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20年中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荣 王遵娅 +1 位作者 高荣 叶殿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4-504,共11页
利用全国241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长序列日最高气温资料,依据目前国家气候中心业务上采用的区域性高温过程客观判别标准和综合评估模型,对1961-2020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的最早开始和最晚结束日期、发生频次以及过程的持续时间、覆盖范围... 利用全国241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长序列日最高气温资料,依据目前国家气候中心业务上采用的区域性高温过程客观判别标准和综合评估模型,对1961-2020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的最早开始和最晚结束日期、发生频次以及过程的持续时间、覆盖范围、高温强度和综合强度等的气候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平均每年发生4次,在5月上旬至10月上旬均可出现,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其中7、8月发生最为频繁.区域性高温过程在年内的首次出现日期平均为6月18日,末次结束日期平均为8月31日.平均每次过程覆盖760站、高温强度36.4℃、持续日数13天.(2)近60年来,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在年内的首次出现日期明显提前、末次结束日期显著推后,整个高温期大幅变长;区域性高温过程的发生频次呈先减少后增加变化特征,1990s以后维持高位;区域性高温过程的平均高温强度先减弱后增强,1980-2020年增强趋势显著;区域性高温过程的覆盖范围显著增大、持续时间显著变长、综合强度显著增强.(3)近60年,我国历年区域性高温过程的首次开始时间和末次结束时间,高温期长度及高温过程发生频次等均没有发生气候突变;区域性高温过程的平均高温强度在1987年由弱转强,并在2002年进一步突变增强.同时,区域性高温过程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和综合强度分别在1998、2016和2012年前后突变增加和增强.总体而言,近60年来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已发生了显著变化,高温灾害趋于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高温过程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下载PDF
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特征及异常大气环流成因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国复 叶殿秀 +2 位作者 张颖娴 黄大鹏 侯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1-349,共9页
基于区域性高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数,利用1961年1月—2017年8月全国2452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和201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的特征,并探讨2017年夏季我国第2次区域性高温事件的形成机理。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 基于区域性高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数,利用1961年1月—2017年8月全国2452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和201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的特征,并探讨2017年夏季我国第2次区域性高温事件的形成机理。2017年我国区域性高温过程呈现强度强、日数长、覆盖范围大的特点。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单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最大影响范围呈极明显扩大趋势。2017年7月上中旬,强大的大陆高压控制我国北方地区,进而造成了这次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高温事件。7月下旬,我国广大南方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脊的控制下,强大的下沉气流和反气旋环流,使得大气层更加稳定,最终导致高温天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高温过程 2017年夏季 形成机理
下载PDF
1961~2017年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年际变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少柔 林爱兰 董彦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5-1340,共16页
本文利用近60年我国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大气多要素等全球格点资料,基于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历史过程定义夏季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RPH),分析影响华南夏季区域性持续高温年际异常的大气环流及下垫面海温因子。主要... 本文利用近60年我国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大气多要素等全球格点资料,基于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历史过程定义夏季区域性持续高温指数(RPH),分析影响华南夏季区域性持续高温年际异常的大气环流及下垫面海温因子。主要结果表明,在华南夏季持续高温偏重年,华南区域对流层高、中、低层均受反气旋性环流异常控制,在华南上空垂直方向上表现出深厚的大气动力和热力异常,华南夏季持续性高温的年际异常也与欧亚东传波列和热带大范围环流异常密切联系。热带印度洋、热带太平洋以及北大西洋三大洋海温异常共同影响华南区域性持续高温的年际异常,其中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异常主要有利于南海—西太平洋反气旋性环流异常的形成,使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则有利于高层欧亚波列的加强,使南亚高压在东亚地区加强东伸。在各区域海温异常共同作用下,华南在对流层高、低层反气旋性环流的控制下,大气产生强烈的下沉运动,一方面大气绝热增温,另一方面使大气晴空少云、地面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有利于高温偏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持续高温过程 华南 大气环流 海表面温度
下载PDF
2022年夏季四川盆地区域性极端高温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春花 吴薇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8期29-35,共7页
基于1981—2022年四川盆地104个气象站逐日气温、降雨量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逐日再分析等资料,分析2022年四川盆地区域性极端高温过程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2022年8月区域性极端高温过程中有87%的站点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 基于1981—2022年四川盆地104个气象站逐日气温、降雨量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逐日再分析等资料,分析2022年四川盆地区域性极端高温过程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2022年8月区域性极端高温过程中有87%的站点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本站最高气温较历史极值平均偏高1.4℃。区域性极端高温过程持续天数高达35 d,为历史最长,影响面积也最广,是历史平均值的近2倍。同时过程综合强度评估等级为特强,指数达到了37.49,为历史最强,历史上第2强过程(2016年)指数也仅为12。造成本次区域性极端高温过程的南亚高压强度较历史同期偏强14 dagpm,脊点偏东20个经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历史同期偏强9 dagpm,脊点偏西50个经度,盆地上空对流层中高层均为强大的高压控制,致使四川盆地持续盛行下沉气流,增温明显。西太副高控制下的高温天气中非绝热因子对高温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地面净辐射值较常年平均偏高3.5×10^(6) J/m^(2),地表净辐射增加,使得地面气温进一步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区域性高温过程 环流异常 地面净辐射 四川盆地 2022年夏季
下载PDF
1981-2019年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时空特征及其环流分型 被引量:14
5
作者 许婷婷 杨霞 周鸿奎 《干旱气象》 2022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利用1981—2019年5—9月新疆10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 利用1981—2019年5—9月新疆105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1981—2019年新疆共出现100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6—8月,其中7月最多、8月次之、6月最少;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伊犁河谷平原地区、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南疆塔里木盆地及东疆平原地区。(2)进入21世纪后,新疆高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强度明显增强;过程开始时间有提前趋势,结束时间有推后趋势;过程累计日数则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阶段性变化趋势。(3)造成新疆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500 hPa环流形势主要分为4类,分别为伊朗副高东伸型(占54.0%)、叠加型(占32.0%)、新疆脊型(占12.0%)、西太副高西伸型(占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 变化特征 强度等级 环流分型
下载PDF
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过程及其影响评估 被引量:32
6
作者 夏智宏 刘敏 +3 位作者 秦鹏程 范进进 冯扬 赵小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8,共8页
2022年夏秋季长江流域出现大范围异常高温干旱事件,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广泛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利用最新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的气候特征,并采用区域性高温和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方法,评估了202... 2022年夏秋季长江流域出现大范围异常高温干旱事件,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广泛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利用最新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2022年长江流域高温干旱的气候特征,并采用区域性高温和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方法,评估了2022年区域性高温和干旱过程的综合强度及其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高温覆盖范围为1961年以来最广,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最强,达“特强”等级;2022年夏秋季长江流域干旱过程最大覆盖范围达全流域的94.5%,为1961年以来最广,过程期间累计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过程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最强,达“特强”等级。持续性异常高温干旱造成流域水电、航运、供水和居民生活受到显著影响,部分地区农作物减产,生态环境有所退化。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20 a来长江流域区域性高温和干旱事件具有显著的增多、增强以及同时发生的趋势,其影响呈现出系统性和复合型的新特点。未来流域水资源管理需重视气候变化风险,提高应对极端干旱与高温复合灾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高温过程 区域性干旱过程 综合强度 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
下载PDF
2021年6—9月广西异常高温成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赖晟 陈思蓉 +1 位作者 陆甲 陆虹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4期111-117,共7页
2021年6—9月广西经历了1951年以来最高的月平均气温,大范围高温天气频发。利用1961—2021年广西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1991—2021年ERA5再分析资料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资料,对此次广西异常高温的特... 2021年6—9月广西经历了1951年以来最高的月平均气温,大范围高温天气频发。利用1961—2021年广西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1991—2021年ERA5再分析资料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资料,对此次广西异常高温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是导致此次高温事件的重要气候背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位置偏西偏北、中纬度西风带扰动影响偏北以及热带气旋影响偏弱是造成广西气温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温 区域性高温过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