衡量体系,测算了2011—2020年青藏高原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与分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青藏高原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大,超过90%的市(州)增幅大于10%,以西宁、拉萨为“双核心”向外空间溢出速度加快,分别带动周边海西州和林芝等区域开发扩张;青藏高原各市(州)生态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超过60%市(州)增幅大于10%,呈“中西部带状洼地、东部纵向组团”格局,且生态安全指数洼地向新疆南缘移动;(2)青藏高原各市(州)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2011—2020年间有不同程度提升,超过50%市(州)达到“轻度耦合”类,未有市(州)达到“优质耦合”类,但存在较多市(州)呈现开发强度或者生态安全滞后。(3)青藏高原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的格局演进差异明显,逐步形成由西宁、巴音郭楞和拉萨-滇西地区(丽江、迪庆和怒江)三大组团逐渐向临近区域扩张,形成了“东高西低、多组团并列”格局。一定程度揭示了青藏高原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的时空分布相关性,可为青藏高原市(州)层面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人类活动调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区域开发强度 耦合协调度 演进
下载PDF
基于VM-MapInfo的区域开发强度测算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利 韩增林 李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6-741,共6页
开发强度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是当前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测算的关键指标,是政府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手段。虽然开发强度测算的基本思路和算式比较明确,但是基于GIS技术的具体数据支撑... 开发强度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是当前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测算的关键指标,是政府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手段。虽然开发强度测算的基本思路和算式比较明确,但是基于GIS技术的具体数据支撑、测算技术路线、结论表达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需要探索问题。以大连市为例,以VM-MapInfo软件为基本支撑,对于全市不同区域的开发强度进行了具体的测算。解决了区域开发强度测算过程中高程限制建设用地扣除、各类农用地扣除以及其他限制建设用地扣除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开发强度 VM—MapInfo 大连市
下载PDF
区域开发强度与环境资源耦合的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薛曜祖 李佩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30,共7页
区域开发强度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是目前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文章以中部6省为例,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了2006-2015年区域开发强度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关系,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论如下:从总体上看,中部6省的区域开发强度与环境资源... 区域开发强度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是目前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文章以中部6省为例,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了2006-2015年区域开发强度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关系,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论如下:从总体上看,中部6省的区域开发强度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度处于良好协调程度;从时间上看,2006-2015年中部6省的区域开发强度、环境资源水平及二者的协调度都处于平稳或波动上升;从空间上看,河南的区域开发强度和环境资源水平的协调度已经到达优质协调的程度,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协调度为良好协调,山西处于中级协调状态,空间上呈现出"中间高、南北低"的状态,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各有不同。基于此,在区域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吸引高技术人才,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密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开发强度 环境资源 协调耦合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广东省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
4
作者 宾津佑 唐小兵 +1 位作者 白福臣 吴宝茵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3-231,共9页
解决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已成为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该文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引入综合指数测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解决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已成为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该文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引入综合指数测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8年广东省区域开发强度在不断增强,总体呈空间非均衡性分布,区域开发强度最高的依次为深圳、东莞、珠海三市;(2)2008-2018年广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整体不容乐观,且有所下降,空间分异明显,其中广州、深圳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最高;(3)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呈总体向好发展态势,处于拮抗耦合类型,失调阶段类型占比较大,深圳、东莞耦合协调度最高,河源最低;(4)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交互影响效应显著,经济、产业因素对二者耦合协调交互影响作用程度有所弱化,而区域投资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强度在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开发强度 资源环境承载力 时空耦合特征 地理探测器 广东省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关系演化 被引量:77
5
作者 刘艳军 刘静 +1 位作者 何翠 冯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7-517,共11页
揭示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互动演化的一般规律,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9年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995年以来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环境水平小幅波动下降。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 揭示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互动演化的一般规律,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9年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995年以来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环境水平小幅波动下降。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度呈现出逐年增大趋势,表明二者的耦合程度不断提高;同期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对资源环境水平演变产生明显的"胁迫"影响,但胁迫程度逐渐减小。区域开发效率提升、资源环境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经济结构优化、单位能耗GDP产出提高以及环保投入增加等因素对胁迫程度减小具有推动作用,其中区域开发效率提升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开发强度 资源环境水平 耦合度 响应度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